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建設文化旅遊名市紀實

2020-09-03 武威公安

所謂武:《資治通鑑(漢紀)》中說「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烈士武臣,多出涼州。」
  所謂威:「天下要衝,國家藩衛」,這句話見證了歷史上涼州文化沉澱孕育成絲路文化結晶的演變過程。
  文化融入旅遊血脈,行走在武威,一不小心便和歷史撞個滿懷。我市以建設文化旅遊名市為目標,以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文旅深度融合, 全面打響了「天馬行空·自在武威」文化旅遊品牌。
  天馬漫步園、天馬博物館、天馬博覽園……武威的歷史長河,馬蹄聲激蕩。如今,以天馬系列命名的甘肅省最大的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
  雷臺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集雷臺遺址保護、歷史教育、旅遊休閒、文創基地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於一體,通過挖掘漢歷史文化、天馬文化、涼州詞文化和雷臺漢墓遺址公園及其周邊提升改造,建設輻射漢風文化旅遊、藝術創意體驗的特色旅遊綜合體,創建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主題景區公園。預計2021年底,這個精彩紛呈的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將與遊客見面。
  以雷臺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等為代表的一批文化產業重點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標誌著我市又一輪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浪潮開始湧動。
  普康田園綜合體、冰溝河旅遊景區、民勤沙漠雕塑藝術主題公園……在立足和突出現有文化旅遊資源特色的基礎上,我市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政策,強化招商引資,全力以赴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積極培育打造武威文化旅遊產業的核心引爆點。今年以來,全市共實施文旅項目55項。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提升改造及改擴建項目、天梯山生態文化旅遊區、五涼歷史文化陳列布展及南城門樓基礎設施提升改造等重點文旅項目順利推進。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我市積極探索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著力推進和招引一批文旅項目,構築以項目為支撐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形成了既有「頂天立地」大項目,又有「鋪天蓋地」小項目的良好發展局面。兩年間,一個個文旅項目建成運行,一個個品牌活動陸續叫響,武威文旅融合展現的新氣象令人振奮。
  在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市博物館新館開館試運行,成為彰顯武威歷史文化名城深厚文化底蘊的一張亮麗新名片,打開了讓世人了解武威、走進武威、感受武威的一扇新窗口。
  加大項目引進和建設的同時,我市健全完善服務體系,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天馬劇院、市博物館、市圖書檔案館先後建成投用,蘭張高鐵中川機場至武威段加快建設,S316線至白塔寺景區等旅遊公路基本建成或加快建設。古浪黑松驛房車自駕車營地建成投運,武威遊客集散中心及房車露營地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特色餐飲街區從無到有,現已建成涼州老街、北關市場、萬達廣場、紅星時代廣場、士林不夜城等餐飲美食街區。
  如果說,綠水青山,是一幅凝固的畫;那武威這座城,就是一首流動的詩。騎一次草原上馳騁的駿馬、喝一碗酥油奶茶、躺在摘星小鎮看璀璨夜空……「把武威人綠色的生活方式,多彩的文化習俗呈現出來,讓遊客去參與、去感受,這也將是旅遊市場的一大賣點。」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陳曉峰說。
  一條路就是一個景觀帶,一面牆就是一條藝術長廊,一個村落就是一幅生態畫卷……產業要素逐步完善,產業鏈條延伸加粗,美譽度明顯提升。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我市接待遊客1935萬人次,同比增長29.5%;旅遊綜合收入112.1億元,同比增長33.9%。文化旅遊產業關聯帶動性有多強?實施「旅遊+」,能加出100多個行業和部門;旅遊收入每增加1元,就能帶動相關產業增加4元至5元。
  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不僅要讓遊客來得了,還要讓遊客留得下、住得好、吃得香、玩得樂、帶得走。我市在「吃」上做文章、「住」上提品質、「購」上下功夫、「娛」上求突破。創新宣傳營銷模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強線上線下融合,舉辦「隴上花開·鄉約武威」等活動。開展「您是人間四月天,武威文旅邀您遊」醫護人員優待活動。啟動短線遊、市內遊、周邊遊、鄉村遊市場,綜合運用傳統媒體、融媒體、新媒體,以全局視野、多維角度、立體手法宣傳推介文旅產品。實施「掃碼遊武威」等智慧旅遊項目,將武威旅遊全面融入「一部手機遊甘肅」平臺。我市先後榮獲「全國十大最具人氣旅遊目的地」金峰獎、「最美中國·優質旅遊目的地城市」首批全國文化旅遊勝地、「最美中國文化旅遊城市」、「2019全域旅遊發展優秀城市」等榮譽稱號。
  時光知味,大美武威風景獨美;歲月沉香,這裡有詩有遠方。您來了嗎?

