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㉔】白馬仙洞重遊記

2020-12-18 澎湃新聞

白馬仙洞重遊記

一匹白馬成仙造就了一段神話傳說故事;

一個天然溶洞搭建了兩位仙人博弈平臺;

一座蒼山擁翠、漫山松柏、鬱鬱蔥蔥、卉草呈祥的九鳳山;

一個洞內套洞、景中生景、幽邃奇險、神秘莫測的石山洞。

白馬、仙人、農夫三者美麗邂逅,在此演繹了一段膾炙人口的千古神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荒山野洞,因此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戴上了一個誘人的光環,故得名「白馬仙洞」。從此,名揚呂梁,蜚聲三晉乃至全國。

明代知州許天球賦《白馬仙洞禱雨》詩曰:

春郊聯髻訪仙蹤,洞口桃花色正濃。

白馬已隨黃鶴遠,蒼虹尤見紫苔封。

重巒殿古懸雲塌,絕澗崖空瀉石潀。

為報山靈元應禱,甘霖時沛慰三農。

這首詩描述了九鳳山之春景、白馬仙洞之仙姿以及渴望降雨之美好心願。「此洞只應天上有,凡人哪得遊仙境?」這是1300多年來,離石民間對「白馬仙洞」的美譽。

——題記

說起「白馬仙洞」,我記憶猶新,早在1993年,慕其名而探訪之。當年這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藏匿深山,山道彎彎,崎嶇難覓,洞內漆黑,手電照行,或爬或攀,洞內套洞,景中有景,幽邃奇險,步履艱難,穿半生畏,再欲前行,唯恐迷路,因其深不可測,無奈原路返回,心存些許遺憾。回憶過往,雖身臨其境,但仿若夢境而已。

近年來,多次聽聞白馬仙洞景區重新開發,「一帶、五區」規劃實施,遊人絡繹不絕,揭開了白馬仙洞神秘的面紗。己亥之年孟春,時隔26年,我重遊白馬仙洞,身臨其境,今非昔比,品賞其中,感悟頗深,遊玩歸來,提筆行文,以饗讀者。

白馬仙洞景區,位於呂梁山脈中段西側、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南部,地處離石區吳城鎮洞溝村的九鳳山麓(海拔1640米),距離石區27公裡、307國道8公裡。東西寬3公裡,南北長4.5公裡,總面積797.1公頃。走進景區,穿過滿陽湖,登山九鳳山,置身淵濟閣前,亦或登山魁星閣,登高望遠,環顧四周:眼前九鳳山形似丹鳳,危峰聳立,怪柏蒼松,祥雲紫霧,氣象萬千,風景秀麗,環境幽雅。環眺山色,靜聽松濤,春風吹來,雲煙繚繞。在此,既可盡情領略千年道觀洞陽觀之深厚文化底蘊,又可暢想神遊「華北第一險洞」白馬仙洞之幽深奇險神秘。洞內洞外之人文景觀、天然奇景,鋪陳了一幅內外兼修山水人文美景,簡直就是一處人間仙境,也著實是一處集休閒旅遊、訪古考察、陶冶心境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一)仙洞溯源

據《汾州府志》記載:「世傳白馬日食民田,逐之,竟入洞,跨跡猶存,故名」;據《永寧州志》記載,此洞為遠古黃帝之別官,周朝得道仙翁「赤松子煉丹之所」。「晉高祖遇旱赴禱即雨」,後詔封為「淵濟仙洞」。

白馬仙洞外有淵濟閣、洞陽觀、望仙坡等八景。據史料記載,自唐貞觀年起歷代都有擴建。千年道觀洞陽觀就是白馬仙洞地面的主體建築,因其坐落於洞口向陽之山坡上,故名「洞陽觀」。追溯九鳳山道觀沿革歷史,可謂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複雜的演變過程:早在傳說中舜的時代屬冀州;夏、商時屬并州;春秋時屬晉地;戰國時屬趙國,趙武靈王時屬趙國離石邑;秦時屬太原郡;漢、魏時屬西河郡離石縣;西晉時屬西河國;東晉、十六國時屬永石州,北魏之離石鎮,北齊之西汾州,北周之石州、離石縣;隋時屬離石郡;唐時屬石州。唐貞觀年間,開國元勳尉遲恭奉旨監造九風山洞陽觀,每年七月中元節,「笙歌嘹亮、香菸飄渺」;五代後哥天福元年(936)年,大旱,晉高祖石敬瑭曾親至九鳳山白馬仙洞祈雨,詔封」護國淵濟仙王」,並令修建築「淵濟閣」;北宋大中祥行符年間、明天順四年重修「洞陽觀」;成化十一年重修「洞陽觀」和」淵濟閣」;正德十四年重修」玉皇樓」和」紫薇樓」;萬曆七年永寧州知州許天球到白馬仙洞祈雨並留詩;明末清初白馬仙洞地上建築毀於兵燹;清雍正三年修築「洞陽觀」其時有黑、白二馬泥塑;乾隆十年、十四年,道光二十六年,鹹豐二年重修「洞陽觀」;鹹豐四年重修通仙橋;鹹豐九年為」洞陽觀」立碑;光緒七年,據《永寧州志》記載「鳳凰山」」韓仙山」兩側,載」洞陽觀」一則;抗戰時期,曾遭日本侵略軍炮轟。

