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雙語標識頻頻出錯,本報對此進行了連續三天的報導,是否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昨天,市公共場所中英文雙語標識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相關人員回應本報報導:目前,武漢20多個部門正在加緊整改,從今年起,不規範路段將無緣「示範路」。同時,記者了解到,目前,武漢尚無對雙語標識進行硬性審核的機構,這成為糾錯的難題。
靜待9月底的驗收結果
市公共場所中英文雙語標識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是此項工作的牽頭單位,成立於今年4月份,由市外辦、市城管委和市政府督察室組成。
相關負責人表示,糾錯工作其實從小組成立時就開始抓,他們考察發現,主要問題是以拼音代替英文,英文翻譯不規範,不準確和英文標識缺失,其中「拼英」混搭最為突出。
目前,市教育局、市旅遊局、市園林局、市交管局等相關部門正在積極整改,經過今年5月、6月的自查自糾和7月、8月的監督整改後,9月底,將對全市各個公共場所的英文標識進行統一檢查驗收。
在這期間,武漢將打造雙語標識示範街區。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雙語標識被列入市容環境美好示範路驗收標準,一旦發現有不合規範的,將在示範路申報中被一票否決。
是錯了再改還是先審核
更改錯誤標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有讀者質疑:「為什麼要等錯了之後再花力氣改,而不是先將內容審核好再做標識牌?」
領導小組相關人員表示,這是目前雙語標識的一個尷尬之處,全市公共場所共有各類標識牌約10萬塊,包括交通指示牌、公園綠地標識牌、軌道交通標識牌等,但分屬多個部門管,各自標準不一,按照《武漢市公共場所標識英文譯寫指南》規定在譯好後就印刷設置,如果有拿不準的向武漢市外辦請教,但並沒有一個硬性的審核部門和程序,不少部門選擇自譯自設。
現有《指南》並不全面
昨天,記者拿到一本2012年4月發布的《武漢市公共場所標識英文譯寫指南》,由武漢市外辦編寫印發,上面有交通、旅遊、文化體育、教育等各類場所的翻譯標準。
武漢市外辦亞洲處一名工作人員曾參與編寫這本《指南》。他告訴記者,《指南》主要是參照北上廣的相關材料來做的,其中一名編委還是上海市雙語標識專家委員會成員。但是,裡面的內容還不完整,比如還沒有醫院、商業中心等地點的翻譯標準,下一步,打算對《指南》進行擴充,「當然,完善《指南》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們只是儘量提供一個翻譯參考,而且現實千變萬化,總會有滯後的地方,成立專家團隊、設立審核機制才是最重要的。」
記者翟蘭蘭 通訊員段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