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實中踐行戒律—福建平興寺住持界詮法師訪談錄

2020-12-25 佛教在線


平興寺住持界詮法師講法


界詮法師日常生活照

編者按:福建平興寺住持界詮法師在「紀念弘一大師圓寂70周年」活動之後,接受弘化社《弘化》刊物專訪。 

記者:您認為戒律對於中國佛教的意義在何處?現代社會弘揚戒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界詮法師:我們研究戒律,也只能說對戒律有一些了解。在這麼一個社會環境,真正行持也有一定的困難。譬如,戒律規定出家人不能拿錢,那你現在出門不拿錢則寸步難行,所以很困難。印度的寺院是居士帝王敕建的,現在中國寺院,都得僧人自己去做。我個人感覺,寺院遊人出入是一個很大的破壞。寺院畢竟是修行的地方,要保持一定的清淨,出家人要去讀經、打坐、念佛。

然而,遊人熙熙攘攘一進來,就得應酬、接待,導致僧人去應對這些事。現在要以廟養廟,寺院不賣票,僧人怎麼生存?不得不去做一些服務的事情。這樣對寺院,就會有很大的影響。這使得出家人無法安心辦道,也很少研究經典,這也對佛法傳播有一個很大的影響。那種禪堂的靜修的時代,現在慢慢地遠去了,念佛堂安心地念佛,這種道風也慢慢淡去了。福建幾個大的叢林,過去禪堂是非常有名的。可以說佛教從唐代以後,早期是譯場的教育,後來是宗師的教育,再接下來就是禪堂的教育。禪堂的教育延續的時間比較長,它是把僧人趕進禪堂,禪堂裡不允許說話,只有班首說話,維那帶領大家坐香,那種教育很有效果。一天坐幾支香,都是統一的,打坐一起打坐,下坐一起下坐,時間排得緊湊,對修行很見成效。現在慢慢禪堂坐香、共修比較少了,道風已經不行了。

怎麼去復興?寺院恢復到傳統樣子已經不可能了,這是時代的問題。但現在居士學佛倒是挺多的,研究佛學也挺多,可是從學術上、從文字上了解的比較多。真正實修上遇到的問題找誰,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沒有專門的人才,過去有問題找開悟的禪師,他能解決問題。現在找不到,具體的實修問題解決不了,佛教發展就有一定的障礙,慢慢流行的就是做佛教學問。現代佛教需要實修的人才,這樣的人才哪裡找呢?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文革,這麼長的時間,佛教受到的傷害是很大的。我們常常懷念過去佛法興盛的時代,如明代出現過四大高僧,民國時期的幾位大德。比如像印祖那樣念佛實修、弘一大師專門研究戒律並以身作則。佛教發展需要人才,僧才很缺乏。現在社會上研究佛學的不少,我最近看有一部《佛教通史》(賴永海編),這些學者寫的東西,研究還有一定的深度,反而出家人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少了,因為他們都去應付其他事情去了。從歷史上看,古時國家要對出家人進行考核。五代曾經有一段時間,男眾出家要背誦書最少三百張以上的經文,女眾則一百張以上。這樣會杜絕一些問題。

清末的舊社會,很多出家人都是沒飯吃,混進佛門去當和尚。現在不存在這些問題,到哪兒都有飯吃。現在市場經濟對寺院衝擊也是很大,我常說,社會有錢了,對佛教硬體建設來說是好的,但對整體僧人修行是壞事。世俗人有錢,他求兩種保險:一種是買社會人身保險、財產保險;一種就是到寺院來求健康長壽的保險,到寺院來,只要給他念經就好,他認為那就是保險。這麼一來,無形當中給非法的僧人帶來一定的空間,有人要念經,只要樂意就行。國家對宗教是很寬鬆的,某種程度上使得僧團泛濫。真正人才出不來,蠢才一大堆,從而帶來負面影響。我們在平興寺只是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安安靜靜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修行。在這裡不應付任何經懺佛事活動,也不出去外面應酬,最多是信徒來打隨堂普佛而已。我們每天都在上課、學習,也沒有招生,也沒有畢業。原則上我們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但來的人比較多,沒地方住,我們就會篩選一下。每年來這裡安居的不少,今年安居加住有400多人,平時也有300多人常年在這裡學習。冬天我們有共修、念佛、坐香。夏天我們以學習為主,現在天氣比較熱,過去叢林也是「冬參夏學」這麼一個做法。這兒想傳戒,需要向中佛協統一申報。我們傳戒完全是按戒律裡要求去做。也有不少年輕人在這裡出家,現在有二三十個預備出家的年輕人。

