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緣—原鄉的味道之故鄉情

2021-02-17 媧女神泉富硒谷

故鄉情

童年的記憶,始終抹不掉家鄉柳樹邊的土基牆,沙溝邊的小石橋,田野蠶豆花撲鼻的芳香,遠處麥田的金黃,熱氣瀰漫的溫泉,更忘不了耕牛翻起油亮的泥土,偶爾還見到站在牛背上的鷺鷥鳥。這一切的一切,散發著原鄉的氣息,裝進童年的記憶。

長大後,歷經滄桑,商海沉浮,光陰荏苒,漸漸地人已步入中年。閒暇時,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及原鄉的味道,又一遍一遍出現在腦海中,坐在異鄉的別墅花園中,心,總有一種蠢動——回故鄉。回故鄉做比古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愜意的事,將自己的後半生融入到故鄉的發展中,為家鄉的發展添一片瓦,增一塊磚,讓更多的人知道家鄉的好,原鄉的美,是我心中一直以來的夢想。

2013年,一個恰當的機會,我帶著公司團隊回到了闊別40年的故鄉,帶著他們走滇緬公路,訪抗戰遺蹟,聽怒江濤聲,住明清老宅,泡富硒溫泉,賞百畝荷塘,看千畝茶園。

整個團隊依據施甸本身的風土人情及資源,打造世界級溫泉養生度假目的地,讓世界的人都知道,施甸不僅有美麗的田園風光,濃鬱的民族文化,原鄉的溫泉生活,還有不為人知的抗戰愛國文化及舉世矚目的惠通橋……

更重要的是這裡還有勤勞致富,熱情好客的施甸人們,他們正在書寫著恬靜的生活,原鄉的味道是那樣的純正,靜靜的散發她的魅力,等候著你的到來!

