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不回家的護林員:巡山時經常就著雪水啃幹饃

2020-12-21 中國日報網

只為這一件事,有人20年幾乎沒回過家…他們才是真正的「山神」!

南如卓瑪

春節期間,祁連山裡冰雪籠罩,一片白茫茫。

武雪峰 攝

大年初一那天,護林員王加軍站在護林站的樓頂,給家裡的老父親發了視頻通話,問候了家裡過年的情況,問候身體是否安康?然後也不知再說什麼,便是一陣沉默。

「好,就這樣吧」。

掛完電話,他許久站在樓頂沒下去,四十好幾的男人,差點落淚。

王加軍的父親也是祁連山的老護林員,直到60歲退休。「記憶中,對父親沒什麼印象。前三十年,很少見到他。等到他退休回來了,我剛好出來當護林員了,沒在一起生活過多少時間」。他說。

原本,父子之間經常由母親「傳話」。幾年前,母親去世,從此留下了寡言的父子,彼此牽掛,卻又從未說出口。

楊豔敏 攝

一家兩代人畢生守護的這片龐大山系,是祁連山。這是中國西部一條最重要的生態屏障。其中,肅南縣擁有祁連山北麓70%的面積,境內森林、草原、礦藏、水能、生物等資源豐富。賈珺所在的地方,是甘肅張掖肅南縣隆暢河林場白泉門護林站。

站裡有9位同事,和往年春節一樣,今年大部分留在山裡過年。幾天前,他們自己炸了油饃饃,買了一些肉。夜晚看看電視,天亮了照常去巡山。

寂靜的大山裡確實沒什麼年味,只有寒風裹挾的沙塵,一不小心就吹進了眼睛,令人淚眼婆娑。隆暢河早已結冰,護林員們裹著軍大衣,站在門口迎接到訪的記者,身後的大山巍峨荒涼。再往進走五六十公裡,就是他們每日巡邏的祁連山林區。

楊豔敏 攝

49歲的白泉門護林站站長楊萬斌當護林員已有25年了,只回家過了三四次春節。

「孩子都高中畢業了,只開過一次家長會,但是也沒辦法,總得有人守在這裡」。他說,現在條件好太多了,可以打電話、聊微信、看電視。過去,寫信都沒法寄出去,只能「守株待兔」等待路過的牧民進城,給帶話送消息。

在那些寂靜的夜晚,護林員們只能寫日記。一箱箱的護林日記,安放在林場的庫房。靜靜躺在那裡的泛黃的舊本子,記載這些護林員每日遇到什麼人,見過什麼動物,發生過什麼事,想對家人說的什麼話……

「十天半個月見不到一個人,見個人高興地很,拉著問東問西。」回憶十幾年前,站裡的每個護林員眼底發亮,清苦的日子早已成為美好的回憶。

楊豔敏 攝

多少年來,護林站有個雷打不動的「鐵律」,即每日上午10時、下午16時,通過接通森林防火通訊電臺,匯報當日是否有火災等巡查情況。遇到站裡同事生急病,只能等這通匯報電臺,順帶喊話求支援,場裡就會排車進山接人。

「如果這個匯報電話沒按時打,或者一兩天沒消息,場裡就派人進山看望、尋找。」隆暢河林場場長安學軍說。

在楊萬斌的記憶裡,上個世紀90年代初,只有四個護林員,守護著32萬畝的林場,平均每人負責8萬畝。當時,沒有現在這般明亮寬敞的保護站,也沒有電,只有一間土胚房,夜晚點上煤油燈,架上爐子,生火做飯。近年來,新增加了十幾個護林員,現在每人管護三萬多畝。

楊豔敏 攝

巡山完一圈需要半個月左右。過去,沒有摩託車,全部靠步行,每次出了保護站,三五天趕不回來。

「夜晚就待在牧民廢棄的牧場邊的帳篷裡,生著火熬一夜,凍得睡不著。」楊萬斌說,巡山都是結伴而行,走累了,有時靠近樹眯一會,同伴盯梢,千萬不敢睡著,祁連山裡,經常能碰到狼、狗熊、蛇,監測發現還常有豹子出沒。