(二)仙洞景觀

概括而言,白馬仙洞景區有兩大景觀:洞外觀景之旅,洞內登天之旅。

洞外觀景之旅。主要觀賞八大景觀:淵濟閣,唐貞觀前,這有淵澤廟,每逢中元節,廟裡笙歌嘹亮、香菸飄渺,貞觀年間,修築了「淵濟殿」,成為道教之一方聖境。後晉天福元年,晉高祖到此祈禱而普降甘霖,重修了「淵濟閣」;洞陽觀,始建於唐貞觀年間,開國名將尉遲恭親自監造,洞口元代碑,具有極高文史價值;望仙坡,傳說是仙人韓衝玄用手指按捺刻成;韓仙掌,東南有韓仙溝,溝掌是韓仙掌,皆因韓衝玄而稱,掌頭有一顆千年古楓,有上千年樹齡;聖靈泉,四季長流,清純潔淨,無論旱澇,從不乾涸,取之飲之,味同甘露,故名;長春巖,巖中暖氣作雲霞,巖外叢林鬧似麻,四季春意盎然,生機勃勃,故名;快活林,九鳳山底有一片松林,古樸蒼秀,濃蔭蔽日,謂之「快活林」;姑子庵,石牆草棚,非常簡陋。傳說一村姑逃婚至此,終老山中而得名。

洞內登天之旅。白馬仙洞為天然石灰溶洞,坐西向東,南北長80米,東西寬29米,佔地約2320平方米。始修於唐代,元至清曾修葺,2001年進行了維修。現存建築為元至清遺構。據地質專家考證,地質絕對年齡約1.4億年,全長約幾十公裡,現僅開發1000餘米,相對高差268米,是山西洞穴中最大原始洞,被譽為「華北第一險洞」。此洞因受賀蘭山字形構造東翼雛形出現於上古早期的呂梁運動,至三世紀末印支運動東翼輪廓初步形成,燕山二期運動使太行開升,地形高差加大,就形成了華北斷塊區巖溶化最強烈時期,形成了大量溶洞,白馬仙洞即其中之一。洞內有宋至清代題記12處,另石碾1盤,碑10通,石碣2方。1984年9月,被離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白馬仙洞,穿過文化長廊,穿越時空隧道,我便來到了水墨天成的人間仙洞,環顧四周,回望來路,燈火通明的洞門楹聯映入眼帘:萬人今遊逢神仙,千年古洞放馬灘。站在觀景臺,別有洞天。這裡有星空穹頂、蓮花瀑布、遐想碧屏、玻璃棧道、雙乳瀑布等奇觀。空曠遼闊的放馬灘是白馬仙洞中最為寬闊的地方,面積約8000平方米。傳說白馬將王芝引到此處,然後坐化於石壁上,酷似馬的小石突出於石壁之上,即白馬坐化影像。放馬灘前堆亂石堆成的山,即「棋盤山」,由巖溶水滴落而成,可找到許多像棋子一樣石頭,一枚略有光澤呈棕紅色石,被稱為紅老帥,當年兩位仙人在此對奕,王芝在此觀棋。放馬灘前是甘霖洞,又叫「祈雨壇」,這是人們祈雨的地方。每逢天旱之年,方圓數千裡民眾都到白馬仙洞祈雨。當時東至晉中、西至陝北一帶,甚至地方官員也來此跪拜祈雨。祈雨時從村到洞要光著腳,頭戴柳帽,敲鑼打鼓,相隨人多則二三十人,少則十幾二十人。甘霖洞上方小水池叫蓮花池,常年有水,在特殊環境下,形成的石粉滲入水中,別有奇效。飲用一口,清腸利咽;用水洗手洗臉可消除疲勞、祛痘美容;常用此水洗頭,永葆頭髮烏黑髮亮。還有一小池子稱為「白龍池」。抬頭看石壁時,會出現一個潔白的形如瀑布的鐘乳石,是由水流侵蝕而致石灰巖與水在空氣中化學反應凝固而成。細看如燕窩,又像蜂巢。白龍池後石壁上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寶,歷經千年依然字跡清晰。沿石階或上或下,從洞底至洞口有20多處天然景觀:如「布袋嶺」有如一裝滿東西的大布袋斜臥洞中;「三仙池」有三座神仙塑像,神態自若渾然天成;「聚仙廳」地面平坦,高不見頂,雲霧繚繞,仙風陣陣;「仙琴石」形似豎琴,敲之鏗鏘有音;「珍珠山」石珠潤如玉;「駱駝石」雙峰突起;「鳳凰山」雙翼舒展,幾欲騰空;「通天柱」頂天立地;「懸空石」懸空欲墜;「捨身崖」萬丈深淵不見其底;「水簾洞」前,大羅仙手持錫杖,神態非凡;「仙骨洞」中,成仙之道士遺骨尤存;「睡美人」曲線優美,側身而眠;「二柱洞」兩相對應;「巨靈神」一夫當關,怒目圓睜。此外還有巨蜥吐絲、水晶宮、甘霖洞、翻身澗、獨木橋、一線天、青龍頭、蘭馨閣、神駒過隙、仙人洗頭、麵包峽、金錢堆、藏書閣、仙人谷、仙澡臺等,不勝枚舉,目不暇接。這栩栩如生的「人間仙境」,令人驚嘆不已,也著實令人飄飄欲仙,樂不思蜀,幾不思返。洞內石壁上宋、元、明幾代文人墨跡清晰可見,因經久不見陽光,不受風雨侵蝕,故不顯古舊。

