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衛星影像地圖,會發現四川盆地四面環山,周圍的平均海拔高度比四川盆地要高出近五百米,那麼問題來了,水往低處流,地勢較低的四川盆地為何沒有成為大型湖泊呢?流經四川盆地的長江如何翻山越嶺,衝出四川盆地,向東而去呢?
其實在遠古時代,我們所處的四川盆地還是一片海洋,整個成都平原淹沒於特提斯海(古地中海)的汪洋裡。隨著青藏高原的抬升,才形成了如今西高東低的格局,長江才能向東奔流到海。在這個過程中,四川盆地經歷哪些滄海桑田的變遷呢?
01汪洋大海
遠古時期,地球只有一塊超級大陸,稱羅迪尼亞大陸。大約在5.5億年前,超級大陸解體成北方的勞亞古陸和南方的岡瓦納古陸。其中,勞亞古陸由現今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組成,岡瓦納古陸由南極大陸、非洲、南美洲、印度次大陸等單元構成。這個時期,中國西部的西藏、青海、雲南西部和中部地區、貴州、四川等地區大部分處於海底,是特提斯海向東突出的一片廣闊的海灣,海灣一直延伸到今日長江三峽的中部。相反,如今被海水淹沒的東海、黃海等東部地區卻是一片陸地。
02大江西去
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地球上南、北兩塊大陸開始分裂、漂移,形成大陸板塊。岡瓦納古陸分裂瓦解四塊大陸,其中的印度板塊遠渡特提斯海,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碰撞在古歐亞大陸。特提斯洋殼受到強烈的擠壓,不斷發生褶皺斷裂和上升。崑崙山、可可西裡山、巴顏喀拉山、橫斷山脈,秦嶺等山脈開始突起,雲貴高原開始形成。
四川盆地則由海洋變成大湖,湖水幾乎佔據現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稱為「巴蜀湖」,盆地內氣候溫暖溼潤,到處生長蕨類、蘇鐵和裸子植物。在隨後的侏羅紀和白堊紀,爬行動物恐龍稱霸一時。1957年在四川合州發現的「合州馬門溪龍」身長22米,高3.5米,是亞洲發現得最大恐龍。
雲夢澤、西昌湖、巴蜀湖、滇湖等由水系相互串聯,從東向西,經雲南西部的南澗海峽,流入特提斯海,與今長江的流向相反。
03巴蜀古湖
直到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印度板塊加速衝向亞歐板塊,青藏高原急劇隆起,長江上遊形成了唐古拉山脈,古特提斯海從雲貴、藏南地區逐漸褪去,在四川、雲貴地區留下一系列的湖泊。巴蜀湖徹底變成了一個內陸湖,面積縮小為僅有2萬方公裡,四周封閉的盆地地形及急劇縮小的水面,使氣逐漸變得乾熱,裸子植物不斷衰退,恐龍滅絕。在乾燥條件下,湖水強烈蒸發,濃度增大,鹽分不斷積累,形成鹽湖。
04大江東去
隨後的千百萬年裡,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中國西部地區進一步抬高,青藏高原形成向東傾斜的大斜坡, 從而開始出現大面積匯水並向東流去,它橫截了一條條向南流的水系,注入巴蜀湖,致使其面積達到了最大,同時由於巫山兩側水系溯源侵蝕,終於在一些地勢較低的地區,湖水漫過山脊,向東流入東部的古長江通道。由於顯著的地勢高差,長江溯源侵蝕作用強烈,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原來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歸併,向東注入大海。幾百萬年後,形成了一條現在長約6400km的長江。
四川盆地也由內流盆地變為外流陸盆,巴蜀湖消失。第四紀冰川廣布時期,四川盆地西北山地發育大量冰川,冰川消退之後,大量沉積物由岷江、沱江等攜帶,堆積盆地內部,即以前的蜀湖之中,形成如今的成都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