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紅色印記 永春縣橫口鄉盡享紅色旅遊紅利

2020-12-16 閩南網

  走進永春縣橫口鄉福中村,只見公路兩旁漸次排列著紅旗狀景觀小品,上面寫著「願與人民同患難,誓拼熱血固神州」、「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等朱德、毛澤東語錄,讓人馬上感受到紅色革命聖地的氣息。

  沒錯,這是個革命老區村。1929年8月,朱德率紅四軍二、三縱隊3000名將士在永春縣福鼎、一都進行為期一周的休整,讓山區鄉村染上了濃濃的革命色彩,留下了許多動人事跡,至今仍廣為傳頌。這片曾經的紅土地,如今美麗鄉村遍地開花,紅色旅遊火爆,革命老區也實現綠色崛起。

  朱德紅軍來過這裡

  1929年春,朱德率紅四軍從井岡山挺進閩西,解放龍巖、永定、上杭等大片閩西土地,閩西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蔣介石慌忙調集贛、粵、閩的2萬多名國民黨軍隊進行「三省會剿」。朱德率紅四軍二、三縱隊3000多人開赴閩中,牽制和分散「會剿」的兵力,8月22日開抵永春縣福鼎鄉進行休整。28日離開福鼎到達永春縣一都住宿一夜,29日離開永春。

  福鼎鄉包括現在橫口鄉的福中、福聯和環峰3村。「他體魄魁偉,面部寬闊,身穿薴麻夏衣,頭戴鬥笠,腳穿草鞋,平易近人,常和老百姓說長道短,因此許多年後大家還記得他當時是43歲。」朱德給當地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紅軍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買賣公平。至今,當地還流傳了「南瓜地裡長銀元」、「紅軍井裡取水喝」,「三件寶」、「一袋大米」和「一支紅鉛筆」等紅軍故事。「紅軍採摘地裡的南瓜,一時找不到主人,就把銅板放在南瓜蒂上。紅軍初到時,有的店鋪顧不上關門,東家就逃走了,戰士們就代為守護。有位戰士從一家貨架上取走一盒火柴,留下銅板並壓著一張紙條,上寫『老闆不在店,火柴一盒三分』,店主發現後讚嘆不絕,至今仍是這一帶家喻戶曉的佳話。」福中村今年78歲的退休教師林興陣介紹,當地人曾以順口溜表達對紅軍的擁戴:「民軍一到,禍降三都。紅軍入境,造福各戶。秋毫不犯,大眾歡呼。紅軍宗旨,百姓擁護。」

  8月28日,朱德離開福鼎,留下數支步槍和一匹小馬駒,送給當地群眾。紅軍隊伍還留下40多名重傷病員和400塊銀元,交託當地群眾治療看護。這些重傷病員被安置在郭氏家廟,得到細心醫護,不少人很快康復歸隊。對病故的紅軍戰士,群眾按照當地習俗祭奠後入殮。還有幾名紅軍戰士,在當地生活數年之後才離去。

  朱德紅軍的到來,給當時的永春地下黨組織以極大鼓舞,1929年9月30日中共福建省委給中央的報告中指出:「永春工作過去都偏於東區,最近城區已有工作。西區因受朱毛紅軍前月經過的影響,也是開始工作。現在永(春)德(化)工作很好進行。東區農民從前消沉,現在也興奮起來了。」

  紅色資源吸引遊客

  「革命遺蹟真是無處不在。從村口的紅豆杉、附近的龍興巖,到村裡的郭氏家廟革命歷史博物館和烈士墓,甚至村民的房屋,都留下朱德和紅軍戰士的印記。」來自廈門的自駕遊客陳先生慕名前來,很是興奮。

  為了留住這段不平凡的紅色印跡,橫口鄉保護開發了「朱德紅軍舊址」、「紅軍烈士墓」、「紅軍井」、「紅軍醫療站」、「紅軍標語牆」及「千年紅豆杉」等革命歷史景點。

  郭氏家廟肇建於元代,至今已有710多年歷史,為兩落、雙層、兩檔的閩南古建築。「當年一部分戰士駐紮在郭氏家廟,設立紅軍印刷所。朱德在家廟前召開過兩次群眾大會,站在大門前石階上演講,號召勞苦大眾團結起來打倒土豪分田地,建立『世界大同』的人民政權。」橫口鄉黨委秘書黃少敏介紹,如今,這座房子作為朱德紅軍舊址被保護下來,建成「紅軍紀念室」,陳列著當年紅軍用過的馬燈、草鞋,贈給當地群眾的步槍、長衫、筆,向群眾借東西寫下的欠條等。郭氏家廟前還建有一尊3米高的朱德塑像,還有一口當年紅軍取水用的水井,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紅軍井」。2010年,郭氏家廟被確定為省級黨史教育基地。

