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高考作文不是自媒體文章,不需要人人看懂

2020-12-14 騰訊網

01

這幾天,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噴得不行,看遍網絡評論,沒有一個給說好話的。

其實大家都沒抓到點子上。

這篇作文,確實讓人看不懂。

但,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給大眾看的,高考作文是給閱卷老師看的,閱卷老師喜歡就可以啦,關網友屁事?

《生活在樹上》讓人看不懂沒錯,閱卷老師給滿分沒錯,高考也沒錯。

你就把這件事想像成職場裡最經常發生的事情:

乙方按照甲方的要求,做出了完美的方案。

這哪裡錯了?

乙方是學生,甲方是閱卷老師,要求是高考規則,方案是《生活在樹上》,在這小圈圈裡,大家都得到了滿足。

至於圈外的人說這方案是狗屎,有什麼影響嗎?

給「錢」的是甲方爸爸,圈外人除了提供點唾沫,還有什麼實質作用嗎?

02

有人說,因為有奇葩的考試,所以才會有奇葩的作文。

兜了一大圈,又開始老調重彈,批評起高考制度來。

高考是為了什麼?

為的是區分學生,把人才選拔出來。

那在高考作文上怎麼區分你是人才與否呢?

講一個故事吧。

1932年,已經是民國了,科舉考試取消很多年了,大學招生不能用八股文來選拔人才了,那用什麼呢?

清華大學招生,語文試題是陳寅恪先生編制的,只有兩道,一道是作文題,一道就是聯對。

上聯是「孫行者」,要求考生對下聯。

陳寅恪先生的思想維度: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下聯對「胡適之」也對,對「祖衝之」也對。

為什麼呢?

對仗工整:胡、祖對孫,三字皆為名詞、姓氏;胡對孫,還有胡孫之意,祖對孫,也有祖孫之意,互為呼應,含義雙重雙關。適、衝、行,皆為動詞;者、之,皆為代詞/虛詞。

平仄方面,三字聯,只要最後一字平仄相對即可。

詞意方面,都是人名。

所以,「胡適之」和「祖衝之」在對仗工整、仄律、含義三個方面都做到了最佳。

陳先生在給學生上課

你看了上面的介紹,是不是也看不懂啊,是不是也覺得不說人話啊。

這道題,只有一名學生答出來了。

這個人就是周祖謨,他的答案是「胡適之」。

周祖謨後來成為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大家。

你看,短短三個字,考的是你全面的人文知識素質。形式約束得越嚴格,越能看出水平的差距。

如果周祖謨不是博古通今,不是智商高群,不是頭腦靈活,是答不出陳寅恪出的對子的。

你看到的是對子,其實背後是極其深厚的人文素質。

《唐伯虎點秋香》裡,唐伯虎 VS 七省文狀元兼參謀將軍、人稱對王之王的對穿腸

我們回到今天的高考作文。

怎麼體現一名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高?

寫人人都看得懂的大白話作文?

你可以寫啊,看看清華要不要你。

03

很多人說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不說人話。

寫文章,措辭達意就好,不需要修飾太多。

確實,平時寫文章不需要太多修飾,儘可能地去說大白話,這樣讀者才能輕鬆閱讀。

但高考作文不可以啊。

大白話誰不會寫,都寫大白話,怎麼體現一名學生的實力。

就拿寫這篇《生活在樹上》的學生來說。

修辭手法,沒話說,高級。

引用名人,沒話說,高級。

沒有大量的閱讀,沒有平時知識的積累,沒有長時間寫作的訓練,這樣的文章根本寫不出來。

陳寅恪先生在清華大學招生,出了個對子。

要是學生都對人人看得懂大白話,這水平怎麼區分?

