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交通廣播《1068幫幫團》的《公益會客廳》欄目時間,我們會陸續邀請優秀社區、優秀公益組織、優秀公益人物走進直播間,講講社區那些事兒。今天請進直播間的是三義大廈社區。
介紹一下走進直播間的三位嘉賓
1. 三義大廈社區黨委書記:康超
2. 三義大廈社區「巡邏隊」志願服務隊隊長:楊忠義
3. 三義大廈社區優秀志願者:艾明春
社區的志願服務工作
三義大廈社區實行大黨委制,黨委成員5名,大黨委委員3名,黨支部5個,黨小組14個,社區隸屬黨員190人,在職黨員報導146人。社區於2014年10月建成,辦公面積530平方米,街辦事處以三義莊百年歷史文化為主線,進行了精緻的設計和裝修,使整個社區充滿的文化氣息。社區採取「一站式」、敞開式的服務方式,辦公面積45平方米,其餘485平方米設有日間照料室、人民調解室、文化活動室、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室、電腦圖書室、殘疾人康復室等,對居民們全天候免費開放,為他們提供多元化,便捷式的各種服務。
三義大廈社區多年來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理念,突出公益性、權威性、專業性,努力服務社區、家庭、廣大未成年人,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三義大廈社區的志願者隊伍由三義大廈書記、主任康超同志負責,註冊志願者截止到目前共有598人次,註冊志願者佔社區常住人口的15%,並呈逐年上升趨勢。志願服務包括義務巡邏、便民理髮、健康指導服務、鄰裡互助、快樂營地等等,具有覆蓋的人群廣、受益的群眾多、開展的活動多樣等特點。據統計,這支志願服務隊每年組織的志願服務活動200餘次。
三義大廈社區的優秀志願者團隊倡導奉獻意識,積極參與社區共建,堅持以「民思我想、民需我為、民困我幫、民求我應」為志願服務的宗旨,弘揚中華美德,情暖社區。志願者們定期開展敬老愛幼系列活動,定期到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失獨老人和殘疾老人家中噓寒問暖,解決他們在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節假日,志願者們給老人們送上手工製作的小擺件、組織文藝活動,豐富老人們的節日生活,讓空巢老人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成為社區居民訴說衷腸、解疑難的好幫手,讓老人們感受到了一份特殊的親情,人性的光芒溢滿了整個社區,使老人們孤獨的心靈得到了安慰,讓老人們真正感到了「空巢不空,孤老不孤」,為譜寫「志願精神服務到家,共建和諧美麗社區」增添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幫幫團記者來到大營門街三義大廈社區採訪,在河西區大營門街三義大廈社區,有一支義務巡邏隊,記者曹小為採訪到了這支巡邏隊的故事:
三義大廈社區巡邏隊擁有35名志願者,大家的平均年齡是65歲。最年長的志願者已經86歲高齡。志願者們每個工作日都會在社區值班巡邏,大家及時發現社區的安全隱患,反饋給社區服務中心,並且隨時在社區內進行環境清整和文明宣傳。採訪的那一天,天氣寒冷,氣溫零下2度。志願者們冒著寒風來到社區內進行安全巡邏和環境清整。
「
楊隊長:今兒咱這巡邏啊,主要就是兩個任務:第一,像往常一樣排查隱患。第二,看有擺放不規則的自行車兒,或者有隨地丟棄的垃圾,咱們給撿拾到位。
眾志願者:沒問題出發!
志願者甲:楊隊長我擺這自行車兒去了啊,
志願者乙:我把那些垃圾給掃了。
志願者丙:擺齊了,啊!要倒要倒。
志願者丁:你看看趙大爺,這像86歲的人嗎?搬自行車,好傢夥,多利索您!