這裡的白馬仙洞,雖不及廣西桂林溶洞,但甚為罕見。在此,看到的是景點,想到的是古今,感到的是震撼。洞內大洞套小洞,一洞復一洞,高高下下,寬寬窄窄,彎彎曲曲,變幻莫測,奇妙無比。穿行於洞內,隨處可見四周石壁很多是黑色的,其實石壁本非黑色,而是通體亮白的。千百年來,據說這是遊人進洞拿火把祈雨、遊客遊玩、探險遇仙時,被火把燻黑的。洞裡許多鐘乳石,也是經歷漫長歲月自然形成。所謂「萬年一公分」,就是說鐘乳石一萬年才可長一公分。由此可見,經歷約1.4億萬年的白馬仙洞,所見奇景就可想而知了。

悠閒漫步於洞中,我在邊走邊想,既然洞中套洞,一定還有很多岔洞口,究竟通往何處?不得而知。據看守仙洞的老者隨行介紹,有的說通往平陽(今臨汾),有的說通往內蒙古,還有的說通往陝西……眾說紛紜,這只是一種猜測而已,有等待後人進一步考究了。我自感覺,這洞一定另有出口,因在進洞170米下方,人走其上毫無缺氧感覺,拿著火把晃動,火焰隨風晃動,說明洞下空氣是暢通的。

(三)神話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離石下王營莊村有個農民叫王芝,家中有年過花甲的老母親,住著一孔破舊的土窯洞,種著幾畝貧瘠的薄田,以此勉強為生度日。王芝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人很勤快又很老實,雖沒念過書,但天資聰慧。一次,他擔柴去縣城賣,途中看到有人在路邊下棋,好奇地湊到旁邊,接連看了好幾盤,便心領神會,學會了棋法。回到家就用樺木做棋子,自畫一張棋紙,在家邊學弈,邊向人討教,無師自通,不到半年的時間,棋藝大漲,幾乎村裡及鄰村棋手就無人可敵了。

