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質量的好壞和你的工資水平直接掛鈎,對於中產家庭來講,夫妻雙方工作穩定收入較高,自然可以利用法定節假日四處旅遊購物了,而對於普通的私企員工來講,節假日掌握在老闆手中,想要加工資比登天還難,每月微薄的薪水還了房貸車貸之後就所剩無幾了,生活質量想要高?基本上是自欺欺人了。
雖然行業不分高低貴賤,但是收入的高低卻能直接反應出工作的「好壞」。雖然老百姓們的普遍工資水平都提高了,但是依舊存在很明顯的貧富差距,有些人一整天不用工作卻可以入帳千元,而有些做著基礎工作的人,一個月工資也才千元。
對於很多月入過萬的人來講,可能並不想知道中國的最低工資水平大概是多少,但是對於很多在外打工的人來講,最低工資標準關乎著這群人的切身利益,說不定就可以讓自己更好的填飽肚子了。
權威的媒體公布了一則報導,其中指出,瑞士就實行了最低工資標準制度,制定了日內瓦州的最低工資標準為23法郎/小時,也就是月薪4000瑞士法郎,雖然看這個數字,很多人覺得不就是4000多塊錢嗎,實際上,4000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幣卻是3萬元左右,如果放眼全球人均收入榜,瑞士日內瓦的人均收入排在了世界的第一位。那麼有人產生疑問了,中國的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呢?到底是富人帶動了工資,還是窮人拉低了工資水準呢?
實際上在,有關這個問題的答案此前就已經公布了,只不過很多人並沒有投入關注而已。有數據顯示,最低工資標準位於2000元以上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等城市,上海每月的最低工資標準為2480元,北京和深圳為2200元,廣東為2100元,天津最低是2050元,其他很多城市的最低工資標準都在1500——1900元之間。
很多人覺得,自己每月的工資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了,幹嘛還需要設立這個工資標準線呢?實際上,最低工資標準的存在還是非常必要的,遇到一些特殊情況,需要長時間請假,那麼公司也是需要給你發工資的,一般都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來發放,例如上半年這場「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很多人居家休息或者辦公,很多公司都按照最低工資標準來發工資了。此外,如果被公司裁員導致失業,想要領取失業金,一般也都會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發放最多24個月的失業金,能夠緩解財務緊張了。
雖然乍看之下,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都不是很高,但是也有一些行業平均工資算是很高的,它們就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每個月工資平均下來大約是12306.5元、10819.75元、10278.5元。而平均工資最低的三個行業是畜牧業、餐飲業、修理等居民服務業,平均下來的每個月工資為3038元、4021元4611元。
以上數據一直在變化著,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作為我們打工人來講,不能滿足於最低工資,爭取早點進入月入過萬的行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