眾志願者:行了,趙大爺,挺好挺好。
」
今年71歲的楊忠義老人,是三義大廈社區巡邏隊的隊長。多年來他帶領義務巡邏隊員們風雨無阻地完成社區巡邏。這些老年志願者們老當益壯,認真進行社區安全隱患的排查,並按時上報隱患情況和安全隱患信息,做到細緻排查,認真處理。同時志願者們還做好居民的思想宣傳工作,不斷增強居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從根本上確保了居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楊隊長分享了一個社區巡邏隊及時發現、及時解決的問題:
「
我們在巡邏當中就發現社區的一個大廈,這個頂層有違建,而且把它建成養鴿子、養狗,還擺著好些花兒,他還用這個鐵柵欄弄成一個空中花園,這屬於違章建築,我們也沒有這種執法權。當我們把這個情況反映給社區的時候,社區工作人員多次登門做工作。最後,業主也主動協助社區圓滿地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既減少了社區安全隱患,也換來了環境更加優美。
」
三義大廈社區巡邏隊的志願者姜錦全熱心公益事業,一次他的腳受傷骨裂了,才休息20多天,他就重返義務巡邏隊。姜錦全一瘸一拐,堅持和大家一起義務巡邏,這個行為感動了全體志願者。巡邏隊的志願者們年齡普遍偏大,這些老年志願者們克服了身體的困難,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志願服務事業中。骨幹志願者邢寶英和趙玉說:
「
我叫邢寶英,今年70歲。在這20年當中吧,確實為社區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最近這幾年吧,因為我的腿呀不行了,不聽使喚腿疼,心裡還想腿疼,也不能影響我在社區的志願工作。尤其這巡邏,早晨出來我這腿倍兒疼,就貼膏藥,穿棉褲。我也堅持巡邏,我覺得巡邏的隊伍大伙兒在一塊兒說說話,反映反映日常咱社區的這些問題,特別好溝通,所以我腿疼也堅持。
大家好,我叫趙玉,今年86歲了。我主動參加了志願服務隊,這是我自己應該做的,始終是堅持下來,幾十年了。這是我作為黨員多少年受的教育,不忘初心,還是牢記自己的使命。只要還能走,能動換,我就要為黨多做點工作。一直做到底唄,只要小車兒不倒,就要推。
」
在這個社區還有一位優秀志願者代表,來看看他的故事:《空巢老人的貼心人》
今年66歲的艾明春,是工具機廠的一名退休工人,他從1997年開始,無微不至地照顧鄰居任洪安爺爺和他的愛人侯根弟奶奶。任爺爺和侯奶奶兒女都不在身邊,艾明春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後來侯奶奶去世了,艾明春繼續承擔照料任爺爺日常起居的責任,為老人做飯、購買生活用品。艾明春如親人般陪伴著任爺爺,讓原本孤獨的他不再寂寞。
今年任爺爺已經91歲高齡,爺爺的兒子也從外地回到天津,陪伴老人生活。任爺爺的兒子和艾明春互相親切地稱呼彼此為「二伯」和「老伯」,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採訪的那一天,「二伯」艾明春來到任爺爺家看望老人,
「
艾明春:老伯在家了?
任先生:哎,在家了
艾明春:大爺在這休息了,大爺我來了
任爺爺:你老來照顧我
艾明春:我照顧您不是應該的嗎?您站起來走走,看看,咱像90的嗎?哈哈哈,老爺子多哏兒。
任爺爺:你伺候我多少年了
艾明春:咱鄰裡之間,別說這個
任爺爺:嘛事都是靠你
艾明春:這不是應該的嗎,咱們是互相的,對吧。
」
艾明春20年如一日,照料著鄰居任爺爺。他為老人做飯、送飯,老人有任何小困難他都是隨叫隨到。有一天晚上,任爺爺突然敲門,說自己屋裡停電一片漆黑。艾明春當天晚上,馬上幫任爺爺買電,並及時安撫老人的情緒。逢年過節,艾明春總是捧著剛出鍋的美食,送到任爺爺家中。那些年,侯奶奶還在世的時候,老兩口更需要人照顧,艾明春講述了一段暖心的故事:
「
有一次,大娘突然坐那兒,不知道怎麼一動換,腦袋磕電暖氣上了,給她劃個大口子,血流不止呼呼的。大爺也是束手無策就來砸我們的門。我就跟我愛人趕緊過去,首先給大娘先止血,我們又打了120,把老太太送到公安醫院。到公安醫院呢,打的破傷風針,給縫了幾針。縫完之後,在醫院裡觀察了有四個多小時。家裡有老年人,這都是經常備不住發生的事兒,對吧。這鄰裡之間伸把手兒都是應該的,那天忙到後半夜兒。
」
任爺爺的兒子這些年在外地工作,每天都要給老人打三次電話。每次電話要是打不通,任先生就會聯繫「二伯」艾明春,看看老人是什麼原因不接電話。家裡的大事小情,都由「二伯」來解決,他就像老人的另一個兒子,無微不至地關愛著任爺爺。有「二伯」在,任爺爺感覺暖心又安心。「二伯」艾明春說,任爺爺年輕時也是一名志願者,他給了自己滿滿的正能量:
「
任先生:您有什麼表示感謝的話要跟二伯說嗎?
任爺爺:大哥不用我謝呀。他就說,有什麼事兒喊我就行。有時晚上他都睡覺了,我一喊他就起來。他那麼照顧我,我活到現在,多不簡單。平常兒子在外邊,我就一個人。大哥做什麼好吃的,都給我送來
艾明春:您是老人,對嗎,得愛護老人
任先生:給您送餃子送包子,魚和燉肉還有。
艾明春:這都是應該的,爺爺吃著順口兒就行啊。挺高興的,因為爺爺給我的都是正能量。
任爺爺:咱們住著當鄰居,有20年嗎?
艾明春:97年到現在,這都20多年了。
任爺爺:碰上你這樣的鄰居啊,兒子在外面也放心。
艾明春:關鍵您做得好啊,您給我們做的榜樣好啊。您當年在樓道裡巡邏,養完花您捐贈到學校裡去。您這種精神鼓舞著我呀。咱們是互相的,伸把手幫助這都是應該的。
」
·END·
記者曹小為
編輯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