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春節特輯】正月初七:人日風俗知多少

2020-12-16 澎湃新聞

【方志四川•春節特輯】正月初七:人日風俗知多少

2020-01-31 1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漢語大詞典》:「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 為什麼叫人日呢?《魏書》記載晉代董勳有《答問禮俗》云:「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神話故事裡面說,女媧創世造物,在第七天的時候就造出了人,所以說人們會把這一天當作是人類的生日。而為了紀念這一日子,人們就會吃七寶羹、戴人勝、撈魚生等活動。

《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羮,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這一天有很多精彩的習俗,杜甫、李商隱、賀鑄等名家都有專門寫人日的詩詞傳世。

一、剪人勝

將彩紙剪成人形,或將金箔鏤刻成人形,裝飾在屏風上,或戴在頭上。「勝」,指首飾或裝飾物。唐溫庭筠著名的《菩薩蠻》就有「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之句。

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

唐 張繼(一作陸龜蒙)

人日兼春日,長懷復短懷。

遙知雙彩勝,並在一金釵。

人日即事

唐 李商隱

文王喻履今朝是,

子晉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遠,

周稱流火月難窮。

鏤金作勝傳荊俗,

剪彩為人起晉風。

獨想道衡詩思苦,

離家恨得二年中。

臨江仙·人日席上作

宋 賀鑄

巧剪合歡羅勝子,

釵頭春意翩翩。

豔歌淺拜笑嫣然。

願郎宜此酒,行樂駐華年。

未至文園多病客,

幽襟悽斷堪憐。

舊遊夢桂碧雲邊。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二、登高賦詩

在人日這一天,也有登高懷遠,作詩詠懷的習俗。

人日登壽張安仁山銘

魏 東平王曹翰

正月七日,厥日惟人。

策我良駟,陟彼安仁。

正月七日登高侍宴

隋 陽休之

廣殿麗年輝,上林起春色。

風生拂雕輦,雲回浮綺翼。

三、吃菜羮、吃赤豆

前引《荊楚歲時記》說到「以七種菜為羮」。蔡襄《人日立春舟行寄福州燕二司封》云:「春盤食菜思三九,人日書幡誦百千。」

又《太平廣記》引《雜五行書》:「正月七日,男吞赤豆七顆,女吞二七顆,竟年無病。」說今天男性吃7顆赤豆,女性吃14顆,可以使一整年都健健康康。赤豆補血,女孩子多吃一點也沒錯。

四、梅花妝

《歲時廣記》:「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三日洗之乃落。宮人奇其異,竟效之,今人梅花妝是也。」所以這一天,許多女孩子也會仿效壽陽公主,畫梅花妝在額頭。

章簡公《帖子詞》:「太極侍臣皆賀雪,含章公主正妝梅。」

陳簡齋《墨梅》詩:「含章簷下春風雨,造化功成秋兔毫。」又《梅花》詩:「同心不見昭儀種,五出時驚公主花。」

五、佔晴明

古人祈禱這一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這樣就代表一年都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事物紀原·人日》引東方朔《佔書》:「歲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羊,四日佔豬,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八日佔谷。皆晴明溫和,為蕃息安泰之候。」

宋王炎《和王文州梅花韻》:「天公乞我人日晴,新年屈指將浹旬。」

清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人日》:「初七日謂之人日。是日天氣清明者則人生繁衍。」

