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叔去過西藏,目光所及之處確實很美,但細心看周圍也確實很髒。無數遊客們的垃圾隨手一丟,讓青藏高原這一方淨土受到了嚴重的汙染。我們在享受美景的同時,也要懂得保護,旅遊只要做個看客就好,除了目光,什麼也別留下。」 ——餘叔
最近國慶旅遊,集美們一定都聽過這句話
去西藏後悔一陣子,不去西藏後悔一輩子。
青藏高原。
世界的屋脊,一片遠方的淨土,一個許許多多人嚮往的夢想。
夢裡,是很美。
但夢醒了的樣子,你恐怕也很難相信。
雪山,草地,藍天。
是西藏沒錯。
但你也一定能認得出來,在夢想的土地上,那些「追夢者的遺蹟」。
既然我們要洗滌心靈。
就不應該讓自己的行為充滿汙穢。
垃圾這件事,還是被忘記得太隨便了。
撿垃圾的人
最近的藏區公路、景區,多了一群撿垃圾的人。
不是職業保潔人員,也不是熱心志願者,只是當地普通藏民。
由當地政府組織,挨家依次無償勞動。
政策強硬:如果不去,每人罰款300塊。
也是被逼。
那些垃圾再不撿,他們就活不下去了。
最近看到了一個視頻,來高原江南,西藏林芝。
天蒼蒼,野茫茫,草地上一頭犛牛,低頭啃食著的不是草料。
是塑膠袋。
林芝東巴才村的村民,在這個疫情後的旅遊旺季,迎來大量客人的同時,也收穫了他們留下的「饋贈」——
漫山遍野的垃圾。
相信咱都一樣,看到這漫山遍野的汙穢,會感到噁心、反胃。
但對於牧民,他們更會覺得痛心。
你的「天路」,都是牧民的生路。
一隻塑膠袋,就可以害死一隻犛牛。
當它們一口一口填滿腸胃、食管、臟器,頭一兩年還不會顯露病症,只會在漫長的累積中,被憋死,被餓死。
這不僅是牧民最大的經濟打擊,更是殘酷的精神折磨。
「剖開肚子,才發現裡面塞滿了垃圾」。
藏區國道。
是徒步者、騎行者眼中最美的「在路上」。
但如今,原本非常美麗的風景,卻被國道旁、溪溝裡的大量垃圾汙染得面目全非。
除了食品包裝,氧氣瓶,甚至還有一些危險的醫療垃圾。
垃圾之中,兩種尤為顯眼:
保險套、衛生巾。
別想歪,這些都是驢友們與天鬥其樂無窮的小妙招。
衛生巾,可以墊在鞋底,防磨抗壓增強腳掌舒適性;保險套,套在鞋上防雨防水,甚至可以充當臨時水袋。
夠有趣,夠智慧。
但看到這些東西被亂丟在風景旁,你還會覺得好玩嗎?
我 只會覺得諷刺,覺得玷汙。
以上這些垃圾,都需要當地村民,一個一個彎腰拾起。
髒、累,就不提了。
更關鍵的,是太危險。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公路旁並不是垃圾最多的地方。
相反,恰恰是公路下方的陡崖、峭壁、溝裡,憑人力難以到達的地方。
為啥?
亂扔垃圾的人,也是「要臉」的啊!
也知道不對,也知道噁心,於是他們決定「大發善心」地扔遠一點。
讓大家眼不見為淨,讓自己羞恥心存留。
於是。
那些被扔到溝裡或者崎嶇的陡崖上的垃圾,成為了撿垃圾的村民,最難以攻克的頑疾。
難度高,危險大。
甚至,需要村民綁上安全繩,在陡崖上飛簷走壁。
一邊是追逐遠方淨土的遠大幻想。
一邊是村民艱難守護的汗水、淚水。
這些畫面,不由得讓晚姐重新考慮「自由」「夢想」「在路上」......
現在,在這些「美好」的幻想誕生之前,必須被狠狠按死一個前提——
「請帶走你的垃圾」。
本來舉手之勞就可以帶走的垃圾,被扔在了「世界屋脊」上。
就像你要爬上自家房頂撿垃圾一樣。
只會加倍的困難和危險。
承擔這一切的人是誰?
