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齊雲山,被譽為「江南小武當」,見證全真教和正一道的合併

2020-12-06 歷史國學教堂

齊雲山,位於皖南徽州休寧縣城西15公裡,與黃山相望對崎,系黃山山脈向西南延伸的一個隆起部分,因「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而得名,古代又稱「白嶽」。

提到安徽,人們常常讚譽黃山是人間仙境,而當地人又將齊雲山比作天上人間。這不僅意味著齊雲山的美景如畫,更重要的是因為它與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並列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無雙聖境,江南第一名山」。

齊雲山的道教文化歷史悠久,據史載,齊雲山的開山祖為住在青城山的「天穀子道人」,他的門徒餘氏六三娘從武當山來齊雲山傳道,養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他們就是齊雲山最早的四大房。而開山建道時已至唐朝。

據史料記載,唐朝末年,一個叫龔棲霞的道士雲遊至齊雲山,隱居於石門巖,由此開創了齊雲山道教文化一脈。其後,南宋寶慶年間(公元1225-1227年)方士餘道元自黃山雲遊至齊雲山天門巖,斬草結庵以居,得到當地好道居士的贊助,並創建了佑聖真武祠,塑真武大帝神像供奉。

在齊雲山道教的形成過程中,對於真武大帝的神像有著神秘的傳說:相傳真武大帝神像是由百鳥銜泥塑立而成,昭示著靈驗。因此崇拜道教的居士信徒,紛紛解囊,獻地輸財,築祠建觀。

此後,齊雲山道教香火日盛,四方信徒及香客紛至沓來,齊雲山在道士與香客的共同努力下,開創了齊雲山道教基業。

齊雲山道教雖始於唐,但真正的興盛開始於明朝,最顯著的是在道觀建設方面取得的長足進步。永樂十年以後,宮觀院房,次第落成;永樂十八年,闢齊雲觀於齊雲巖;宣德四年建三清殿於拱日峰下。

與此同時,齊雲山道教還與其他道教名山結下了很深的歷史淵源。當時的齊雲山由於根基尚淺,許多道士便前往武當山武夷山等道教名山訪師求學。

明代正德十五年,養素道人汪泰元仿武當山建玉虛宮於紫霄崖,建靜樂宮(原型為武當山九宮之一的淨樂宮)於洞天福地,其門徒方瓊真繼承師志,建榔梅庵(原型為武當山的榔梅祠)於月華街。

正由於此,齊雲山的宮觀布局、建築風格、道規道制,多根植於武當山。明正德年以後,齊雲山道教漸具規模,成為武當山全真派中的一個門派,而齊雲山也有了「江南小武當」的稱號。

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由於在齊雲山求嗣而靈應,世宗朱厚開始重視齊雲山道教的發展。一方面他「敕建玄天太素宮於齊雲巖,御題「齊雲山山額,免徵所餘香錢」;另一方面他授命正一道天師到齊雲山。

嘉靖、萬曆兩朝,龍虎山嗣漢天師祖孫兩代先後駐留齊雲山,建醮祈祀,宣揚秘典,宮觀祠院規模大成。從此,正一道得以立足齊雲山,穩步發展,原來的全真派審時度勢,自然歸順於天師正一派,但在執行道教規制方面,仍以「全真」為宗,形成全真、正一兩派並存的格局。

以月華街太素宮為中心,屬正一道,而玉虛宮、洞天福地祠等仍保持全真道。由此,齊雲山道教形成了以正一派、全真派共存的局面,兩派中以正一派為主,統領全山。

齊雲山道教興盛的局面一直持續到清朝中葉,如清朝乾隆三十一年,嗣漢第五十七代天師張宜亭,年方十五襲爵入觀,禱雨立應,普秩正三品,御賜「靈嶽司樞匾;乾隆四十一年,復奉旨朝聖,賜銀千兩,敕赴齊雲山。

