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
施甸縣位於保山市南部,施甸之名源於「石甸」,即石頭會唱歌的壩子,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遠古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施甸乃永昌古郡南通緬甸的重要驛站,著名的「永鎮驛道」穿境而過,滇緬公路從北部過境65公裡,歷史上是「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通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族眾多,民風淳樸。
如果你有三天的時間留給施甸,你既可以遵循味蕾的指引,遵從舒適的至高法則,也接受一場特殊的紅色教育,開啟一場高效綜合的行程。預警:了解越深,愛就越深。
day1
從施甸縣城出發,前往姚關古鎮,遊覽水色秀麗的野鴨湖,在農家樂享用特色美食,午餐後閒逛古鎮市集,尋覓稀奇古怪的各色小吃;後驅車到擺榔鄉探秘神秘的龍上村,到四大山牧場,後拜訪布朗族特色村哈寨,在火塘邊,吃一頓特色的布朗菜餚,糯米粑粑、糯米湯圓、酸豬血、蕎粑粑、水豆果兒、生豬肝、烤全羊等獨具民族特色的食物。
施甸縣城——野鴨湖——姚關古鎮市集——擺榔鄉茶園——四大山牧場——哈寨——施甸縣城
千畝溼地萬畝荷塘景區:距縣城16公裡,姚關集鎮2公裡,因溼地常年棲息著野鴨,便稱之為「野鴨湖」。現有溼地湖水面積3000畝,湖的岸邊是萬畝森林,覆蓋景區山巒、島嶼,湖中青山倒映,山、水、島互為一體,使野鴨湖溼地素有「滇西小桂林」之稱。
四大山旅遊風景區,海拔2624千米,是甸陽鎮的最高點。四座大山從北往南分別叫做:遊峰亭、三岔凹、羊角須、擺郎地,這裡不僅擁有20萬畝綿延的高山牧場,羊肥牛壯,牧歌陣陣;還擁有綠草茵茵、野花遍地、鬱鬱蔥蔥的萬畝摩蒼林場、草場、森林以及具有濃鬱民族特色布朗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的布朗村寨,走進施甸四大山旅遊風景區就猶如走進了夢中的「世外桃源」。「摩蒼林場」、「山地牧場」 「黃草壩水庫」、「摩蒼寺遺址」等景點均氣勢磅礴值得一覽。
沿著蜿蜒曲折的公路,走進施甸最高海拔的四大山,大山深處坐落著一個神秘布朗族村寨——哈寨。
這裡的布朗族有著悠久的民族文化歷史,是施甸最早的原始土著民族,自稱「本人」,有著獨特的民族語言和民族風俗,被列為全省7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他們有著非常獨特的飲食文化和生活習俗,習慣於早晚相聚在火塘邊喝烤茶「開火塘會」,「三起三落」的烤茶香甜可口,堪稱一絕。別具風格的服飾,體現了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布朗族的打歌集會,聽高亢嘹亮的山歌,看節奏明快、熱情奔放的舞姿。
day2
睡到自然醒,之後在施甸縣尋覓一家火燒肉拌豆粉的店或在施甸縣城吃一餐經典的豆腐腸或火腿肉的早午餐;之後驅車前往由旺鎮,漫步古鎮,體驗時間駐足的舊時光,由滇緬公路達到怒江岸邊,參觀望江臺碉堡、大山頭炮兵陣地遺址和惠通橋等抗戰遺址,後前往石瓢溫泉並住下;下午即可享用施甸特色,全球特別的碳酸溫泉,享受天然山泉對身心皮膚的滋養。
施甸縣城——由旺古鎮——大山頭——惠通橋——石瓢溫泉
由旺古鎮
望江臺碉堡
惠通橋
美景結束享當地特色美食\泡石瓢溫泉
石瓢溫泉
