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產業如何融合發展?

2020-11-05 旅遊新零售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重要載體。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文化和旅遊從不曾分離,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勢在必然。


01 什麼是文旅?——文化旅遊相關概念及特徵

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以下簡稱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是指在推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方面具有示範、支撐、帶動作用的區域。

1、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具有文化和旅遊產業基礎;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良好;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特色。

2、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創建意義:加快資源整合,催生產業融合、產品創新、旅遊服務等方面的新業態、新模式,共同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以資源要素整合、產品服務創新為著力點,推動文化旅遊工作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並進;立足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產業特徵,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道路,探索符合當地實際、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文旅產業融合模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等。

02 文旅產業融合的3大模式

從產業價值鏈角度看,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的三種模式:互動延伸型融合模式、重組型融合模式、滲透型融合模式。

一)利益驅動下的產業價值鏈互動延伸融合模式。

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存在天然的耦合性和功能互補性。在利益的驅使下,功能互補的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之間,通過產業價值鏈的互動延伸而實現產業融合的模式,稱之為互動延伸型融合模式,該模式是文旅產業融合的低層次融合。延伸融合後的產業,具有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如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文創/文化產業園、演藝、影視、古城/村/街文化、名人故居等向旅遊功能的延伸,拓寬了文化產業市場範圍,豐富了旅遊產業內涵,滿足了旅遊者的精神需求。

二)需求導向下的產業價值鏈重組融合模式。

所謂的重組融合模式,是指具有密切聯繫的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為滿足遊客愉悅性深層次需求,各自獨立的產品和服務通過產業價值鏈的重組,實現產品和服務創新的融合模式。該模式是文旅產業融合的層次融合。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的重組型模式的具有形式有:資本重組、業態重組、結構重組、商業重組等。產業創新是推動產業重組的核心驅動力,二者是互促互長的關係。通過產業重組可促進產業創新,通過產業創新可促進產業發展。兩大產業的重組融合模式可產生新的業態產品,如通過會展、體育、會展、音樂、傳統節日等文化業態與旅遊活動的重組,可形成會展旅遊、體育旅遊、音樂旅遊、節慶旅遊等業態產品。業態產品的創新,可吸引大量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帶來產品所在地經濟的大幅增長。

三)科技推動下的產業價值鏈滲透融合模式。

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相互向對方滲透融合以形成新產業形態的文旅一體化發展模式,我們稱之為文旅融合的滲透融合模式。在文旅融合一體化過程中,根據兩大產業的主導地位的不同,可以分為文化產業向旅遊產業滲透的融合模式和旅遊產業向文化產業滲透的融合模式兩種形式。

03 文旅產業融合的7大類型

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根據區域規模和產業融合形式可以分為六種:文旅新區、文旅小鎮、文旅產業園區、文旅綜合體、景區/度假區、文化旅遊帶。

一)文旅新區——城市行政區的文旅化提升。

文化新區,是以城市行政區為空間載體,以城市文化品牌塑造與旅遊化提升為核心思路,通過泛文化旅遊產業整合推進區域的產業聚集、經濟協調、服務完善和生活品質的優化,依託文化旅遊資源的挖掘和空間的重構形成的文化旅遊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模式。

二)文旅小鎮——「文化旅遊+」帶動的新型城鎮化

文旅小鎮是以文化旅遊融合為思路,以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提煉為核心,以創意和再生設計為手段,對屬地特色的自然、人文、產業等資源進行一體化整合後,以系統化的特色文化標識為指向而構建的文化、生態、生活、產業有機融合的生態型空間體系。