話說,王芝因家境貧寒,而立之年也沒討得個媳婦,王芝心中苦悶又無奈,母親也是干著急沒法。每日只好種地打柴、侍奉老母,閒暇時借下棋聊以自慰。

某年夏天,王芝從九鳳山上砍柴回家,經過自家麥地時,看見有一匹白馬啃吃他家的麥苗,急忙跑過去,迅速將白馬趕跑。第二天,他又經過麥地時,又看見那匹白馬啃吃他家的麥苗,想跑過去把白馬逮住,當就要逮住白馬時,白馬卻奔跑而去。第三天,再次經過麥地時,他看見那匹白馬還在地裡啃吃他家的麥苗。三次奇遇,這次王芝下決心要設法逮住白馬,他輕手輕腳地走近白馬,不禁暗自驚呼:好漂亮的馬啊!只見白馬飾金羈,勇剽若豹螭,體格健壯,全身雪白無雜毛。心裡煞是喜歡。他把斧頭往腰間一插,伸手就想抓住馬鬢,可他剛一伸手,馬就跑開了。馬在前邊跑,他在後邊追,說起來此時白馬跑得也不算快,但他就是剛攆不上。大約追了好幾裡遠,最後白馬跑到後山掌上,王芝猛跑幾步,一把抓過去,眼看就要逮住了,白馬卻騰空而起,一躍到了對面的山坡上,站在一個山洞口。王芝大步追到洞前,白馬轉身就溜進了洞裡。王芝一愣,心想:只要你進了洞,看你再往哪裡跑?王芝緊跟白馬進了洞裡。黑咕隆咚的洞裡,什麼也看不見,環顧一圈,只見不遠處有一道白光在閃動。他沿著這道白光跌跌爬爬地追了很長時間,忽然看見那道白光瞬間化成一大片,眼前出現了一個大廳,白馬卻不翼而飛。待定睛一看,發現有兩位老人盤腿端坐在一塊巨石頭上,正聚精會神地下著棋。王芝驚訝的是,只看見光有棋子,卻沒有棋盤,而棋子一起一落就像有棋盤一樣。此時,兩位老人只顧著下棋,根本不理會他。王芝深也懂得下棋的規矩:觀棋不言真君子。於是,他把斧頭從腰間取出,往地一放,一手握著斧把,一手託著下巴,蹲在地上,靜靜地觀看著兩位老人對弈,那追白馬的事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了。說來王芝也算個棋藝高手了,原以為也再難找到對手了,但眼前兩位老人對弈之高深莫測,王芝是望塵莫及。常言說,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王芝也有自知之明。看著看著,眼前出現了一局殘局,眼看一方就要贏了,對方卻鎮定自若,手捻鬍鬚,面帶笑容,大有絕處逢生之勢,滿有扳回一局絕招。眼巴巴看棋的王芝沉不住氣,隨口說了句:「丟馬踩車」 。兩位老人還是不屑一顧,其中一位老人扭頭說了句:「孩子,看看你的斧把吧!」王芝低頭一看,不禁「哎呀」一聲。只見斧把早已腐爛了,斧頭早已生鏽了。再抬頭一看,兩位老人不翼而飛。留下了一盤沒下完的棋,但見棋子上的字也頓然消失了。王芝見狀,心慌意亂,急忙從洞裡往出走,心想自己在洞裡待了這麼長時間,母親不知急成啥樣了。當他從洞內走出洞口,王芝眼睛晃得一時難睜開。待定睛定神之後,便邁開步向村裡走去,到了村邊,他始終找不到回家的路。轉來轉去,揉了揉眼,這才發現村子面目全非。他心急火燎地在村裡碰到人就人,可誰都不認識他,找啊找,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一個年邁老人,經仔細打問,老人說因你打柴遲遲未歸,已是好幾輩子的事了,曾祖上的人說起過這回事,如今都快沒人再說了。

最後,王芝終於打問到埋葬母親墳墓的地方,於是前去給母親燒香祭拜,在墳墓前給母親磕了三個響頭,然後轉身向著九鳳山走去,經過一條小河時,特意照了照自己,竟然發現還是原來的模樣。據說,後來王芝又走進了山裡,返回了山洞,從此再也未回來,村裡的人們再也沒有見過王芝。從此之後,這個山洞,就被人們稱為「白馬仙洞」。

