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72集團軍某旅「尊幹愛兵模範連」官兵把連隊當家建,把戰友當親人——「進了七連門,就是一家人」
「二排長沈凌霄最近加班加點備戰教學法比武,好幾次累得趴在桌上就睡著了,真讓人心疼」「上周擔任連值班員期間,我武斷地批評了幾名同志,在此鄭重道歉」……盛夏時節,第72集團軍某旅合成三營裝步七連舉辦的「談談我家那些事兒」活動現場,官兵你一言我一語,吐露心聲。
走進該連,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進了七連門,就是一家人」。
70多年前,該連老排長、「愛兵模範」王克勤首創官兵思想、技術、生活「三大互助」活動,使老骨幹、新戰士和「解放戰士」擰成一股繩,迅速形成戰鬥力而聞名全軍。1990年,連隊被中央軍委授予「尊幹愛兵模範連」榮譽稱號。近年來,該連傳承和發揚「三大互助」優良傳統,不斷賦予尊幹愛兵新的時代內涵,全面建設蒸蒸日上。
「讓官兵成為連隊建設的主人,內部關係和諧,自然能夠凝心聚力,創造精彩。」該連指導員蔣超道出了秘訣所在。
「老排長,我終於回家了!」前不久,該連八班班長陳昊在結束4個多月的集訓任務歸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排長王克勤的雕像前深深鞠一躬。在他心裡,連隊是溫暖的港灣。
起初隨老部隊轉隸到該連時,陳昊並未融入這個「家」。來到新連隊參加的第一次晚點名,喊出兩個版本連訓的尷尬場景,他至今忘不了。
這也折射出新連隊組建時的融合之難。連隊建設,路在何方?該連黨支部研究決定,持續開展以「思想合心、工作合力、行動合拍」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實踐活動,幹部骨幹主動靠上去解難幫困,引導官兵相互關心、取長補短,幫助轉隸官兵實現從身份融入到思想融合。經過一番努力,連隊凝聚力不斷增強,官兵之間親如一家人。
「連隊不僅沒把我當外人,還讓我當上班長。」陳昊動情地說,「黨支部前陣子還推薦我參加旅裡組織的比武考核,我一定刻苦訓練,不負厚望。」
「在七連,人人把連隊當家建,把戰友當親人。」該連副連長李奇帆說,「三大互助」優良傳統已經融入連隊建設各個方面,官兵之間坦誠相待、親密無間。
「在這裡,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前不久,上等兵李祖冉在訓練中不慎受傷,班長朱婉軍不僅給他打水送飯,還幫他洗衣物。「作為班長,只有時刻把戰士放在心上,才能知兵心、聚兵心、得兵心。」朱婉軍深有感觸地說,真誠關愛是實現和戰士心貼心的最好途徑。
在「家人親情」的滋養下,「尊幹愛兵、團結奮進」的連訓早已成為該連攻堅克難的勝戰基因。前不久,在旅創破紀錄比武考核中,該連戰士居穎塏、楊叢林、張超超均打破單項課目紀錄。
上圖:促膝談心。
魏朝陽攝
短 評
激發「擰成一股繩」的凝聚力
■解登春
一支部隊能打勝仗,凝聚力至關重要。無論環境多麼複雜,挑戰多麼嚴峻,只要官兵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就能攻堅克難、克敵制勝。
如何發揚好尊幹愛兵、官兵一致的優良傳統,如何培育好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的戰友情誼,是各級帶兵人要時刻思考踐行的重要課題。每一名帶兵人都要把戰士放在心上,帶著深厚感情做工作,靠前幫帶、主動紓困,切實增強他們的獲得感歸屬感,才能激發形成「擰成一股繩」的凝聚力。
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基礎在基層,活力也在基層。基層連隊只有像「尊幹愛兵模範連」一樣,內部團結和諧、官兵同頻共振,人人自覺把連隊當家建、把戰友當親人,相互傳遞溫暖與關愛,全面建設才能不斷取得新進步。(■朱 峰 吳思哲 賴文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