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黑皮書:我們如此可憐,邊緣人影像

2020-12-21 澎湃新聞

攝影黑皮書:我們如此可憐,邊緣人影像

2020-06-09 1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映Studio 螞蟻攝影

螞 | 蟻 | 攝 | 影 |

批評若不自由 讚美則毫無意義

拍照,有時候就是一場戰爭,攝影師們在苦難的前線上衝鋒陷陣,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他們見過太多的疾苦,太多破碎的靈魂。在巴黎,布加勒斯特,莫斯科,馬德裡,倫敦,塞拉耶佛,一樁樁一件件接踵而至,壓抑,破壞,孤獨,遭遇排斥,衣衫襤褸,食不果腹。身份無法被認同,希望被剝奪,甚至被驅逐出了集體記憶.....然而無論身處什麼年代,總是有些照片不容易被接受,這本冊子裡的照片就是那些被刪除,被退稿,不被雜誌或報紙接納的,這些作品出自歐洲的二十幾位攝影師之手,他們都抱有同一個信念「即便辭職也要舉起相機拍下來。」

END

關於黑皮書

上世紀80年代,法國國家攝影中心主任戴樂比爾(Robert Delpire)開始編輯著名的「黑皮書」(Photo Poche)系列,這是一套印刷精美、便於攜帶與翻閱的袖珍攝影叢書,戴樂比爾為這套書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因其專業性極強的眼光和本書的巨大影響力,使他成為歐洲攝影界的「上帝」,來自全球的攝影家也無不以入選此系列叢書為榮。

2017年9月,戴樂比爾去世,可能也意味著這套書籍「戴樂比爾」時代的終結。

「黑皮書」分四大系列,截止目前(2019年8月)為止共出版了197本,四個系列為「主系列」(共159本,其中No.89、No.101未出版)、歷史系列("H"打頭,共12本)、社會系列(「S」打頭,共19本)、Note系列(攝影專題類,灰色面,不編號,共9本)。

