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談吃喝玩樂,無關風花雪月,講講一對夫妻的故事吧。
我認識他們,但是互相不熟悉,甚至連他們姓什麼都不知道,頂多算個熟悉的陌生人。
事情還要從去年冬天說起,那是一個很冷的傍晚,下班後正發愁吃點什麼,朋友小張發來一條微信: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想啥來啥,幾杯都可以,走起。兩人見面後順道買了20塊錢的海蠣子,8隻潘家烤雞爪就直奔熟悉的啤酒屋而去。
半路上看到以前一家燒烤店換了新門頭:好日子啤酒屋。吃貨都有嘗鮮的心理,臨時決定進去探探店。
進門後,一股熱氣撲來,只見幾個大叔正圍著火爐,慢悠悠地喝著冰涼的扎啤,面前也沒啥酒餚。在青島港這種喝法叫「哈站碗」,這才是真正的酒徒。
看到我們帶著菜來,還問老闆要菜單點餐,大叔們明顯露出不屑的表情。
老闆是一個中年男人,操南方口音,人看上去很和氣。點菜時很仔細地問我們能不能吃辣,有沒有忌口。
微辣吧,每次出去吃飯,被問到這個問題,都是如此回答。至於微辣是個什麼標準,管它呢。
很快菜上來了,哇塞,這個微辣也太辣點了吧。問了一下老闆,原來是湖南人,菜是老闆娘炒的。
因為店裡生意冷清,炒完我們點的兩個菜,老闆娘也從廚房出來了。咦,這人怎麼看著這麼面熟呢?
這不就是以前在旁邊夜市上賣XX皮革廠系列產品的那個大姐嗎?我家裡還有好幾個包都是從她那裡買的呢。
果不其然,閒聊得知,大姐此前一直在夜市擺攤賣包,後來夜市被取締,他們兩口子年齡又大了,幹別的都不行。剛好看到這家燒烤店對外轉讓,於是兩口子就盤下這家小店,開起啤酒屋。
之所以開啤酒屋,原因很簡單,青島人都好這口,並且投資小,操作簡單,交上房租,門口擺上幾個酒桶就可以開門營業了。
確實是一家小店,裡面總共就四張桌子。就憑這幾張桌子,還有一幫「哈站碗」的酒客,不用細算都知道,他們兩個人忙活一天也賺不了多少錢。
那晚之後,再也沒有去過好日子啤酒屋。因為沒多久,一場百年不遇的大疫襲來,小區封閉,飯店關門,整個世界都被摁下了暫停鍵。
幾個月之後,再次路過好日子啤酒屋,只見老闆坐在門口打盹,腳下趴著一隻無精打採的黑貓。往店裡瞅了一眼,連「哈站碗」的人也看不見了。
這段時間,好日子啤酒屋旁邊的夜市又活躍起來,炸蠍子的,煎毛蛋的,擺著一張床搞按摩的,開著一輛車打開後備箱賣貨的,火熱場面仿佛一下子回到幾十年前。
不知道那對慘澹經營啤酒屋的夫妻會不會重操舊業:·XX皮革廠倒閉了,欠下三點五個億,老闆帶著小姨子跑路了,原價都是100多,200多 ,300多的包 ,統統20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