陳寅恪先生會覺得這樣的學生可能連題目都沒看懂。

不管是題目也好,答案也好,要是人人都能看懂,那就不需要在清華招生,那是九年義務教育,什麼水平的學生都能上。

04

對於《生活在樹上》裡用到不少讓人看不懂的文字。

著名作家馬伯庸在評論這篇文章時,舉了一個例子:

羲和凌於顛囟兮,瓊蕊睹朕而粲齒其實意思就是「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

去年火得一塌糊塗的《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馬伯庸的原著小說

「羲和凌於顛囟兮,瓊蕊睹朕而粲齒」,99.9%的人不會寫。

這裡就體現了一名有水平的作家和普通人寫作能力的區別。

馬伯庸可以寫「羲和凌於顛囟兮,瓊蕊睹朕而粲齒」,也可以寫「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

當遮住名字,馬伯庸作為一名學生寫人人都看得懂的人話——「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時你怎麼知道他的寫作水平?你能想像得出他是一位知名作家嗎?

只有當他寫出「羲和凌於顛囟兮,瓊蕊睹朕而粲齒」,我們才知道,這作者有水平。

那位寫《生活在樹上》的學生也是如此,他能寫大白話,也能寫高級文,但這是高考,這是一場只看文字不看人名的高考。

怎麼體現他比其他學生有水平?

不就是寫出比其他人更高級的文章嗎?

其他人看不看得懂無所謂,本來就不是給你們看的。

只要能把自己和其他學生區別開來,就是勝利。

05

從我們在職場上的角度,哪個人不是嚴格按照甲方爸爸的要求來做方案的?做好了,有獎金,獲嘉獎,有什麼錯?

我做出的方案,是給網友看的嗎?是給三姑六婆大姨媽看的嗎?

是給甲方爸爸看的,好吧。

甲方爸爸覺得好就可以啦,管你其他人怎麼想。

對於高考學生,誰是甲方爸爸?

就是高考規則,就是閱卷老師。

看不懂的網友算什麼東西,你們看懂了,又不能給我打分,你們看懂了,又不能送我去清華北大。

你們除了貢獻唾沫,做了什麼對我有好處的事情?

如果你是一名海報設計師,你做海報是為了讓甲方喜歡,而不是網友喜歡。

這點我想沒有人反對。

同樣,我們憑什麼要求高考學生寫作文讓網友喜歡?

這位同學,有閱讀量,有才情,會琢磨規則,在短時間內還能臨場發揮得非常出色。

這樣的人,以後幹什麼事情不成?

這位的同學的未來前途無量,不用大家操心。

06

高考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選拔出這樣的人才。

高考考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背後的綜合能力。

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綜合能力不會差。

別瞧不起應試的人,你連應試那麼規則明了的比賽都贏不了,你還能贏什麼?

那些聲稱被應試教育毀了的人,不應試也會自毀。

有些人說,這是這作文是裝B,我就呵呵了。

有本事你也來裝一個。

沒有閱讀量,沒有長期寫作訓練,沒有才情,沒有臨場發揮的素質,你想裝也裝不出來。

就是這樣的作文,才把普通學生和有水平的學生給區別開來。

閱卷老師不知道你平時為了寫文章做了什麼準備,但閱卷老師知道,你能寫出這樣的裝B文章,說明你平時的閱讀量很大,比一般的學生要懂得多。

這位同學,沒錯,高考沒錯,

你拿自媒體的文章標準來要求高考文章,才是錯。

07

我寫自媒體文章,有時候遇到學術段落,我會先原文寫一遍,再用大白話翻譯,目的是讓讀者看懂。

但如果我寫給行內人看,我需要這樣翻譯嗎?

不需要,大家都看得懂。

高考作文也是如此,寫給行內人看的,當然不需要翻譯。

高考作文閱卷時間只有40秒,你怎麼在短時間打動閱卷老師?