記者:當年弘一大師要做南山律學院,現在平興寺律學院已經做好了,請問一下,弘一大師的思想對您有什麼影響?

界詮法師:很慚愧,我們不能跟弘一大師相提並論。大師是何等身份的人?我們只是對戒律有一些好樂,盡份盡責地學一學。弘一大師無論是自己的行持,還是自己的著作,對律宗典籍的整理,都是十分了不起的。大師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自己的見解很少,他只是整理彙編一些材料,給大家帶來學習的方便。他的《比丘戒相表記》繪製了一個表格,這樣就會很容易看懂,為學律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我早期親近圓拙老法師,而圓老曾親近過弘一大師。據說,弘一大師給他們真正講的不是太多,有些問題問他,他便解答,平時很少講。他唯一講過的是妙蓮法師。這位住在泉州開元寺的妙蓮法師,大師很器重他,給他講過戒律。可是這位法師文革還俗了,後來又出家,對弘揚戒律沒起太大作用。我人生走到這裡也沒有計劃,只是走到哪裡算到哪裡。我學戒也是偶然的,一個同學在那裡學,也勸我學,我說:「行,那就學吧。」學了很歡喜、很高興,於是走到了今天。我們就是憑著這麼一顆心做。後來有這麼多人好樂來學習,我們寺院有這樣的條件和環境,成就大家學習而已。我們要學到怎麼樣?也沒有計劃,我們只是要求大家盡力而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戒律本來是個人行持的事情,本來是共學的、共修的,無論哪一宗哪一派都少不了戒律。「戒、定、慧」三學是佛法的基礎。無論你修什麼,戒是基礎。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學戒的人少了,道宣律師對戒律做了闡釋,後來人就把他看成南山律宗祖師。專門學習戒律的人才研究律宗,這是不應該的。此外,中國的一些宗派,如淨土宗、密宗,連同律宗都不應該稱為宗。念佛只是一個法門而已,密宗也是修持的一個方法。真正稱為宗的如華嚴宗、天台宗、禪宗,它們比較有一定的特色和傳承。再比如說唯識、中觀,是基本教理的概念,研究佛學的一個基本概念。修其他的法門必須要用性空的思想,知道唯識所現的道理,單獨修中觀、修唯識怎麼修?修不了的。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嚴持戒律 以戒為師:界詮法師為閩南佛學院學僧開示
    2016年12月1日,閩南佛學院三百多名學僧到太姥山平興寺參學初日,平興寺住持界詮法師應邀為眾開示。傍晚6時,參學團全體學僧在法師的引領下齊聚圓通殿,肅立合掌恭迎界詮法師升座講法。界詮法師從平興寺創辦伊始講起,用樸實智慧的話語為大家介紹了平興寺的發展緣起與歷史、寺院的學修課程以及日常管理模式,重點講解了戒律在修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 學戒五比丘:界詮法師與濟群法師追憶似水年華
    我在學習戒律的時候,相對學得比較粗,更為慚愧的是,沒有認真去實踐,只能說是懂得一些戒律的皮毛知識而已。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將來我們幾個人中,界詮法師對律學的貢獻和成就大概會是最大的。圓老對我們很慈悲、很關照,覺得我們住在藏經樓不方便,特地在寺院右邊的山上,修建了一座地藏殿,又稱小南山。
  • 平興寺 - 平興寺-名寺古剎內容-佛教在線
    歷史沿革 寺院勝景 當今住持 法務法事 交通通訊[歷史沿革]平興寺,位於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1966年,青藏法師領導福鼎縣僧眾於此創辦佛教徒茶場。十餘名僧人結茅而住,墾荒種植,早晚課誦,從未間斷。1997年,世行法師主持改建寺院,因寺院是平地而起,故名「平興寺」。1991年,界詮法師回平興寺,協助擴建道場,健全寺院規約。並開辦普隱學堂,以修歸淨土為宗旨,教通諸宗,行依律儀。參學問道者慕名而至。2000年為了滿足學僧如法如律學戒、持戒、受戒,依道宣律師《戒壇圖經》於寺內修建戒壇。1999年4月,首次舉行傳授三壇大戒法會,創閩東佛教傳三壇大戒之始。