不堪重負的屋脊
自1953年紐西蘭探險家埃德蒙·希拉蕊,和夏爾巴人嚮導丹增·諾爾蓋首次登上珠峰開始,珠峰大本營每年都將迎來上萬人次的挑戰者。
△ 左埃德蒙·希拉蕊,右丹增·諾爾蓋
可一次次的夢想實現,也在一次次摧毀這座無人之巔原本的樣貌。
珠穆朗瑪峰。
它是世界之巔、登山者的終極目標,以及,「地球上最高的垃圾場」。
最大問題,難處理。
氣候地形惡劣,常住人口稀少,珠峰的垃圾清潔難上加難。
再加上極度低溫缺氧,生態脆弱,有機物垃圾也無法靠微生物自然降解。
比如糞便。
每年,都有多達一萬多公斤的人類排洩物留在珠峰。
有人說,珠峰如今還是一座「屎山」。
同時五十年過去,這裡也累積了一百多具不幸遇難者的屍體,和數不清的垃圾。
怎麼辦?
沒車,只能靠腿。
每一年,都需要動用大量人力畜力一趟一趟馱下山。
2010年,夏爾巴人納姆巴爾,發動了一場清理珠峰的公益行動,紀錄片《珠峰清道夫》記錄了他們登上珠峰撿拾垃圾的經歷。
片中,珠峰的汙染情況被影像記錄,觸目驚心。
如今,珠峰上腐敗的遺體、大量的垃圾和排洩物,已經肉眼可見地汙染了水質和空氣。
在紀錄片中,很多隊員突然生病。
一位咽痛到失聲的隊員推斷,病因,就是因為大家喝了被汙染的冰水。
別忘了,這座山養育的不只是登山隊員。
珠峰冰水融化的水源,還供養著一億多的人口。
珠峰頂上的大規模人口活動,同時,也讓原本藏區脆弱的環境產生了嚴重的汙染問題。
今年的珠峰地質調查,結果令人恐懼。
別說淨土,連水都是黃的。
上遊的垃圾,正嚴重影響當地人的用水健康。
6500米那一帶已經有大量的汙染了
在5800米會看到一個特別長的冰川洞
按理講冰水下來的話是應該很純潔的
但是,冰川這洞裡頭流出來的水是黃的
《珠峰清道夫》記錄著世代生活在珠峰腳下的夏爾巴人。
他們視珠峰為聖潔的女神,不該存在任何垃圾、遺體被留在珠峰上。
因此,他們承擔起了清道夫的責任。
納姆巴爾一行人為了撿拾垃圾,必須穿越隨時可能發生雪崩的冰川瀑布,用獨木梯通過兇險的峽谷。
一邊是隨時奪命的天險。
一邊卻是令人沮喪的瓶瓶罐罐。
冰縫裡,雪地上,各種垃圾和排洩物隨處可見。
氧氣罐、罐頭盒、塑膠袋,甚至是酒瓶……數量超乎想像,它們被人類從城市中帶到這裡,格外刺目。
每一次上山「出任務」。
他們都將背負25到50公斤的垃圾,在昆布冰瀑與大本營之間,往返八趟。
對了,說到這裡,有必要給你看看珠峰峰頂的樣子。
2010年5月22日,納姆加爾第七次攀頂,他與清道夫們拍下了當時的景觀。
峰頂,再也沒有一片白茫茫,滿是人類徵服的痕跡——
他們用生命,彌補前人犯下的錯誤,挽救後世的福報。
可在領隊,夏爾巴老鄉納姆巴爾嘴裡,也說不出什麼漂亮理由。
只留下了這樣一句——
「社會意義非凡。」
2013年5月,納姆加爾正在登山完成了他的第10次登頂。
但不久,他就在北坡海拔8300米倒下,永遠停止了呼吸。
他拼盡全力,也只收回珠峰很小的一部分垃圾。
但卻用行動提醒了全世界:
我們每個人的足跡,都將無可避免地填滿世界上每一寸「淨土」。
不可收拾的海洋
上達最高的山,下達最深的海。
沒有垃圾到不了的地方。
甚至,它不需要人類的幫助。
這,是斯裡蘭卡一片封閉了30年的海域。
你看到底,別吐出來。
海面被一層油脂和各種人造雜物覆蓋。
如果說冰山上的醜,勉強是成就夢想的無奈;那這海洋上的醜,則跟每個人都脫離不了關係。
你心目中「美麗的海洋」,如今,已是一鍋飄滿塑料垃圾的濃湯。
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爵士,在製作《藍色星球2》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以為,海洋那麼大,住在海裡的生物那麼多,我們人類不管做什麼,都無法影響到它們。但現在我發現:我們錯了。在錄製《藍色星球》時,不管我們去到的海洋多麼偏,攝影師總能看到塑料。
來,看看你手中的塑料瓶,對「遠方」的破壞之旅——
最初可能就是有人隨手扔在路邊的一個包裝袋,或者,是丟到河裡的一個飲料瓶。
它們跟隨河流,流入大海。
現在,大海已經「裝不下」了。
垃圾所到之處,都是慘劇。
一個廢塑膠袋,可能套住一隻海豚的喙,使其無法進食。
一張漂浮的塑料紙,會被海龜當作水母誤食致死。
而打漁產生的破漁網,每年都會纏住數千隻海豹、海獅的脖子。
一隻死去的布氏鯨,它的胃裡一共發現了六平方米的塑料布。
海鳥也逃不過。
腹中填滿垃圾,走都難,更別說飛。
最讓人震撼的一幕,是科學家們用剪刀把死去的海鳥胃部剪開,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塑料。
數一數,一共234塊。
按體重換算的話,相當於一個人,體內有6-8公斤的垃圾。
打火機、瓶蓋……因為它們看上去很像浮在海面上的小魚。
最諷刺的是。
你說這些塑料垃圾最後去了哪呢?
