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08年4月,我們來到柬埔寨,那是與妻共同踏出國門旅行的第一次。亞洲的人類瑰寶(世界遺產)很多,柬埔寨離我們又很近,於是成了我們第一個目的地。
想來柬埔寨之行,距今已有十年。遊記今日方整理出來,著實有些汗顏。翻開老照片,看著那神秘而宏偉的建築、栩栩如生的雕塑、迷人的微笑,塵封的記憶徐徐打開.
在首都金邊入住,酒店前臺牆上正中掛著的,是新聞聯播裡出現過無數次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西哈努克親王!
來柬埔寨的主要目的是吳哥古蹟。到柬埔寨的第二天,我們便乘坐長途大巴,趕往吳哥遺蹟所在的暹粒——暹粒省的首府。
1、吳哥窟的發現
如同我們此前去過的秘魯納斯卡地畫、馬丘比丘等自然與人文奇蹟一樣.吳哥窟的重見天日也是由於一個西方人。
1861年1月,法國博物學家亨利·穆奧(Henri Mouhot)為尋找熱帶動物,到東南亞旅行,也來到了暹粒。
在原始森林中,亨利·穆奧發現一處宏偉的古廟遺蹟。
他將在旅途的見聞,記錄成日記。但不幸的是,亨利·穆奧1861年在叢林中發病身故。他的遊記由弟弟整理為《暹羅柬埔寨寮國諸王國旅行記》,1862年在巴黎出版。
《暹羅柬埔寨寮國諸王國旅行記》出版之後,立即引起了轟動。吳哥窟毫無爭議地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甚至與中國的長城、印尼的婆羅浮屠、印度泰姬陵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下圖是亨利·穆奧考察時的手繪,畫作的精細、高度的還原令人讚嘆。——在相機還未普及的年代,作為博物學家,歷史學家,素描想來是基本功。
這片宏偉的古廟遺蹟就是吳哥窟。
吳哥窟是柬埔寨人的驕傲,也印在了國旗上,成為國家的象徵。
2、吳哥窟日出
8世紀時,吳哥王朝建立。吳哥王朝在中南半島(中國之南)盛極一時。吳哥王朝期間,修建了很多寺廟,散處於4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最鼎盛時期的國王叫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那時是12世紀。他在位時是吳哥王朝疆域最廣的時代。盛世自然更是大興土木,蘇耶跋摩二世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造起了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這就是吳哥王城(又稱為大吳哥)和吳哥窟(又稱小吳哥)。吳哥窟在蘇耶跋摩二世活著時是其寺廟,在其死後又成了他的陵墓。
吳哥窟的日出是必看的。4點多起床,坐著這種叫TukTuk的三輪摩託車。這是當時當地主要的交通工具。司機兼導遊,其實我們也聽不懂,只是負責幫我們拉到目的地而已。
吳哥窟日出號稱是「最美日出聖地」之一。吳哥窟五座寶塔前的蓮花池,是最佳觀景點。在五彩朝霞中,吳哥窟最高層的五座寶塔展露出迷人的輪廓與倒影,散發著神秘的宗教氣息。
下面這張能清晰的看到五座寶塔
曬出下面這一張,主要是想表達:凌晨四點起床去看日出,是很疲憊的。
吳哥窟坐東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東的石板路,橫穿護城河,直通寺廟圍牆西大門。下圖中右側就是這條石板路。這張是另一天所拍——其實很喜歡這件哥倫比亞的襯衣,可惜後來丟在了尼泊爾的博卡拉。
石板路上有很多大腳印。
走在石板路上,五座寶塔已經隱約可見。
從下面的俯瞰視圖可以看到,吳哥窟作為世界上最大廟宇,修建的非常規整。共分為三層。荷花池就是我們看日出的地方。荷花池修在西面,會不會就是為了日出觀景時呈現寶塔倒影?
吳哥窟(其實叫吳哥寺更合適)全部用砂巖重疊砌成,佔地約2平方公裡。神廟圍有依次增高的3層迴廊,各迴廊的四角配有高塔,以中心塔(高出地面65米)為頂點,形成高度依層次遞減的高塔群,呈現出均衡美。
遊覽吳哥寺,主要看刻於迴廊的牆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欄杆之上的細緻入微、栩栩如生的裝飾浮雕。
最常見到的是整牆的仙女浮雕,面帶微笑,頭戴花飾,端莊秀麗。
姿態各異的仙女
吳哥窟最初是一座供奉印度教毗溼奴的神廟,但由於印度教、佛教都在吳哥王朝興盛過,所以在14世紀中葉,吳哥窟又成為了佛教大乘教的神廟。15世紀暹羅人(泰國)入侵後,又成了小乘佛教——廊道裡曾經有近千尊小乘佛教佛像。
就浮雕而言,更多是與印度教相關。浮雕題材主要取自印度的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東牆是「乳海翻騰」的傳說,敘述毗溼奴的故事,北牆是毗溼奴同天魔作戰的故事,西牆是「神猴助戰」,南牆則是高棉人(吳哥王朝是高棉人)與入侵者的戰鬥情景。
看護吳哥窟的石獅。
神獸的面部大部分都缺失了,幸好看到有網友在國家博物館拍的一張圖,這裡借用一下————參觀一個國家的博物館很重要。
3、巴肯山日落
巴肯山是在吳哥窟西北1.5公裡處的一座小山,僅高約70米(大約是我爬過的最愛矮的山了),但卻是附近唯一的制高點。
山下的大象,既是遊覽項目,也算交通工具了。
巴肯山的西邊是開闊的西池(West Baray)
東南方叢林中是吳哥窟,從巴肯山頂可以居高臨下俯瞰吳哥窟。
巴肯山建築一共五層,底層有44座塔,其他各12座塔,一共是108座。108座寶塔,按嚴格的幾何圖案對稱地布置:頂層的五座寶塔,一在正中,四角各一,如五點梅花;廟山的每一層正方形臺基的四角,安置角塔,共20座角塔;四道五層階梯的每一道每一層,各有一對寶塔伺立左右,共有階梯寶塔40座;另有44座寶塔環立廟山四周。
山頂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雖然早已破敗,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吳哥建造的第一個都城的中心,被稱為「第一次吳哥」。
巴肯山上擠滿了觀日落的人們
想看到一次完美的日落並不容易。
你好,柬埔寨!
你好,吳哥窟!
下一站:吳哥王城——大吳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