靠大白話?那人人都能拿高分作文了。

只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作文才可以吸引閱卷老師,很顯然,這篇《生活在樹上》就是如此。

對於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你看不懂就別看,我也看不懂,這本來就不是寫給我們看的。

我們看不看得懂不重要,閱卷老師看得懂就行,閱卷老師會欣賞就行,閱卷老師能給高分甚至滿分就行。

其他人的建議,屁都不是。

要是以後的高考學生真聽了現在網友的話,寫作文都用大白話了,那才是災難,辛辛苦苦備考十幾年,被網絡噴子給毀了。

奉勸還沒有高考的學生,別聽網上噴子的話,高考規則是怎樣,你就去迎合,你考不好,那些網友不會負一點責任,後果還是自己承擔。

所以別聽網上怎麼說,聽你老師的話,繼續寫好讓閱卷老師喜歡的作文。

相關文章:

八股文的作用:從來就沒有什麼愚民政策

高考是考試,更是政治

應試教育,是中國通往發達國家之路

相關焦點

  • 《生活在樹上》——滿分的作文,糟糕的文章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 許多網友看到這篇奇文的反應估計都和小編一樣, 這寫的都是 啥 啥 啥
  • 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的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是哪本書的序?
    最近,一篇浙江的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通篇充斥著普通人不認識的字和事例,讓人不知其所云。已經工作數年的錢女士一看到這篇文章就笑了。由於從小喜歡文學,她讀書時候連新華字典、成語字典還有唐宋詩詞都能當小說看。
  • 另類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只為臭顯擺?文學基礎不可少
    《生活在樹上》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大家貌似都在批其不說人話,無實質內容,用晦澀難懂的概念,掩飾作者思想的貧瘠。但在我看來,這位學生不僅博覽群書,而且十分有其智慧的一面。再者,用文言文寫作的學生,同樣不在少數,大家去搜一搜歷年高考文言文作文,便可一探深淺。如下,是18級高考滿分作文《致二零三五後生》選段:夫人之榮辱,在乎時之興衰也。若逢盛世,四海乂定,樂居興業,豪傑雄起,建功立名,文士清發,登高作賦。若值季世,神州陸沉,生靈塗炭,奸佞當道,壯士扼腕,斯文掃地,臨紙泣血。
  • 高考滿分作文,《活在樹上的人》:晦澀難懂初評時只有39分,為何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爭議點簡單來說只有兩個。第一那就是大家讀不大懂這篇文章。其次是該作文已經被第一個閱卷老師判為39分,可是後來改為滿分,這也成了爭議的「元兇」之一。首先,第一個爭議,現在是一個講究能快速閱讀就別太慢了,與生活節奏相反。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資深高考作文閱卷專家:最美的...
    8月2日,浙江省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讀完第一句話,就感覺到了「智商侮辱」,「 只認識『矢』字,『嚆矢』兩個字加一起就不認識了。作文不怎麼說人話呀。」也有閱卷專家認為,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樹上的男爵》,義大利文學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長篇小說。主人公是個貴族子弟,12歲時為逃離父親的控制爬上了樹,然後就不下來了,在樹上學習、打獵、戀愛;65歲的時候,乘熱氣球消失了。就是這麼一個故事,你怎麼說呢?反權威、反現實、求自由、求心靈。這種超現實的隱喻,你怎麼說怎麼是,反正作者寫出來也不是想讓你看懂的。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和閱卷組長出版的「輔導書裡的作文相近」?
    由今年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的爭議持續發酵,並從對「該不該打滿分」的分歧轉向對閱卷組負責人「既當閱卷組長又出書輔導高考作文寫作」的質疑,所涉多方相繼發聲。2日,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刊出一篇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並配發閱卷組長陳建新的點評。第一位閱卷老師給《生活在樹上》打的是39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篇滿分作文迅速引起熱議。
  • 詳解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朗讀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馬雲的四階段論很多人都熟悉:一個新生事物的發展過程必將經歷的四個階段是「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別人家的孩子晝夜讀書的身影你看不見;別人家的孩子不參加娛樂活動你看不起;別人家的孩子寫了高考滿分作文你看不懂。等別人家的孩子飛黃騰達了,你也只有感嘆來不及。
  • 「龍門陣」這篇晦澀的高考滿分作文撕扯著朋友圈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光是在第一段中考生就使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典故和生僻字。對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其後兩位老師均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浙江語文閱卷組長回應出版高考作文書稱不清楚,曾因這篇滿分作文引...
