據天天新報1月4日報導,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馬秀英,因病不幸於昨日17點49分在徐匯區中心醫院逝世,享年79歲。
馬秀英 (資料圖)
網易娛樂1月4日報導 (文/小易) 據天天新報1月4日報導,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馬秀英,因病不幸於昨日17點49分在徐匯區中心醫院逝世,享年79歲。昨日,記者從上海淮劇團副團長梁偉平處確認了這個消息,他回憶得到噩耗的情景時語帶悲傷:「真沒想到這麼硬朗的馬老師會走得如此突然,她可是淮劇舞臺上『唱不死的馬秀英』啊!」
馬秀英原名榮發,1932年生,江蘇省泰縣口岸人,出身淮劇世家。自8歲起就隨父學藝,幼時得著名淮劇旦角馬豔琴親授,工刀馬旦和青衣花旦。1951年,馬秀英參加淮光劇團(上海淮劇團前身),她多年來塑造過《白蛇傳》中的小青、《三女搶板》中的王玉環和黃秀蘭、《探寒窯》中的王寶釧、《牙痕記》中的顧鳳英、《金龍與蜉蝣》中的玉嬌等諸多舞臺形象,深受廣大淮劇觀眾的喜愛。
馬秀英所塑造的眾多舞臺形象,個個性格鮮明,迥然不同,其嗓音脆美甜亮,吐字清晰,尤其擅長演唱鄉土味濃鬱的「老淮調」。多年來對藝術鍥而不捨地追求,為其結下了累累的藝術碩果。1980年馬秀英榮獲上海市現代戲匯演優秀演出獎,同年當選為上海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1993年榮獲全國地方戲曲交流表演獎,1995年榮獲中國唱片公司金唱片獎。
難能可貴的是這位深受傳統文化滋養的淮劇名家,面對功成名就的藝術成果,卻還勇於突破,不斷創新。在《鄭巧嬌》中,她大膽地將其父馬麟童首創的生腔「馬派自由調」,成功借鑑到自己的旦腔,使得這一段一瀉千裡的旦角唱腔,極大地豐富了淮劇唱腔的聲腔藝術。尤其是在都市新淮劇——《金龍與蜉蝣》的一個角色當中,她成功地跨越了行當,飾演老旦,在「闖宮」這場戲中成功吸收了武老生的表演藝術,邊拼邊闖,邊闖邊唱,這種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豐富了淮劇老旦的表演藝術。
年近八旬的老藝術家馬秀英,在戲曲舞臺上從藝七十餘年,她一直不辭辛苦地為工廠、碼頭、農村、社區的觀眾們服務,為培養淮劇新人甘當綠葉,這種「不知老之將至」,不斷進取、不斷創新的藝術家精神使她的藝術青春永駐。
梁偉平告訴記者,低調的馬秀英老師甚少收徒,但對後輩新人卻關懷備至,她最後一次登臺是2010年5月在藝海劇院舉行的馬秀英傳承劇目專場,不料那次的表演竟成其舞臺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