Note系列聚焦社會事件或話題的攝影專題,共9本,灰色面,不編號。

原標題:《【攝影黑皮書】Note 009 我們如此可憐-邊緣人影像》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攝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黑皮書酒展深圳站官方攻略
    因為朗廷酒店宴會廳面積所限,我們今年拼盡全力,也只成功地比去年多安排了1/4的展位。另外,只要現場註冊「葡萄酒黑皮書」小程序,消費滿200元即減50元,現場買酒最高額者即獲Coravin送出價值¥4435元的大禮包一份!
  • 海安攝影人:用影像謳歌最美逆行者
    這是海安市攝影協會副主席周皖芹為作品組照《隔離病房》所配的一段文字。「在隔離病房,我看到了他們,身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神態略顯疲憊,但護目鏡下堅定的眼神透出的卻是必勝的決心。」周皖芹說。  庚子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襲擊中華大地。
  • 關於攝影的凝視:界面影像2018推薦書單
    2018年,又有許多與攝影有關的書問世。我們邀請了行業內的六名推薦者,為我們推薦了十本與攝影有關的讀物。這六位推薦者包括攝影師、媒體工作者、攝影機構職員、策展人等。按照出版的時間順序排列,這些書籍將注視著攝影的視線延展到更廣闊的領域,展現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時代背景在當今所賦予攝影的含義。最終,我們如何觀看,又如何在觀看中確認自身,或許可以從這些書籍中找到些許答案。
  • 攝影好書|我們該如何理解史蒂芬·肖爾所說的《照片的本質》
    聚焦平面會吸引人的注意力,注意聚焦會使我們全神貫注。儘管我們知道建築、人行道和天空延伸到這個城市街景的邊緣線之外,但該照片中的世界被控制在邊框之內。它不屬於邊框之外更大的世界。書籍開篇,肖爾首先展示了一幅羅伯特·弗蘭克的照片,畫面是攝影師站在美國蒙大拿州比尤特旅館房間透過窗戶拍到的落基山脈北部的採礦小鎮。
  • 第四屆京東攝影金像獎頒獎,賣產品之外為什麼還要做影像文化?
    無論是作為普通用戶、攝影愛好者還是影像行業從業者,手中設備所記錄下的作品能夠獲得認同能廣泛傳播,始終是讓人嚮往也會感到欣喜的事情。正因如此,各類攝影獎項總是備受期待,更何況,高質量的獎項可以成為將好作品、好設備與大眾連接起來的橋梁。
  • 移動影像魅力 攝影師分享iPhone12系列攝影技巧
    恰逢雙十二來臨之際,蘋果邀請攝影師張雨(微博@ericube23)在三裡屯蘋果店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分享會,內容以攝影師張雨使用iPhone 12系列進行拍照的一些心得和技巧為主,展示了蘋果新一代iPhone 12系列在影像能力上的長足進步。
  • 關於黃山矩陣全景攝影的影像探索
    他同樣使用Photoshop 軟體,將不同角度拍攝的寶麗來照片拼貼成一幅圖像,以「攝影拼貼」的方法來製作作品。他最關注的問題是: 如何觀看並再現這個多彩的世界。大衛·霍克尼的作品有立體構成的觀念,讓不同的畫面形成錯落感,表現影像觀看的立體構成。矩陣攝影的拼接原理與它有幾分相似。2014 年,一個攝影小組匯聚在黃山之巔,各路專業人士一起探討核心問題:面對黃山拍什麼?
  • 攝影範談(十七)構圖中的畫框
    這一講就談談很多攝影初學者以及很多老法師都常犯的一個構圖錯誤 - 畫框。我們談起構圖,立刻想到的便是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是三分構圖呢還是居中構圖。最容易忽略的便是畫框。畫框處於畫面的邊緣,與構圖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嘛?  一張作品給別人看就一定要想方設法讓人注目。我們常常聽到"我的作品自己喜歡就行,別人看不看無所謂"的論調,而且還毒害著一批數十年如一日不求上進的愛好者。
  • 探究當代攝影發展 影像國際研討會在連州舉辦
    回顧世界當代攝影的發展,有一橫一縱兩個座標,從地域的擴張到歷史的脈絡,歷經半個多世紀的迅猛發展,時至今日,我們的確應該靜下心來將其梳理一番,以備我們從更高的起點、更廣的維度、更深的思考上「重新出發」。
  • 國家攝影影像時刊《眼睛》第516期:《傅婆婆「燒白」》
    用影像記錄歷史,用鏡頭記錄真實!國家攝影出品的《眼睛》影像新聞時刊以最嚴謹的態度反應世間的百態,用最優秀的作品展現影像的價值。已經成為中國攝影領域極具影響力的紀實攝影引領者!如果您正在關注《眼睛》,如果您熱愛紀實攝影,別猶豫,加入《眼睛》影像新聞時刊吧!這裡是真正屬於紀實攝影人的舞臺!
  • 臺北攝影與數碼影像藝術博覽12月舉行
    今年邁入第四屆,名列亞洲最重要的影像博覽會之一,臺灣第一個專業影像藝術博覽會。PHOTO TAIPEI 2012將於12月14日至12月16日在臺北美侖飯店舉行。聚焦於靜態、動態,以及靜態與動態互相過度與滲透的影像美學;致力於推廣以及提升臺灣影像及新媒體藝術家的能見度,向國內外影像大舉注入一股活泉,提供高質量、更大規模的國際平臺。
  •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用影像為時代寫真
    本屆攝影藝術節的兩大主題展包括「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和「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緊扣時代脈搏,彰顯時代精神。白衣執甲的最美逆行者拿著手機,手機裡是他們救助患者的畫面,眼神堅毅而溫柔,與患者同框定格。這組「你是我最牽掛的人」專題照片曾在網上引發熱議,也出現在了「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現場。
  • 對話|「影像上海」五年變遷:攝影邊界模糊了,藏家更大膽了
    韓培培:現在範圍更廣的當代藝術博覽會很多,我們則是其中專注於攝影和影像的那部分。可能在中國,當代藝術有很好的發展,但是把影像挑出來以後,便有了一定的難度,需要自己去開發市場,開發藏家。以前,攝影市場可能沒有一個特別好的,規範的平臺。當市場不夠規範時,大家很難對攝影這個媒介有一定的認知,去購買。
  • 專注服務攝影愛好者 上海適馬影像空間開業
    在上海星光攝影器材城室外搭建的會場高朋滿座,適馬影像空間開業儀式在此如期舉行。會場設在了上海星光攝影器材城A區室外,適馬中國區總裁王昊,中國人像攝影學會副主席、上海攝影業行業協會會長、中國晚報攝影學會上海分會執行會長任洪良,上海星光攝影器材城總經理毛吉運,資深媒體人影像狗主編向瑋等領導及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
  • 攝影是責任與擔當 富士極致影像大賽第一季入圍者呼叫羅盤訪問
    80後金牛座風光攝影愛好者。自幼接觸美術與攝影,現從事殘疾人藝術團影像記錄、宣傳工作,業餘時間從事風光攝影創作,摯愛慢門攝影。恬靜的湖水、玫瑰色的珠峰、城市間川流不息地車水馬龍、大雨洗禮後的經典建築、寒冬臘月哈爾濱獨有的冰雪奇境……都是點燃我靈感的乾柴。    作為攝影師,我翹盼自己的作品能開拓觀賞者的想像空間,讓觀眾思索「置身其中,體會幾何?」
  • 2019百家號「百家影像」攝影大展徵稿啟事
    「百家號」為致力於挖掘和培養更多更為優秀的影像內容創作者,為攝影專業人士、圖集創作愛好者提供創作和展示的機會,百家號聯合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視覺中國、新華社攝影世界雜誌社三家權威機構,特別發起2019百家號「百家影像」攝影大展,面向所有攝影師及攝影愛好者徵稿,歡迎全國攝影人通過百家號任務系統發布攝影作品。  讓我們用鏡頭去探究生活,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 索尼影像交流中心落戶北京五棵松攝影器材城
    為使廣大索尼數碼影像產品用戶和攝影愛好者得到更多產品體驗和交流的機會,索尼影像交流中心將於2015年9月28日正式落戶五棵松攝影器材城。索尼影像交流中心具有體驗互動、攝影講座、服務中心三大功能,旨在為廣大影友提供更具價值的附加服務。
  • 一周影像資訊丨攝影師用影像緬懷科比;美國攝影雜誌PDN停刊
    用攝影紀念科比·比恩·布萊恩特科比·布萊恩特以及他13歲的女兒吉安娜,加上其他7人在一架直升機上喪生的事故,震驚了全世界數百萬人。在科比為洛杉磯湖人隊效力20年的加州斯臺普斯中心附近,臨時搭建的紀念碑出現於人們的視野。網絡空間中,粉絲們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哀悼和哀悼的消息。
  • 2019我們見證的影像事件
    每天,我們在各種終端裡接收信息碎片,它們短暫地牽動著情緒,或是引發深入的共鳴和思考。那些曾被分享到社交媒體,引起廣泛討論的影像事件,如今你還記得多少?微光總結了8件2019年視覺文化領域讓我們印象深刻的事件,為過去的一年畫上句點,也當做對這個時代的小小記錄——2019,影像回答了我們的一些問題,也提出了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