    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因力排眾議,給予2020年浙江省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作文滿分而引發爭議。8月9日,有網友曬出陳建新主編的高考作文書正在銷售,並指出「既當閱卷組長,又出書授課」恐有不妥。澎湃新聞就此事致電陳建新本人,其表示對參與編著高考作文書一事不清楚,隨即掛斷了電話。
  • 高考作文很特別:寫滿分作文的當不了作家
    高考作文很特別:寫滿分作文的當不了作家,作家寫不出滿分作文 。寫下這樣的標題,源於很多人的疑問:高考作文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每年高考結束,作文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但對於考生,確實徹底告別作文的時刻。高考作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出爐,閱卷大組教授:老到和晦澀同在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評論員觀察|高考滿分作文不止一種模樣
    近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熱議。關鍵在於,這篇文章一旦作為一篇「滿分作文」被公開,那麼這個分數就不單單關乎這篇文章本身和這位考生本人,而從「私事」變成了社會層面的「公事」。何以這麼說?高考作為「國民度」最高的考試之一,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極大影響自身的前途發展。
  • 2020浙江《生活在樹上》原文翻譯和獨家點評:語言陌生化是作文的俗流
    2020年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原文在左,翻譯在右,我的點評在下:一篇現代文,卻要附上譯文才能看懂,這著實讓我們有些汗顏。不少人感嘆自己成了文盲,好多詞都不認識。這種感嘆和觀看央視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時的感嘆一模一樣,為了突顯節目的深度,已經死掉的、生僻難懂的字詞紛紛成了考題。
  • 高考生寫下755字作文,閱卷組長對照4頁注釋才看懂,直接給了滿分
    高考滿分作文一直是每年高考結束之後的熱門話題,各省的高考狀元一年能有好幾十個(各市狀元),但一篇滿分作文卻有可能好幾年都難得一見。今年暑假,浙江省出現了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在網上曝光之後就引起了人們激烈的討論,有人認為該文章具有辭藻華麗、敘事得體、引經據典等一系列優點,理應滿分;但更多網友卻認為這篇滿分作文名不副實,是近幾年來水平最低的滿分作文沒有之一。《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晦澀難懂,用複雜的語言去表達了十分淺顯的道理,頗給人一種刻意炫技的觀感。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 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  資深高考作文閱卷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8月2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讀完第一句話,就感覺到了「智商侮辱」,「只認識『矢』字,『嚆矢』(嚆:讀音hāo,釋義為呼叫;嚆矢:響箭,常用來比喻事物的開端)兩個字加一起就不認識了。作文怎麼不說人話呀。」
  • 擔任21年高考閱卷組長開講座賣書,這個高考滿分作文「真難懂」
    2020年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已公布,《生活在樹上》初評為39分,隨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最終審核組定為滿分,就引起許多熱議和爭議,文章的焦點是作文的內容普通大眾「讀不懂」。滿分作文,一般情況下比數學滿分更難拿,而且由於大家都能看得明白寫得啥,所以往往話題參與度極高,當人們的視野聚焦在作文晦澀難懂的主題時,新京報發表文章說,《生活在樹上》與去年滿分作文例文相似,是否套用模板。文風接近,語氣類似,引用名人的方法也是相似,高考作文閱卷組長既當教練又當裁判,這樣的安排合適嗎?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熱議:好文字如何寫出好作文?
    ——《生活在樹上》,浙江某考生8月2日,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雜誌社,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文中表示,上述作文是今年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且是一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閱卷老師給出55分高分,最終被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的作文。2020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題目截圖。這篇滿分作文發布後,引來了諸多爭議。反對者最多,比如認為該文用詞晦澀難懂,堆砌概念,有故作賣弄、炫技之嫌,乃至斥責該文佶屈聱牙、不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