石瓢溫泉位於施甸縣太平鎮,距縣城68公裡,因主泉眼有一巨石形如瓢狀,故名石瓢。一年四季任何時節來到石瓢溫泉度假區,均可見遍地湧泉,有從古樹根旁流出的、有從壁崖傾瀉的、有伴小溪飛流的。彎彎的月牙池、飛流直下的衝腰澡塘、雲蒸霧繚的仙人房,真是景含野趣,泉湧溫情。再加上如詩如畫的瀑布、綠樹成蔭的景致、微風皎月的意境,有如人間仙境,別有一番趣味,讓人體爽神怡、流連忘返。
day3
接受一場特殊的紅色教育
早餐後驅車前往大亮山善洲林場,去親見優秀共產黨員楊善洲同志歷經人生最後22年將荒山變萬畝森林的奇蹟,中午在林場自己動手,以就地食材做一餐特色野餐,午休後驅車前往清平洞,去聆聽鄧子龍與楊善洲高尚思想的隔空碰撞;後返回施甸縣城用餐,推薦青龍白馬廣場後的小吃街,餐後可到青牛白馬廣場散步或觀看景觀噴泉。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去泡溫泉洗去一天的疲憊。
石瓢溫泉——善洲林場——清平洞——青牛白馬廣場——契丹溫泉古鎮
善洲林場
走進善洲林場的大門牌坊,迎接你全是鬱鬱蔥蔥的無盡森林和悅耳動聽的陣陣松濤。這座原來叫大亮山的普普通通的山,因為和一個人22年的退休生活聯繫在一起,而成了一座不平凡的山。
善洲林場是原中共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牽頭創辦的國社聯營林場。通過22年的艱苦奮鬥,林場森林覆蓋率從建場之初的不足17%提高到97%,場內林木蔥蘢、流水潺潺、空氣清新,富含負氧離子,是集「生態體驗、紅魂傳承、森林探險、自然保育」為一體的人文生態旅遊勝地。
清平洞
清平洞是施甸縣姚關靖邊遺蹟群,是彰顯姚關歷史風情、文化底蘊的中心,圖騰般見證著姚關的過去、現在、未來。景區內風景宜人,亭臺樓閣曲徑通幽,碧藕烏梅相映成趣,奇峰秀水充滿靈性,摩崖石碑莊嚴肅穆,喀斯特地貌天造地設的溶洞千姿百魅,倚於烏龜山麓尾端,藏盡物華天寶。
清平洞景區佔地面積40畝,位於雲南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烏龜山下。清平洞不大,洞穴有四個房室,高4米,長約20米,洞內外風景優美秀麗,遺留下來的歷史文物薈萃。
這裡是融合自然景觀與歷史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景區,從施甸縣城到清平洞景區距離有20公裡,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為明代愛國將領鄧子龍所闢, 清平洞地風景秀麗,文物眾多,是一個有歷史價值的遊覽區,(荷花池、七星橋、磨劍亭、恤忠祠院等)。在古代,姚關是軍事重鎮。現鎮政府後的山坡上仍保留有明代的夯土及城牆數百米。鎮東側的下烏邑村,留有點將臺。
青牛白馬廣場
施甸歷史文化悠久,為傳承契丹歷史文化,施甸青牛白馬廣場依託三館而建,由十八根鐫刻契丹歷史文化的石柱、花壇草木和音樂噴泉等組成,廣場創意獨特、氣勢恢宏。
契丹人自元代落籍施甸,歷經600多年的生息繁衍,現有9萬人聚居於施甸。至今仍保留存長官司、族譜、阿蘇魯墓、契丹小字、耶律宗祠、姚關大烏邑蔣氏族譜和由旺土主廟等眾多遺蹟,是全國唯一留存有契丹後裔遺址的地方,對考察契丹人的興衰沉浮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同時,廣場的落成為推動研究契丹人歷史文化奠定堅實基礎。
旅行小貼士
施甸縣有少數民族23種,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傳統民俗多元而豐富。在旅行中,請注意尊重各民族文化,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還要記得做好防疫措施哦!
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