但是到了鹹豐末年至同治初期的數年中,因戰爭的波及,齊雲山香火冷落,官觀、院房失時整修,加之政府廢除道官,道教規制開始鬆懈,齊雲山道教也隨之走向民間化和世俗化。

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齊雲山道教恢復正常發展。齊雲山的道院主要集中於山上的月華街。取名「月華」,是因為這裡的建築布局巧妙,由高處俯瞰,整塊街區宛如一輪新月。

這裡宮觀、店鋪、民居並列而生,保留了最傳統的徽派建築,馬頭牆、小青瓦隨處可見。可以說,齊雲山道教是徽州文化中的道教,月華街的道俗一統正是這種文化的縮影和特寫。

相關焦點

  • 道教派系——正一和全真!
    正一派分為茅山、靈寶、清微、淨明等諸派。以天師道為代表,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祖天師張道陵為天師道的創建人。宗壇江西龍虎山。符籙三山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正一道是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天師為最高領袖。
  • 談談道教的一些修持和法門及全真教和正一派的區別
    道的起源,從三清道祖說起, 鴻蒙未判 宇宙未生,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道的化身、規則、大自然的化生,之所以描繪形象,是為了方便教化眾生。再說教,道教起源於黃帝問道與廣成子,在漢代,祖天師受老君傳法,成立完備的教團——正一盟威之道,標誌著按照現代西方宗教學的概念的 教團誕生。道教與我們華夏文明的起源、發展 相始終。它是我們華夏文化 各種方方面面的體現,存在於我們的血脈裡。
  • 武當派、華山派、全真派有什麼區別?一分鐘講清楚道教歷史!
    道教是唯一一個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起源於東漢時期,當時在四川創立五鬥米道的張道陵是西漢開國大功臣張良的第八世孫,五鬥米道這個名字的來源據傳說是因為入道要交五鬥米,還一種說法,是因為教徒崇拜五方星鬥和北鬥之母而得名。我覺得後一種說法更靠譜。
  • 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道教四大名山供奉的真神都是誰?
    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傳承至現在,逐漸形成了幾大流派。在文化的演變過程之中,洞天福地的存在對於其起到肯定積極的態度。在道教之中素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說法。在我國境內有四座山是道教的聖地,更是道教文化傳承的搖籃,分別是安徽齊雲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和江西龍虎山。
  • 神秘的道教:全真派和正一派的道士有什麼區別呢?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發展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相連,並對中華文化的民俗生活,科學技術等多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是一個神秘而又遠離世俗的宗教,目前道教主要分為兩大派系:全真派和正一派,它們之間有哪些區別和聯繫呢?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二。
  • 我國的5大道教門派,除了正一教和全真教,剩下三個你都沒有聽過
    眾所周知,我國的國教是道教,雖然如今逐漸變得沒落,但是很多的時候還是深受人們崇拜,而在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很多的教派,在很多的傳說中,他們總是會牽扯到很過的鬼怪學說。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我國的5大道教門派,除了正一教和全真教,剩下三個你都沒有聽過!
  • 道教四大名山
    1.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武當山 神秘空靈 作為道教名山、武當武術發源地,有著「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譽,是祭奉玄武的聖地。
  • 道教全真教對人生的啟示
    全真教創建於金元時期。王重陽祖師得到鍾離權、呂洞賓等仙人的傳授,再加上自己在活死人墓刻苦修行悟道,才建立起來影響了中國一千多年的全真教。全真教建立之後,通過全真七子的大力推廣,不久便在北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中國道教中與正一道地位等同的兩大教派之一。
  • 道教四大名山是什麼呢?
    湖北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武當武術是中華武術的一塊瑰寶,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有「天下第一仙山」美譽。主要供奉真武大帝(傳說北方之神)四川青城山全真教龍門派聖地,又稱丈人山,張道陵在這裡正式創立道教,民間傳說張天師學道心誠志堅,天上太上老君為之感動,太上老君降臨授予他三洞眾經,金丹秘訣,雌雄二劍,一丈都功印,正式受命他為天師。
  • 道教四大名山!其中一座千年懸棺之謎至今無人能解
    武當山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亙古無雙聖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武術,是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張三丰集其大成,開創武當派。當地政府和旅遊局曾聯合向社會發出百萬懸賞,希望有專家來揭開這個謎團,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能說服人的答案。沿著山崖上鑿出的登山道,一座座古墓就顯現在眼前,給人一種詭異的神秘感。
