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迷霧的大同三隻牛,渾源也有一隻!

2021-02-25 渾源網

點擊上面藍字免費關注

因為參與一個文博專題欄目的創作,我幾乎每周都會到市博呆上半天,常常迷失在那些來自歲月深處的器物與幽暗光影共同氤氳出的氛圍裡,恍若夢境中的神遊;常常驚訝於靜默無語的它們竟然是陪伴我們穿越歷史迷霧的見證,為後世破解那些歷史謎題而提供佐證……

特別是三頭大同牛,把三段大同史深藏其中,也把古代藝術家瑰麗的藝術成就呈現於世。

犧尊,可能是有考證的大同最早的牛形器物吧!2018年12月,犧尊作為「渾源彝器回鄉暨《詩經》中的青銅器特展」的展品回到闊別95年的故鄉大同,讓家鄉人一睹國寶風採。而這尊享譽世界的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輾轉的每一段路,都與中國那一段亂世風雲密不可分……

1923年正月,渾源縣李峪村村民高鳳章和兒子們給地裡上肥,返回的途中休息時意外發現一處塌方處有柏木,於是一鐵鍬挖下去,讓一件件價值連城的青銅國寶重見天日,這其中就有一件牛形青銅禮器——犧尊。

高鳳章挖到的這件「老牛」,牛腹中空,牛頸和背上有三個孔,牛眼圓睜,鼻子上還穿有一環。它不僅造型獨特,全身遍布精美的蟠螭紋飾,還兼具盛酒、溫酒的功能,能享用如此珍貴禮器的定是貴族無疑。當了一輩子農民的高鳳章雖然不知道這件寶物的價值,但他對牛有著特殊的感情,所以面對法國古董商人王涅克的威逼利誘,他一直沒有出手。

60餘件李峪青銅器被縣知事收繳充公,之後經歷了拍賣、長達十年的各方爭奪,輾轉於鄉紳和古董商之間。1948年7月古董商人盧芹齋準備將李峪青銅器偷運出境之時,被上海市立博物館人員攔在碼頭,國寶才免於流失海外。

代表中國青銅器第二個高峰時代的渾源李峪青銅器如今閃耀在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館,而這件犧尊卻有幸留在中國。它華麗的紋飾和絕世獨有的造型,讓人驚嘆這塞上之地文明火種和藝術成就上不容小覷的地位。大同,真的很牛!

木心說: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到底有多慢,估計沒有坐過牛馬車的我們是很難想像的。但在北魏平城時代,能坐牛車的全是王公貴族。

從一幅大同沙嶺村北魏壁畫墓中的《貴胄出行圖》裡可以看見牛拉鱉甲車是浩浩蕩蕩儀仗隊裡的中心,鱉甲車內,坐著一位呼風喚雨的神秘人物。牛車,堪比現代的奔馳、寶馬豪車,前呼後擁,撐起了貴族的門面。

為什麼王公貴族喜歡這慢騰騰的牛車?秦漢之前,一般貴族不乘坐牛車,那是貧窮百姓才坐的低級車,僅供載重代步而已。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發現馬車雖快,但車輪和地面硬碰硬,坐在上面的人很受罪。

北魏貴族備牛車鞍馬,以乘坐牛車為顯耀和時尚。出行時車騎隨從,旗仗滷簿導引,伎樂百戲穿插其間,陣容龐大,威嚴顯赫。

2000年4月在原雁北師院的宋紹祖墓葬中就出土了六輛陶車模型和陶牛。

北魏彩繪陶牛拉鱉甲車不僅是大同名片,更被復原成大型雕塑置於市博大廳,成為觀眾打卡的景點。

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的陶俑中也有好幾頭敦實健碩的老牛,它們還長有長長的牛角,生機勃勃、牛氣沖天,是那個輝煌的平城大同最真實的寫照吧!北魏大同牛,承載著一個民族大融合、經濟大繁榮、文化大交流的時代印記。