紅色旅遊。

沙漠觀光。

武威南城門廣場。

武威文廟。

相關焦點

  • 建設旅遊名市——市文廣旅局召開《「十四五」文旅融合發展規劃》編制座談會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為推動連雲港市文化和旅遊融合高質發展,圍繞美麗連雲港建設和旅遊名市建設,8月6日下午,市文廣旅局召開了「十四五」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及建設旅遊名市「三年行動計劃」工作座談會,邀請江蘇海洋大學專家學者和各縣區、功能板塊文化旅遊主管部門對「十四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規劃展開交流。市文廣旅局副局長朱其遠參加了座談。
  • 武威市加快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打造文化旅遊名市
    近年來,武威市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決策部署,以建設文化旅遊名市為目標,以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文化旅遊項目建設步伐,提升文化旅遊服務水平,開發特色文化旅遊產品,全面打響「天馬行空·自在武威」品牌形象,全市文化旅遊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 弘揚涼州文化 推動文旅融合
    2017年9月,我市創新舉辦首屆涼州文化論壇,特邀著名文化學者餘秋雨作《涼州文化和中國文脈》主旨演講,他博古通今闡述了涼州文化是中國文脈的重要關鍵所在,並建言弘揚涼州文化要確定涼州身份、涼州話語、融合生態旅遊發展。
  • 武威文旅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全域旅遊、「黃金21條」、文旅融合、涼州論壇、文明創建……這一系列耳熟能詳的熱詞,將五年來我市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歷程緊緊串聯,見證著、記錄著、吸引著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十三五」期間,我市以建設文化旅遊名市為目標,以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文旅項目建設步伐,提升文旅服務水平,開發特色文旅產品,全面打響「天馬行空·自在武威」品牌形象,全市文化旅遊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 武威文旅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全域旅遊、「黃金21條」、文旅融合、涼州論壇、文明創建……這一系列耳熟能詳的熱詞,將五年來我市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歷程緊緊串聯,見證著、記錄著、吸引著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十三五」期間,我市以建設文化旅遊名市為目標,以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文旅項目建設步伐,提升文旅服務水平,開發特色文旅產品,全面打響「天馬行空·自在武威」品牌形象,全市文化旅遊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 弘揚涼州文化,推動文旅融合——前三屆涼州文化論壇成果綜述
    特別是涼州文化研究院的設立是我市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深入研究和挖掘武威歷史文化資源,培育發展文化旅遊支柱產業的重要舉措,對於保護涼州文化遺產、弘揚涼州文化傳統,講好武威故事具有重要的意義;涼州詞陳列館的落成為全面展示涼州詞這一歷史文化瑰寶、弘揚涼州文化、深化中華詩詞文化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提供了窗口。
  • 武威文旅產業呈現快速...
    全域旅遊、「黃金21條」、文旅融合、涼州論壇、文明創建……這一系列耳熟能詳的熱詞,將五年來我市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歷程緊緊串聯,見證著、記錄著、吸引著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十三五」期間,我市以建設文化旅遊名市為目標,以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文旅項目建設步伐,提升文旅服務水平,開發特色文旅產品,全面打響「天馬行空·自在武威」品牌形象,全市文化旅遊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 額濟納旗:深度融合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漠胡楊林景區只是額濟納旗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額濟納旗積極整合全旗歷史文化、生態景觀、民俗風情等資源,大力發展文旅產業。通過「旅遊+」積極培育新業態新產品,延伸旅遊產業鏈,依託大胡楊、大航天、大居延、大沙漠、大民俗、大口岸等品牌,增加「商、養、學、閒、情、奇」等相關要素供給,推動全域旅遊大發展。
  • 武威市推進文旅高質量融合 奏響「文化旅遊名市」最強音
    近年來,武威市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決策部署,落實《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十大類生態產業發展總體方案》《武威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出臺支持文旅產業發展政策,加快重大文旅項目建設
  • 武威著力打造文旅精品「天馬行空·自在武威」品牌愈加響亮
    項目引領 文旅興業——我市著力打造文旅精品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作為古絲綢之路要衝,我市境內名勝古蹟眾多,雪域高原、綠洲風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雷臺景區講解員張潔說:「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減弱,再加上雷臺景區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加快建設,讓我對全市旅遊產業發展充滿了信心。」端午小長假期間,我市遊客接待人數自疫情以來首次突破負增長,景區人潮湧動,文旅市場持續回暖。政策支持是文化旅遊產業不斷向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 誰持彩練當空舞 文旅融合開新景——我市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建設紀實