  • 明代正一教:雖然沒有推崇道教為國教,但在明代也算很好了!
    明代正一教:雖然沒有推崇道教為國教,但在明代也算很好了!朱元璋在御製序文中論述道:「禪與全真務以修身養性獨為自己而已,教與正一專以超脫,特為孝子慈親之設。益人倫,厚風俗,其功大矣哉!」明初以來,道教諸派逐漸會歸於正一、全真兩大派。洪武十五年設立道錄司總管道教,所轄道士亦分全真、正一兩等,於此兩派中揚正一而抑全真的態度,鮮明灼然。朝廷貴戚建醮設齋尚好扶乩降仙,對符篆道教的重視有過於金元時期。
  • 【遊記】「道教聖地」齊雲山
        首選地是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並列為四大道教名山,譽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的齊雲山。齊雲山又名白嶽、雲嶽,因最高峰齊雲巖而得名齊雲山。景區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巖、二十四澗及其他許多洞泉飛瀑。
  • 道教八大名山道教八大名山
    山勢險峻,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這裡也是武當武術的發源地。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
  • 正一派、全真派:這兩道家派別有何不同?
    張天師畫像張天師,本名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道教正一道實際創立者,漢朝東漢時期豐邑由於張道陵開始煉丹修道於龍虎山,於是龍虎山可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張道陵是正一道創始人,他是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正一派、全真派:有何不同?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根據法術原理,道教可以分全真派(道)和正一派(道),這也是各種道派經過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結果。
  • 安徽齊雲山上的道教古蹟—真仙洞府玉虛宮
    齊雲山位於安徽休寧縣城西約15公裡處,古稱白嶽,因「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故稱「齊雲山」。齊雲山與黃山南北相望,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稱,由白嶽、齊雲、青獅、白象、歧山、太山、南山、苑山、萬壽山九大山峰組成,丹崖聳翠,群峰林立,風景如畫。
  • 道教正一天師道派嗣漢天師府
    在展開探討之前,有必要先釐清道教正一派的「正一」二字的基本概念,即講清楚東漢時期張道陵天師首創的「正一盟威之道」與宋元「三山合一」之後道教「大正一派」之間的關係。今天在道眾和信士心目中的「正一派」,是相對於道教另一大派「全真派」而言的。正一派的範圍包括了「三山合一」後的靈寶派、上清派、淨明派、「神霄派」、「閭山派」、「天心派」等等諸多的門派。
  • 道教八大名山
    山勢險峻,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這裡也是武當武術的發源地。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
  • 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你知道哪幾個?
    湖北·武當山武當山位於湖北十堰市,具有無與倫比的美,它的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和諧的統一,因此,武當山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擁有獨特的人文景觀,它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拳的發源地,其古建築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武當山先後榮獲「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的稱號。
  • 道教正一派所謂的「三山滴血」是什麼意思?
    道教歷史久遠,流派眾多,如今有全真和正一兩派,每派中又各自有很多分支,例如提到正一派,我們常會說起「三山滴血」。滴血在古代常為認親或結盟之意,僅從字面簡單理解,「三山滴血」似乎就是三個「道教山頭」在一起歃血為盟,很有點武俠江湖的味道。
  • 有關道教文化的六個知識點,一般人最多答上兩個
    一、道教四大名山,北方一座也沒有道教的四大名山分別是安徽的齊雲山、湖北的武當山、四川的青城山和江西的龍虎山。作為道教的聖地,這四座山都是位於中國的南方。齊雲山作為道教全真派的聖地,歷史上素有「黃山白嶽甲江南」之美譽,齊雲山的風光秀麗,是道教的洞天福地。武當山大家都是比較熟悉,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主要供奉的是真武大帝。青城山自不必說,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也是道教的發祥地,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和神仙都會。龍虎山作為正一派的祖庭,也是祖天師張道陵及後世天師定居之地。正一派道士的授籙法會都在此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