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中國文化 英國「預熱」中國春節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原標題:愛上中國文化 英國「預熱」中國春節

若想在一個歐洲城市充分感受中國春節的精彩和熱鬧,那麼就請到倫敦來。

隨著中英之間人員往來、文化交流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英國人愛上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展演活動日益豐富,中文學校越開越多,記者不經意間就能碰到一兩位會說中文的英國朋友。再過不到半個月,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就要來臨,兩國文化團體抓住這一機會,安排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意在以中國春節為契機,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國文化影響力。

中國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因與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生活在同一時期,讓不少英國人認識了這位中國的「莎士比亞」,他們將湯顯祖的《牡丹亭》比作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將《南柯記》比作《仲夏夜之夢》。1月25日至27日,湯顯祖的經典作品「臨川四夢」之《邯鄲記》在倫敦哈克尼帝國劇院上演。為了貼近英國觀眾的審美習慣,《邯鄲記》做了一些改編,例如將現代話劇風格融入中國傳統戲曲形式,服裝、道具和舞臺設計進行了一定的誇張處理,突出了中國文化元素特色,並在舞臺兩邊配上英文字幕,消除語言障礙,讓英國觀眾更好地欣賞劇目。

在倫敦,參觀各式博物館可謂一種精神享受。今年,大英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皇家海事博物館、倫敦博物館和大英圖書館這6所知名博物館均籌備了與中國春節相關的慶祝活動,如舞龍舞獅、茶道表演、書法課等,被稱為「六館慶新春」。據悉,這6所博物館都是自發籌備相關活動,可見,中國新年已經成為英國文化機構重要的年度活動策劃內容。

距離倫敦兩小時車程的利物浦,也有一場「重頭戲」即將上演。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不僅代表了從中國古代戰國到秦朝陶俑製作工藝的日臻成熟,也能夠一窺秦朝國力和喪葬文化。2月8日起,利物浦世界博物館將與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合作舉辦「秦始皇與兵馬俑」展。據主辦方介紹,將有包括大型兵馬俑、陶器、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等125件(組)多種類型的珍貴文物展出。這是兵馬俑第一次在利物浦展出,也是第五次登陸英國。2007年,兵馬俑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展出時,曾吸引了85萬觀眾前往參觀。

此外,還有各種新春音樂會、電影節、中國文化進課堂等活動,不一而足,共同構成了英國2018年「歡樂春節」系列活動。無論是英國當地人還是在英的華僑華人,都表示非常期待。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公使銜參贊項曉煒表示:「總體來看,2018年英國『歡樂春節』活動有幾個特點:一是精益求精,質量為先;二是立足重點城市,輻射周邊地區;三是活動豐富多彩,涵蓋群體廣泛;四是創新發展,深度融合。」他解釋說,一方面,英國文化底蘊深厚,為了與之相匹配,今年在英國登場的春節文化活動都是名團名作,在主流劇院上演;另一方面,今年的春節活動不僅在大城市的文化場所舉辦,還深入到英格蘭普雷斯頓、威爾斯班戈等小型城市以及社區,做到「全民共享」中國春節。

今年的「歡樂春節」活動多數都比較有深度,例如中國戲劇、音樂會以及博物館的書法課等。這反映出了英國當地人對中國的了解不斷加深,從一開始僅僅被中國文化的「外表」所吸引,流連於熱鬧的舞龍舞獅、華麗的中國傳統服飾和各種「中國風」的裝飾,到現在將春節作為一個深入學習中國文化的窗口,去探究中國文化的「內在美」,這種轉變令人欣喜。(強薇)