(四)動植物資源

白馬仙洞風景區,坐落在九鳳山,據說是由九隻鳳凰變成的。當地人傳說是十隻鳳凰中,最後一隻留在洞中,也即洞中名為「鳳凰山」的景點。九鳳山不僅有豐富的人文景觀,還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最為珍貴的動物有世界珍禽——褐馬雞,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984年被定為山西省鳥。此外,還有金雕、大鴇、杜鵑、夜鷹、雨燕等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以及黃鸝、百靈、雲雀、柳鶯、點頦、翠鳥、山雞等幾十種農林益鳥和觀賞鳥。獸類中有金錢豹、麝、黃羊、狍子、野豬等,還有赤鏈蛇、錦蛇、蝮蛇等。植物資源有油松、華北落葉松、白皮松、側柏、山楊、白樺、五角楓、山桃、沙棘等喬灌木,蕨菜、苦菜、金針菜等草本植物,還有木耳、蘑菇、羊肚菌等菌類植物。

【本文參考資料】

《離石縣誌》《永寧州志》《汾州府志》《呂梁地區志》《呂梁市鄉鎮志》(離石卷)《三晉史話 呂梁卷》《離石民間傳說》《人文離石》《道教呂梁》以及散見於網絡中有關白馬仙洞的一些圖文資料等。

