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施甸:到施甸來,我約你去這些地方打卡

2020-10-03 施甸快報

旅行

是一份驚喜

也是一種憧憬

國慶、中秋到了

你到施甸來吧

我約你去這些地方打卡

到施甸 | 帶你去打卡

3億多年前海林檎在這裡繁衍生息;8000年前的原始人類「姚關人」在這裡削石農耕;700年前「契丹人」南徵平邊在這裡落籍;400多年前鄧子龍姚關靖邊衛國;73年前滇西抗戰第一槍在施甸境內打響......

施甸是黨員領導幹部楷模——楊善洲同志的家鄉,是中國西南邊陲集楊善洲精神文化、滇西抗戰文化、鄧子龍靖邊文化、溫泉原鄉文化、契丹後裔文化、民俗民間文化為一體的多元文化融合發展之地。

善洲林場

善洲林場原名大亮山林場,更名於2010年11月9日,是我國目前第一個以人名命名的國營林場。2009年4月,楊善洲老書記把林場經營管理權正式無償移交給國家。

2012年10月,經中組部同意,雲南省在施甸縣善洲林場建立了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目前,基地累計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考察及旅遊的客人超過244.5萬人次,舉辦各類培訓班3266期11.84萬人。

抗日江防遺蹟群

滇西抗戰期間,美國盟軍、中國遠徵軍在怒江東岸施甸境內江防線上沿江設防,英勇抗擊,直至反攻勝利。施甸境內125km江防線上有17處文物保護單位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施甸抗日江防遺蹟群入選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抗日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清平洞

明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永昌參將鄧子龍到此抗緬平叛時,取洞為房,並題名「清平洞」,寓戰亂平息,人民安居樂業之意。是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溫泉

施甸境內溫泉資源豐富,共分布溫泉78處,僅怒江大峽谷就有溫泉泉眼33個。

野鴨湖

野鴨湖溼地素有「滇西小桂林」之稱,天然溼地湖水面積1000畝。

青牛白馬文化廣場

青牛白馬文化廣場裡有圖書館、博物館和城鄉規劃館,是施甸打造「水墨施甸·秘湯勝地」大旅遊、全域旅遊格局的重要節點。

四大山牧場

四大山牧場位於木老元布朗族彝族鄉,海拔2624千米,這裡不僅擁有20萬畝綿延的高山牧場,還擁有萬畝摩蒼林場、草場、森林以及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布朗族村寨。

溫馨

提示

一日遊路線建議

ROUTE 1:吃貨慢時光

玩法宗旨:

以吃貫穿

適合人群:

資深吃貨/朋友結伴/情侶出遊

景點大串聯:

施甸縣城——野鴨湖——姚關古鎮——溫泉契丹古鎮——小吃街——青牛白馬文化廣場——燒烤一條街

ROUTE 2:康養溫泉行

玩法宗旨:

舒適至上

適合人群:

閨蜜行/夕陽團/父母同行/一群朋友

景點大串聯:

施甸縣城——媧女溫泉——惠通橋——石瓢溫泉——施甸縣城

ROUTE 3:紅色教育線

玩法宗旨:

思考思考再思考

適合人群:

親子遊/父母同行/企業團建

景點大串聯:

