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除夕夜,雖然今年的除夕有點冷清——沒有鞭炮聲,沒有寒暄聲,沒有碰杯聲,沒有一群孩子們的嬉鬧聲……但內心依然是沸騰的,雖然早過了而立之年,總有些孩子的幼稚氣未完全褪去,過年了,準備新衣服,新鞋子,把自己打扮的利利索索的,明天早起去拜年!「餵村民們注意了,明天不許走街串巷,不許拜年聚會,不許燃放鞭炮,上面會來人查訪,為了安全,請大家自覺遵守……」
看來這次武漢疫情的影響真的挺大的,那就一切行動聽指揮吧,為了大局,為了大家,儘量閉門不出,希望這次疫情趕緊消散。
不過還是那句話,年終究是要過的,一些年三十的風俗也還是要遵守的,中國這麼大,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人文文化,習慣特點,下面我就我們邢臺這裡的一些風俗簡單給大家分享一下,不過話說回來,放鞭炮,貼春聯和福字,包餃子這些老傳統是不能丟的,即使現在都流行出去吃年夜飯,那飯桌上也少不了我們的傳統美食——餃子。以前聽說南方人都要守歲,為父母增福增壽,我們這裡主要是娛樂為主的通宵,還有有芝麻秸稈的鋪一些全家人都上去踩一踩,寓意「節節高升」。
其實大部分都是祈求來年有好的運氣,還有少不了的洗頭,洗腳,有條件的最好能洗澡,不過我小時候媽媽就告訴我我們女孩子大年三十晚上是不能洗腳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這個風俗,我問媽媽為什麼,媽媽說因為媽媽小時候過年時外婆就告訴媽媽說女孩子年三十晚上不能洗腳,到底是為什麼,媽媽也說不上來只是聽老人們說反正洗腳不好。現在每到年三十我也跟我女兒說,「女孩子年三十晚上不洗腳」女兒問我為什麼,我也只會說你姥姥說了,女孩子年三十晚上洗腳不好!我估計等我女兒有了女兒之後這個風俗也會接著傳承下去的。
老祖宗留下來的風俗哪裡有什麼為什麼,照著做就是了,小時候經常聽大人們這樣說。也對,也許這就是文化,我們自己的地方特色,有了這些我們才有特點,還是那句話,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跟我們的方言一樣,誰跟誰也不一樣,這樣才形成了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悠久文化。
風俗終究是好的,要不然就沒意思了,有了這些能做,不能做,必須做的事情過年才有意思嘛,也多了很多神秘感,你們說是不是呢?
你也來說一說你們那裡能做,不能做,必須做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