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練,看到清泉湖裡的野鴨特別的多,平時只有幾隻,今天應該有百隻以上了,暢遊在湖中。
下午,氣溫一點也不低,但這幾天空氣不怎麼好,好幾日沒有見藍天白雲了。3點出來,想去米家莊村看看,前幾年去的時候,就沒有住得多少人了,這些漸漸消失的村莊,更想去看看,找尋一種模式,探尋山區搬遷後的開發與保護。
旅遊路口停著多輛三輪車、小貨車,遠遠看去,熱火朝天的場景,應該是在摘葡萄、賣葡萄,是不是酒廠集中收購呢?這種產業帶農戶的模式還是要推廣,打開更多的農產品市場。
米家莊在東於人俗稱的「南梁」上,過方山村後,沿著壺屏石河岸邊的道路向上,河水潺潺,但路可不太好走,特別是從方山村到南嶺煤礦這一段,不平且髒。有了煤礦,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但也一定要注意環境的保護。過了南嶺煤礦,一下就變得山青水秀了。
路邊一個大照壁,還有點納悶,怎麼一個不大的村莊,修這麼一個照壁呢?細細一看上面的字,是曾經的桑樹窪煤礦修的,標記有修建的年代,桑樹窪煤礦早幾年就關閉了。行走在這寂靜的大山裡,潺潺的水聲相伴著,喜歡這樣的意境。
有一段滑坡路段,路上落下亂石,仰頭看看,隨時都有跌落的危險。溝裡色彩斑斕,發現對面山上有一群牛在吃草,這是最近第三次見到的牧牛圖,第一次在汾河岸邊的東南社村,第二次在廟前山上,今天在米家莊村。快到村裡的時候,不時傳來了牛叫聲,問一村民,河北面有一牛場,是村裡人小夥子辦的,辦起兩年了,有100多頭牛。今年養牛的市場好,100多頭牛應該是不錯的收入了。前幾年我們縣養牛的不多,今年市場好,自然多了起來,市場經濟如此。村民們把握住市場機遇,發展適宜的產業,日子就會越過越好。
米家莊村因多姓米,故名米家莊。米家莊人口不多,一個小村子,分布在河兩岸,河南岸已無人居住,河北岸還有兩戶人家,一個牛場,這樣漸漸消失的山村,也許會越來越多,這也是規律,是發展的必然。溝裡樹木不少,有人正在修砍。村裡一片靜寂,好不容易遇到了位老人,告訴了我們一些情況。房屋都空了,有的快倒塌了,還留著一些石磨石碾,以及不同年代房屋的特色印記,山區的發展總是慢一些,傳統的農耕印跡還殘存著。如果沒有這個牛場,村莊將是多麼的寂靜呀!
不同的山村,不一樣的風景;不同的山村,不一樣的感受;不同的山村,不一樣的收穫!走進去,才會感知;走進去,才有真實的感悟和思考。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
微信號 :qxss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