三)文旅產業園區——創意帶動的泛文旅產業聚集。

文旅產業園應該在文化/文創產業園區的基礎上,基於文化生產和消費活動而出現的,以文化創意聚集為特徵,以旅遊導入為特色形成的集文化和旅遊為一體的產業園區。

四)文旅綜合體。

「文旅綜合體」,是指基於一定的旅遊資源與土地基礎,以文化為指引,以旅遊休閒為導向進行土地綜合開發而形成的,以互動發展的旅遊吸引核、休閒聚集區、旅遊地產社區為核心功能構架,相關配套設施與延伸產業為支撐保障,整體服務品質較高的文化和旅遊休閒聚集區。作為聚集綜合旅遊功能的特定空間,文旅綜合體是一個泛旅遊產業聚集區,也是一個經濟系統,並有可能成為一個文化和旅遊休閒目的地。因此,我們也用泛文旅來代替文旅的概念,使用「泛文旅綜合體」的名稱,包括「休閒綜合體」、「文化綜合體」、「度假綜合體」、「休閒商業綜合體」、「創意文化綜合體」、「溫泉養生綜合體」、「康療運動綜合體」、「高爾夫度假綜合體」、「休閒農業綜合體」等各種類型。

五)文化旅遊景區——文化旅遊化與旅遊文化化的核心載體。

文化旅遊景區,是依託地域風情、人文歷史、古物古建、遺址遺蹟、名人、宗教等文化元素開發建設而成的能夠滿足旅遊需求、承擔文化傳播和經濟發展使命的景區,開發形式包括但不限於文化主題公園、景區型博物館群落、宗教旅遊景區、紅色旅遊景區、文化遺產景區、歷史遺址景區、影視文化基地等。文化旅遊景區開發的核心,是以文化為魂,形成旅遊景區的特色主題和故事脈絡,並圍繞主題展開景觀設計、產品設計、業態布局、遊憩方式設計與遊線系統規劃,使文化資源通過旅遊產業要素相關產品的落地實現其經濟價值,旅遊景區通過文化元素的物化與活化利用形成差異化發展結構。

六)文化旅遊度假區——度假需求導向下的文旅融合開發。

文化旅遊度假區,是依託人文景觀、古城鎮、大型演藝、主題樂園、影視基地、博物館群落等文化旅遊核心吸引物,以「三避五養」、休閒體驗需求為導向,圍繞度假酒店、旅居地產等住宿設施,通過旅遊資源的整合、文化資源的重構及餐飲、娛樂、康養等服務設施的完善,形成的覆蓋多元文化消費結構、滿足全要素旅遊需求的區域文化旅遊目的地系統結構。

七)精品文化旅遊帶——區域文化旅遊資源的串聯開發。

精品文化旅遊帶,是依託水系、綠道、公路、橋梁等市政基礎設施的旅遊化開發,串聯區域文化場所及標誌性景觀,以旅遊為引導,形成的文化和旅遊消費聚集帶。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聯繫小編,將及時更正刪除。