施甸縣城——善洲林場——清平洞——青牛白馬文化廣場——溫泉契丹古鎮

三日遊路線建議

如果你有三天的時間留給施甸,你既能遵循味蕾的指引,遵從舒適的至高法則,還能接受一場特殊的紅色教育,開啟一場高效綜合的行程。

Day 1:遵循味蕾的指引

施甸縣城——野鴨湖——姚關古鎮集市——擺榔鄉茶園——四大山牧場——哈寨——施甸縣城

Day 2:遵從舒適的至高法則

施甸縣城——由旺古鎮——少保寺——媧女溫泉——惠通橋——抗日江防遺蹟群——石瓢溫泉

Day 3:接受一場特殊的紅色教育

石瓢溫泉——善洲林場——清平洞——青牛白馬文化廣場——施甸縣城

施甸縣融媒體中心

本期編審:陸應仙

相關焦點

  • 秋日去施甸 趕一場美味的竹筍宴
    施甸最多的是大龍竹,還有一些比較細小的篾編竹、鉤擔竹、金竹、苦竹等,它們都喜歡生長在河谷、山澗、村寨等水分好、土質厚實的地方,長出的竹筍是人們最喜歡的,因為它有模有樣、有質有量。竹筍是施甸人家常年必備的菜品之一,當下最適合的食材,是產自當地的大龍竹。
  • 青牛白馬廣場水舞施甸美
    傳說,一位久居天宮的天女,覺得雲霄之上的生活枯燥寂寞,她乘雲來到人間,坐著一頭青牛車而來,從「平地森林」這個地方,順潢水順流而下。一位「神人」,乘著一匹白馬,從「馬盂山」順土河向東走來。坐青牛車的天女和騎白馬的神人在潢水和土河的交匯處相遇。天女和神人,鬆開白馬,叱走青牛,滿懷喜悅,相對走來。此時,天降花雨,地生靈芝,白花齊放,白鳥爭鳴。
  • 施甸原創MV《回鄉謠》來了
    近日,一首《回鄉謠》MV片段不斷在網絡刷屏,很多人都想觀看完整版的視頻,好吧,這就是我們施甸人自己創作的公益歌曲,今天正式和大家見面了,快快點擊觀看吧。
  • 施甸——姚關公交車今日開通
    【現場音畫】我現在宣布施甸縣城至姚關城鄉公交車正式開通! 【解說】通車儀式上,10輛嶄新的公交車整齊的排成一個長隊,車身上掛滿了寓意紅紅火火的大紅花,公家車駕駛員陪在愛車旁邊,共同迎接自己的第一次出徵。
  • 雲南施甸酸木瓜佳餚 讓你大飽口福
    雲南各個地方的特色菜都有酸味菜的代表。因為雲南人對酸的情有獨鍾也體現在不同的酸味來源,除了傳統的醋,雲南人用醃菜、梅子、番茄、酸角和大樹酸茄等等一些能產生酸味的食物,把酸味菜品做得淋漓盡致。今天,我們在雲南施甸,一起去了解「酸味家族」裡一名成員——酸木瓜。酸木瓜,是施甸傳統菜品當中必備的佐料,當地人常說沒有酸木瓜的宴席是沒有靈魂的。
  • 「美麗保山」施甸好美!
    城在水中 水在城中 四季有花 步步皆景施甸 美麗縣城入畫來「我們施甸的太陽湖公園獲得了中國園林工程金獎,我們非常高興,這是施甸人的驕傲。」肖君瑞老人1963年來到施甸工作,她說剛到施甸工作的時候,施甸就是一個10多分鐘就能逛完的街子,50多年的時間,施甸縣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說翻天覆地一點也不錯,2019年,施甸縣城建成區達到8.45平方公裡,縣城人口7萬人,城鎮化率42.5%。
  • 家在保山|到施甸,趕一場美味的竹筍宴
    施甸最多的是大龍竹,還有一些比較細小的篾編竹、鉤擔竹、金竹、苦竹等,它們都喜歡生長在河谷、山澗、村寨等水分好、土質厚實的地方,長出的竹筍是人們最喜歡的,因為它有模有樣、有質有量。竹筍是施甸人家常年必備的菜品之一,當下最適合的食材,是產自當地的大龍竹。只要跟隨有經驗的當地人深入田間地頭、山頭窪子,就會在一棵棵長勢高大的大龍竹下發現很多破土長出三四十釐米高的嫩芽。
  • 施甸哈寨村和西山村上線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進去看一看,一定讓你大為驚嘆,大飽眼福。哈寨村哈寨是一個純布朗族聚居的古老山寨,距施甸縣城27公裡,東鄰木老元村、南鄰龍潭村、西鄰甸陽鎮、北鄰仁和鎮,當地人亦稱其為石頭村,布朗族是我國西南的一個古老民族,是施甸的土著民族之一,自稱埃烏、本族,也稱本人,為本地人的意思,明代搬遷到木老元,至今仍然保留著傳統的布朗族文化。
  • 保山:歷時1個月尋訪的美食攻略,帶你走進這就「食」施甸
    美食是感知一個地方溫度的載體,為讓每一位初到施甸的人都知道吃什麼、去哪裡吃,在施甸本地人阿清的帶領下筆者尋訪美食無數,為準備前去施甸的人們準備了從早到晚的一整套美食攻略。這就「食」施甸,本期為您帶來——正餐篇推薦1.佳惠飯店 地址:甸陽西路與甸陽路交叉口水豆果兒拌水香菜 如果你第一次來到施甸,想嘗試地道的施甸菜,一定要去佳惠飯店。
  • 保山:施甸千畝荷塘美不勝收泛舟花叢
    說起施甸的荷花,大多數人會第一時間想起姚關野鴨湖。其實,施甸荷花香一壩。由旺的海子,自古以來就種著大片的荷花。如果你沒有時間,那麼不必走遠,驅車在施七公路沿線就能賞花啦!或在山邑的千畝野鴨湖湖面,劃著小船穿梭於荷花叢中,近距離賞荷戲水、捉魚摸蝦。 姚關鎮在打造生態旅遊文化中,整合5000畝溼地資源發展觀賞蓮藕和蓮子種植,建成了千畝觀光荷園。
  • 「美麗保山」施甸好美!