    「敦煌奇蹟世界」項目既與敦煌文化高度融合,又符合現代旅遊發展潮流;既有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又有科技成果的創新性應用。該項目的籤約,也是我市推進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建設邁出的堅實一步。今年以來,我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牢牢抓住「一帶一路」最大發展機遇,以敦煌文化為龍頭,打造文化制高點。
  • 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市文廣新旅局交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
    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我市文旅產業改革發展綜述「十三五」以來,我市全面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五年來,機制體制改革開啟新篇章。五年來,文旅深入融合得到新發展。
  • 深化文旅融合 推動創新發展 駐馬店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隆重開幕
    本屆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展期為5天,以"深化文旅融合,推動創新發展"為主題,以"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品牌化"為方向,採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思路模式,將舉辦開幕式、大型展覽、駐馬店市第三屆文化旅遊商品大賽和駐馬店主題文化實景演藝等系列活動,充分展示文旅成果,對接優秀項目,發布新技術,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活力
  • ...全力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專訪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常偉
    會議全面客觀總結了市委常委會工作,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會議要求,要聚焦文化強市建設,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紮實做好公共文化服務、著力推進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此,記者專訪了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常偉。
  • 深度推進文旅五大融合
    昆明實用軟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劉嘉琦文化為靈魂,旅遊為載體,促進文旅深度融合一直是文旅發展的一個熱點問題。從國內文旅融合現狀看,主要有五大融合方式:一是主題式融合。目前全國主題公園已突破3000個,湧現出宋城、大唐芙蓉園、三國城等以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為主的主題公園。二是傳承式融合。
  • 加快文旅融合 建設文化強市
    加快文旅融合 建設文化強市—— 來自廣州市委黨校處級幹部進修班學員的調研報告近日,廣州市召開文化強市建設推進大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部署和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要求,部署「十四五」時期和面向2035年文化建設發展工作。
  • 從「到此一遊」到「觸及靈魂」的深度體驗!建德文旅體融合發展翻開...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從幾十年前的「到此一遊」,到如今,建德已掀起「觸及靈魂」的深度文化體驗熱潮,這一系列變化要歸功於文化、旅遊、體育的深度融合,同時通過對事業、產業、活動、行業的整合推進,從而翻開了我市文旅體融合發展的靚麗篇章。「以前不是不想融,而是職能劃分界限不自覺地制約了融合發展的腳步。」
  • 文港鎮:多舉措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一是發掘文化資源。該鎮黨委政府作出了運用「二晏」文化、筆文化元素包裝特色小鎮的戰略選擇,不斷挖掘「二晏」文化、筆文化,並在特色小鎮規劃、建築設計、景觀營造重加以發展和創新,力求讓特色小鎮建設中形成文港獨特的地域文化標識,彰顯文港的文化特色,提升文港的文化軟實力。二是積極培育文旅生態。
  • 文旅深度融合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這是我市按照《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旅遊強市的實施意見》,著力構建「一個核心樞紐、三條精品線路、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全市文旅經濟發展新布局,促進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培育文旅經濟體,抓實抓好各項創建工作取得的新突破。富集的文化資源和便捷的交通優勢,吸引了眾多大型文旅項目先後落戶綿州大地。7月18日,方特東方神畫開園,迎來八方遊客。
  • 書記談黨建|伍茸:以黨建為引領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自去年以來,市文廣旅體局黨組牢固樹立黨建主責主業意識,文旅系統幹事創業氛圍明顯提升,黨建引領推動文旅融合成效顯著。 2 堅定文旅融合之路 自去年以來,我局積極推動潮州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