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行業相關的文章!不落地、不創意,您有好的素材、案例可以聯繫我們分享哦!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婁底市領導調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情況
    (調研組在雙峰縣調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情況)(調研組在雙峰縣調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情況)(調研組在漣源市調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情況)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潘琳 通訊員 歐陽松次)為助推全市文化旅遊工作,根據婁底市政協主席會議安排,5月7日-5月9日,市政協副主席李賽斌帶隊到新化縣、漣源市、雙峰縣調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情況。
  • 模式類型:國家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以下簡稱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是指在推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方面具有示範、支撐、帶動作用的區域。 1、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具有文化和旅遊產業基礎;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良好;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特色。
  • 白山穩新文旅論壇演講: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如何影響消費升級?
    2020年10月10日,「聽詩經·閱世界」新文旅新生活創新論壇在詩經裡小鎮老舍劇場舉辦,國內十幾位文旅行業領袖、文化學者作客灃河畔,共話文旅發展新趨勢,探尋文旅融合發展新機遇。國家金融創新發展理事會專家白山穩應邀出席,發表了題為《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如何影響消費升級?》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 固安全力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來源:廊坊雲報廊坊日報訊9月1日,記者從2020年固安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暨文旅產業項目籤約儀式上了解到,2020年固安縣文旅大會將於9月10日至11日舉行,華林博物館、阿派朗創造力樂園二期、蓋婭傳說(固安)文化有限公司、思迪文化傳媒(固安)有限公司等重點文旅產業項目現場籤約。
  • 文旅產業是文化和旅遊產業相互融合發展的朝陽產業
    文旅產業是文化和旅遊產業相互融合發展的朝陽產業,在國內消費升級、信息技術更新、網際網路普及的當下,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是最能釋放消費潛力的服務業之一。近日,我省出臺《關於加快促進服務業恢復穩定增長若干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提振旅遊市場。  進入7月以來,省內三則相關新聞頗受關注。
  • 柴達木文旅融合發展高峰論壇舉辦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7月24日,柴達木文旅融合發展高峰論壇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舉行,專家學者共聚柴達木,圍繞鄉村旅遊、區域規劃旅遊、大數據助力全域旅遊發展等話題展開交流分享,為海西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建言獻策」參加論壇的專家們分別作了《全域旅遊背景下文旅產業如何融合創新發展》《旅遊大數據助力全域旅遊發展》 《柴達木不僅僅是用來穿越的》等主題演講,演講將理論知識與實操案例緊密結合
  • 灘涂上的新城,如何走出文旅產業發展新路徑?
    (卓松磊 黃程 攝)記者 黃程 2020寧波前灣新區文旅產業發展研討會暨重大項目籤約儀式今日在杭州灣新區舉行,活動內容包括方特熊出沒小鎮開工、東方欲曉主題公園體驗、文旅產業發展研討會、重大文化旅遊產業項目籤約等。
  • 內鄉文旅融合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活力與魅力齊飛 文化共旅遊一色——內鄉文旅融合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從庚子年微信抗疫演唱會、微信抗疫朗誦會,到內鄉縣長直播「賣」風景,推介內鄉文旅資源;從國家4A級景區內鄉縣衙、寶天曼、雲露山、進入文旅融合新時代,內鄉縣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依託豐富的文旅資源,堅持「發展全域化、產業融合化、業態綠色化」,強力實施文旅強縣戰略、打造文化旅遊高地,不斷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讓文化發展有活力、旅遊發展有魅力,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詩和遠方」的嚮往,呈現出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前景。
  • 永新華韻執行董事張軍:「非遺+旅遊」融合發展引領文旅產業新風尚
    永新華韻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執行董事、中國文旅康養度假聯盟副理事長張軍在近期舉行的第15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上表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遺+旅遊」 引領了文旅產業的新風尚,也顯現出融合發展的重要價值。本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的主題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旅遊開發」。旨在推廣中國與東協各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實踐經驗,探討文化遺產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的形式及路徑。
  • 蕪湖市積極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今年以來,蕪湖市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瞄準打造國家級優質旅遊目的地和長三角文旅新熱點城市,積極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建立健全發展體系。進一步完善促進文化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制定了蕪湖市文化旅遊業扶持政策,全年共撥付各類獎補扶持資金1500餘萬元。積極開展「四送一服」,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對文旅企業幫扶力度。強力推進項目建設。開展全市文旅新業態資源調查工作,共梳理入選安徽省旅遊項目庫134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64.5億元。