塑料製品會被洋流、海浪不斷衝擊,變成更細小塑料微粒。
它們,又再次被海洋裡的魚類、貝類進食,接著被一批批地捕撈,送回人類的嘴裡……
在針對法國、比利時和荷蘭沿岸
六個地點藍貽貝的檢測中
每一個有機體體內都存在塑料微粒
撿起來
要清理地球上的垃圾有多難?
想到了兩個神話:愚公移山,精衛填海。
不。
就連神話也想像不到我們眼前的難題。
愚公,至少可以一塊一塊把石頭搬走。
可珠峰上的垃圾,搬走一塊要歷盡千難萬險,留下一塊卻太輕易。
夏爾巴人一人一趟可以背25到50公斤的垃圾。
珠峰上留下的垃圾有多少呢?四萬多公斤。
相當於還要來回上千次,這還不一定追得上垃圾增加的速度。
精衛,可以銜起石子一顆顆扔進海裡。
可是它要如同大海撈針一樣,找到每一片垃圾,叼出海洋呢?
一個數字。
地球海洋中塑料碎片的數量多達5萬億枚。
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為1:2,照此速度增長,2050年海洋中塑料重量將超過魚類……
還有在人跡罕至的沙漠、極地。
垃圾也從不缺席。
△ 被洩漏原油汙染的企業
△ 被洩漏原油汙染的企業
地球上所有的遠方,都已經被我們的垃圾、汙染標記。
我們熱愛自然。
並習慣使用「徵服」「夢想」的字眼。
但自然,不該為人類的徵服買單。
自然太脆弱。
她始終沒有接受人類的一個習慣
垃圾就是用來丟的,不然呢?
很多城市人潛意識裡覺得,不管走到哪,永遠會有人為自己的汙染行為擦屁股。
反正有人清理,已經成了遊客丟垃圾時,最愛用的自我安慰藉口。
《珠峰清道夫》中一位登山隊員說:登山旺季,會有好幾十隻登山隊伍到達這裡,他們寄希望於清潔人員,乾脆就把垃圾扔在山上。
想當然地以為,這是當地人應盡的輕鬆義務,卻無視背後的艱辛與代價。
而且,擦屁股的速度,遠遠跟不上遊客們破壞的速度。
就拿西藏來說,2019年,西藏自治區接待遊客4000萬人,產生垃圾達到十幾萬噸。
當地居民就是沒日沒夜的撿,也撿不完。
所以,我們總該做點什麼
也是最近看到的一個視頻。
2018年4月,江西小夥林鵬騎著一輛三輪車從四川雅安出發。
在川藏線每天邊騎行,邊撿拾垃圾。
90天,每天只有20公裡,卻能撿滿5-6個編織袋的垃圾。
撿得完嗎?
不。
但如果你問:哪裡還有真正的淨土?
你至少可以讓你所到之處,腳下都變成一方淨土。
哪怕你沒有時間和力氣,克服那麼多困難,去撿回垃圾。
只要做一件輕鬆的事情,也完全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就是讓那個闖入大自然的垃圾,從未被你丟棄過。
對於你來講,你只是少丟了一個垃圾,但對於其他生靈來講,這可能是多了一絲生存的可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