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科創板第一高價股」石頭科技(688169.SH)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截至收盤,石頭科技報1018.03元/股,成為A股市場上的第二隻千元股。
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發布的《石頭科技:勢能轉換初見成效,自主發展仍待時日》研報顯示,石頭科技成立於2014年7月,是一家專注於家用智能清潔機器人及其他清潔電器研發和生產的公司。公司產品設計和開發都始於北京總部,另外在上海和深圳設有分公司。
石頭科技為小米生態鏈企業,專注於掃地機器人領域。2016年推出首款小米定製品牌產品「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隨後推出自有品牌「石頭」智能掃地機器人、「小瓦」智能掃地機器人。
今年2月21日,石頭科技登陸科創板,發行價為每股271.12元,不僅在當時成為科創板發行價第一,同時也是A股歷史最高發行價。上市首日,石頭科技收漲84.46%,報497.9元/股。
不過上市即巔峰,隨後石頭科技股價經歷了一個月的探底期,最低跌至313.72元/股後回暖,此後9個月則穩步攀升。12月以來,石頭科技股價加速上行,累計漲幅幾近30%。12月7日,石頭科技股價首次突破900元,隨後僅用了8個交易日就已突破千元大關。
作為小米生態鏈的一部分,最初石頭科技產品的銷售高度依賴小米,這也一直為市場所「詬病」。但在上市後,石頭科技加快去小米化進程,加大資金投入,尤其擴大對自有品牌的開發和市場拓展。
艾媒諮詢研報指出,石頭科技在成立初期,缺乏自有品牌,主要以定製方式生產米家品牌,銷售方面採用小米模式,2016年收入幾乎全部來自米家品牌,對小米的依賴性極高。2017年推出自有的石頭品牌,貢獻收入1.07億,佔總營收的比例為9.63%。2018年又推出小瓦品牌,隨著自有品牌的大幅增長,石頭科技的收入結構出現較大變化,米家品牌營收佔比下降至47.21%,自有品牌營收佔比上升至51.53%。
石頭科技的銷售渠道主要包括小米渠道以及自有品牌的線上、線下渠道,其中小米渠道收入佔比由2017年的90.36%降至50.17%。自有品牌在2017年主要依賴線上渠道銷售,佔總營收比例為7.63%,比線下渠道高出5.62個百分點。2018年線下渠道增長快速,貢獻25.38%的營收,金額達到7.74億元,以微弱之差反超線上渠道。
2020年,石頭科技對小米的依賴度進一步下降。今年上半年,石頭科技對小米的依賴程度降至13.7%。華泰證券指出,石頭科技已經實現向自有品牌企業轉型,自有品牌銷售的高速增長及佔比提升是公司利潤顯著增長的主因。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石頭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1.83億元、11.19億元和30.51億元,保持較快增長。公司淨利潤分別為-0.11億元、0.67億元、3.08億元。
2020年前三季度,石頭科技實現營收29.8億元,同比下降1.66%,實現淨利潤8.99億元,同比增長54.5%。其中,三季度實現營收12.03億元,同比增長33.03%,歸母淨利潤達到4.39億元,同比增長123.26%。
在銷售數據上,根據奧維和天貓數據,10、11月掃地機器人行業線上銷額增速較三季度有所下滑,但仍保持較快增長。石頭科技10~11月內銷表現亮眼,增速較三季度有顯著提升。此外,在海外市場,石頭科技也延續了良好態勢,根據美國亞馬遜爬蟲數據,石頭10~11月合計銷量較Q3增長約74%,銷售數據頗為強勁。顯然,不管是海外市場還是國內市場,其在最近幾個月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智能家居逐步走進尋常百姓家,人們對於掃地機器人的接受度有了很大提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掃地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為370億元,到2018年達600億元,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1700億元。
目前智能掃地機器人行業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市場上已有的品牌與廠商較多,市場化程度逐漸提高。目前在國內主流電商平臺上銷售的智能掃地機器人品牌已近 200 個。市場參與者包括新興服務機器人公司、傳統家電公司、網際網路公司以及各種創業公司等。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隨著這一領域企業的增多,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這將促使企業不斷的提升研發水平,加強在核心技術方面的投入。不斷地優化用戶體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能滿足各種使用場景的產品。對於重視研發投入,重視用戶體驗的公司而言,會贏得市場的認可與接受。
安信證券指出,目前石頭科技在風光機電和AI五個方向均擁有技術研發優勢,在噪音、拖地效果、物體識別、智能性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技術儲備。此外,石頭科技專注單一機型、針對單一旗艦機型持續改進和優化的打法,也有望在使用體驗上與其他掃地機器人拉開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