  • 2019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開幕,聽大咖聊文旅融合發展
    本次論壇以「新時代 新業態 新動能」為主題,由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主辦,中國旅遊報社、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旨在分享數字經濟背景下文旅產業發展成果,展望數字文旅產業發展前景。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賀一峰 攝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在致辭中指出,數字文旅產業在培育發展新動能、平衡供需矛盾、推動轉型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鍾君到雙牌縣調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工作
    12月2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鍾君深入雙牌縣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桐子坳景區調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工作。縣委副書記、縣長張躍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唐俊陪同。鍾君一行實地考察調研了陽明山和文化館、小黃江源、萬壽寺、紅軍亭、萬和湖等景點以及桐子坳景區,詳細了解雙牌縣文旅產業其歷史淵源、文化資源、發展情況和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聽取雙牌縣宣傳思想文化相關工作情況介紹。鍾君指出,雙牌縣旅遊文化資源豐富,在加快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方面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 「文創+」時代,農文旅如何融合發展?
    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衝擊下,文旅產業升級刻不容緩。
  • 文旅產業融合助推南寧旅遊業發展(組圖)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報導(尚天宇 吳璇):近幾年,南寧市大力推進各項「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使南寧市的文化旅遊、森林旅遊、農業旅遊、會展旅遊、康養旅遊等旅遊業態協同發展,為遊客提供了全新的旅遊體驗。  在南寧市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南寧文旅產業融合實現「1+1>2」的綜合效益,在給遊客提供更多旅遊體驗形式的同時,推動了南寧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為南寧建設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城市按下「快進鍵」。
  • 桐廬打造文旅產業融合改革試驗區
    從最初的浙西「智慧旅遊」手機APP上線,到國內知名的旅遊電商代表參與招商洽談會,再到如今數位化賦能的旅遊新模式引領文旅產業的不斷升級,十五年發展,碩果盈枝!  文旅融合,讓詩和遠方走在一起。  站在全新的歷史發展起點之上,新方位、新坐標,桐廬文廣旅體局重任在肩,除了「面」上的融合,更是力求在理念、產業、市場、服務、推廣、項目等方面實現深度融合,找準最大公約數與最佳連接點。  自融合以來,全縣計劃實施的文旅產業項目達42個,不斷推陳出新的旅遊產品也吸引了更多各地遊客來了解桐廬。
  • 中國寧波網丨灘涂上的新城 如何走出文旅產業發展新路徑?
    (資料圖)2020寧波前灣新區文旅產業發展研討會暨重大項目籤約儀式今日在杭州灣新區舉行,活動內容包括方特熊出沒小鎮開工、東方欲曉主題公園體驗、文旅產業發展研討會、重大文化旅遊產業項目籤約等。在杭州灣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看來,新區發展文旅產業,首先是因為這裡有國家級溼地公園的自然稟賦和杭州灣跨海大橋開通帶來的區位優勢,加上新區經過升級換代,發展理念已經發生質變,不再是單純的產業集聚,而是產城融合,後來又提出了「產城人融合」的理念。
  • 玉門市多措並舉全力推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推動形成全域旅遊發展格局。籌資1000多萬元,實施《玉門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和景區開發、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各類專項規劃10項,建立了全域覆蓋、產業聚集、生態保護、相互融合的規劃體系。啟動實施玉門油田紅色旅遊景區、天境昌馬、水上世界等特色文旅項目,構建多點支撐的文旅產品體系,打造絲路線上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
  • 額濟納旗:深度融合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漠胡楊林景區只是額濟納旗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額濟納旗積極整合全旗歷史文化、生態景觀、民俗風情等資源,大力發展文旅產業。通過「旅遊+」積極培育新業態新產品,延伸旅遊產業鏈,依託大胡楊、大航天、大居延、大沙漠、大民俗、大口岸等品牌,增加「商、養、學、閒、情、奇」等相關要素供給,推動全域旅遊大發展。
  • 廣陽加快「文旅+」融合發展
    來源:廊坊雲報廊坊日報訊8月28日,廣陽區舉行第二屆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健全完善文化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培育壯大文旅產業,促進「文旅+」融合發展。近年來,隨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的全面啟動和城市經濟的提質提速,廣陽區提出「一核兩區五帶」總體發展框架,「旅遊+」發展進入「快車道」。廣陽區作為廊坊主城區,「吃、住、行、遊、購、娛」文化旅遊元素豐富,文旅產業規模在全市排位靠前,一批文旅項目初具規模,形成既有差異化主題特色,又有各業態優勢互補的「三區兩帶」「文旅+」空間格局。
  • 共話中國文旅產業發展 魅力中國文旅產業高峰論壇在涼山舉行
    視頻據央視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肖洋 記者 徐湘東 攝影報導涼山、西昌自然資源豐富,人文風情獨具魅力,作為近年來熱門的旅遊地,當地如何用好已有的自然、人文資源,做大做強文旅產業?8月6日,2018魅力中國文旅產業高峰論壇在美麗的西昌邛海邊舉行,作為今年涼山彝族傳統火把節活動之一,多名國內頂級行業的專家、學者和市州領導作為嘉賓,進行了主題對話,就「消費升級下文旅產業的機遇與挑戰」等話題,以及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未來發展,涼山、西昌文旅產業如何突破等,進行了思想碰撞,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