  當地有一株紅豆杉,栽植於唐末,曾入圍首屆「福建樹王」。現在樹幹基部木質腐朽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樹洞,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樹中殿堂」,洞內可同時容納10餘人。當年朱德曾在紅豆杉樹下,與紅軍主要幹部研究作戰計劃,當地老百姓把這棵樹稱之為「紅軍樹」。

  橫口鄉森林覆蓋率達85%,是一個天然氧吧,又有眾多遊客自發前來,發展紅色旅遊業佔盡了天時地利。「把紅色旅遊與自然風景旅遊相結合,是我們開發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的優勢和特色。」橫口鄉黨委書記梁建兵介紹,該鄉充分挖掘利用豐富的紅色資源,推出了「感受青山綠水、追尋紅色印記」生態文化之旅。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就吸引了1萬多名遊客。「我們將鼓勵扶植紅色餐飲或住宿發展,把附近的幾個美麗鄉村串成線,並對接國家4A級景區牛姆林,進一步打造橫口紅色旅遊特色品牌。」

  綠色經濟助力增收

  11月的橫口,放眼望去,山上儘是黃澄澄的蘆柑,人們開始品嘗著豐收的喜悅。

  在旅遊業的帶動下,橫口鄉鼓勵群眾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經濟,把山裡的蘆柑、茶葉、蜂蜜等土特產品賣給遊客,賣出山外。蘆柑種植就是一大主導產業,目前,全鄉共種植有蘆柑2000多畝。

  「村裡有高海拔、好生態的優勢,蘆柑種植勢頭很好。」福中村黨委書記郭志榮介紹,近年來,該村鼓勵村民種植蘆柑,還多次邀請農業專家來給村民現場培訓。「現在已經有遊客來體驗採摘的樂趣,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賺錢。」

  種植茶葉也是當地群眾的一個主要收入來源。「我們引導茶農提升茶園科學管理水平,在提高茶葉質量上下功夫,創新制茶工藝,用鐵觀音製作紅茶和綠茶,有效提高了茶葉的市場競爭力,並通過合作社、舉辦茶王賽等進一步打響橫口茶葉品牌。」黃少敏介紹,現在茶農也懂得通過網絡來拓寬銷路,發展茶葉電商,實現「線上」、「線下」雙向流通。目前,該鄉共有200多家電商,雖然地處山區,物流卻是非常發達。

  該鄉還致力發展林業經濟,打造萬畝竹林,並利用林下空間和森林環境,推進林下圈養禽畜,發展養蜂業,種植油茶、名貴花卉苗木。

  「遊客來了,人氣旺了,山裡的綠色產品也就有了很大的市場。我們將繼續發揮生態優勢、山區優勢及獨特的自然景觀優勢,讓群眾盡享紅色旅遊帶來的紅利,最終讓農民增收。」橫口鄉鄉長莊偉毅對未來橫口的發展信心滿滿。

  (姚德純)

