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四川盆地中部,主要是指遂寧、南充、資陽、內江、自貢等地,特別是遂寧,正好處在四川盆地的幾何中心。四川盆地中的兩座大城市成都和重慶分別處在盆地的西部和東部。
為何在四川盆地中部,沒能形成如成都和重慶一般的大規模城市呢?
首先,對於中學地理教科書的地形圖,我們可能有個較深的誤會。
地形圖上,深綠和淺綠的分界是海拔500米,淺綠和淺黃的分界是海拔1000米。就是因為這個海拔分界,讓很多人對中國真實地貌的理解產生了偏差。
一個最直觀的例子是廣西。從這張圖來看,廣西大部分地區海拔都在500米以下,應該擁有充足的平整土地用來發展才對,但為什麼廣西經濟一直不行,廣西的真實地形是一馬平川嗎?當然不是!
▽ 這是華北平原的典型地貌:
▽ 這是廣西北部丘陵地帶的典型地貌:
上圖中這些廣西的小山包,海拔高度都在500米以內,所以在中國地形圖上面,顯示的全都是深綠色,看上去就像一大片平原一樣,但其實全都是丘陵山地,根本沒法發展大規模的農業和工業。
同理,中國地形圖上面的四川盆地,看起來全都是淺綠色,但其實全都是海拔在500-1000米之間的丘陵。只有成都附近,才有一塊相對平整的大片土地,因此形成了成都這個巨無霸城市。
▽ 這是成都平原的農村
▽ 這是四川盆地中心地帶的農村
02
那麼四川盆地真實的地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四川盆地由西部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中部起伏不平的川中丘陵和東部的川東平行嶺谷三部分組成。真正的平坦之地只有西部的成都平原。
下圖是整個四川盆地全貌,已經能看到裡面有很多破碎的丘陵了。然而,成都附近一馬平川。
▽ 四川盆地全貌
下圖是四川盆地的幾何中心遂寧、南充附近,全都是小丘陵。遂寧市區也是建在河谷中間狹長的平原上。
▽ 遂寧城區地勢
▽ 遂寧南充附近小丘陵
在這樣的土地上建設城市,難度不亞於在黃土高原上建。位於盆地中部的資陽、內江、自貢這些城市的城市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平整土地上。
▽ 丘陵上的城市——自貢
自貢因為出產井鹽,在古代內陸地區非常缺鹽的時代,成為了四川盆地中部富甲一方的城市。近現代鹽不再是稀缺品,自貢就衰落了,車牌照川C是自貢最後的榮光。
坐擁整個四川盆地內最大面積平原的成都市,自然而然地從古代就成為了四川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對東南方向支離破碎的丘陵產生了天然的輻射力。
03
以上只解釋了成都,重慶的情況就比較特殊。如果純粹按照地形來說,重慶的位置完全不適合建設大型城市。但是重慶之所以成為了另一座巨型城市,完全是因為水運優勢。要知道中國古代的交通運輸,以內河航運為絕對主導。
▽ 四川盆地水系(來源:地球知識局)
重慶的市區地形極其崎嶇,比四川盆地中部地帶的丘陵還要崎嶇,建設成本非常高。在現代乾脆就不平整了,直接在山上建高樓,挖深洞修地鐵,成了魔幻立體3D城市。
在古代沒有高速公路的情況下,崎嶇的丘陵自然阻礙了貨物運輸和人員流動,但是古代有船。水流充足並平緩的河道,為古代的船運提供了便捷的天然交通網絡。水運時代的重慶和武漢,就像鐵路時代的鄭州石家莊一樣,迅速崛起成為了地區的中心城市。
四川盆地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嘉陵江,在重慶市區匯入長江。
04
有人一定要問,為什麼岷江匯入長江的宜賓和沱江匯入的瀘州都沒有發展壯大,而唯獨是嘉陵江匯入的重慶,成為了大城市?
這個仍然和地形有關。雖然對於河流交匯處而言,三座城市的地形都差不多,但是匯入的河流上遊形態就完全不一樣。以水運為中心的城市,在古代的輻射範圍,主要是由河流的通航能力和流域面積決定的。
岷江從都江堰走出大山,沿著四川盆地的西側,在樂山與青衣江和大渡河交匯,然後在宜賓匯入長江:
岷江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流域的一側,尤其是從樂山到宜賓的通航能力最佳的一段,緊挨著大山。在古代,川西的高山裡的人口數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地圖上大渡河和雅礱江那麼長,其實沿岸的人口數量在古代非常稀少,像是康定、西昌這些城市,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人口才大幅增長的。
同時,這些大山裡的河流,落差非常大,水流速度很快,在建國後大修水電站之前,基本上沒有通航能力,在古代基本除了提供水源之外,在交通上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岷江雖然水量比嘉陵江大,但是流域面積卻相對較小,而且流域面積有一半都是不適宜人類居住的高原山地,只能輻射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小片地區,這就導致了宜賓發展的上限,也就是一座中等規模的城市。
我們再來看看沱江流域:
沱江是一條更小的河,第一是流域太狹長,輻射面積不夠;第二是水量太小,通航能力不足,先天的自然條件就沒法在河口處誕生一座大型港口。因此瀘州也被排除在外了,發展上限和宜賓接近。
最後看看嘉陵江流域圖:
嘉陵江比起岷江和沱江,有其天然的優勢。首先它足夠長,一直延伸到了甘肅和陝西,其次因為涪江和渠江兩條次級支流同時在合川區(古名合州)匯合,它的流域是扇形的。
流域為扇形的河流天然具有很強的輻射能力,最典型的就是珠江。珠江分為東江、西江和北江三條河流,在廣州匯合,因此廣州在古代就成為了華南第一大城市。
▽ 珠江水系
北江和東江都比較小,但是西江輻射了從雲南貴州一直到廣西的一片面積非常大的地區。西江有很多支流,因此流域面積也是扇形的。加上秦朝還在桂林修有靈渠,連接了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更是大大提升了珠江的通航能力。
回過頭來說嘉陵江。嘉陵江流經的大片地區,地形都是丘陵地帶。丘陵地帶的河流,雖然河道比較蜿蜒曲折,但是高差很低,水流平緩,適合航運。雖然很難大規模建設城市,但是古代的小農經濟,發展一畝三分地的農業還是能夠養活大量人口的。因此嘉陵江流域的人口數量,在古代也是最大的。
還有最後一點,就是岷江和沱江都在上遊,因此岷江和沱江流域的船,都可以開進金沙江之後順流而下漂到重慶,而嘉陵江流域的船要想開到宜賓或者瀘州去經商,都需要在長江上逆流而上,在古代開船要靠風帆或者划槳的情況下,逆流而上又是一筆很高的人力成本(四川盆地一年中絕大多數時候靜止無風)。任何四川盆地的人想要走水路往東出川,都必須經過重慶,重慶可以說是四川的東大門。
流域為扇形的嘉陵江,有著不錯的通航能力,在古代就擁有很高的人口承載力,因此嘉陵江匯入長江處的重慶,儘管地形不適合建城,但因為交通極其便利,能夠通過水運輻射整個四川盆地,靠著市場經濟自發地發展成了一座巨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