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倒春寒」嗎?幾句經典諺語,農民朋友需要知道。從滄海變桑田,遠古洪荒到今天的錦繡繁華,農耕文化,一直在這片華夏沃土上生根發芽,時至今日,已經是枝繁葉茂達到巔峰。現代種植不僅依靠科技創新,還結合民間農諺文化,使我們的農業生產,年年增產增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甚至在種植冬小麥的農村地區,勤勞能幹又聰慧的老農民們,把正月二十一這天作為小麥的生日,這充分說明了淳樸厚重的農民,對糧食重要性的理解和豐收的期望。一些老人說這一天如果晴空萬裡,那麼今年的小麥畝產量就一定很高。
當然這是來源於一個傳說,從前有個農民在正月二十一日拂曉之前,用幾個瓦片覆蓋到麥田裡的麥苗上,晚上再拿走。他發現到了小麥收穫的時候,籽粒出現很多秕子,而這一天飽受陽光普照的小麥卻顆粒飽滿。因此就有了農村諺語:「給吃不給吃,但看正月二十一」,並且在農村地區廣為流傳。
由此可見,春季的天氣變化,對於這一年農作物的收成影響很大。而農民最擔心的是這段時間氣溫驟降。所以農民會問:2020年有「倒春寒」嗎?答案確實不得而知。然而下面的幾句經典諺語,農民朋友需要一定知道:
第一個諺語:「冬在尾,倒春寒」。這個諺語的意思是說,「冬至」這一天,如果出現在此月之下旬,那麼「倒春寒」發生的機率,相對其它年份就比較大。2019年的「冬至」出現在公曆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號,也就是說冬至出現在月尾,根據這個民間諺語的說法,2020年就要提防倒春寒了。
第二個諺語:「大寒不冷倒春寒」。民間有一句諺語說:「小寒不冷,大寒冷;大寒不冷,倒春寒」,意思是說「小寒」節氣這天,如果氣溫相對比往年高,那麼「大寒」節氣這天,就會氣溫驟降,比往年同期寒冷。
如果「大寒」節氣這一天,相對往年的平均氣溫高,那麼第二年就會出現倒春寒。如此看來天氣到了該冷的季節,還是該冷就冷,這樣才會有好年景啊!今天是「小寒」節氣,我們這裡外面正在下雪,但是天氣不冷,就讓我們一起等到「大寒」節氣這一天,驗證是否寒冷,共同檢驗一下這句諺語的準確性吧!
第三個諺語:「九天不冷倒春寒」。在民間人們稱這段時間為數九寒天,這樣就充分說明了在到了「冬至」進入「數九」以後,天氣就開始進入了寒冷的狀態。然而在這一年之中,天氣變化都是「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也就是冬天最冷的時間就是在「三九」這些天。
可是「三九」天如果不冷,那麼第二年的春天就會出現「倒春寒」。記得十幾年前,在「臘八」這天我們這裡竟然非常溫暖,院子裡的積雪還在融化,然而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氣就變得忽熱忽冷,出現了極寒天氣,這對農民來說,確實帶來了很多麻煩。
2020年有「倒春寒」嗎?這需要到了春天我們才能知道,但是這幾句經典諺語,農民朋友需要了解一下,畢竟是歷代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積累,可信度非常高。不過隨著農業科技的迅猛發展,對於「倒春寒」天氣帶來的一系列農業災害,我們農民也都能輕鬆應對了。
最後祝願所有的農民朋友,在2020年都能喜獲豐收,走在奔向小康生活的路上,大家攜手並進共同努力,一個也不要掉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