相關焦點

  • 紅色旅遊村跑,觸摸永春紅色魂!泉廈近300人參賽……
    這是永春縣繼福建紅色旅遊村跑首站在周寧開跑之後,接過的紅色火種,響應發展紅色旅遊新業態的號召,有效結合紅色文化資源,開啟新一段振奮人心的紅色文化之旅。1929年,朱德率3000多名紅軍將士到該鄉福鼎村駐軍休整,戰士們刷寫革命標語、印發傳單、宣講革命理念,在當地留下眾多紅色印記,也將紅色精神深深烙進山鄉村民心中。如今,永春縣積極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將這裡打造成山鄉裡的紅色教育基地、紅色旅遊品牌,不僅傳承了紅色精神,也推動當地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 永春縣橫口鄉:藏在深山的旅遊目的地
    千年紅豆杉有以丹霞地貌著稱的群山,山中藏著千年紅豆杉、千年桂花樹,藏著朱德來泉州的紅軍遺址;有布滿奇石的河流,河流旁還有可供燒烤、住宿、飲食、露營的旅遊中心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永春縣橫口鄉。資源豐富 千年紅豆杉形成「樹中殿堂」橫口鄉位於永春西部,全鄉總面積69平方公裡,其中山地面積就有55.9平方公裡。鄉鎮雖小,卻有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我們跟著橫口鄉政府有關負責人一探究竟。
  • 泉廈近300人奮力奔跑,感受永春紅色文化
    這是永春縣繼福建紅色旅遊村跑首站在周寧開跑之後,接過的紅色火種,響應發展紅色旅遊新業態的號召,有效結合紅色文化資源,開啟新一段振奮人心的紅色文化之旅。1929年,朱德率3000多名紅軍將士到該鄉福鼎村駐軍休整,戰士們刷寫革命標語、印發傳單、宣講革命理念,在當地留下眾多紅色印記,也將紅色精神深深烙進山鄉村民心中。如今,永春縣積極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將這裡打造成山鄉裡的紅色教育基地、紅色旅遊品牌,不僅傳承了紅色精神,也推動當地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 永春縣橫口鄉教育發展促進會成立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商報記者 黃賢材 文/圖 為加快橫口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辦好群眾滿意的教育事業。6月1日上午,永春縣橫口鄉教育發展促進會成立,蘇長春榮任會長!促進會籌備伊始就得到廣大鄉賢、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鼎力支持,目前已籌集到資金258萬元,到位捐款206萬元。
  • 廣州紅色主題觀光巴士啟動 帶領市民追尋廣州紅色印記
    2020年5月19日是第十個「中國旅遊日」,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推出了廣州紅色主題觀光巴士,帶領市民遊客沿著紅色先烈的足跡,打卡廣州紅色地標,追憶波瀾壯闊的廣州紅色往事。  主題巴士的外身是醒目的紅色,車廂內外裝飾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元素,猶如一個移動的紅色展覽館。車身手繪的廣州紅色地標展示著廣州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敘說著廣州紅色歷史的發展進程。
  • 永春縣橫口鄉多舉措促脫貧、防返貧
    近年來,永春縣橫口鄉將就業扶貧放在突出位置,堅持把就業作為穩定脫貧、實現長遠發展的根本之策。橫口鄉黨委書記莊偉毅介紹,如何實現貧困戶脫貧、防止脫貧戶返貧一直是橫口鄉黨委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該鄉也積極作為,努力探索,通過多項措施促脫貧、防返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政企攜手助力就業扶貧就是最大的亮點。
  • 追尋紅色印記 孫莊社區黨建主題公園正式開園!
    追尋紅色印記 孫莊社區黨建主題公園正式開園!孫莊社區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文博介紹說,建設孫莊黨建主題公園期間,他們對孫莊的紅色文化進行了深入挖掘,特別是孫莊紅色印記,從孫莊走出去的革命英雄和烈士,有歷史記載參加抗日和革命戰爭的就有7位老革命。
  • 2015北京春季旅遊:行攝山水自然 追尋紅色印記
    人民網北京4月3日電 (記者 鮑聰穎)清明小長假即將來臨,4月2日,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在奧林匹克公園舉行北京春季旅遊推廣活動,推出21條紅色經典旅遊路線。假日出遊、掃墓和春季踏青的客流重疊,預計北京郊區及周邊「紅色」景區的客流量將大幅增長。對此,北京市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協調旅行社、景區做好客流高峰的突發應急和旅遊服務,必要時將限流。
  • 開啟休閒旅遊 追尋歷史印記來遵義體驗紅色民宿
