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專家:正月初七「人的生日」 源於女媧創世神話

2020-12-17 新華社

新華社天津2月10日電(記者周潤健)11日,正月初七。民俗專家表示,這一天是「人勝節」,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人的生日,也稱人日、人慶、七元等。

天津市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人勝節」來源於中國的創世神話。民間傳說,過去人和動物不分彼此,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日。女媧創世,在七天內每天造出一種生物,前六天誕生了雞、犬、豕(豬)、羊、牛、馬,直到第七天才出現了人。因此,古人將農曆正月初一視為雞的生日,初二是狗的生日,以此順序,初七是人的生日。後來,在民間還出現補充說法,初八為穀日,初九為天日,初十為地日。

人日這一天的民俗活動較早出現在古人的佔卜生活中。自漢魏以來,人們在人日的活動已逐漸走出單一的佔卜求吉,不斷擴展涉及祭祀、慶祝、文化、服飾、出遊、飲食等多層面多領域,可謂豐富多彩,並久而久之形成風習,如食七寶羹、戴勝、登高等。「這些習俗蘊含了古人的美好願望,其中有些習俗對後世仍有深遠影響。」由國慶說。

由國慶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對人日的風俗越來越陌生了,相關的節慶活動也幾近消逝,但是這個古老節日的相關文化和積澱卻存在下來。令人欣慰的是,人日的相關節慶活動在當下的成都得到了很好的承襲,市民在正月初七遊杜甫草堂憑弔詩聖,吟唱詩歌,賞梅祈福,慶賀人日。這也成為當地重要的年俗之一。(完)

相關焦點

  • 正月初七,是人日,人人生日!祝你生日快樂!
    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代漢族神話:盤古開天闢地後,女媧從初一開始,依次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幾經演變,成為漢族吃七樣羮習俗。
  • 春節習俗之大年初七「人日節」_民俗圖集_兩岸文化_中國臺灣網
    摘 要:「人日」,傳說裡若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適;若陰雨,則疾病瘟疫生。又稱「七煞日」。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神話:女媧開天闢地,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幾經演變,成為漢族吃七樣羮習俗。  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神話:女媧開天闢地,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幾經演變,成為漢族吃七樣羮習俗。  【人日】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
  • 正月初七「人慶節」,七星高照,吃春餅,攤煎餅!
    正月初七,傳說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中國民間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人日」源於古老的創世神話傳說。
  • 今天是每個人的生日!天津人要吃麵條、吃豆腐
    今天 正月初七 民間把這一天叫做「人日」 廣播君要對您說一句 生日快樂!
  • 正月初七是「人類的誕辰」,吃麵條撈魚生,早飯別忘來碗七寶羹!
    正月初七,傳說這一天是人類的誕辰日,也就是人的生日,被稱為是人日節」或「人勝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節日呢?其實這主要是源於我國的古代神話,據說盤古開天闢地後,地球上並沒有生物,女媧創世,就從初一這天開始造萬物。
  • 春節習俗之大年初七是"人日" 都有哪些習俗?
    「人日」,傳說裡若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適;若陰雨,則疾病瘟疫生。又稱「七煞日」。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神話:女媧開天闢地,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幾經演變,成為漢族吃七樣羮習俗。【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造世上生靈萬物,第一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
  • 【年俗】今天是每個人的生日!天津人要吃麵條、豆腐
    今天正月初七是上班的第一天但是,你知道嗎?傳說正月初七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所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關於「人日」的來歷、習俗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
  • 正月初七吃什麼好?正月初七是什麼日子 人日節傳統習俗介紹
    每個人自打出生的那天起,出生的那天就是他的生日,一年365天,由於每個人所出生的時間各有不同,因此每個人的生日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但唯獨不同的是,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生日,那就是「人的生日」。說起「人的生日」那就得和正月初七連在一起了。那麼說到這一定會有不少人覺得非常好奇了。
  • 春節習俗:年初七人日的由來?正月初七有什麼習俗?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或「七元日」等。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 一、年初七人日的由來?
  • 正月初七「人日節」有哪些習俗?「七日貼人於帳」的習俗源於何時
    正月初七「人日節」有哪些習俗?「七日貼人於帳」的習俗源於何時正月初七一到傳統春節也就過了一大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已經沒有任何習俗可以遵循。相信很多生活在北方的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都聽過「人日節」。在這一天家長會給小孩子們擀麵條,希望孩子們吃過麵條之後,能夠好運連連、長命百歲。
  • 津味年俗丨今天是每個人的生日!天津人要吃麵條、豆腐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民俗專家表示,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民間有吃七寶羹祈福納吉、佩戴人勝討好彩頭等習俗,天津人則有這一天吃豆腐的習慣。「人日」源於古老的創世神話傳說。專欄作家、天津市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遠古時期地球上並沒有生物,最初由女媧創世,她在七天內每天造出一種生物,前六天誕生了雞、犬、豕(豬)、羊、牛、馬,直到第七天才出現了人。
  • 春節習俗:為什麼初七上班?正月初七有什麼習俗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或「七元日」等。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一、年初七人日的由來?
  • 神話故事之女媧造人,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神話故事之女媧造人,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用泥土仿照自己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
  • 年初七,是人日,人人生日!祝你生日快樂!
    正月初七,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漢族神話傳說中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
  • 大年初七:「人日」到,人人生日!祝你生日快樂!
    這個已被漸漸淡忘的「生日」,是中國傳統習俗的「人類生日」—「人日」。民俗專家說,在中國至少史長兩千年。民間傳說女媧造人之時,正月前六天分別造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這天是人類的生日。
  • 正月初七「人日」 祭祀詩聖杜甫
    每年人日這天,成都市民便扶老攜幼,相偕至草堂憑弔詩聖杜甫,吟唱杜詩,賞梅祈福。杜甫文化集團倡議各地的杜甫紀念地和全球各地舉辦人日祭杜甫活動。人日節指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根據東亞傳統習俗,當日為眾人生日。人日亦稱為「人勝節」、「人慶節」、「七元節」、「七草節」、「人口日」及「人七日」,越南稱為開賀節。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 正月初七話「人日」 生日起共度
    主流 ▎權威 ▎責任      給你不一樣的新聞資訊  中國農曆正月初七
  • 正月初七:人日風俗知多少
    《漢語大詞典》:「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為什麼叫人日呢?《魏書》記載晉代董勳有《答問禮俗》云:「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神話故事裡面說,女媧創世造物,在第七天的時候就造出了人,所以說人們會把這一天當作是人類的生日。而為了紀念這一日子,人們就會吃七寶羹、戴人勝、撈魚生等活動。
  • 正月初七陽光明媚,寓意人壽年豐,快來查收好運
    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人日」,即「人類的生日」,這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在這祝大家生日快樂啦~中國傳統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 或「七元日」。傳說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因此,傳統民俗認為,正月初七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俗稱「人日子」,自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
  • 女媧補天故事,女媧(造人/補天/升天)三部曲,創世系列神話
    女媧補天故事,女媧(造人/補天/升天)三部曲,創世系列神話【原創文章 切勿抄襲 全網監測 違者必究】(本文在《龍觀歷史》編號:1--31,華夏始祖--原始社會--華夏五千年)歡迎朋友們來看《龍觀歷史》,上期老龍和朋友們曾說了說的是華夏民族創世神話之一的女媧摶泥造人,本期和大家再要說的還是女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