相關焦點

  • 大美施甸:到施甸來,我約你去這些地方打卡
    施甸是黨員領導幹部楷模——楊善洲同志的家鄉,是中國西南邊陲集楊善洲精神文化、滇西抗戰文化、鄧子龍靖邊文化、溫泉原鄉文化、契丹後裔文化、民俗民間文化為一體的多元文化融合發展之地。施甸境內125km江防線上有17處文物保護單位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施甸抗日江防遺蹟群入選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抗日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 今世有緣,相伴永遠:緣,是相濡以沫的長情
    一筆一划,字斟句酌,情緣依依,鐫刻愛的宣言,舒展相濡以沫的長情。蕩滌靈魂,震撼心靈。 走在一起是緣,守在一起是情。一鑿又一鑿,一步又一步,一年又一年。沒有山盟海誓,沒有萬種風情,惟有孜孜以求,鍥而不捨。相依相扶的叮囑,攜手相伴的身影,詮釋著什麼是緣,什麼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什麼是是相濡以沫的長情。
  • 施甸原創MV《回鄉謠》來了
    近日,一首《回鄉謠》MV片段不斷在網絡刷屏,很多人都想觀看完整版的視頻,好吧,這就是我們施甸人自己創作的公益歌曲,今天正式和大家見面了,快快點擊觀看吧。
  • 【施甸】布朗山裡,石爐敲火試新茶
    一方水土,滋養一方茶味,施甸茶,施甸水,茶水相依,關乎人情,關乎聚散,關乎流年繾綣。在這裡,無論何時何處你一坐下,就會有人奉茶,一壺、一碗、一杯……伴著施甸茶味,有著說不完的施甸話、道不盡的施甸事。尖山上的一片古茶樹,在經歷了整整一個嚴冬的休養生息後已經積蓄了滿滿的夕陽朝露、青山綠水之力,就只待春回大地,滿樹吐蕊了。幾十畝茶園,在河谷、高山冷熱溫度的交替循環下,一樹樹的綠,勾勒出群山的輪廓,拼接出土地的廣袤。清晨,太陽只露出小半張臉,茶樹上還掛滿一顆顆晶瑩的露珠,採茶的姑娘們早已爬上了古樹茶的樹梢,此起彼伏的布朗山歌小調,喚醒了還在睡夢中的茶園。
  • 臺灣詩人席慕蓉南開傾訴「原鄉」情
    中新網天津9月20日電 題:臺灣詩人席慕蓉南開傾訴「原鄉」情  記者 張道正  「馬有馬心,人有人心,馬心通人心,馬也會想家。」19日晚間,臺灣著名詩人席慕蓉現身天津,在南開大學開講「母親的草原」,傾訴「原鄉」情。  席慕蓉1943年出生於重慶,成長於臺灣,父母皆為來自內蒙古的蒙古族人。
  • 雲南施甸酸木瓜佳餚 讓你大飽口福
    今天,我們在雲南施甸,一起去了解「酸味家族」裡一名成員——酸木瓜。酸木瓜,是施甸傳統菜品當中必備的佐料,當地人常說沒有酸木瓜的宴席是沒有靈魂的。酸木瓜煮雞、酸木瓜黃燜雞、酸木瓜豬腳、酸木瓜炒肉、酸木瓜藕片、酸木瓜拌火燒辣椒、酸木瓜拌蘿蔔、酸木瓜醋等等,都是施甸人飯桌上常吃的菜品。
  • 臺灣詩人席慕蓉的「原鄉」情
    2016年9月19日晚間,臺灣著名詩人席慕蓉現身天津,在南開大學開講「母親的草原」,傾訴「原鄉」情。   一切都似曾相識  席慕蓉1943年出生於重慶,成長於臺灣,父母皆為來自內蒙古的蒙古族人。席慕蓉  近些年,席慕蓉常常回返大陸,在各種場合演講中尤喜談草原故鄉
  • 緣,是相濡以沫的長情
    一筆一划,字斟句酌,情緣依依,鐫刻愛的宣言,舒展相濡以沫的長情。蕩滌靈魂,震撼心靈。走在一起是緣,守在一起是情。一鑿又一鑿,一步又一步,一年又一年。沒有山盟海誓,沒有萬種風情,惟有孜孜以求,鍥而不捨。相依相扶的叮囑,攜手相伴的身影,詮釋著什麼是緣,什麼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什麼是是相濡以沫的長情。緣當惜,情尤珍。這世間,怎樣的情緣才是刻骨銘心?
  • 席慕蓉回「原鄉」讀詩:感恩蒙古族血脈
    烏婭娜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20日電 題:席慕蓉回「原鄉」讀詩:感恩蒙古族血脈記者 烏婭娜「我的小時候,父親曾說『我相信,大自然中有一種力量在看管著我們,引導著我們,照顧著我們。』現在我也相信了,蒙古高原的蒼天和大地,是真的有力量,在時時刻刻照看著我們。」席慕蓉說道。
  • 從此故鄉無過客,只有家鄉的味道
    如今,我對故鄉的情懷,以靈感的墨彩勾勒一幅獨有的歷歷在目,只是那古老的羊腸小道感染著現在褪色的情絲,幾度感慨潑灑在不敢面對的擦肩而過,不饒人的回憶流連與故鄉有緣無分。忽然喚醒那種種細節,在我美麗的心情裡,殘留激動的敏感和逃避,之後被無數次晝夜裡的記憶默默承受。
  • 故鄉與童年,詩人的精神原鄉既屬於過去,更屬於當下