    紅軍的足跡在這裡留下了難以抹滅的紅色記憶,近年來,金鼎山鎮開啟了自己新時代的長徵路,重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10月的蓮池新天地,微風帶來陣陣秋意,入眼處卻依然是綠樹掩映、鳥語花香。國慶期間,金鼎山鎮紅色民宿旅遊持續升溫,遊客紛至沓來,體驗休閒旅遊、追尋紅色印記、傳承革命精神。
  • 追尋紅色足跡 感受紅色情懷 來延慶體驗紅色之旅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如何度過這特別有意義紀念日為大家準備了短期出遊路線有山有水的紅色旅遊計劃追尋先輩的紅色足跡,重溫那段崢嶸歲月☟☟☟第一站昌延聯合縣政府舊址說起昌延聯合縣政府,它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平北第一個抗日民主政權和重要的革命根據地。
  • 追尋首都紅色印記,學習弘揚抗戰精神
    北京市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是中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紅色旅遊是近年來將革命傳統教育與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的新型主題形式,在欣賞風景、參觀學習的同時,了解革命歷史、學習革命精神。
  • 追尋紅色印記,CQIP在路上!
    追尋紅色腳印,傳承紅色經典,CQIP在路上! 1 探尋紅色記憶 渣滓洞、白公館、烈士墓,幾個名字就足以把人帶回那個烽火硝煙,動蕩不堪的年代。
  • 追尋紅色記憶,體驗紅色旅遊,傳承紅色基因
    寧都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紅色旅遊尤為火爆!近日,為了讓遊客們更好地體驗紅色旅遊,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紅色蘇區小鎮——小布鎮搞起了紅軍訓練營,令遊客流連忘返,收穫頗多!寧都的紅色旅遊資源主要分布在小布鎮
  • 春節前夕慰問福建省永春縣疾困戶
    福建省泉州市助學幫扶協會、泉州市禮儀協會等單位聯合開展慰問活動1月5日,福建省泉州市助學幫扶協會、泉州市禮儀協會、泉州市永春縣橫口鄉黨委、政府與合配緣食品商行等單位組成慰問隊,趕到永春縣橫口鄉慰問當地特別疾困群眾,及時為疾困戶送去了節日裡的溫暖。
  • 永春縣首次兌現村幹部「發展村集體經濟獎勵資金」83萬餘元
    永春縣桂洋鎮桂洋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林金田拿到獎金後,滿懷信心地說。近日,永春縣首次兌現村幹部「發展村集體經濟獎勵資金」共計83.13萬元,進一步激發了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增強了村級造血功能。□本報記者 黃墩良 通訊員 陳森淼 肖成功創新:村集體經濟與村幹部績效獎勵掛鈎桂洋村位於永春縣西北部,是典型的偏遠山區傳統農業村。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桂洋村引進旅遊開發公司,共建7D玻璃橋、兒童樂園等旅遊項目,與周邊7個村合股成立鄉村旅遊開發公司,合力推進鄉村旅遊田園綜合體建設。
  • 追尋劉帥足跡,感悟紅色開州
    我們銘記伯承元帥不僅僅是因為他的魅力更是因為信仰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開州,軍號嘹亮,「追尋劉帥足跡,感悟紅色開州」徒步穿越趙家華山拉開帷幕。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國家三級博物館、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中3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重慶市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
  • 上虞紅色旅遊:在歷史印記中感受那抹紅色
    紅色是七月永恆的主題。70年前,浙東大地風起雲湧。在戰火硝煙中,上虞人民用血肉之軀守護這一方國土家園,留下無數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無法穿越歷史去瞻仰他們的英勇,卻能夠通過舊址感受那段歷史和那份無畏。上虞紅色資源豐富,而虞南山區更是一片紅色文化的沃土,經歷血與火的洗禮,留下了一抹抹鮮豔的紅色。
  • 尋找紅色印記,壽光這條紅色旅遊線路請收好!
    忙碌的學習工作之餘總想找個遠離喧囂的地方好好放鬆一下訪古蹟、聽故事、憶往昔……火紅的八月不妨來一場別樣的紅色旅行就近感受愛國主義教育的薰陶!紅色初心之旅田柳黨史館部分共設計「紅色印記, 名垂青史」(田柳紅色大事記)「英雄偉績,氣貫長虹」(英雄人物故事)「赤血丹心,浩氣長存」(部分英烈介紹)三部分,展示了田柳鎮自1919年至1949年革命鬥爭時期湧現出的英雄人物及紅色革命事跡。
  • 春秋航空推出紅色之旅,追尋潮汕紅色文化
    此次活動也是春秋集團汕頭分公司新推出的紅色旅遊路線,旨在讓每位旅客感受紅色文化,追尋紅色記憶。    據介紹,春秋集團汕頭分公司在2021年將會陸續推出圍繞著「第一縷陽光」主題的紅色之旅,用不一樣的視角與形式,讓潮汕市民以及每一位來潮汕的遊客都追尋潮汕革命歷史、感受紅色文化,鼓舞旅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