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研究宋朝歷史的一幅風俗畫卷,也是一部描寫宋朝人「吃喝」的百科全書,除了梁山好漢這些粗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江湖生活,還有對社會精英生活的細緻記錄,而茶文化可以說是世俗生活與精英生活不同之處的一大體現。通過品味水滸茶文化至少可以知曉三點,一是當時茶館很普及,二是茶館內茶的品種很豐富,三是茶文化已經和民俗融合在了一起,文人雅士更是將飲茶與禮儀結合起來,形成一套喝茶禮儀,給茶文化增添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底蘊。
茶坊遍地皆是
水滸中所描寫到的茶坊有十多處,其中對陽穀縣「王婆茶坊」的描寫最典型、最精彩。潘金蓮在不經意中打了西門慶的腦袋,西門慶被潘金蓮迷住了,接連到潘金蓮隔壁的王婆茶坊搜尋信息,一天多的時間裡,就五次進出王婆茶坊,王婆趁機給西門慶推薦了四種茶:梅湯(茶中放幾粒烏梅煎制而成)、合湯(用果仁、蜜餞之類的甜食調和烹製的一種甜茶)、薑茶(薑片加一些糖同茶葉放在一起用沸水衝泡)和寬煎葉兒茶。
水滸中對喝茶的記載雖然不如對喝酒的描述多,但還是為我們留下了一些對當時茶文化的記錄。史進大鬧史家莊後,來到渭州尋找師傅王進,「入城來看時,依然有六街三市,只見一個小小茶坊正在路口。」這可以證明,專業水平的茶坊(茶館)在州府駐地的中小城市遍地皆是。史進入茶坊坐下,茶博士問道:「客官,吃甚茶?」史進道:「吃個泡茶。」什麼是泡茶?就是用開水衝泡的散茶。茶博士呢,其實是身兼煎茶、煮茶、沏茶、泡茶之職的師傅。這說明在宋朝已經有專職的茶葉技師,他們精通茶事、見聞廣博。
當然,小地方也有微型茶館,位於小縣城的王婆茶坊,就是由王婆獨自經營的,這個茶館既不設書場,又不請茶博士,估計經營狀況不會很好,但也恰恰說明王婆還有別的副業經營,為潘金蓮和西門慶當「馬伯六」埋下了伏筆。就連花榮任副知寨的清風寨也有一個小茶館,足以證明宋朝全國各地都有茶坊,茶坊不只是供人休息、解渴的茶館,更作為一個公共交流空間,承載著較多的社會功能。
「風流茶說合」
茶能成事,也能壞事。「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這一句諺語在《水滸傳》中出現了兩次。
第一次是王婆貪賄說風情,作者詳盡地描寫了陽穀縣西門慶勾搭潘金蓮的過程中,茶和酒所起到的作用。第二次是鄆城縣的張文遠與閻婆惜,雖然是因宋江帶張文遠到家中喝酒而結識,但此後「宋江不在時,這張三便去那裡,假意來尋宋江,那婆娘留住吃茶,言來語去,成了此事」,吃茶,成了他們二人的「好事」。不過他們最後都成為吃茶的犧牲品,被武松和宋江殺死。
最讓人感慨的是鄆城縣縣衙對門的茶坊,在這裡宋江穩住何濤,給晁蓋報信,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宋江是這茶坊的常客,何濤到鄆城縣捉拿搶奪生辰綱的晁蓋等人,來到縣衙時「卻值知縣退了早衙,縣前靜悄悄的」,何濤也只能到「對門一個茶坊裡坐下吃茶相等」,恰好遇到了宋江,宋江為了所謂的忠義,置國家利益而不顧,把何濤穩在茶館,乘機去給晁蓋送信,讓晁蓋等人逃上梁山,成為大宋王朝的大患,同時也把宋江自己逼上梁山,對抗朝廷,耗費了國家大量戰略物資,客觀上幫助金國滅掉了宋朝,這也算是茶惹的禍吧。
………海西攝影微聯盟………
海西攝影微聯盟是由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微信公眾平臺發起,整合海峽攝影時報、海峽攝影藝術培訓學校、世界攝影地理雜誌、福建青年攝影協會、好茶好攝和視界影像等微信公眾平臺組成的聯盟體。聯盟關注人群已突破12萬人。聯盟團隊專注於攝影領域微信內容的運營與傳播,相信有您的參與,聯盟將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