    城在水中 水在城中 四季有花 步步皆景施甸 美麗縣城入畫來「我們施甸的太陽湖公園獲得了中國園林工程金獎,我們非常高興,這是施甸人的驕傲。」肖君瑞老人1963年來到施甸工作,她說剛到施甸工作的時候,施甸就是一個10多分鐘就能逛完的街子,50多年的時間,施甸縣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說翻天覆地一點也不錯,2019年,施甸縣城建成區達到8.45平方公裡,縣城人口7萬人,城鎮化率42.5%。
  • 保山| 這條旅遊線路千萬不能錯過——施甸
    如果你有三天的時間留給施甸,你既可以遵循味蕾的指引,遵從舒適的至高法則,也接受一場特殊的紅色教育,開啟一場高效綜合的行程。預警:了解越深,愛就越深。,中午在林場自己動手,以就地食材做一餐特色野餐,午休後驅車前往清平洞,去聆聽鄧子龍與楊善洲高尚思想的隔空碰撞;後返回施甸縣城用餐,推薦青龍白馬廣場後的小吃街,餐後可到青牛白馬廣場散步或觀看景觀噴泉。
  • 雲端之南丨當「網際網路+」遇見施甸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深化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在共青團中央與中國電信集團的戰略合作框架下,於今年暑期繼續開展天翼「網際網路+教育」進鄉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
  • 太康86歲老太奔赴雲南施甸 拜祭犧牲73年的哥哥
    核心提示丨7月7日是抗戰爆發80周年紀念日,我省86歲的太康籍老太張王氏在親人及志願者陪同下前往施甸祭奠哥哥王春泉,與此同時,來自陝西和四川的另兩路祭奠抗戰英烈的親屬也相繼趕赴施甸。張王氏說:「一是要看看我哥的遺骨,二是想辦法把他帶回來,落葉歸根,我想他肯定也想回河南老家來。」
  • 施甸緣—原鄉的味道之故鄉情
    閒暇時,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及原鄉的味道,又一遍一遍出現在腦海中,坐在異鄉的別墅花園中,心,總有一種蠢動——回故鄉。回故鄉做比古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愜意的事,將自己的後半生融入到故鄉的發展中,為家鄉的發展添一片瓦,增一塊磚,讓更多的人知道家鄉的好,原鄉的美,是我心中一直以來的夢想。
  • 【施甸】布朗山裡,石爐敲火試新茶
    一方水土,滋養一方茶味,施甸茶,施甸水,茶水相依,關乎人情,關乎聚散,關乎流年繾綣。在這裡,無論何時何處你一坐下,就會有人奉茶,一壺、一碗、一杯……伴著施甸茶味,有著說不完的施甸話、道不盡的施甸事。孩子們總是會把最瘦的肉片夾到老師碗裡,還沒等你回過神來,他早已不見了蹤影只留下一串串熟悉的笑聲在和煦的春風裡久久迴蕩。
  • 保山:歷時1個月尋訪的美食攻略,帶你走進這就「食」施甸
    美食是感知一個地方溫度的載體,為讓每一位初到施甸的人都知道吃什麼、去哪裡吃,在施甸本地人阿清的帶領下筆者尋訪美食無數,為準備前去施甸的人們準備了從早到晚的一整套美食攻略。這就「食」施甸,本期為您帶來——正餐篇推薦1.佳惠飯店 地址:甸陽西路與甸陽路交叉口水豆果兒拌水香菜 如果你第一次來到施甸,想嘗試地道的施甸菜,一定要去佳惠飯店。
  • 中國地質大學調研組到施甸調研國土空間雙評價等工作
    調研組在善洲林場調研  8月2日至6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公共管理學院李江風教授一行6人到保山市施甸縣開展資源環境承載力及國土空間適應性評價氣候資源、溫泉資源、怒江大峽谷、善洲林場及善洲精神、契丹文化進行再認識進行培訓。
  • 尋味舌尖上的雲南,施甸三味一果一葷一素,這一果是男人的最愛
    一葷「施甸骨蚱蚱」文章開頭的小編也提到了施甸比較擅長醃製的技巧,在施甸骨蚱蚱入冬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做的一道美食之一。他的主要用料是豬肋排、脊骨還有少量的腸子,還可用牛排骨,再系上一些肚子將其切塊之後加入香料用手抓勻。然後在放入罐子或者瓶子當中,再取少許豬油將罐口或者瓶口密封起來放在陰涼的地方,時間一般是三個月。
  • 雲南保山施甸兩個村上線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雲南保山施甸哈寨村(楊麗娟 瞿柯楠 趙金濤 攝)雲南保山施甸哈寨村(楊麗娟 瞿柯楠 趙金濤 攝)雲南保山施甸西山村(楊麗娟 瞿柯楠 趙金濤 攝)雲南保山施甸西山村(楊麗娟 瞿柯楠 趙金濤 攝)近日,雲南保山施甸哈寨村、西山村兩個村上線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精品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