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規範是對基本道德要求進行的高度概括,是人們判別是非善惡、道德與不道德的基本尺度,也是人們在行為選擇中應當怎樣做與不應當怎樣做的基本標準。
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含義及主要內容
2001年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第一次系統明確地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這是對我國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規範的當代概括。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範,體現著我國現代社會生活中的道德精華。其基本內容有:愛國守法,是要求公民應該有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學法、懂法、守法、護法;明禮誠信,是要求公民的行為舉止、待人接物應該文明禮貌,與人交往應該誠實守信,誠懇待人,信守承諾;團結友善,是要求公民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助友愛,與人為善;勤儉自強,是要求公民應該勤奮工和,儉樸節約,積極進取,以憤圖強;敬業奉獻,是要求公民應該恪忠職守,兢業工作,克己奉公,服務社會。公民的各項基本道德規範,所有公民都能理解和認同,也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做到。公民的各項基本道德規範在內容上相互聯繫,在公民道德實踐中相互作用,交叉滲透。
二、提出和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意義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提出和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具有重要意義。
其一,公民基本道德規範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要求。
其二,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是對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其三,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有利於對公民進行道德教育。
公共生活含義:是人們在公共的領域、公有的環境、公用的場所中,彼此開放透明且相互關聯的共同活動。
公共生活特點:活動範圍的廣泛性、交往對象的複雜性、活動方式的多樣性、活動結果的相關性。
公共秩序含義:是由一定的規則維繫的人們公共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
社會公德含義:
是公民在社會交往和社會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
社會公德特點:
(1)基礎性。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是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準則,是為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進行而對社會成員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全民性。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成員都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性和適用範圍。
(3)相對穩定性。社會公告是人類世世代代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中形成的,高速公共生活中最一般關係的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公共生活中的最一般關係,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形態裡都存在著,因而,高速這種關係的社會公德在歷史上與其他各種道德分支相比,具有更多的穩定性。
社會公德主要內容:
每個社會成員都應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文明上網」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
為什麼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當代社會,有序的公共生活對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更加突出,其主要表現有: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於社會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於人們社會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為人們創造出和諧的人際關係氛圍和舒適的生活環境,是提高社會成員生活質量的基本保證;有序的公共生活體現出人們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識的提高,是國家現代化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
遵守社會公德是社會公共生活的必然要求:
(論述)社會公德作為人們公共生活中最起碼、最簡單的行為準則,是適應社會和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社會公德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具有特殊且廣泛的規範作用。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遵守社會公德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條件。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場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環境、維護現實社會生活的最低準則,是人們現實社會生活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人人必須自覺遵守。
遵守社會公德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隨著人們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當代人幾乎所有生活活動都與社會公德規範息息相關。自覺遵守社會公告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社會公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也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會公德對社會道德風尚的影響穩定而深刻、廣泛而持久。社會道德又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從人們實踐社會公德的自覺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狀況。
總之,在一定意義上說,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公德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礎,是現代社會必須高揚的基本道德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自覺地以社會責任感考慮自己的行動,遵循體現社會群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規範。
職業的含義:是人們靠勞動以維持生活的一種社會性的位置。勞動是職業的基礎,職業是勞動分工後的表達形式。
職業道德的含義: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在一定的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徵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特殊領域。
