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九個著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2020-12-13 保山新聞網

今年以來,我市文化和旅遊系統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堅持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用旅遊的理念傳播文化,以全域旅遊發展為方向,持續實施旅遊品牌化戰略,加快保山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傾力打造「世界高黎貢山·世界自然遺產」品牌,「一圈一環一線」旅遊發展格局逐步形成,文化和旅遊共融、共生、共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著力在公共文化服務上下功夫。進一步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設施網絡,有序推進市級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和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累計建成鄉鎮(街道、農場、社區)綜合文化站81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903個,各級各類文化公共服務設施免費開放服務175萬人次。完成「文化大篷車·千鄉萬裡行」送戲下鄉、戲曲進鄉村惠民演出496場次。

著力在文物保護利用上下功夫。光尊寺、大甸山遺址、惠通橋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騰陽會館、來鳳山抗日作戰舊址、藥王宮、龍川江古橋群、大甸山遺址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加快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建設,開展南方絲綢之路南亞廊道資源普查和成果集結。開展文物線索實地調查,推出10個館際交流展,共接待觀眾38萬人次。

著力在藝術和非遺項目打造上下功夫。積極組織永子、施甸龍會、香童戲、騰藥、玉雕、甲馬等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完成音樂作品《永昌道》國家級藝術基金申報,創作各類文藝作品60餘件,其中,德昂族競技類節目《挑箕樂》獲全國第十一屆農民運動會表演項目比賽銀獎,《箐雞擺尾》榮獲雲南省第十一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傳承獎。成功舉辦「壯麗70年 奮進新時代」保山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文藝活動、「贊祖國·頌家鄉——唱響保山」主題歌會等。

著力在旅遊規劃布局上下功夫。堅持把保山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以大滇西旅遊環線構建為契機,編制《保山市旅遊提升總體策劃及概念性規劃》《保山市旅遊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布局高黎貢山國家公園等100多個項目。高標準編制全省第24條「保瑞姐」滇緬跨國風情自駕旅遊線路和第25條「騰瑞姐」火山熱海邊境民族風情自駕旅遊線路保山段的詳細規劃,著力打造「保怒德」—滇西邊境民族風情精品自駕旅遊線路。

著力在公共服務水平提升上下功夫。保山、騰衝兩個機場共開通航線35條,空巴通專項產品補助有序審核發放,推動「兩場聯動、空地聯運」,與芒市機場形成「三場」一體化聯動機制。完善全市旅遊交通標識體系,加快自駕旅遊營地、科考探險旅遊營地及停車場建設步伐。嚴格推行旅遊飯店、景區、旅行社等行業服務標準。全年建設旅遊廁所142座。

著力在旅遊供給能力優化上下功夫。以打造「世界高黎貢山·世界自然遺產」品牌為目標,著力構建「一圈一環一線」,騰衝市被列為全國首批71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之一,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成功創建為省級旅遊度假區。和順古鎮加快創建5A級景區進展順利,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等8個景區創建4A級旅遊景區成效顯著。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等45個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加快打造全省溫泉養生示範區,騰衝火山熱海獲「中國養生休閒旅遊最佳目的地」稱號,熱海玉溫泉、悅椿溫泉村被評為「中國首批五星級溫泉」,邦臘掌溫泉獲評「世界珍稀溫泉」大獎。大力完善雲南省第24條、25條精品自駕旅遊重點線路沿線的公共服務設施,著力打造「保山—怒江—德宏滇西邊境民族風情精品自駕旅遊線路」。著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全市建成農家樂2000多家、旅遊民宿800多家,從業人員2萬餘人。

著力在旅遊服務質量提升上下功夫。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行文化和旅遊「紅黑榜」制度,在全省16個州市中率先將文化企業納入「紅黑榜」制度監管,向社會公開發布「紅黑榜」6期,加大對失信人員、違法違規人員的震懾力度。強化文旅人才培養,保山市2名導遊獲省級金牌導遊員稱號,被評為全省唯一一個「彩雲杯雲南金牌導遊」大賽最佳組織獎。

著力在市場綜合監管上下功夫。健全完善監管機制,進一步強化「行刑銜接」,實施旅遊市場嚴打嚴管工程,加強日常監管和聯合執法。健全「1+5+X」旅遊投訴處置工作體系,成立保山市旅遊購物退貨監理中心和隆陽、騰衝、龍陵3個縣(市、區)級退貨監理中心,按照旅遊購物「30天無理由退貨」要求,實行快處快賠和先行墊付機制,在2019年第二季度全省旅遊綜合監管考核評價中,保山位居全省第1名,遊客體驗滿意度在旅遊I類地區中排第1位,全市上下創造了良好的旅遊環境。

