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日-5日,
鬥門美食文化節
將在鬥門市民公園舉辦!
共設展位逾150個!
鬥門轄區內
井岸鎮、白蕉鎮、
鬥門鎮、乾務鎮、
蓮洲鎮、白藤街道等
五鎮一街的本土美味,
看見形,聞到香,品得味,
是舌尖上的饕餮享受。
今天本俠就帶大家看看,
在白蕉能嘗到哪些美味~
白蕉鎮
白蕉鎮位於鬥門區東南部,低洼近海,貫通南北的黃鏡門水道和東西流向的天生河交匯,地域內27條長逾82公裡的河湧縱橫。江海相融、鹹淡交界的獨特水域,成就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白蕉海鱸」。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白蕉海鱸」,可做200多道菜品。一方水土、一場食緣,酸甜苦辣、人生滋味,成為最具白蕉特質的「舌尖上的享受」;
吃艾餅、品鹹茶,白蕉客家美食同樣廣受喜愛、大受讚嘆。
1
走進白蕉鎮昭信村,水網縱橫、魚塘密布,這裡大部分養的是「白蕉海鱸」。
「
環境好,水好,養的海鱸就好。
據白蕉鎮漁業協會會長彭炳根介紹,白蕉鎮位於出海口,西江多條涇流在這裡與海水交匯,形成獨特的鹹、淡水地帶。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無公害的水質要求,成就了聞名遐邇的「白蕉海鱸」。
「
鬥門區有著不可複製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決定其海鱸產業在全國的地位。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表示。數據顯示:「白蕉海鱸」養殖面積約3萬畝,其產量在廣東乃至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9年「白蕉海鱸」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1年白蕉鎮獲評「中國海鱸之鄉」,並在今年助推珠海市獲得「中國海鱸之都」國字號榮譽。
「
白蕉海鱸可做200多道菜。
據鬥門區餐飲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按常理,海鮮、河鮮通常是越新鮮越好吃,但冰鮮的「白蕉海鱸」與眾不同,魚腥味沒有那麼重,反而口味更佳。
資料顯示:「白蕉海鱸」肉質肥厚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準媽媽和產婦吃的話既可補身、又不會造成營養過剩,是益體安康的佳品;「白蕉海鱸」含有較多的銅元素,銅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補充。
想要體驗不同的人生況味嗎?
請來品嘗「白蕉海鱸」菜品。
清蒸「白蕉海鱸」、醬蒸海鱸魚、鹽鮮「一夜情」、泰汁鱸魚排、灌湯鱸魚球、冰爽黃金海鱸絲、鮮花椒浸海鱸魚、乾鍋鱸魚乾、錫紙烤鱸魚……菜式多元,口感豐富。
在黃楊河東岸有一處
品嘗美味的好去處,
即金勝美食酒家。
「已經開了12年。」據老闆陳建勤介紹,酒樓位於「金坑村」和「勝利圍」相交處,各取兩處地名的前一個字,遂有了金勝美食酒家。
「白蕉海鱸蒸臘肉」是金勝美食酒家的拿手美味。「臘肉要肥瘦適當,放在白蕉海鱸上面清蒸。」42歲的大廚黃賜禮從業24年,做這道菜最為拿手。他說,臘肉的油汁與海鱸的鮮美融為一體,互相滋潤,成就一道美味;海鱸嫩滑口感好,臘肉染有魚鮮香。
品嘗這道出品,發現臘肉切片大塊、厚實。是不是由於「白蕉海鱸」鮮美無比,瀰漫一股桀驁之氣,須得鹹硬透亮的大塊臘肉,才能與之相愛相殺?
食材合併,煙火氤氳,互相滋潤,彼此成就:美味實乃人生一大樂事。
金勝美食酒家的第二道出品:
芝麻雞。
雞是果園雞,走地養10個月左右,肉質好。簡單處理後,先醃製兩個小時,燙皮烘乾、加入蛋白、芝麻等佐料,風乾5個多小時,烤熟。吃起來皮脆肉滑,鮮美無比,汁水飽滿,雞香濃鬱。
2
白蕉鎮有不少非遺美食,其中客家鹹茶+餈粑、艾餅+葉仔餈,讓人感受到獨特的本土滋味。
據悉,白蕉客家鹹茶從清乾隆開始盛行,摒棄了傳統擂茶中的葷食,保留素食部分,並不斷地發展其特色,具有解渴、清涼、消暑、充飢等多種功效,已經成為當地客家飲食風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2010年6月,客家鹹茶被列入我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艾餅又稱「艾餈」,是白蕉鎮客家人的傳統食品,因主要輔料取自「艾草」而得名。艾餅有著幾百年的歷史,蝦山村以及白石村、小託村和賴家村裡的客家居民,祖祖輩輩把製作艾餅這項習俗傳承下來,很好地記載了客家人的飲食文化。2010年7月,艾餅被列入鬥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
白蕉鎮有37個村居,烹製舌尖上的白蕉味道,有不少高手在民間。在白蕉鎮泗喜村就有這麼一家餐廳:開了22年的「新五食店」。
老闆文哥早年在大排檔裡學藝,1997年在村裡開起了這家飯館。來這裡吃飯,有兩道招牌菜必點:黃燜雞和燜芋頭。
網絡圖
燜雞香味四溢,肉質鮮美嫩滑。芋頭軟糯即化,讓人回味無窮。
黃燜雞好吃的秘訣是什麼?文哥笑答:「嫩薑,還有自己養的雞。」
網絡圖
燜芋頭,食材源自粉糯大芋頭,切成片狀,燒豬肉爆炒過,蒸籠裡蒸20分鐘,最後在表層撒上蔥末即可。芋頭入口即化、綿甜香糯;爆炒過的燒豬肉肥而不膩,配米飯剛剛好。
美味多樣,令人垂涎!
期待鬥門美食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