職業道德基本特點:
1.規範性和專業性。每種職業都有各自的具體規定,即積壓自的職業規範,甚至各個工種、崗位的職業規範都不一樣。各種職業的職業道德的具體內容是不同的,具有很強的專業性。
2.可操作性與準強制性。
3.相對穩定性和連續性。由於人們的職業生活代代相傳,具有歷史的連續性和相對穩定性,因此,職業道德比起其他行為規範來更加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
職業道德基本要求:
愛崗敬業;2。誠實守信;3。辦事公道;4。服務群眾;5。奉獻社會;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貌的重要手段。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從業者素質的重要途徑。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要條件。
個人的職業道德素質是通過教育、職業實踐和自我修養等途徑逐漸形成的提高的。
如何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
努力學習,增強職業道德意識、
努力塑造優良的職業品質、
努力鍛鍊實際發行職業道德的能力。
愛情的含義:
愛情的本質是基於一定自然基礎之上,並受制於社會物質和文化因素的互相愛慕、擔當責任的精神。
愛情中起著主導作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面貌。愛情是男女雙方發自內心的、自覺自愿的、基於一定的客觀現實基礎上的自主選擇。
愛情的本質特徵:
1平等互愛性、2專一排他性、3強烈持久性、4純潔嚴肅性。
男女戀愛中道德要求:真誠負責、平等互尊、文明相愛。
家庭美德主要內容:
(1)尊老愛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儉持家。(5)鄰裡團結。
經濟條件和文化條件是家庭發展的基本條件。
恩格斯根據摩爾要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家庭發展從低級到高級的四種歷史形式,即血緣家庭、普那路亞家庭、對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
家庭是由婚姻、血緣或收養關係形成的人們進行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體現著一定社會的經濟關係,構成社會經濟基礎和重要部分。
家庭美德是調節人們在家庭生活方面的關係和行為的道德準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裡之間的關係。
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家庭美德建設既是家庭生活質量的保障,又是形成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根基。
三、加強家庭美德建設的意義(遵守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家庭美德建設既能增進人生幸福,也能提高個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對於個體人生具有重要意義。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建立美滿溫馨的幸福家庭,創造和睦的鄰裡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內容。加強家庭美德修養,認真嚴肅地對待兩性關係,提高個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淨化美化心靈,提升人生境界,增進人生價值。
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對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建立穩定和諧的幸福家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加強家庭美德建設,提高家庭成員的文明素質,有利於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加強家庭成員的文明素質,有利於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增進和優化家庭功能,對提高社會人口的文明素質,對人類社會持續地繁榮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個人品德含義:是個人的道德品質的簡稱,是指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原則規範行動時所表現出來年穩固的傾向和特徵。
其一,個人品德是表現在個體處理一切問題時的行為活動中具有比較穩定的、形成了習慣的道德素質,是行為者個人的道德屬性。
其二,個人品德既包括個人主觀上對一定的道德原則規範的認識,也包括個人基於這種認識所產生的具有穩定性特徵的行為習慣,是個人主觀上道德認識和客觀上道德行為的統一。
其三,個人品德實際上也是社會中存在的道德關係、道德原則規範在個體思想行行為上的集中反映。
其四,個人品德是個人的穩定心理特徵、內心狀態。
其五,個人品德是由個人多種心理成分共同構成的一個複雜整體。
良好個人品德的基本要求:對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的自覺遵守,如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踐行,對公民道德基本規範的具有實踐,對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自覺遵守。簡單列舉良好個人品德的表現特徵有:正直無私、忠誠守信、友愛善良、勇敢進取、敬業好學、勤勞節儉。
個人品德的形成:
個人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受歷史和現實的社會關係的制約。
個人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依賴於個體的社會實踐。
個人品德的形成過程包含多種心理成分的相應發展。(如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為、道德習慣等)
社會實踐是溝通人們主觀世界同客觀社會之間的橋梁。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於行為準則的是非、善惡及其意義的認識。
道德情感是伴隨著道德認識所出現的一種內心體驗。道德意志是人在抉擇道德行為時的決心和毅力。道德信念是人們把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變成個人行動的指南和原則。道德行為是人們遵循道德原則規範而表現出的外在活動。
道德習慣是指人們的道德實踐活動持續不斷地重複某種道德行為,使之積澱於心理中,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方式。
個人品德的形成重要的意義:
良好個人品德的形成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目標要求。
良好個人品德的形成是個體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發展的要求。
總之,良好個人品德的培養既是個人修養的目的,也是社會教育的任務。每個社會成員都應為形成良好的個人品德而努力。
道德修養含義:是個體在道德意識、道德行為方面,自覺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進行的自我審度、自我教育、自我鍛鍊、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動。
(論述)道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
1.認真學習,提高道德認識。為基本途徑。(提高道德認識的方法:其一,學思明理。其二,擇善而從。其三,學習榜樣。)
2.勤於實踐,加強道德行為訓練。為根本途徑。(加強道德訓練的方法:其一,知行統一。其二,積善成德。)
3.嚴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質。為重要途徑。(完善道德品質的方法:其一,省察克治。其二,陶治情操。其三,慎獨自律。)
省察克治含義:通過反覆檢查以發現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頭和行為上的不良習慣,堅決克服和整治掉所發現的不良念頭和習慣。
慎獨含義:慎獨是在個人獨處、無人監督時,也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對自己的言行,小心謹慎,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