而對於老大同人來說,御河鐵牛遠比犧尊牛、北魏陶牛更親切,甚至童年的記憶裡總有幾件趣事與它相關,泛黃的老照片裡也總有它的影子。它是明代鑄造的鎮河鐵牛。據傳為免御河水的泛濫和侵襲,曾鑄造過九頭鐵牛來鎮水,卻先後被河水衝走了八頭,僅剩其一。

明代的大同城已是九邊重鎮,繁華也可想而知。只是城東一條泱泱大河成了老百姓的擔憂,遇上大雨與洪災,一種精神寄託也尤為重要。

為什麼不造一隻虎、一頭獅、一頭大象來鎮河,偏偏是牛呢?也許就是因為它是人類最忠實的夥伴、最可靠的朋友吧?

上世紀中後期,御河已幹,人們把鎮河鐵牛移到了善化寺;2014年底,又移到市博物館御東新館。

當我拿著相機把鏡頭對準這頭鐵牛時,發現這鐵牛是一隻活靈活現的小牛犢,雖有一隻牛角折損,但它睜著大眼、好奇地看著你,完全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正是這虎虎生氣又萌萌可愛的小牛,寄託了全城人的信任與依靠,從而把一城人的性命、財產託付於它。

無論是祭祀禮器青銅犧尊,還是王公貴族隨葬的陶牛,還是實用性更強的鎮河鐵牛,這種陪伴人類走過千山萬水、時空歲月的動物,把它溫馴、可靠、勤勉的品格烙印在文物之中,讓它們穿越時間,恆久閃耀溫暖的光芒。

三頭大同牛,雖時代不同、材質不同、造型不同,卻有著一樣的精緻細膩與傳神,一樣的精氣神,一樣的勃勃生氣。有時我想,它們不正是這座城市的氣質與神韻嗎? 來源:大同日報