人日晴

元·舒頔

元日至人日,今年卻喜晴。

四方民樂業,千裡卒休兵。

春麗山河壯,風清草木榮。

老天賜強健,拭目看昇平。

六、飲屠蘇酒、柏葉酒

和初一一樣,這一天也講究飲用加了屠蘇或柏葉的美酒,以驅邪避毒,延年益壽。

《人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此日此時人共得,

一談一笑俗相看。

樽前柏葉休隨酒,

勝裡金花巧耐寒。

佩劍衝星聊暫拔,

匣琴流水自須彈。

早春重引江湖興,

直道無憂行路難。

來源:中華書局聚珍文化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正月初七:人日風俗知多少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漢語大詞典》:「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為什麼叫人日呢?
  • 春節習俗:年初七人日的由來?正月初七有什麼習俗?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或「七元日」等。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 一、年初七人日的由來?
  • 正月初七「人日」 祭祀詩聖杜甫
    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漢族傳統節日。時在農曆正月初七。古人相信天人感應,以歲後第七日為人日。漢東 方朔《佔書》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
  • 春節習俗:為什麼初七上班?正月初七有什麼習俗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或「七元日」等。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一、年初七人日的由來?
  • 春節習俗知多少:「破五」迎財神 初七是「人日」
    【編者按】關於春節,你知道多少?站在以秒速變化的2019年初,我們問出一個「老套」的問題。很多人知道,春節有名目繁多的禮儀和習俗,有吃不完的飯局和推不掉的聚會,有因此產生的懷舊感和社交尷尬……然而你知道嗎?春節不單是個節日,它還蘊含著社會變遷、經濟發展,以及你所帶來的每一個微小的變化。2019年2月4日起,中新網推出系列策劃《春節知否》,力圖通過你我之於春節的點滴變化,勾勒中國社會圖景的巨幅變遷。
  • 正月初七「人日節」有哪些習俗?「七日貼人於帳」的習俗源於何時
    正月初七「人日節」有哪些習俗?「七日貼人於帳」的習俗源於何時正月初七一到傳統春節也就過了一大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已經沒有任何習俗可以遵循。相信很多生活在北方的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都聽過「人日節」。在這一天家長會給小孩子們擀麵條,希望孩子們吃過麵條之後,能夠好運連連、長命百歲。
  • 潮汕春節習俗:正月初七要吃「七樣菜」
    潮汕地區是近代潮商乘坐紅頭船過番買賣的出發地,是海洋文化氛圍濃鬱的著名僑鄉,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的美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長期以來形成的人文傳統,讓潮汕地區的風俗習慣都充滿了特別的風情,今天的傳統節日要為你介紹的就是潮汕地區的春節習俗,農曆正月初七吃的「七樣菜」。
  • 春節期間禁忌知多少?(附正月月家吉兇神)
    1911年12月31日,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在發布的《內務部關於中華民國改用陽曆的通諭》中,明確把年節成為「春節」,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進一步明確把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春節」之名正式列入中國節日法典。
  • 2020春節正月初七還放假嗎 1月31日大年初七要上班了嗎
    春節馬上就要到了,放假安排是大家最關係的事了,今年春節放假幾天呢?2020年1月31日大年初七要不要上班呢?今年是初七上班還是初八開始上班?2020春節正月初七還放假嗎2020春節正月初七還放假嗎  初七已經不放假了。  2020年1月24日至30日放假調休,共7天。
  • 春節習俗知多少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 大年初七的風俗有哪些盤點 在臨沂初七是什麼節日
    今天是正月初七,在中國民間正月初七是人節,也叫做人日節,很多網友可能不知道,這個節日早在漢朝時就已經有了,詩人高適還曾經寫過一首詩《人日寄杜二拾遺》。有網友問正月初七有哪些風俗習慣?小編來為您詳細介紹。   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代漢族神話。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漢族傳統節日。
  • 正月初七吃什麼好?正月初七是什麼日子 人日節傳統習俗介紹
    每個人自打出生的那天起,出生的那天就是他的生日,一年365天,由於每個人所出生的時間各有不同,因此每個人的生日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但唯獨不同的是,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生日,那就是「人的生日」。說起「人的生日」那就得和正月初七連在一起了。那麼說到這一定會有不少人覺得非常好奇了。
  • 正月初七人日:入春才七日,思發在花前
    正月初七許多人結束春節假期,開始上班了,同時正月初七在習俗上還是「人日」,從這一天開始人入新年,新年新氣象,造化從新。《荊楚歲時記》曰:正月七日為人日。董勳《問禮俗》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北齊高祖有一次正月七日宴集群臣時問:「今天為什麼叫做人日?」著名史學家魏收就以董勳的《問禮俗》回答。現在普遍的說法是,天地初開之時,女媧造物,正月一日造雞,二日造狗,三日造豬,四日造羊,五日造牛,六日造馬,七日才造人,所以以七日為人日。
  • 正月初七話「人日」 生日起共度
    「人日」作為春節這個大節日中套著的一個小節日,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根據《佔書》記載,由初一開始,女媧初創世,造世上生靈萬物,第一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 潮汕食俗:正月初七吃的這鍋「亂燉」,是多少潮汕人懷念的味道!
    春節小長假即將過去了,我們也都要各自沉下心來,準備回到工作崗位上去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春節長假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初七這一天,其實在古代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它不僅是個節日,更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日」。遠古傳說中,天地萬物都是我們的「大地之母」女媧娘娘創造出來的,這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
  • 【方志四川•八一特輯】袁徵 ‖ 拜謁安順場
    原創 袁 徵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拜謁安順場袁 徵祖國的西部奔騰著一條大河,它發源於青海玉樹阿尼瑪卿山脈果洛山南麓。5月24日,紅一師第一團趕到大渡河右岸,當晚發起攻擊,擊潰敵軍兩個連,佔領安順場。5月25日,紅一師第一團一營挑選出十七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在我軍炮火支援和當地老百姓船工配合下,突擊隊乘著僅剩的一隻木船,迎著驚濤駭浪,冒著槍林彈雨,以排山倒海之勢強渡大渡河,佔領了北岸桃子坪,殲滅川軍第二十四軍守敵,控制了渡口,紅一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黨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
  • 民俗專家:正月初七「人的生日」 源於女媧創世神話
    新華社天津2月10日電(記者周潤健)11日,正月初七。民俗專家表示,這一天是「人勝節」,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人的生日,也稱人日、人慶、七元等。天津市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人勝節」來源於中國的創世神話。女媧創世,在七天內每天造出一種生物,前六天誕生了雞、犬、豕(豬)、羊、牛、馬,直到第七天才出現了人。因此,古人將農曆正月初一視為雞的生日,初二是狗的生日,以此順序,初七是人的生日。後來,在民間還出現補充說法,初八為穀日,初九為天日,初十為地日。人日這一天的民俗活動較早出現在古人的佔卜生活中。
  • 正月初七「人日」到,各地麵條來報到
    民間稱正月初七為「人日子」。傳說在遠古時期,女媧在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犬、豬、羊、牛、馬,在第七日造出了人類,故而這一天被百姓認為是人誕生的第一個生日。初七這天,許多地方都有吃麵條慶祝的習俗。部分地區還會在正月裡將「人日子」區分開,初七為小孩日子、十七為大人日子,二十七為老人日子,在這關鍵的三天,大家都要根據年齡吃麵條,以求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順順利利。而中華美食博大精深,各地區所食麵條種類更是豐富多樣,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我國七大區域中,那些頗富特色的麵條美食。
  • 正月初七,是人日,人人生日!祝你生日快樂!
    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節日起源
  • 【深度中國】春節習俗知多少?
    今天是臘月二十九,民俗也把今天稱「小除夕」,①二十九,去祭祖,這是自漢代以來春節很重要的一個習俗②二十九,蒸饅頭,還有蒸花卷、豆包③二十九,去打酒,食物都已備好,過年自然少不了酒。你家準備了啥?周刊君家裡除了準備剛才說的那些吃的,下午還會貼春聯。  春節習俗還有哪些,周刊君一次性大放送,看完記得來和我們分享你們家鄉的習俗哦!春節習俗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