如今,護林員都又有了摩託車,巡山方便了。站裡也有了電視、冰箱,手機跟家人聯繫十分便捷。最重要的是,隨著官方加大生態保護力度,通過一代代護林員的宣傳政策和身體力行的保護,牧民護林愛林意識增強了,人為毀林的現象沒有了。

楊豔敏 攝

「離我們最近的人家是肅南裕固族的牧民,我們世代相處,早已一家親了。可以說,我們和牧民一起走過了那些『前怕狼後怕熊的日子』。」護林員楊學高說,每逢遇到節假日,牧民都邀請站裡同事去家裡做客。「巡山遇上了,他們即使再忙碌,也要抽時間給我們打壺茶,因為他們知道,我們包裡背著幹饃饃,從早走到晚,經常就著雪水啃幹饃。」

據肅南縣官方披露,該縣現有國有林場7個,其中管護人員700多人,經營總面積2903.06萬畝。截至目前,祁連山下的肅南縣,保持了建國69年、自治縣成立64年無森林火災的歷史。

相關焦點

  • 巡山穿林,新時代護林員的奮鬥與快樂
    記得2019年4月,我在巡山植樹時得了一場重感冒,身體虛弱得走不動路。但時間不能耽擱,我在山上找來藥材吃下去,堅持拖著步子往前走。    我經常一個人去巡山。因為路遠,每次要翻幾座山、過幾條河,當天回不來,我就在山上住兩三天。我常隨身背著一條被子、一塊塑料布,晚上睡在大樹下,把塑料布鋪在草地上當床,裹著被子睡覺。高海拔山區夜晚溫度低,有時冷得睡不著,睜著眼睛打哆嗦。
  • 美麗保山:護林員於永侯的巡山日記
    近日,記者跟隨護林員於永侯記錄了他們一天的工作。於永侯是昌寧縣天堂國有林場平坡管理點點長,雖然家就在林區,但進入森林防火期以來,於永侯吃住就在點上。清晨,剛起床的他正在收拾床鋪,簡單的洗漱之後,跟同事們隨便吃了點早餐,便穿上護林員裝備,騎著摩託車向山林進發,開始了他每日例行的巡山。
  • 空山語話——一個護林員的巡山日誌
    常年行走在山道上,景祥俊難得和人打交道,養成了寫日記、讀日記的習慣。1997年,23歲的景祥俊從通江縣林業技校畢業,當上了一名林場工人。2002年6月,景祥俊被查出左腎萎縮,醫生說隨時都有可能暈倒。恰在這年底,她被調到泥地坪工區當護林員,負責撫育工區樹木、防林火、防盜採盜伐等。泥地坪工區有9000畝山林,只有兩名工人。
  • 巡山穿林,新時代護林員的奮鬥與快樂_新華報業網
    我們村和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接壤,有11名生態護林員,負責管護附近弄獨山、國比底等大山的3500.7畝森林資源。  巡山其實挺辛苦。山路陡峭,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有時,還會面對高原反應帶來的頭疼等症狀。為了按期完成工作,即使身體不適我也會努力克服。記得2019年4月,我在巡山植樹時得了一場重感冒,身體虛弱得走不動路。
  • 巡山穿林,新時代護林員的奮鬥與快樂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我們村和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接壤,有11名生態護林員,負責管護附近弄獨山、國比底等大山的3500.7畝森林資源。巡山其實挺辛苦。山路陡峭,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有時,還會面對高原反應帶來的頭疼等症狀。為了按期完成工作,即使身體不適我也會努力克服。記得2019年4月,我在巡山植樹時得了一場重感冒,身體虛弱得走不動路。
  • 巡山穿林,新時代護林員的奮鬥與快樂-新聞中心-北方網
    我們村和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接壤,有11名生態護林員,負責管護附近弄獨山、國比底等大山的3500.7畝森林資源。  巡山其實挺辛苦。山路陡峭,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有時,還會面對高原反應帶來的頭疼等症狀。為了按期完成工作,即使身體不適我也會努力克服。記得2019年4月,我在巡山植樹時得了一場重感冒,身體虛弱得走不動路。