  • 福鼎市佛協恭請上界下詮法師為大眾講經弘法
    界詮法師:中佛協諮議委員會副主席、福建省佛協名譽會長、平興寺住持2019年2月24日-25日(農曆正月廿、廿一日)下午兩點, 福鼎市佛教協會恭請太姥山平興寺住持上界下詮法師,在福鼎普光寺講堂,為大眾講經弘法。
  • 一分鐘佛訊:福建佛學院愛國主義考察團參訪中國佛學院 丨 馬來西亞法雨精舍住持開揚法師率團朝禮寧波天童禪寺
    ■ 福建佛學院愛國主義考察團參訪中國佛學院10月21日,以福建省統戰部民族宗教處處長王寧,福建省佛教協會秘書長黃廷榮為顧問,福建佛學院院長本性法師為團長的福建佛學院愛國主義考察團參訪中國佛學院,受到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向學法師的熱情接待。
  • 講法—福建平興寺住持界詮法師蒞臨溫州太平寺講法
  • 宋家臣:專訪邢臺市廣宗縣鐘樓寺住持常念法師
    銀河傳媒總裁宋家臣與鐘樓寺住持常念法師 獵狐網訊(總編 宋家臣 通訊員 尹妮子 宋強)佛門一納子,慈海度眾生。常念法師,字永志,河北省保定人氏,生於1983年,俗名劉超。2009年法師於河北省藁城天台寺禮上果下通大和尚披剃出家,作為侍者常伴恩師左右,同時系統學習了佛教念誦、梵唄等佛事活動的儀軌,為做一名合格的僧眾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期間,常念法師還於石家莊市尚和禪院擔任知客師職務,協助管理寺院事務,期間又親自帶領信眾舉行抄經、供燈、誦經、念佛、拜懺、開示等共修活動,大眾受益頗多。2014年4月30日,法師於河北趙縣柏林禪寺禮上界下詮大和尚為得戒和尚,受具足戒。
  • [對話]本如法師:戒律與清規——佛教中國化之流衍
    戒律與清規:佛教中國化之流衍 ——訪律宗祖庭淨業寺住持本如法師
  • 浙江溫州洞頭中普陀寺隆重舉行芳振法師晉院升座法會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北京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中佛協副會長、普濟寺方丈道慈法師;中佛協諮議委員會副主席、開元寺方丈道元法師;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奉化雪竇寺方丈怡藏法師;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天台國清寺方丈允觀法師;安徽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開福寺方丈圓藏法師;江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壽量古寺方丈瑞印法師;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潮州開元寺方丈達詮法師
  • 中國第一比丘尼道場徐州竹林寺住持明道法師
    近年來,徐州竹林寺在住持明道法師的引導下,打造女德、和平之品牌文化,開展國際佛教比丘尼尼間眾交流,中國第一比丘尼道場徐州竹林寺佛事興盛、佛化昌盛,享譽中外。在晉鹹康年間(335—342),外國沙門曇摩竭多設壇於船上,在泗水浮船傳戒,淨檢等4人在船中登壇,從大僧受具足戒。東晉永和年間,始建徐州竹林寺,初名青園寺。淨檢法師應邀駐錫青園寺,東晉穆帝司馬聃敕改青園寺為竹林寺,成為名聞天下的中國第一比丘尼道場。淨檢法師的一生詮釋了「應以何身得度者,則為何身為說法」《法華經》中所訓。
  • 福建連江寶林禪寺住持悟演法師獲斯裡蘭卡佛教大獎
