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走海漂垃圾 有「臺灣龍珠」美譽的基隆嶼煥新顏

2020-12-24 廈門網

  民眾基隆嶼淨灘,清理垃圾。圖片來源:臺媒

  有「臺灣龍珠」美譽的基隆嶼,景色宜人,有豐富的生態系統和眾多的漁業資源。因碼頭損壞,基隆嶼已封閉近3年。在即將重新開放之際,基隆市政府在5月12日這天,安排512名志工登島淨灘。

  淨灘是清理海岸上的海洋廢棄物。海洋殺手如一次性餐具及塑料垃圾等廢棄物,歷經幾十年也不會分解,對自然生態、人類健康、觀光旅遊都有致命的影響,不僅隔離了人與海的距離,也迫使海洋生物吞食這些致命的垃圾「食物」。

  512名志工登島淨灘是今年「珍愛海洋·魚樂基隆」活動的重頭戲。志工隊伍遍布基隆嶼步道外圍潮間帶,逐區進行淨灘。因長達420米的海灘,需要非常多志工協助,淨灘團體中,甚至有遠從臺中及花蓮來的志工。

  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海洋事務科長蔡馥嚀表示,基隆嶼封閉近3年來,雖然沒有在島上製造新的垃圾,但沿岸海灘長年已累積數量龐大的海漂垃圾,以保麗龍(泡沫塑料)、塑料瓶、廢棄漁網、浮球等為主。

  為此活動特意邀請臺灣海洋科學館、海洋大學、水產試驗所及多個關心環保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共同參與。淨灘全程採用ICC(國際淨灘行動)分類法,進行與記錄及分析,提供學術研究使用。

  在短短數小時內,就清出3492個塑料瓶及833個保麗龍,還有311個浮球,113件漁業廢棄物,共計有18類垃圾,總共有1500公斤。比較特別的垃圾,包括有超大水管、鐵桶等,讓人驚訝。

  基隆市政府表示,將長期致力於海洋環境保育,定期進行淨灘淨海及魚苗放流。如今魚苗放流活動已邁向第7年。繼2016年成立潮境保育區,去年也開始實施基隆嶼及北方三島周邊500米禁用刺網措施,並鼓勵漁民成立環保艦隊,使海洋環境與資源能永續發展利用。