↓↓↓分享出去,讓更多老鄉看到

相關焦點

  • 年底時 大同到渾源走高速只需30分鐘車程(圖)
    24日上午9時,全省重點公路工程建設採訪團一行奔赴大同至渾源高速公路,這是大同通往渾源的第一條高速公路。  在全線惟一特大橋——桑乾河特大橋的施工現場,同源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黨委書記李連河告訴記者,作為項目控制性工程的桑乾河特大橋,橫穿桑乾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如何做到既確保生態環境不受破壞,又嚴保大橋質量,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 牛不牛?來來來,尋找博物館裡的大同牛
    牛,伴隨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也把自己的形象融匯在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藝術作品中留下大量的青銅器、雕塑、畫作、瓷器等大同,當然也有很「牛氣」的寶物藏在市博物館裡來來來一起來找找看~~中國青銅器第二個高峰時代的經典之作
  • 國之重寶出大同,它們的傳奇從渾源小山村講起……
    原創 大同日報融媒中心 大同新聞網 收錄於話題#發現大同·品鑑文物26個遊山西 讀歷史暢遊三晉大地,品讀華夏歷史,堅定文化自信,體味精彩人生。大同日報社、大同市博物館聯合在大同新聞網公號推出【發現大同】欄目,第一季以「品鑑文物」盤點那些承載著歷史文化密碼的「大同寶物」。
  • 大同四大「歷史迷案」待解
    諸多歷史遺蹟、文物的來歷多少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同四大「歷史迷案」待解大同地處內外長城之間,歷史上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碰撞、摩擦的拉鋸地帶,曾作過北魏國都96年,後又成為遼金陪都、明代「九邊重鎮」之首和自唐宋以後特別是清代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
  • 山西渾源李峪青銅器「犧尊」的前世今生(圖)
    我是一隻渾身布滿饕餮紋的牛形禮器,用來容酒,亦可溫酒。  我大約誕生在東周時期的山西侯馬。夏朝至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光輝燦爛的青銅時代,而侯馬是當時的中國青銅之鄉。我也許隨著晉代兩國的聯姻從晉國來到塞北,又成為趙國的墓葬品。我的名字,來源於《詩經》:「白牡騂剛,犧尊將將」(白牛紅牛作祭禮,牛形酒杯噹噹響)。
  • 大同四大「歷史迷案」待解
    諸多歷史遺蹟、文物的來歷多少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同四大「歷史迷案」待解大同地處內外長城之間,歷史上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碰撞、摩擦的拉鋸地帶,曾作過北魏國都96年,後又成為遼金陪都、明代「九邊重鎮」之首和自唐宋以後特別是清代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
  • 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山西大同
    今天帶大家走進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山西大同。要想知道大同有什麼好玩的,首先得了解它的歷史。大同山西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閒城市。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幾個比較好的遊玩景點。
  • 【自駕線路推薦】北京-太原-五臺山-渾源-大同-北京(詳盡攻略)
    時間6天5晚為宜(太原連住兩晚、五臺山、渾源和大同各住一晚),屬於中等時間長度自駕線路。晚上入住:渾源。酒店推薦:渾源華泰大酒店/恆麓大酒店第五天:渾源到大同(64公裡,1小時)早餐後遊覽渾源恆山和懸空寺,午餐後休息一下 開車前往大同。
  • 五臺籍的渾源老幹部
    是歷史記載趙國時期李牧抗擊匈奴第一線。也是趙武靈王為抗北方異族而設置雲中、雁門、代三郡。民國三年(1914年),五臺縣屬雁門道。(2)民國三年五月置,治大同(大同市區),轄二十六縣:大同、懷仁、山陰、應縣、渾源、靈丘、廣靈、陽高、天鎮、左雲、右玉、朔縣、平魯、寧武、神池、偏關、五寨、保德、河曲、五臺、代縣、崞縣、繁峙、忻縣、定襄、靜樂。民國19年3月廢道。1937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第一行政督察公署。1938年,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成立,五臺縣屆二專署領導。
  • 大同的冬天的熱騰騰的什錦火鍋,融合各種各樣調味料的渾源涼粉