著力在旅遊品牌宣傳上下功夫。啟動「世界高黎貢山·世界自然遺產」品牌宣傳,組織人員赴成都、重慶、昆明、貴陽舉辦保山旅遊專場推介會4場,在雲南衛視、旅遊衛視等平臺宣傳保山旅遊。組織「高黎貢山茶博園深呼吸」「山河壯麗70年,保山紅色旅遊線路推薦」等36場直播。完成省級下達的「一部手機遊雲南」3A以上景區掃景點資料編制任務,超額完成8個2A及非A景區掃景點任務。

相關焦點

  • 文港鎮:多舉措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該鎮黨委政府作出了運用「二晏」文化、筆文化元素包裝特色小鎮的戰略選擇,不斷挖掘「二晏」文化、筆文化,並在特色小鎮規劃、建築設計、景觀營造重加以發展和創新,力求讓特色小鎮建設中形成文港獨特的地域文化標識,彰顯文港的文化特色,提升文港的文化軟實力。二是積極培育文旅生態。
  • 深化文旅融合 推動創新發展 駐馬店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隆重開幕
    本屆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展期為5天,以"深化文旅融合,推動創新發展"為主題,以"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品牌化"為方向,採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思路模式,將舉辦開幕式、大型展覽、駐馬店市第三屆文化旅遊商品大賽和駐馬店主題文化實景演藝等系列活動,充分展示文旅成果,對接優秀項目,發布新技術,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活力
  • ...全力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專訪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常偉
    會議全面客觀總結了市委常委會工作,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會議要求,要聚焦文化強市建設,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紮實做好公共文化服務、著力推進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此,記者專訪了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常偉。
  • 省旅文廳廳長孫穎:立足優勢 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省旅文廳廳長孫穎12月15日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旅遊業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聚焦發展的三大產業之一,亦是海南著力培育發展的四個千億級產業之一,「十四五」時期是加快海南自貿港和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的關鍵時期,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要立足海南自貿港特殊政策,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深入研究中外消費者的旅遊需求,探索對接和服務旅遊消費的新路徑
  • 蕪湖市積極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今年以來,蕪湖市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瞄準打造國家級優質旅遊目的地和長三角文旅新熱點城市,積極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建立健全發展體系。進一步完善促進文化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制定了蕪湖市文化旅遊業扶持政策,全年共撥付各類獎補扶持資金1500餘萬元。積極開展「四送一服」,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對文旅企業幫扶力度。強力推進項目建設。開展全市文旅新業態資源調查工作,共梳理入選安徽省旅遊項目庫134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64.5億元。
  • 凌云:推動多元化文旅產業發展
    、農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凌雲縣著力做好旅遊規劃,積極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大力實施「旅遊+」戰略,推動旅遊與文化、體育、交通、農業、林業等融合發展。「賽事搭臺、文旅唱戲立足於生態環境資源優勢,凌雲縣大力推進「體育+旅遊」融合發展,積極舉辦各種賽事,把比賽地點貫穿於各大景區之中。凌雲古城、浩坤湖以及茶山金字塔等景點在體育賽事的帶動下,不斷打響知名度,吸引越來越多遊客關注。凌雲縣還變河道為棧道、變田園為公園、變山區為戶外運動場,引導貧困鄉鎮因地制宜開發體驗型、參與型、娛樂型特色體育活動,推動戶外運動向貧困地區延伸。
  • 擦亮「鄰水臍橙」名片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在鄰水縣人民政府的引導下,通過提升品質佔領市場,「鄰水臍橙」已成為鄰水縣知名特色農產品之一,也是該縣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紐帶。同時,依託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已建成果蔬貯藏、商品化處理等設施43臺(套),進一步提升了柑桔深加工能力。 強產業 促發展 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12月15日,記者漫步在鄰水縣鈺錦現代農業園區裡,只見一條3.8公裡長的景觀大道貫穿整個園區,2300餘畝的果園裡一片黃綠交錯。樹梢上,一顆顆飽滿鮮甜的臍橙掛滿枝頭。
  • 深入推進文化繁榮和文旅融合發展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推動教育現代化,深入推進文化繁榮和文旅融合發展。羅強一行先後走訪調研了南充高中順慶校區、西華師範大學華鳳校區、南充電影工業職業學院、四川省大木偶劇院、南充市博物館、南充市大劇院和中法農業科技園等。
  • 「數」立信心|汪一洋:化「危」為「機」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汪一洋說,廣東文旅業正有序恢復,對下半年文旅業快速恢復充滿信心。在文旅融合加速的趨勢下,全域旅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在全力推進,政府部門應化「危」為「機」,實現高質量發展。化「危」為「機」推動文旅融合 助力脫貧攻堅在國內旅遊「信心恢復」,而國際遊「考驗」還將持續的態勢下,廣東文旅行業如何化「危」為「機」謀求高質量發展?
  • 中共保山市委書記趙德光:適應新形勢 認識新市情 推動新發展
