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希望我們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他們不想看到我們經歷太過於折騰的人生。作為子女,大多數人會選擇妥協,向父母,向生活妥協,但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堅持追隨自己的內心。影片中的丹尼爾正是這樣,他放棄了美國頂尖大學的博士學位,選擇了一條800公裡的朝聖之路,所有的故事從他不幸遇難開始......
眼科醫師湯姆有一份體面穩定的工作,在他不忙的時候,會和老朋友們去高爾夫俱樂部打打球。這天天氣很好,湯姆的心情也很不錯,他在俱樂部慵懶的打著球,一通從法國打過來的電話破壞了這美好的寧靜,電話那端告知湯姆,他的獨子丹尼爾在庇里牛斯山遭遇暴風雪,不幸去世。
湯姆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就在不久前他還親自開車送兒子去機場,雖然他無法理解放棄即將擁有的美國頂尖大學博士學位,去未知的遠方旅行這種行為,這些在湯姆看來都太瘋狂。他把兒子和自己之間的想法差異歸結為,各自對生活的選擇不同,丹尼爾告訴父親,生活不是選擇出來的,而是過出來的。
生活不只是活著,那樣的活法叫過活,會讓人麻木。人需要偶爾聽聽自己內心最深處的低吟,跟隨自己的內心去旅行,這是人與靈魂獨處的方式。那些行走在路上,或者在路上行走過的人,才會明白生活不是自己選擇出來的,而是在路上,在行走中經歷出來的。
幾年前,我在旅途中碰到過一個在路邊唱歌的小夥子,他與我年齡相仿,西班牙人。他原本是一名醫生,畢業後在西班牙老家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但他放棄了這一切,孤身一人來到中國上海。他告訴我,他喜歡中國,喜歡唱歌,他想走遍中國的城市,在每一個城市的街頭路邊唱歌。
我遇見他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普通的窮遊小子,經常穿著拖鞋在路邊彈吉他,唱歌。後來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他,在微博關注他的行走狀態,前兩年他出了一本書,當我在書店無意中看到他的書時,我很激動也很開心,他終於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樣,也希望未來的日子裡,他能繼續保持做最真實的自己,追隨自己的內心。這位勇敢的西班牙小夥子,他叫摟大衛。
在人生這條漫長的路上,我們遇見的那些人,經歷的那些事,自然是有理由的,我們只需要珍惜美好,享受沿途的風景就好。放棄了美國頂尖大學博士學位的丹尼爾,放棄了西班牙老家體面工作的摟大衛,他們是真的瘋了嗎?並不是,他們只是比我們很多人都更勇敢一些,他們追隨了自己的內心,勇敢地走在了路上,並珍惜一路上的點點滴滴,享受旅途帶給自己的愉悅感。
從來沒有一個人是因為意外而走上朝聖之路的,在遠方總有一個理由,讓你走上朝聖之路,也許是因為追隨自己內心的聲音,也許是為了某個人,某件事,不管是什麼理由,在決定走上這條朝聖之路時,它就變得有意義了。
湯姆最初走上朝聖之路的目的很簡單,也很直接,他想完成兒子丹尼爾未能完成的心願,走一趟完整的朝聖之路,帶上兒子的骨灰。在最初的路上,湯姆無心欣賞沿途風景,他走的總是比別人快,並在不同的路口撒下兒子的骨灰。
這一段看的人心裡沉甸甸的,很心疼這個60歲的老人,尤其是在他不小心將背包掉進河裡,跳進水裡用盡力氣才將背包拖上岸。看到這裡時我以為他的心態會崩潰,整個人會垮掉,但劇情是溫柔的,主人公湯姆是堅強的,他第二天照常走在路上,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
在行走的路上,他認識了想要通過走朝聖之路減肥的荷蘭大胖子,認識了打算走完朝聖之路就戒菸的中年女人,以及為了找尋靈感來走朝聖之路的作家。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出現,湯姆的內心開始出現變化,他不再只是為了完成兒子的遺願去行走。