  基隆市沿近海漁船組成的基隆海洋環保艦隊,也響應此次淨灘活動,共有16艘漁船協助,載垃圾回八鬥子漁港回收處理。

  據統計,在臺灣,淨灘5年撿拾到的塑料瓶,堆疊高度高達8.4座臺北101大樓。

  參與淨灘的妙實法師表示,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淨灘是響應愛地球的實踐行動。蔡馥嚀說,海漂垃圾清了之後還是會再來,以後每年5月前後都會辦一次基隆嶼大淨灘,讓基隆嶼和周邊海域一直留存最美最健康的容顏。(記者任成琦)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撿走海漂垃圾 基隆嶼煥新顏
    民眾基隆嶼淨灘,清理垃圾。圖片來源於臺媒  有「臺灣龍珠」美譽的基隆嶼,景色宜人,有豐富的生態系統和眾多的漁業資源。因碼頭損壞,基隆嶼已封閉近3年。在即將重新開放之際,基隆市政府在5月12日這天,安排512名志工登島淨灘。  淨灘是清理海岸上的海洋廢棄物。海洋殺手如一次性餐具及塑料垃圾等廢棄物,歷經幾十年也不會分解,對自然生態、人類健康、觀光旅遊都有致命的影響,不僅隔離了人與海的距離,也迫使海洋生物吞食這些致命的垃圾「食物」。
  • 臺灣基隆嶼,在最美的季節看最美的景色,今夏開放登嶼遊玩
    有「臺灣龍珠」美譽的基隆嶼,5年前蘇力颱風過境造成基隆嶼碼頭損壞封閉,今年暑假要再度開放登嶼,登上基隆嶼,絕對要抓對「漲退潮」時間,有空拍師花了一年時間。捕捉到傳說中的「基隆海檻」景象,因為海底有10公尺深的稜線,潮流往返時,會加速產生湧浪,海面會呈顯兩種顏色像被分成兩半,如同海浪在打架。▲基隆嶼將於今年夏天再度開放參觀。放眼眺望碧海藍天,汪洋大海中佇立著遺世獨立的基隆嶼,是基隆的重要指標。
  • 臺灣基隆嶼封島5年重啟 4個月登島6萬人次
    圖/基隆市政府提供    有「臺灣龍珠」之稱,因遭受蘇力颱風襲擊而封島5年的基隆嶼,今年6月整建完成後,以嶄新面貌正式全面對外開放登島觀光,並採人數總量管制,但湧入大量遊客,尤其假日人潮非常多。市府統計4個月來登島人數有6萬多人次,如以1名遊客消費700元(新臺幣,下同)估計,帶來約4千多萬元以上的直接觀光效益。
  • 臺灣積極應對海洋環境汙染嚴峻考驗
    民眾基隆嶼淨灘,清理垃圾。圖片來源:臺媒  有「臺灣龍珠」美譽的基隆嶼,景色宜人,有豐富的生態系統和眾多的漁業資源。因碼頭損壞,基隆嶼已封閉近3年。在即將重新開放之際,基隆市政府在5月12日這天,安排512名志工登島淨灘。  淨灘是清理海岸上的海洋廢棄物。
  • 基隆嶼時隔5年再開放,又多了一個去臺灣浪的理由了!
    作為中國的「寶島」,臺灣絕對值得一去再去,士林夜市的小吃琳琅滿目,吃多少次都有新發現;臺北故宮博物館
  • 沿著臺灣一路向北,和平島和基隆嶼
    和平島位於臺灣本島的最北端,是一座獨立的海島。他和基隆相連的和平橋是臺灣第一座跨海橋,這裡也是臺灣北部最早有西方人足跡的地方。三自動位於千疊敷附近的小山上,相傳是鄭成功收復臺灣時,荷蘭人退守的最後據點,三字洞洞長20米,前後都有門。洞內巖壁上曾經刻有古荷蘭文字,由於巖石屬於砂巖,毗鄰海邊,幾百年來受強勁的東北季風的吹襲,現在洞內文字已風化剝落模糊不清了,所以傳言是否屬實也難以考證。間諜夫是一片海,是平臺。由於海潮長年累月侵蝕平臺上的砂巖,使之逐漸形成一塊塊酷似絲方形豆腐的巖石,故而千疊敷又稱為豆腐巖。
  • 臺灣垃圾漂到琉球海灘 日本人:早就習慣了
    臺灣垃圾漂到琉球海灘 日本人:早就習慣了圖片來自臺灣東森電視臺網站  中新網9月9日電 據臺灣東森電視臺網站報導,日前有臺灣遊客前往有最後秘境的日本西表島旅遊,竟在海灘發現上印有中文字樣的手搖杯飲料、殺蟲劑等垃圾散落海灘
  • 改善人居環境,村莊煥新顏,昌平區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改善人居環境,村莊煥新顏,昌平區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2021-01-0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銀行藝術祭青年繪畫季亞軍作品《基隆嶼》返鄉展出