    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決定著發展質量。新發展理念則是對「依靠什麼發展」和「實現什麼樣的發展」作出的明確回答。對於「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生產力發展」的問題,全會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 固安全力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來源:廊坊雲報廊坊日報訊9月1日,記者從2020年固安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暨文旅產業項目籤約儀式上了解到,2020年固安縣文旅大會將於9月10日至11日舉行,華林博物館、阿派朗創造力樂園二期、蓋婭傳說(固安)文化有限公司、思迪文化傳媒(固安)有限公司等重點文旅產業項目現場籤約。
  • 朝陽區將推出10條精品文旅線,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片區
    昨天,記者從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旅遊服務板塊獲悉,朝陽率先出臺了《關於推進朝陽區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實施辦法》,提出要扶持文旅IP,推出10條精品文化旅遊線路和十大文旅融合發展片區。朝陽區出臺的《實施辦法》共提出了七項重點任務、26條工作舉措,明確了朝陽文旅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體系、服務體系、支撐體系,將對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起到規劃引領作用。朝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辦法》明確了文旅融合的三個重點:構建資源庫、打造文旅融合立體化格局、保護和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在文旅融合方面,我們有點、有線、有面,形成立體化格局。」
  • 額濟納旗:深度融合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漠胡楊林景區只是額濟納旗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額濟納旗積極整合全旗歷史文化、生態景觀、民俗風情等資源,大力發展文旅產業。通過「旅遊+」積極培育新業態新產品,延伸旅遊產業鏈,依託大胡楊、大航天、大居延、大沙漠、大民俗、大口岸等品牌,增加「商、養、學、閒、情、奇」等相關要素供給,推動全域旅遊大發展。
  • 雲南:巧做「賞花」文章 推動文旅融合
    原標題:雲南:巧做「賞花」文章 推動文旅融合  近年來,在「賞花經濟」的推動下,雲南省各地、各景區挖掘自身特色,推出各類賞花旅遊產品,為雲南省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和文旅融合發展增添了新的亮點與活力。烏龍潭村依託自然環境優勢,發展桃樹種植,打造出千畝優質桃園,每年三月桃花盛開,五月桃子成熟,前來踏青賞花、郊遊品果的遊客便絡繹不絕。如今,烏龍潭片區共發展生態農莊12戶,日遊客接待能力超過3000人,年旅遊業總收入達4000餘萬元,「賞花經濟」推動當地鄉村旅遊駛入了快車道。
  • 文旅產業如何融合發展?
    ——文化旅遊相關概念及特徵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以下簡稱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是指在推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方面具有示範、支撐、帶動作用的區域。1、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具有文化和旅遊產業基礎;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良好;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特色。
  • 婁底市領導調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情況
    (調研組在雙峰縣調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情況)(調研組在雙峰縣調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情況)(調研組在漣源市調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情況)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潘琳 通訊員 歐陽松次)為助推全市文化旅遊工作,根據婁底市政協主席會議安排,5月7日-5月9日,市政協副主席李賽斌帶隊到新化縣、漣源市、雙峰縣調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情況。
  • 我市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建設文化旅遊名市紀實
    文化融入旅遊血脈,行走在武威,一不小心便和歷史撞個滿懷。我市以建設文化旅遊名市為目標,以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文旅深度融合, 全面打響了「天馬行空·自在武威」文化旅遊品牌。  天馬漫步園、天馬博物館、天馬博覽園……武威的歷史長河,馬蹄聲激蕩。如今,以天馬系列命名的甘肅省最大的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
  • 文旅部:四個方面推動數字文旅產業發展
    &nbsp&nbsp&nbsp&nbsp3月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司長高政在會上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數字文旅產業也被各地越來越作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文化和旅遊部準備在四個方面進一步推動數字文旅產業發展。
  • 助推文旅融合發展 自貢市大安區舉辦人才及項目主題推介會
    會議現場 攝影 廖志全  在現場舉行的文旅產業項目及人才籤約儀式上,共籤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個、產業項目2個。「兩園兩城兩區」發展戰略,綜合開發「鹽龍燈+美食」等資源,高標準編制全域旅遊規劃,全力推動自貢恐龍文化科技產業園、中華彩燈大世界、鹽都之心、大山鋪特色小鎮等重大文旅項目建設,成功入圍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名單,強力推進大山鋪鐵路物流園區等項目建設,積極培育發展總部經濟、康療養生、電子商務等新興先導型服務業,著力構建區域服務業中心。
  • 北海持續打造頂級體育賽事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今年以來,北海市一手抓疫情常態化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推動廣西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建設文化旅遊強區的工作部署,圍繞海上絲路文化名城和國際濱海旅遊勝地建設,克服各種困難,先後舉辦了40多場體育活動,以賽為媒打造平臺,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助推旅遊市場有序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