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孫家鼎任學堂首任事務大臣。 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北京大學。嚴復任首任校長。 1952年全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北京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馬寅初任校長。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羅家倫任校長。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31-1948年期間,梅貽琦任清華大學校長。 1952年蔣南翔任校長。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
1905年9月14日。復旦大學前身復旦公學在上海吳淞提督行轅正式開學。創辦人馬相伯。復旦公學是國人自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 1920年冬,復旦大學新校址在江灣奠基。 1942年,復旦大學(渝校)由私立改為國立。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張志讓任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 1952年陳望道任復旦大學校長,1959年5月,復旦大學被認定為全國十六所重點高校之一。
武漢大學的前身是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893年創辦的自強學堂。1913年建立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1923年更名為國立武昌師範大學,1925年又更名為國立武昌大學。1926年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大學與其他幾所學校合併,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7月,組建國立武漢大學。王世傑任校長。 新中國成立後更名武漢大學,李達任武漢大學首任校長。
中國人民大學前身是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陝北公學。成仿吾任校長。 1939年,中共中央決定陝北公學、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延安工人學校、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四校聯合成立華北聯合大學,成仿吾任校長。 1948年春,中共中央決定將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併,成立華北大學,由范文瀾任校長。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中央決定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中國政法大學,調來華北人民革命大學部分幹部組建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為校長。
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是1896年在上海由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創辦的南洋公學。後曾更名南洋大學堂、交通部南洋大學、國立交通大學等。 新中國成立後,學校延用交通大學校名,彭康任校長。 五十年代中期,學校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兩部分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7月經國務院批准分別獨立建制,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謝邦治任校長。
南京大學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繆荃孫任三江師範學堂總稽查。 此後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等歷史時期。1927年更名國立中央大學,張乃燕任校長。 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潘菽任校長。
浙江大學的前身求是書院創立於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 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蔣夢麟任校長。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馬寅初任浙江大學首任校長。 1952年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兄弟高校和中國科學院,留在杭州的主體部分後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 1998年,四校實現合併,組建了新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