    華夏經緯網4月9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發掘臺灣新銳青年藝術家的臺灣銀行藝術祭,今年巡迴美展8日起移師基隆市文化中心展出,其中將基隆八景之一的基隆嶼入畫,並榮獲本屆臺銀傑出獎的基隆囝仔黃逸旻,將漁民眼中的島嶼意象與在地景點相映成趣,成為這次展出最大亮點。
  • 連江「背簍哥」有個新夢想 將海漂垃圾改造成環保創意作品
    林金松正用海漂垃圾製作環保創意作品。     海峽網9月9日訊 (福州晚報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黃祥賀 文/攝)「我有一個夢想,就是將海漂垃圾改造成環保創意作品,邀請馬祖的志願者,辦一個兩岸創意環保展。」7日,拄著拐杖的連江黃岐「背簍哥」林金松如是說。     十九年如一日,他背著背簍撿海漂垃圾,被當地村民稱為「背簍哥」,去年還被評為福州「最美志願者」。
  • 她在澎湖撿了4年垃圾,夢想用它們蓋間房
    一次拍照時,她發現每天都有很多垃圾漂到海灘上,「我們會撿到很多酒瓶,還有各式各樣的瓶子,在臺灣都沒看過,有的很漂亮,我們便開始改造這些海洋廢棄物,想用美的藝術品讓大家關心海洋生命的問題。」由此,她建立了O2 Lab 海漂實驗室,每周都會帶領50個志願者去淨灘(即撿垃圾,淨化海灘),並且和藝工隊的小夥伴一起改造海洋廢棄物。
  • 乘風再訪基隆嶼圖
    由於基隆地處臺灣北濱,港曲澳深,一年到頭迎著海風,所以雨水豐沛,降雨天數冠全島,故有雨港之稱。,別無他法,且聽說有二戰時期日軍的遊魂和中法戰役時客死異鄉的孤魂縈繞不散,‥‥這種又愛又怕的感覺,讓基隆嶼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 要聞速覽| 臺灣基隆嶼封島近5年 6月25日起開放遊客登島;香港快運航空宣布即將開通航線直飛那霸
    01臺灣基隆嶼封島近5年 6月25
  • 江門老巷煥新顏!這個充滿煙火氣息的視頻,溫暖了無數人!
    江門老巷煥新顏!這個充滿煙火氣息的視頻,溫暖了無數人!煥新顏 守初心江門老城的長街短巷是城市文明的起源文明江門我們一直在路上END來源:江門發布綜合整理原標題:《江門老巷煥新顏!這個充滿煙火氣息的視頻,溫暖了無數人!》
  • 活玉面膜邀你新年煥新肌 助你新年煥新顏
    新年煥新肌,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膚品可以幫助你新年容光煥發,正所謂新年新氣象。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款獨特的國學護膚面膜——活玉面膜。不同於其他面膜,活玉面膜以天然玉石活化液為主要成分,針對敏感肌問題形成了一套現代玉養顏養護方案。
  • 泉州東海街道海漂垃圾清理隊:每天忙碌9個小時
    清理隊成員們在灘涂上撿海漂垃圾  泉州東海街道一支十人組成的海漂垃圾清理隊,每天忙碌9個小時­  漲潮時,他們在岸上打撈漂浮垃圾;退潮了,他們下到灘涂拾撿垃圾。每天早上6點到中午11點,下午1點到5點,是他們的工作時間。
  • 基隆雨,基隆嶼,一起欣賞它的美
    要親臨基隆嶼其實不難,只要從基隆碧砂漁港搭船15分鐘便可直達基隆嶼,船資則因要走訪登山步道與否而有高低,此行我千挑萬選,選擇參加基隆市野鳥協會年度基隆嶼活動一同登島,因小時曾參加過鳥會活動,對鳥友印象極佳,遂報名了此次行程。
  • 秘境美島基隆嶼 封島三年重新開放
    (圖/基隆市政府)基隆嶼是一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小島,本身是就一塊巖漿遇海水凝固而成的「火成巖」,在海浪及海風不斷的衝刷之下,形成了特別的斷崖海岸景觀,島嶼的四周皆為峭壁,幾無平地,並有許多的海蝕洞穴與巖礁,也因此有火山地質公園的美稱。
  • 基隆嶼四月百合季提前飄香圖
    自碧砂漁港坐船到基隆嶼,船程約廿分鐘,過去由於「軍事管制」因素並未對外開放,少經破壞,島上還保有許多原生植物及特殊的海蝕地形,6年前基隆巿政府開放登島觀光,陸續增建了步道、涼亭等遊憩設施,旅遊服務中心也即將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