註:此文原載於《呂梁晚報》(2019-06-29)文化版「山水人文-呂梁故事」欄目。

作者:解德輝

長按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

即可關注

呂梁市新聞辦官方微信「呂梁發布」

覺得不錯請分享

原標題:《【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㉔】白馬仙洞重遊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㉔】白馬仙洞重遊記
    白馬仙洞重遊記一匹白馬成仙造就了一段神話傳說故事;一個天然溶洞搭建了兩位仙人博弈平臺;一座蒼山擁翠、漫山松柏、鬱鬱蔥蔥、卉草呈祥的九鳳山;一個洞內套洞、景中生景、幽邃奇險、神秘莫測的石山洞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㊸】孝義慈勝寺遊記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㊸】孝義慈勝寺遊記 2020-07-10 1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約呂梁】白馬仙洞重遊記(原創)
    重巒殿古懸雲塌,絕澗崖空瀉石潀。 為報山靈元應禱, 甘霖時沛慰三農。 這首詩描述了九鳳山之春景、白馬仙洞之仙姿以及渴望降雨之美好心願。 「此洞只應天上有,凡人哪得遊仙境?」這是1300多年來,離石民間對「白馬仙洞」的美譽。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㊸】孝義慈勝寺遊記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㊸】孝義慈勝寺遊記 2020-07-10 1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約呂梁】白馬仙洞重遊記(原創)
    重巒殿古懸雲塌,絕澗崖空瀉石潀。 為報山靈元應禱, 甘霖時沛慰三農。 這首詩描述了九鳳山之春景、白馬仙洞之仙姿以及渴望降雨之美好心願。 「此洞只應天上有,凡人哪得遊仙境?」這是1300多年來,離石民間對「白馬仙洞」的美譽。
  • 【解德輝:呂梁神話故事連載㉘】白馬仙洞來歷之傳說
    【解德輝:呂梁神話故事連載㉘】白馬仙洞來歷之傳說 2019-06-02 14:5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㊳】交口千佛寺遊記
    2020-06-29 04:35 來源: 澎湃新聞 呂梁發布 交口千佛寺遊記千佛寺,顧名思義,就是塑有1000尊佛像的寺廟。註:本文曾在《掌上呂梁》「遊遍呂梁」欄目(2017-07-17日)發布。
  • 【解德輝:呂梁神話故事連載㉘】白馬仙洞來歷之傳說
    【解德輝:呂梁神話故事連載㉘】白馬仙洞來歷之傳說 2019-06-02 14:5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離石玉靈山遊記
    行走大美呂梁,有的人要麼是走馬觀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人追古溯源,傳承歷史人文。行走玉靈山,我認為它既有科學研究價值,也有社會研究價值。北禪寺依山脊走勢設建於山項,布局自然,科學合理。建材以當地塊石為主,以枕頭窯洞呈現,這種建築結構,被當地普追應用,這是研究呂梁明清以來券洞建築技術的實物資料;玉靈山距呂梁環城高速入口僅11.7公裡,四周有真武山、骨脊山、寶峰山、上頂山等許多名山,西南有呂梁新城、呂梁機場,交通便捷,區域優勢明顯,自然風景奇特,加之有石勒墓歷史文化,這是離石文旅開發不可或缺的人文資源,亟待開發利用,大力推介。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㉚】離石石佛寺遊記
    離石石佛寺遊記近日,我拜讀了高迎新同志撰寫的《慧達大師》美篇,從中對慧達大師有了新的認知,同時獲知離石「石佛寺」,可謂收穫頗豐。經網絡查詢,果真如此。可惜,因記載文字寥寥無幾,石佛寺準確方位,也只知大概,頗感遺憾。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㉜】柳林王老婆山遊記
    這兩個女人雖不可相提並論,但激發我行走王老婆山的好奇。庚子之年,季春時節,我與朋友相伴,驅車走進柳林,走近王老婆山。由於沿途山高路險,車輛不便行走,因此,那時運輸主要靠駱駝和騾馬馱運。從清代乾隆年間興起,民間有「馱不盡的磧口,填不滿的吳城」之說。吳城鎮是離石東大門,自古以來一直是晉中平川通往晉西山區乃至陝甘寧青等西北地區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隨著晉商的崛起,吳城成為重要商品集散地。王老婆山是磧口古鎮貨物進入離石進而通往晉中平原的交通關隘,這裡曾經是馬幫、駝隊商旅行走的大道。山雖不高,但小有名氣。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㉛】柳林應雨神山遊記
    這座呂梁著名的大山,就是古永寧州西最著名的應雨神山。此山東西長2公裡,南北寬1.4公裡,海拔1204.4米,自古以來屬於李家灣管轄;《呂梁不可移動文物名錄》(柳林卷)載,元昌山(即應雨神山)龍王廟位於柳林縣李家灣鄉王家會村元昌山自然村東應雨神山;《呂梁地名志》載,「應雨神山,……海拔1289米,山勢險峻,登高遠望,可望見黃河。」應雨神廟,位於應雨神山之巔,為古永寧州的重要寺觀。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㉚】離石石佛寺遊記
    離石石佛寺遊記近日,我拜讀了高迎新同志撰寫的《慧達大師》美篇,從中對慧達大師有了新的認知,同時獲知離石「石佛寺」,可謂收穫頗豐。經網絡查詢,果真如此。可惜,因記載文字寥寥無幾,石佛寺準確方位,也只知大概,頗感遺憾。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㉕】金閣寺遊記
    金閣寺遊記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彈指一揮間,不知不覺中,我已在離石度過了30個春秋。親眼見證了離石日新月異的發展變遷,親身經歷了離石改革發展的美好歷程,親耳聆聽了離石人文演繹的傳說故事。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㉘】離石神仙山遊記
    離石神仙山遊記初識神仙山緣於2017年孟秋走近金閣寺,地處離石西北蘭若山的金閣寺,南接神仙山,北連馬頭山,山勢綿延,逶迤不斷,此行本欲前往神仙山,但因時間所限,也無直達通道,僅是遠眺而已;喜歡神仙山緣於它以「神仙」二字冠名,傳說曾有神仙居住過,令人心生嚮往之情;了解神仙山緣於今春欣賞驢友車愛平、張海才徒步攀登神仙山美拍。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46】品讀離石蓮花池公園
    品讀離石蓮花池公園蓮花池公園,位於呂梁市區離石城南古城牆下,是一個集市民「遊玩、觀光、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生態型公園,也是廣大市民休閒娛樂首選的好去處。蓮花池公園,是一個年輕而厚重的公園。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㊷】孝義三皇廟遊記
    孝義三皇廟遊記說起「三皇廟」,我自然就想到「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所謂「三皇」:天皇—太昊伏羲、地皇—炎帝神農氏、人皇—黃帝軒轅氏。【本文參閱資料】《孝義縣誌》《汾州府志》《呂梁市鄉鎮志》(孝義卷)、《山西通志》《呂梁地區志》《魅力孝義》以及散見於網絡一些有關三皇廟的圖文資料等。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㉕】金閣寺遊記
    金閣寺遊記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彈指一揮間,不知不覺中,我已在離石度過了30個春秋。親眼見證了離石日新月異的發展變遷,親身經歷了離石改革發展的美好歷程,親耳聆聽了離石人文演繹的傳說故事。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㉞】離石天貞觀遊記
    離石天貞觀遊記離石城區素有「三山環抱、三川縈繞」之美譽。這是一塊山環水繞、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所謂「三山」是指龍、鳳、虎三座黃土高山。源於人類原始信仰和動物崇拜,是崇龍、仰鳳、役虎觀念變化的產物。所謂「三川」是指北川、東川、南川三條天然河流匯聚而成。
  • 呂梁:白馬仙洞景區有序恢復開放
    呂梁:白馬仙洞景區有序恢復開放 2020-03-14 19:2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