  • 【新春走基層】永靖縣南山林場護林員巡護見聞
    早晨八點,筆者在南山林場的山腳下見到這群護林員時,他們手中拿著鐵掃把、滅火器等工具,準備新一天的巡山。  跟隨著護林員的腳步,徒步上山。幾位護林員身材挺拔高大,給我一種踏實幹練的印象。這裡的一草一木,他們都再熟悉不過。  2012年,南山林場成立。這群護林員從此便與林木為伴,一幹就是好幾個年頭。當上護林員的第一天,他們便深知便深知責任重大,更覺使命光榮。
  • 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基層護林員的一天
    1月7日上午10點,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隆暢河保護站東流溝資源管護站站長杜永林帶領6名護林員頂著零下34.3攝氏度的嚴寒,手持PDA巡護終端,深入大石頭溝轄區進行巡護。天寒地凍,祁連山林區深處更是寒冷刺骨,可就是在這樣的天氣裡,基層一線的護林員依舊深入林區進行檢查巡護,渴了以雪水解渴,餓了啃兩口乾饅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年堅守在祁連山,確保了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守護好綠水青山,即是黨中央的要求,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寧波56歲的「後生」巡山15年,他說:這可能是我經歷過最特殊的清明…
    毛波平說,幹了15年護林員,今年這個清明節恐怕是他經歷過的最特殊的清明了。毛波平幾乎每天都會騎著三輪進山去巡山。記者 崔引 攝4月3日上午9點30分,在被當地人叫做鳳凰山的山腳下停好車,毛波平在腰間系上小竹簍,裡面插上一把鐮刀,準備進山。章水鎮共有30個像毛波平這樣的護林員,來自鎮裡各個村,各自包幹一片山區。
  • 分水嶺自然保護區護林員:用情護林、永愛築綠
    護林員們巡山甘當護林員在跋山涉水中守護綠色信念3年前,土生土長的分水嶺管護所水源管護站的哈尼小夥曹文亮,從分水嶺保護區外公益林護林員,轉成了保護原始森林的護林員。從此,保護森林的意識在他的心頭萌生,2013年,鄉林業站聘請公益林護林員,他從此幹上了護林員。護林員們巡山中無獨有偶,五臺山管護所石洞管護站護林員朱紹學當護林員的初衷也是為了心中的綠色夢,他說:「我不怕爬山涉水,因為我喜歡綠水青山,希望家鄉變得美美的。」朱紹學1996年入伍後,在部隊常思念的,就是寨子周圍那翠綠的森林。
  • 寧夏:六盤山護林員堅守「無火」新春
    護林員的巡山日常。新華社銀川1月25日電(記者謝建雯)雪落六盤,霧凇林立。雪色中,身著橙紅隊服的鄢小元一行四人十分顯眼。他們手拿鐵鍬、肩背水箱、胸前掛著望遠鏡,走在雪地上發出咯吱聲響,一步一個腳印地守護著這座大山。
  • 全市「最美生態護林員」擬推薦人選情況公示
    2016年選為生態護林員,現為孔田鎮新塘村生態護林小隊隊長。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護林員隊長,李永香不僅要管護自己轄區的2400餘畝的林地,還要管理其他護林員,新塘村的每個山頭,每條小溝,都留著李永香和同伴們的身影,餓了,啃口乾糧,渴了,捧一口清泉。
  • 四川儀隴—馬家梁上的護林員
    在一座座大山深處,在一片片茂密林區,有一群人常年與大山為伍,與森林為伴,用腳步丈量山嶺,默默地守護著山林的安全,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護林員,柳埡鎮葛根埡村的柯青發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冬季的早晨,黛墨色的山梁還沐浴在一片雲霧之中,柯青發早早地吃完早飯,便踏著未乾的露水,向自己管護的林區走去,開始一天的巡山護林工作。柳埡鎮葛根埡村護林員 柯青發:把那個雜草兩邊的來把它弄一下,我好進山去。我走上山走一趟,要兩三個、三四個小時,大約都要三個多小時才走得完這一圈圈。
