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人章樹根10多年前進軍紡織行業,很快成了蘭溪最大紡織企業——立馬雲山紡織公司的董事長。
在這家企業的背後,蘭溪還有1300多家紡織企業,紡織業成為了蘭溪的支柱產業,2011年全市紡織產業的銷售額達到了202億元,出口額達26.2億元,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蘭溪為此還拿到了「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的金字招牌。
但章樹根似乎並不滿足,昨天,站在金華地圖前,看看周邊縣市的市場與產業規劃分布,他心急地說,蘭溪需要一個專業市場來支撐它的產業發展啊。
以後可以到蘭溪買面料、買絲綢
這個專業市場現在已經有了名目,暫定名為「浙中國際紡織品綜合市場」,不僅已經通過專家組論證,而且已經獲得蘭溪政府的支持,地皮、資金、政策都會一路綠燈。
這個專業市場功能定位將是集大型商業城、專業市場與主力店及配套設施為一體、現代化標誌性的綜合商業區,首期開發面積達到150畝,地點在蘭溪的溪西新城區。
這讓章樹根和蘭溪許多紡織企業人士為之一振。
兄弟縣市皆有專業大市場
浙江是市場大省,很大程度是因為金華的「市場大市」地位,全省為數不多的幾個百億大市場中,金華市就佔了中國小商品城、中國科技五金城,尤其是中國小商品城,去年的市場成交額達到驚人的515.12億元。
金華其他幾個縣市的專業市場也在業界獨樹一幟。浦江的中國水晶城成為全國水晶玻璃原材料和工藝製品銷售、加工的主要集散地,水晶玻璃工藝品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超過60%。大山深處的磐安也建了個「浙八味中藥材市場」,並一舉做到了長三角最大。
金華下面的七個縣市,唯獨蘭溪沒有像樣的專業市場,這讓許多蘭溪人和章樹根一樣,焦慮、心急。
失敗的市場眼淚
蘭溪人搞市場並非第一次,本地人、溫州人都搞過專業的商貿市場,甚至想仿建一座類似中國小商品城的黃龍洞市場,但到最後都無疾而終。
最典型的當數蘭溪的毛巾市場,因為缺少交通的便利與產業政策支撐,無法吸引外地客商前來,甚至本地人也不願意到那兒去購買毛巾,到最後成了倉庫,成了舊貨調劑市場。
蘭溪以蘭為名,覺得可以在蘭產業上做點文章,於是建了一座「蘭花村」,想以此吸引全國各地的蘭友到此來交易,並以優惠的政策面向全國招商。
但事與願違,巢築好了,卻引不得鳳凰來「長住」,為什麼?因為蘭溪本地的蘭花種植面積並不多,物種也不豐富,僅靠外地引入幾個種蘭高手和蘭花,形不成規模與氣候。
金華的市場圈不能少了這一筆
專事浙中區域經濟研究的浙江省管理諮詢協會副會長何東徵認為,蘭溪要不要建市場,如何建走自己特色的專業市場,是值得當地政府和企業考慮的一個課題。義烏人,甚或是整個浙江,市場基本上走的是「前店後廠」的路子,義烏如此,永康如此,紹興柯橋也是如此。現在看來,蘭溪的特色產業在紡織,而這一塊恰恰又是浙中西地區所沒有的,蘭溪完全可以填補這一空白。
「這個市場一旦搞起來,金華就實現了縣縣都有大市場的布局,市場大市的整個圓圈就畫好了。」何東徵說。
本報駐金華記者 江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