    12月6日獲悉,福建連江寶林禪寺住持悟演法師日前在斯裡蘭卡獲斯裡蘭卡友好比丘協會頒發的「SRI SADDHARMAGOSHA」(聖妙法音)榮譽稱號。這是斯裡蘭卡佛教僧團公認的大獎。悟演法師畢業於北京大學、北師大等高校,並留學斯裡蘭卡。他通過佛教平臺,為中斯友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受到斯裡蘭卡佛教界的廣泛好評,獲得斯蘭卡佛教信眾的敬仰。
  • 福建寶林禪寺住持悟演法師赴德國舉辦佛教音樂會
    演出結束後,悟演法師、劉崢嶸與德國粉絲與工作人員合影(圖片來源:荊楚網)近一周來,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首府杜塞道夫市(Dusseldorf)颳起了一股中國文化旋風,來自福建省連江縣寶林禪寺住持悟演法師,在這座德國廣告
  • 洛陽白馬寺齊雲塔院住持心空法師示寂 將舉行追思法會
    洛陽白馬寺齊雲塔院住持心空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法炬潛輝,德星隕落,人天悲仰。 心空法師,一生精進修道,嚴持戒律;德才兼備,默默無聞,領眾燻修,秩序井然;講經說法,令諸眾生,開其盲眼,破其心病,光顯佛法。使道俗生信,四眾景仰。 謹此訃告,白馬寺齊雲塔院全體尼眾哀告。
  • 今日佛訊|沒有佛教僧才,就沒有佛教未來—福建佛學院向諸山長老請益僧教育智慧|2020中國佛音春晚圓滿舉行
    為感恩諸山長老對福建佛學院的關心與支持,並向諸山長老請益討教僧教育經驗與智慧,近日,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本性法師專程前往寧徳福鼎、泉州、廈門、福州等地,向福建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界詮長老、諮議委員會主席道元長老、常務副會長普法法師、則悟法師、趙雄法師、向願法師等禮座,懇請指導與開示。界詮長老強調說:沒有佛教僧才,就沒有佛教未來。長老的教示,表達出了各位諸山長老的心聲。
  • 福建仙遊龍華寺隆重舉行宏玉法師榮膺方丈暨升座慶典儀式
    出席活動的黨政領導有:福建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翁雄宇先生,福建省民宗廳副廳長張東暉先生,福建省委統戰部民宗處副處長林紅兵先生,莆田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鄭春洪,莆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玉芳女士、沈萌芽女士,莆田市民宗局局長林天耀,莆田市政協民宗委主任童荔萍女士,莆田市民宗局副局長陳瑞發先生,莆田市民宗局副調研員陳宗桂先生,仙遊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朝霞女士,仙遊縣委統戰部副部長陳明藻先生
  • 朝禮五臺山 恆愚法師拜訪佛母洞住持悲月法師
    (左)與悲月法師(右)佛學網山西訊 3月22日,佛學網五臺山朝聖小組跟隨河北省景州開福寺住持恆愚法師的腳步,朝禮五臺山佛母洞聖境,拜訪佛母洞住持悲月法師,聆聽悲月法師慈悲開示。是日,天朗氣清,恆愚法師一行來到佛母洞山下,沿階而上。一路行去,偶見白雲吞日,清氣浮升,殘雪與新枝相映,群山環抱一點朱紅,不由的讓人心生讚嘆,五臺聖境氣象萬千,果真名不虛傳!
  • 導師——蕭平實
    自小厭惡迷信,每斥神造世人之說,不信神能造人。        兵役期滿後辭父離鄉,於臺北市覓職;五年後成立事務所,執行業務;雖遊於世務,而樂於暗助弱小。        蕭平實導師歷練世間法18年後,於1985年皈依三寶,鼎力護法,勤修福德。自修持名念佛,精進二年之後自成無相念佛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