和友善的陌生人們一起旅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湯姆從一開始的緊繃狀態,排斥外人,到後來融入團體氛圍,他找到了與別人合適的相處方式。這個過程並不輕鬆,他糾結過,痛苦過,也掙扎過。
在路途中偶然的一次醉酒,湯姆將自己內心壓抑的痛苦發洩了出來,他也為此付出了代價,他被關進警局,那個看似瘋瘋癲癲不著調的作家救了他。也許是心裡的痛苦被發洩出來了,也許是經歷了被關押的絕望,湯姆的心,慢慢敞開了。
每個人都會有他旅行的意義,哪怕一開始你找不出任何意義,在行走的路上,你所看到的,聽到的,以及你所經歷的磨難,都會讓你的行走變得有意義。影片中這部分人物內心變化表現得很好,坐在屏幕前也能體會到他們的痛苦,他們的糾結,他們的快樂。
王石先生登珠峰時,最後一百米的距離他用了幾個小時才走完,登上山頂的那一刻,盡享巔峰體驗。他在山頂呆了十幾分鐘,那十幾分鐘應該是整個途中最幸福的時刻,哪怕之前走過的路很辛苦,在登頂的那一刻,他的行走變得有意義了。
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子裡,或者平淡的旅途中,總會突然跳出一些意外,讓你措手不及,經歷過要死不死的體驗之後是最幸福的時刻。如果你遺失勇氣,如果你需要療傷,那麼去行走吧,朝聖之路就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至少要有一個在路上。
在他們到達布爾戈斯時,湯姆的背包被吉普賽人偷了,三個男人飛奔出去追,但小偷藏進了吉普賽人聚居地,湯姆苦苦哀求對方把骨灰盒還給他,但對方沒有任何回應。湯姆內心受到重挫,兒子的骨灰盒沒了,他找不到支撐他繼續走下去的理由,他打算放棄朝聖之路。
這個畫面比較揪心,好在事情沒有那麼糟糕,偷背包的小男孩被父親帶過來歸還背包,背包原封不住地回到湯姆手上,吉普賽人在這個環節展現出了他們熱情的一面,吉普賽人邀請湯姆等人參加家庭聚會,在聚會中吉普賽人告訴湯姆,湯姆的終點不應該只是聖地牙哥,他應該把兒子的骨灰帶到木夏的海邊,將骨灰撒入大海。
當四個人到達朝聖之路的終點站聖地牙哥時,畫面變得異常莊嚴肅穆,這和在路上的那種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湯姆雙手捧著兒子的骨灰盒,在教堂的門口靜立了許久,才緩緩走進教堂,他在神像前雙手合十跪下。很多人說,為什麼在抵達朝聖之路的終點聖地牙哥後,還要添加最後四人去木夏海邊的情節,感覺畫蛇添足了。對於他們四個人來說,木夏並不只是湯姆的終極目的地,是他們所有人的終點站。
據說木夏的海邊是世界的盡頭,四個人站在這世界的盡頭,實現了與自己的和解,傑克不在對自己的平庸耿耿於懷,對作家的失意多了一份坦然,生活還是會繼續。莎拉明白了戒菸不是自己走朝聖之路的目的,失去孩子讓自己的內心無比痛苦,走朝聖之路正是為了救贖自己的內心。
約斯特放棄了通過走朝聖之路減肥的想法,他反正也需要一套新西裝,胖一點瘦一點,好像也無妨。而湯姆沒有講話,他把兒子的骨灰灑向大海,面朝大海的他明白了走朝聖之路的意義所在,不只是為了死去的兒子,更多的是為了自己,這一刻,他釋然了。
這些年我在旅途中遇到過很多窮遊者,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因為嚮往自由的生活而行走,跟他們聊天時,我發現他們都有共同的特性:樂觀,坦然,很多艱難的經歷他們總是能用非常平淡的口吻講述出來,這在他們踏上行走這條路之前,大概是很難做到的吧。
我很欣賞的一位自媒體人,鬼腳七,他在2015年底從五臺山走到峨眉山,全程兩千多公裡,不帶一分錢,從冬天走到春天,一路上挨過餓,迷過路,受過傷。從他後來寫的書中介紹,這一路走來,使他從浮躁慢慢走向寧靜,從迷茫逐漸走向堅定。生而為人,我們每個人都有走在路上的理由,也許是為了心中的夢想,也許是因為現實生活痛苦不堪。不管是什麼理由,在不斷的行走中,可以讓我們學會接納,接納別人,接納自己,糾正自己過往的那些偏見。
不要給旅行賦予太多的目的,最美的時光,最好的成長,都在路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