相關焦點

  • 英國BBC紀錄片《中國春節》接地氣詮釋中國文化
    這部紀錄片於2月14至16日在英國BBC2頻道首播,共《回家》、《團圓》和《歡慶》三集。該片由5名英國主持人,以直播類節目的形式,在主線故事的發展中穿插與其他地區連線的視頻,講述發生在中國廣袤土地上的春節故事和豐富多彩的春節習俗。  主持人在其中擔當的是體驗者的角色,從而零距離地參與不同地域和人群的春節。
  • 「鼠」我最紅·中國符號工坊預熱紐西蘭「歡樂春節」
    人民網惠靈頓1月14日電(王泉驕)1月12日上午,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聯合惠靈頓雅風社推出2020年「歡樂春節」預熱活動——「鼠」我最紅·中國符號工坊,吸引當地500多名居民參與這場充滿中國年味兒的「鬧新春」活動。
  • 中國春節走進英國學校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不少學校和幼兒園也將春節作為一項重要的外國文化傳統,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慶祝中國農曆新年。&nbsp&nbsp&nbsp&nbsp春節前夕,記者的孩子所在的幼兒園老師便詢問記者,是否能夠在春節期間來幼兒園給孩子們講一講春節的故事和習俗。作為幼兒園唯一一名中國孩子的家長,記者欣然同意。
  • 美媒:世界茶葉第一大國中國 為何漸漸愛上英國茶?
    美聯社9月5日文章,原題:世界茶葉第一大國中國,漸漸愛上英國茶紀夢雨(音)在軟椅上坐下,端起一杯茶,耳畔是茶匙攪動的叮噹聲和喁喁的細語聲。維多利亞式的豪華裝修使茶屋凸顯正宗英倫風格,仿佛《唐頓莊園》中的一幕。但這裡是北京。
  • 中國遊客到英國體驗文化
    作為一個有著厚重歷史底蘊和多樣自然風光的發達國家,英國一直是中國遊客前往歐洲旅行的核心目的地之一,也是春節海外遊的熱門選擇。近年來,來英國旅遊的中國遊客,顯然已經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地在倫敦看看大本鐘、塔橋、聖保羅大教堂,或者參加一個諸如溫莎—牛津—巴斯一日遊這樣的「經典線路」旅遊團,而是更加注重旅行的深度探索和文化體驗,一些英國特色的主題遊、博物館、田園小鎮成為追求旅行品質的遊客們的新寵。度假「慢」遊、主題式觀光、文化體驗,這是中國遊客訪英呈現出的一些新變化。
  • 英國時尚品牌鍾情中國非遺文化符號
    近日,B&H中國文化創意中心和英國高端皮具品牌阿斯皮納爾(Aspinal)正式啟動合作,二者將共同開發中國非遺文化元素,將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紋樣和刺繡工藝融入英國時尚設計,把中國非遺文化符號推向世界舞臺。
  • 海外華文學校、各地孔子學院慶祝春節 感知中國傳統文化
    獅子山春節文化活動現場。李坊劍攝學生們舉起福字慶祝春節。丹華文化教育中心的學生在學習春節習俗。丹華文化教育中心供圖吳昇真近照謝菲爾德大學孔院走進大學舉辦中國文化體驗活動。當地時間1月29日,獅子山大學孔子學院太極園喜氣洋洋,「中塞一家親,喜迎新春」春節系列文化活動拉開帷幕。春節文化體驗活動已連續舉辦4年,成為獅子山大學孔子學院的品牌項目。此次活動包括「美麗中國」圖片展、中華文化展示和文藝匯演3個主題,以「靜態和動態」「觀賞與體驗」兩個維度來展現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當地民眾更加深入地了解開放、包容的中國。
  • 通訊:告訴你原汁原味的中國年——記英國學校的一堂春節課
    新華社倫敦2月11日電通訊:告訴你原汁原味的中國年——記英國學校的一堂春節課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在英國生活多年的曹先生最近成了自己孩子所在學校的「明星家長」,因為他給兒子班裡幾十個英國學生上了一堂備受歡迎的中國春節課
  • 「明年春節的時候去中國旅遊」——電視系列片《中國春節:全球最大...
    新華社北京3月8日專電題:電視系列片《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登陸BBC反響熱烈  新華社記者周瑋  2月14日、15日、16日,由中國五洲傳播中心與英國雄獅電視公司聯合製作的電視系列片《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在英國廣播公司二臺播出後反響熱烈,不僅成為英國民眾近期熱門話題
  • 土耳其小夥愛上中國文化 策劃在土建中國文化村
    土耳其小夥愛上中國文化 策劃在土建中國文化村西部網訊(記者 熊惠玲) 2003年,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以一本關於細密畫的小說《我的名字叫紅》享譽世界,橫跨亞歐兩洲的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堡被廣泛知曉。阿福說,找好學校,我就開始思考讀什麼專業,「有一位名人說過,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那就應該去讀廣告學,廣告裡面其實有許多文化的元素,它是走近文化的最快方式,學會了如何做廣告,也就了解了當地的文化,於是我選擇了學廣告學。」愛上中國人的熱情 愛上中國文化利用兩年的時間,阿福在深圳學習了漢語,與周圍人的日常交流基本沒有問題。
  • 「歡樂春節」 中國文化悅動五洲
