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湖北各級統戰部門和廣大統戰成員聞令而動,踴躍投身戰疫,積極獻計出力。有的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在大戰大考中踐行了初心使命;有的下沉一線、衝鋒在前,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有的義無反顧、日夜奮戰,弘揚了救死扶傷的奉獻精神;有的發揮優勢、建言獻策,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智力支持;有的守望相助、捐款捐物,展現了同舟共濟的深厚情懷,為疫情防控貢獻了統戰智慧、統戰力量。
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湖北省委統戰部官方微信公眾號「荊楚統戰」特推出「戰疫一線最美統戰人」主題系列篇章,為您講述湖北統一戰線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的感人事跡。
這次,為您講述的是黃埔後裔、武漢極偉社區服務工作研究會會長李承時的故事。
疫情期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計報酬、不求名利,自發組織起來,穿梭於大街小巷、往返於樓宇之間,他們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默默地為所在座城市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就是城市的無名英雄——志願者們。
省黃埔軍校同學會聯絡工作委員會委員、武漢極偉社區服務工作研究會會長李承時就是其中一員,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堅持不斷詮釋著志願服務精神。
做防疫知識的宣傳員
1月23日武漢封城當天,李承時受邀走進武漢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民生e線》欄目,為武漢市民宣講相關防疫知識,開展心理疏導。直播當天他冒著被感染的風險騎車奔赴武漢電視臺,在節目中,他倡導「享受不便利的生活,把方便讓給他人」的生活理念,告訴人們如何戴好口罩,如何預防廢棄口罩的傳染;李承時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述能夠改變個人的生活習慣,減少感染風險,也算是盡了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直播結束時天已黑,李承時感慨道:「自己倒是有了幾分英雄氣」。這天的逆行對於李承時來說僅僅只是開始,從此他開始了兩個多月的志願服務。
社區衛生防疫是這次抗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李承時敏銳地察覺到應該做一些事情。依據湖北省衛健委《社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指導手冊》,在海外朋友的幫助下,借鑑歐美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他自行編寫了近5000字的《社區新冠肺炎防疫手冊》發放給社區居民,向居民普及「新冠肺炎」有關知識和預防措施。
作為湖北省首屆黃埔青少年夏令營的承辦人,李承時創建了覆蓋臺港澳鄂四地的「極偉逆轉服務平臺」,通過平臺播報家庭健康防疫情況,交流四地防疫做法,這不僅讓港澳臺同胞看到了武漢英雄城市的一面,也增強了「兩岸一家親」的民族情誼。
做為民解困的服務員
封城第二周,李承時發現網上負面情緒很多,他想除了口頭和筆尖的宣傳遠遠不夠,他開始帶領武漢極偉社區服務工作研究會的工作人員投入到武漢抗疫一線。李承時與該會的青年教官陳龍(黃埔後代)、王聯樺等一起,開始了他們的志願服務。他們開著私家車接送醫護人員往返與醫院和社區,有時遇到上下夜班的醫護人員,他們依然準時準點守候,他們用自己的堅持化解著醫護人員的疲憊,他們說:我們這點付出算不上什麼,只希望醫護人員能夠救治更多的病人。他們深入社區,搬運發放生活物資,極大的緩解了物資短缺困難,使居民能夠安心在家隔離,據不完全統計,他們累計搬運物資1萬餘件,重量突破了10萬斤。他們在鄂臺「極偉少年」中募集防疫資金,很多青少年拿出了自己的壓歲錢,募集的5000元全部用來購買一線急需的消毒用品,送至協和醫院和一元社區,他們希望這一小小的舉動,也能夠給青少年留下抗疫的難忘記憶。
曾擔任過政協委員的李承時沒有忘記參政議政責任,身處一線的他,先後撰寫了15篇《社情建議》提供給武漢市政協,所提建議包括安排酒店、學校作為防疫隔離場所,物業服務企業開展網絡團購,向困難家庭安排定向志願者,化解危機下的家庭負面情緒,發動青少年開展家務分工和及時做好新媒體輿情分析引導等,為抗擊疫情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做社區服務的組織員
2月17日—19日,武漢市開展為期三天的拉網式大排查工作,這期間李承時遇到了一位下沉社區的幹部反映的工作困難,李承時充分發揮組織特長,編寫《下沉幹部工作法》,明確以公示下沉幹部黨員、營造和諧鄰裡關係、職責定人的「五股幹事」合作模式,整合下沉幹部、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力量,為社區工作提供指導,進一步凝聚基層幹部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使社區很快出現了「遠親不如近鄰」的面貌,該社區也成為首批無疫情社區。
▲「武漢好人圈 東湖中醫救援隊」開展社區義診;醫生籤名按紅手印加入志願服務;中國非公立醫院機構協會表彰「武漢好人圈 東湖中醫救援隊」
為解決封城期間居民看病難問題,李承時組建了「武漢好人圈·東湖中醫救援隊」,組織醫生先後轉戰東湖風景區、漢陽區,為19個社區、1300餘居民提供了義務接診服務,為居民送醫送藥。他們的善舉引來了湖北日報、長江日報和武漢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的報導,3名醫生獲得「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的通報表彰,李承時也榮獲「武漢好人圈志願服務協會」榮譽表彰。
▲武漢好人圈志願服務協會授予李承時榮譽證書
「精神是看不見的生命,生命是活生生的精神」,這是李承時在封城期間最大的感觸。志願服務精神是偉大的,它為武漢這座城市帶來了生命的曙光,讓我們為廣大的志願者們喝彩。
(省黃埔軍校同學會 供稿)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