    大同的冬天的熱騰騰的什錦火鍋,融合各種各樣調味料的渾源涼粉大同這個地方,在以前的時候是一個多民族交融的地方,所以這裡的美食,除了美味以外,還是胡漢文化交融的產物,所以非常的有當地的特色。今天我們就去嘗一嘗大同當地非常有特色的什錦火鍋和渾源涼粉吧。說實話,火鍋是冬天的時候不能少的一種食物,所以幾乎是沒有人不喜歡它的,但是在比較乾燥的冬天,如果還是吃以麻辣口味為主的火鍋的話,那對於身體來說是不太好的。但是,在凍的不行的冬天,如果沒有上一鍋熱乎乎的火鍋,真的是不知道怎麼過了呢?
  • 渾源,廣華山關帝廟紀行
    三嶺廣華山在大同地區是一座普通的小山,但卻名聲在外。究其原因,來源一個歷史故事,戲曲中《走雪山》雪山就是指廣華山。遠眺關帝廟廣華山位於渾源古城北部,據大同古城不足八十裡。禮拜天閒來無事,約了友一起探訪廣華山關帝廟。出古城大同南行,過固定橋不遠,並進入大山裡。
  • 大同回渾源公交全程按路線行走
    前些天看見頭條上有網友說來大同旅遊不方便,去恆山等車沒等著。今天我特意到棚戶區車站體驗了一下,據了解,早上最早一班車是6:40,每20分鐘發一趟,上午總發10趟,下午也是,市裡的話一上午發車18趟,都嚴格按路線走,所以說只要出門就能等上。春夏秋冬時間都一樣!票價12元,兒童半價!
  • 大同的風味小吃:你最愛哪一個?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吃過渾源涼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獨特的味道。渾源涼粉用土豆澱粉加工製作,這是其筋道的根源。渾源涼粉的香更香在它的配料上,在渾源的每一個涼粉攤上都有三罐,即:醋、蔥鹽、辣椒油。還可以酌情增加當地特產豆腐乾、蓮花豆、燻雞蛋等。清泠泠的涼粉、紅彤彤的辣椒油、炸得金黃酥脆的蓮花豆,切成菱形嚼起來特別筋鬥的豆腐乾,看上去就是色香味俱佳,禁不住讓人胃口大開。
  • 北京周邊三日遊——歷史名城大同
    長期以來,人們對大同的認識止於煤都的富饒、雲岡的瑰麗、華嚴寺的雄渾,其實,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與北京、承德等24個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雲崗石窟大同雲岡石窟,世界文化遺產,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
  • 中華五嶽之北嶽,山西渾源的恆山是座絕塞歷史名山,號稱人天北柱
    恆山是一座絕塞歷史名山,山上少有流泉飛瀑,卻隨處可見巨石奇峰、挺拔青松、崖壁廟宇,它們共同寫滿了恆山的粗獷豪放。恆山是中華五嶽之北嶽,奔騰起狀,橫亙塞上,東西綿延五百公裡,綿秀一百零八峰,唐代大詩人曾島曾用「天地有嶽、恆嶽居其北、巖戀疊萬重,鬼怪浩難則的詩句來描繪北嶽的雄氣象,」。北宋著名畫家郭熙則用「恆山如行來勾勒其群奔突的地貌特徵。
  • 大同首個大型實景演出即將登場
    都有屬於Ta的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讓桂林山水再次勝甲天下《又見平遙》重現明清晉商繁榮與輝煌《長恨歌》讓西安遊客穿越回大唐盛世作為轉型發展旅遊城市的大同曾為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建城史長達2400餘年中國十大古都之一,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卻缺少實景演出
  • 歷史可以作證:從牛馬到火車,大同郵政的那些事兒
    陸站用馬、牛、驢、車、轎以至徒步。「於是四方往來之使,止則有館舍,頓則有供帳,饑渴則有飲食」。當時大同屬中書省所轄裡各路的站赤。遞組織嚴密,大多設有總急遞鋪,每十鋪設一郵長,每錯設鋪丁五人,都要挑選壯健善走的人,腰束皮革帶,掛著鈴鐺,持著長槍,帶上文書,威權甚大,路途所遇的車馬負重,都要為之讓路,鈴聲傳到下一鋪所時,鋪人要立即趕到門外等接文書,展轉傳遞。
  • 中華五嶽之北嶽,山西渾源的恆山是座絕塞歷史名山,號稱人天北柱
    恆山是一座絕塞歷史名山,山上少有流泉飛瀑,卻隨處可見巨石奇峰、挺拔青松、崖壁廟宇,它們共同寫滿了恆山的粗獷豪放。恆山是中華五嶽之北嶽,奔騰起狀,橫亙塞上,東西綿延五百公裡,綿秀一百零八峰,唐代大詩人曾島曾用「天地有嶽、恆嶽居其北、巖戀疊萬重,鬼怪浩難則的詩句來描繪北嶽的雄氣象,」。北宋著名畫家郭熙則用「恆山如行來勾勒其群奔突的地貌特徵。
  • 大同風物:國之瑰寶,渾源永安寺
    永安寺坐落在恆山北麓渾源城內的東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組較為完整的元代建築群。建築宏大,殿宇宏偉,當地縣人俗稱為「大寺」。據《寰宇通志》說,始建於金代,後來一場大火,全部毀廢,寺裡僧人也都四散一空。
  • 山西撤縣設市(區)大家談系列:大同篇
    我們來看看大同的經濟:2019年大同市區經濟總量超1000億,在山西省市區經濟中僅次於太原、長治。事實上,長治比大同經濟實力強有它的客觀原因:主要是2018年長治市區一下子擴充了三個經濟強縣長治縣、屯留縣、潞城市,而大同市只擴充了一個經濟中下遊水平縣大同縣,對現在兩市經濟實力對比的影響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