  • 威頭條 | 浙江最美護林員董小臘
    董小臘站在山頂,用手機向領導匯報情況「高溫天裡,我一天要巡幾次山,主要是看看有沒有火災隱患,向村民宣傳不帶火種進山等,多看點,多走一點地方,心裡才踏實。」凌晨5點,低矮的護林房裡,董小臘穿上迷彩服,腰系柴刀,佩戴巡防員紅袖章,攜帶水壺和乾糧,為上午的巡山工作做前期準備。眼前的這座山,名叫嶽飛場,是國家級生態公益林,護林面積3560畝,淨海拔400米,山路蜿蜒崎嶇,草木叢生。
  • 堅守大山護林40餘年 奏響護林員的青春之歌
    因為常年跟隨在老場長左右,吳正春也深受影響,在他眼裡,高石坎的一草一木和野生動物都是有靈性的,護林員務必兢兢業業保護。沒有了森林,野生動物就失去了家園;保護好森林,就等於保護了野生動物和人類的家園。於是他心裡逐漸形成了一個堅定的信念:「人在,樹在;樹在,人在!」
  • 加強森林防火系列報導:以山為家的護林員
    一旦發生森林火災,他們總是衝在第一線,他們就是——  以山為家的護林員  連續下了兩天雨,安溪縣龍門鎮的護林隊隊員們終於可以停下來稍作休息了。「前幾天火險等級一直在四級左右,連家都顧不上。」隊長周慶福說。  周慶福是個中年漢子,在龍門鎮像他這樣的專業護林員有20人。
  • 護林員梁尚喜:大山裡的最美堅守
    在石泉縣雲霧山國有林場,62歲的護林員梁尚喜在這片大山中摸爬滾打了35年,將青春與熱血都奉獻給了這片10萬多畝的山林。護林員 梁尚喜:你看這個就是我們保護的主要就是紅豆杉,這一片都是的,這一片到這崖上這一片的紅豆杉,是我們主要保護對象,大熊貓級別。每天清晨,梁尚喜和同伴帶上工具一起開始了護林之旅。從這座山爬過另一座山,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 祁連守林人——一位基層護林員37年守護祁連山的故事
    每天騎著摩託車巡山是張金忠的功課。  ——在沒有電、沒有手機信號的地方你可以待多久?  ——37年。  這是武威市天祝縣哈溪林場護林員張金忠給出的答案。  護林站護林員胡平告訴記者,2013年配備發電機以前,這裡和外面的世界是徹底隔絕的——沒有信號、沒有電。每天太陽出來就騎著摩託車去巡山,趕在太陽落山前回來。那時候,收音機是接收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  「蓄電池電量太低,為了省電白天從不開燈,並且晚上看完新聞聯播和兩集電視連續劇後就要關電視。遇到陰天蓄電量更少,看電視時遇到廣告就得關機,掐著表等廣告結束後再開。」
  • 將樂:護林員樓其善和他的護林人生
    妻子來了,樓其善巡山有伴了。樓其善說,做護林員不需要太多技巧,簡單學習培訓後,她可以和自己一起工作了。做護林員辛苦,蔡勤英正努力適應,和丈夫一起堅守。妻子來了,樓其善的日子終於有個「人樣」了。整個護林點煥然一新。樓其善在院裡整出空地,陸續添置了各種花卉、盆景、園林綠化景觀。
  • 竹山萬餘貧困群眾當上護林員
    12月16日一大早,竹山縣上庸鎮大泉山村生態護林員盧雲九身穿護林服、臂戴紅袖套、手握鐮刀穿梭在山林中,開展巡山護林工作。進入森林重點防火期以來,盧雲九每天早晨都會和同伴進山入林開展巡查。今年42歲的盧雲九為了照顧常年患病的老母親,沒有像村裡其他青壯年勞動力一樣外出務工,家庭十分貧困。2014年,盧雲九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竹山縣開始聘用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擔任生態護林員。盧雲九被聘為生態護林員後,終於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順利脫了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