    就如在《高小寶的熊時代》中,他用個人詩歌史的方法將自己的童年,藉助「高小寶」在隴東黃土高原的故事展現了出來,以童年鄉土回憶為軸,串聯起故鄉風物、瑣碎細事和生命之情。  12月24日,《詩孩子,詩時光——高凱詩文新著上海分享會》在上海讀者·外灘旗艦店舉辦,高凱在現場分享了自己多年來的創作體會。各位到場的評論家、作家就其詩歌中的鄉土色彩和詩心與童心的結合展開了討論。
  • 秋日去施甸 趕一場美味的竹筍宴
    地處滇西邊陲的施甸壩子,氣候溫潤,物產豐富。在秋色的掩映下,一棵棵竹筍(也叫筍子)破土而出。當下,施甸出土的竹筍正肥正嫩,恰是品嘗這一美味的好時候。施甸最多的是大龍竹,還有一些比較細小的篾編竹、鉤擔竹、金竹、苦竹等,它們都喜歡生長在河谷、山澗、村寨等水分好、土質厚實的地方,長出的竹筍是人們最喜歡的,因為它有模有樣、有質有量。竹筍是施甸人家常年必備的菜品之一,當下最適合的食材,是產自當地的大龍竹。
  • 暖意融融的原鄉
    》,那暖暖的、濃濃的親情、家鄉之情似徐徐春風撲面,原鄉的生命茁壯,生長在原鄉的人們透著親切,說著鄉音,音容笑貌似陣陣暖流撲面而來。原鄉的人們和大家的人生一樣,在參加一場場聚與散的筵席,有歡樂也有悲涼。在生命的旅途上,原鄉的每一個人都會在中途不斷與陌生人相遇,親密或是疏淡,或是再次轉身,不斷地分別……讀著這親情鄉情,讀著這樸實的文章,讀著這優美的文字,深深地被感染被感動!  散文《暖》寫得樸實無華,有哲理,還透著濃濃的暖意。都說光陰易逝,白駒過隙,人情冷暖,生命苦短,人生不過轉瞬即逝。
  • 央視播《原鄉》牽動臺灣老兵情 離鄉30年一人回鄉
    原標題:臨淄籍臺灣老兵憶回家歷程:獨子離鄉30年後歸  由海峽兩岸共同投資、歷時6年創作的電視劇《原鄉》昨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原鄉》以1987年臺灣地區宣布開放探親為背景,還原居住在眷村的老兵們因思念家鄉,爭取回大陸探親機會的故事。  而在1987年之前,由於對家鄉的思念,很多老兵就想盡辦法回到了故鄉。
  • 保山:歷時1個月尋訪的美食攻略,帶你走進這就「食」施甸
    美食是感知一個地方溫度的載體,為讓每一位初到施甸的人都知道吃什麼、去哪裡吃,在施甸本地人阿清的帶領下筆者尋訪美食無數,為準備前去施甸的人們準備了從早到晚的一整套美食攻略。這種口感極像是剛從牛身上鮮切而下立馬涮燙入口的肉,鮮嫩無比的同時肉質純粹而綿延,釋放著濃鬱肉香又混著香辛料之味。湧入口中,就是給舌頭的一個溫暖環抱。下午六點的鐘聲一響,簡單吃一點,施甸人圍坐在一塊嘮下閒嗑,一碗肉,一杯酒,幾句話,上心頭。
  • 雲端之南丨當「網際網路+」遇見施甸
    和施甸縣教育局工作人員進行預調查7月23日,我們同西安交通大學施甸支教團的同學進行了第一次對接,西安交通大學支教團的同學給我們介紹了施甸一中的校園布局狀況,以及該校老師和同學對電信教育雲、雲錄播、錄課雲、班班通、無線校園、泛在教學終端等產品的了解和使用情況;同時西安交通大學施甸支教團的學長也提出了他對當地學校信息化狀況發展的個人見解
  • 尋訪永昌之味(一)——施甸年豬飯
    年年歲歲,「年豬飯」如同傳統一般保留著,施甸這個小縣城,卻充滿著年的大味道。這一切,還得從一頓年豬飯說起。
  • 施甸——姚關公交車今日開通
    【導語】施甸至姚關公交車今天正式開通,新增的10輛3路公交車及駕駛員整裝待發,為全縣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保駕護航。也是施甸公交公司以「城鄉一體謀發展、服務乘客建和諧」為宗旨,提升服務質量,爭創「文明公交」,為百姓群眾提供「便利、優質、安全」的運輸服務的具體體現。
  • 「美麗保山」施甸好美!
    城在水中 水在城中 四季有花 步步皆景施甸 美麗縣城入畫來「我們施甸的太陽湖公園獲得了中國園林工程金獎,我們非常高興,這是施甸人的驕傲。」肖君瑞老人1963年來到施甸工作,她說剛到施甸工作的時候,施甸就是一個10多分鐘就能逛完的街子,50多年的時間,施甸縣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說翻天覆地一點也不錯,2019年,施甸縣城建成區達到8.45平方公裡,縣城人口7萬人,城鎮化率42.5%。
  • 月是故鄉明 情是故鄉濃
    月是故鄉明 情是故鄉濃 2011/09/13 08:13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李如婷 瀏覽:2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