    來源:中國文化報爆竹聲中一歲除,五洲同慶中國年。為加強「歡樂春節」品牌建設,2019年新年伊始,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組派國內多家藝術團體,分赴美國、泰國、馬爾他、墨西哥、紐西蘭、庫克群島、斯裡蘭卡、新加坡、西班牙等國家的多個城市,積極參與文化和旅遊部2019年的「歡樂春節」活動。
  • 留學英國的中國女孩:中國傳統文化在英國很「潮」
    鄭州女孩告訴你:中國文化在英國走紅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鈞彥「我來英國將近一年了。在英國雷丁大學SMA中心就讀金融專業的鄭州女孩滿云云號召她身邊來自香港、深圳、上海、武漢、鄭州等地的中國留學生參加了河南手機報發起的《我在外國看祖國》視頻錄製,看看他們眼中祖國的模樣。
  • 傳播文化 傳遞快樂——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春節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 伴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力增強以及海外華僑華人地位不斷提高,春節,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節日,開始從中國走向世界。蒙特說,中國的春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是中國家庭一年中最重要的聚會,大家要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就像我們秘魯人過聖誕節一樣。    傳播中國文化的載體    母親是美國人,父親是英國人,自己在瑞士出生長大,20歲的小夥子有個中文名字叫李牧,現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中文專業就讀。
  • 【網絡中國節】當春節來「敲門」 世界各國都準備了啥「年貨」?
    新華網 王一諾  春節不僅是中國重要的傳統佳節,還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走進中國的「春節時間」。春節的影響力也不再僅局限於中國本土,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把中國的春節定為公共假期,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現今,春節不僅成為一個國際性節日,還成為世界範圍內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
  • BBC拍了部《中國春節》 英國人各種羨慕嫉妒恨
    來源:益美傳媒(ID:YeeMedia)  話說,BBC去年派了幾個英國人來中國體驗了一把原汁原味的春節拍了一部紀錄片  《中國春節》其中有兩位萌萌噠老爺爺玩得各種開心吃得各種滿足引得英國觀眾各種羨慕嫉妒恨……中國觀眾也是一片點讚  目前,豆瓣打了8.0分  騰訊視頻總點擊量已達到3700多萬!  小編不僅連看了三集停不下來而且全程納悶兒狀態:為什麼我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兒看著都是再熟悉不過的過年畫面卻有一種莫名的新奇和感動呢?
  • 「歡樂春節」體驗周亮相布魯塞爾 獻中國文化大餐
    「歡樂春節」體驗周亮相布魯塞爾 獻中國文化大餐 2018年02月14日 10:16   來源:解放日報
  • 「讓更多人愛上中國文化」
    當地學生在2019年義大利中國旅遊文化周開幕式上現場繪製京劇臉譜。   本報記者 孔 歌攝   近日,「中國旅遊文化周」在義大利米蘭舉行。該文化周旨在進一步推動中意文化旅遊合作。活動期間,舞龍舞獅、太極拳、民樂演奏、書法、剪紙、京劇等中國傳統文化表演吸引了眾多當地民眾。不少人產生了到中國旅遊的願望,在領略中國自然風光的同時,感受中國的飛速發展。  法布裡佐·卡瓦伊艾裡從事旅遊業20多年。他告訴記者,如今越來越多義大利人對中國歷史、文化、藝術感興趣,越來越多的義大利遊客到中國旅行。
  • 愛上中國文化的葉門商人
    待他介紹完自己,堪比普通話二甲的漢語水平,又讓人心生讚嘆。阿馬爾與中國的緣分,從幼年時便開始了。「當時葉門的每個大城市裡都有中國援助的醫療隊,父親患上了面神經麻痺,嘗試了各種方法都沒用,正當我們準備放棄時,中國的針灸使父親奇蹟般地康復了,自那以後我便對中國心生嚮往。」
  • 「90後」洋媳婦愛上中國文化
    4月16日,美國「90後」姑娘艾米莉在丈夫的陪伴下練習中國書法。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工作、學習和生活。2017年3月,艾米莉作為「洋媳婦」,跟隨回國的小夥兒郭了達來到中國的河北石家莊。圖為美國「90後」姑娘艾米莉與丈夫對弈中國象棋。
  • 通訊:中國春節文化走進聖彼得堡
    新華社聖彼得堡1月26日電通訊:中國春節文化走進聖彼得堡新華社記者魯金博「你是回家過年吧?」「你們過年是半個月還是一個月?」臨近中國春節,當記者25日剛一坐上前往聖彼得堡機場的計程車,司機弗拉基米爾就打開了話匣子。弗拉基米爾告訴記者,他的妻子長期從事俄中貿易,剛剛從北京的雅寶路市場進貨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