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小夥愛上中國文化 策劃在土建中國文化村

2021-01-21 中國網

土耳其小夥愛上中國文化 策劃在土建中國文化村

西部網訊(記者 熊惠玲) 2003年,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以一本關於細密畫的小說《我的名字叫紅》享譽世界,橫跨亞歐兩洲的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堡被廣泛知曉。同時,小說裡中國畫對土耳其細密畫家的影響力,也讓中國讀者領略到土中兩國之間文化元素的歷史交融。

2007年,土耳其小夥胡塞飛・本利來到中國,此後的7年間,他在兩國之間架起了一座更為寬廣的交流長橋,從美食到旅遊,從客商貿易到政府交流,這個中文名字叫「阿福」的土耳其小夥兒,成了一名現代絲路的新使者。

「中國不是你能想像的樣子」

2007年,將要讀大學的阿福正準備去美國選擇一所大學,就在這個時候,父親的一位在中國做生意的朋友勸告阿福應當來中國。「我的這位叔叔告訴我,中國並不是我們過去想像的樣子,這裡有十幾億人口,市場潛力巨大,經濟發展飛速,是未來的美國。」

聽從了這個建議,阿福選擇來到中國深圳讀大學。「剛到香港轉機的時候,我被這裡的高樓大廈驚住了,在我們國家大廈最高就五六層,感覺這裡非常繁華。」阿福說,找好學校,我就開始思考讀什麼專業,「有一位名人說過,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那就應該去讀廣告學,廣告裡面其實有許多文化的元素,它是走近文化的最快方式,學會了如何做廣告,也就了解了當地的文化,於是我選擇了學廣告學。」

愛上中國人的熱情 愛上中國文化

利用兩年的時間,阿福在深圳學習了漢語,與周圍人的日常交流基本沒有問題。但後來他發現自己在一個普通話氛圍最不濃厚的地方,學習了普通話。阿福說:「廣東人的普通話並不標準,在老師的推薦下,2009年我來到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西安,在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告系讀碩士。」而他也是當年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裡唯一的外國學生。

「在我來到西北大學的當天,土耳其總統到訪西安,總統都來的地方,肯定沒有錯。我深信自己兜兜轉轉,終於找到了落腳的城市。」阿福覺得自己的選擇充滿了機緣。

「中學的時候我了解到的中國文化都是從李小龍、成龍的電影中看到的。來了中國才發現,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其實土耳其的朋友根本不了解。」阿福說,中國人非常熱情,在西安也有穆斯林,這讓我覺得就像在家鄉一樣親切,在中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模式和我們國家的人是一樣的。「我喜歡中國,所以特別想把這裡的文化告訴家鄉的人。」

創辦《中國風》雜誌 在土耳其發行

2011年,阿福得知土耳其政府將2012年確立為土耳其的「中國文化年」。他想好好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將他這幾年了解到的中國文化介紹給家鄉的朋友。於是,當年10月,他組織了一個團隊,計劃出版發行一本完全用土耳其語介紹中國文化的雜誌,取名《中國風》。這個團隊由採編、翻譯、外聯、設計和行政五個部門組成,共三十人,成員有學校老師、研究生師哥師姐,還有與阿福要好的各專業同學。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1月,《中國風》創刊號正式發行,雜誌內容包括了中醫養生、中國電影、民俗、音樂、飲食、城市、文化藝術等,同時還有中國對土耳其的利好商業政策及中國市場分析等內容。

阿福將雜誌自費印刷了3000份,發放到土耳其政府部門、商業協會及不同城市,得到了土耳其政要、企業家、國民的積極響應。他驕傲地說:「在土耳其,現在沒有人不認識我,我成了一名真正的絲路使者!」

籌劃在土耳其建「中國文化村」

去年9月底,阿福在大唐西市風情街開設了一間土耳其館,讓更多西安市民認識土耳其。他還在西安註冊了一家廣告傳媒公司,主要負責中土文化交流,為商界提供廣告服務。現在的他正在籌劃在土耳其本地建一個「中國村」,規劃總負責人都由阿福擔任。

「在美國我們都知道唐人街,那裡匯聚著大量的中國元素,但是在土耳其還沒有這樣一個中國元素匯聚的地方。」他說,土耳其每年有3600萬的歐洲遊客到訪,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中國文化村」的構想有兩個部分,一方面是中國的現代化商貿,另一方面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是兩國文化交流的一個很好的傳播模式,也是促進土耳其發展的一個新機遇。

相關焦點

  • 「嫁」到龍泉的土耳其小夥:愛上龍泉,愛上中國造
    在他的眼裡,甌江邊的這座小城,溫情脈脈,生活閒適,很像老家伊茲密爾,土耳其的第三大城市。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因為一座城,愛上龍泉劍瓷文化。楊麗君喜歡土耳其的手工藝品和咖啡等。於是,她在網上代購土耳其特色商品,受到了國內消費者的喜愛;在線下,開了家土耳其咖啡館,成為展示土耳其文化的窗口。Selim喜歡中國造產品和劍瓷文化。有空時,經常騎著電瓶車,去龍泉青瓷博物館和寶劍作坊以及大街小巷轉悠,「我想親手做一把龍泉寶劍。」他一臉嚮往地對記者說。
  • 愛上中國文化 英國「預熱」中國春節
    原標題:愛上中國文化 英國「預熱」中國春節若想在一個歐洲城市充分感受中國春節的精彩和熱鬧,那麼就請到倫敦來。 隨著中英之間人員往來、文化交流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英國人愛上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展演活動日益豐富,中文學校越開越多,記者不經意間就能碰到一兩位會說中文的英國朋友。再過不到半個月,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就要來臨,兩國文化團體抓住這一機會,安排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意在以中國春節為契機,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國文化影響力。
  • 愛上中國文化的葉門商人
    高中畢業後,阿馬爾入選了「高材生」計劃,作為交換生可以去國外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在眾多國家中他毅然選擇了中國,一圓自己的夢。山東濟南是他初到中國的第一個城市。在山東大學他有一學年學習漢語預科的時間,為之後的專業學習打基礎。「當時便為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一定要學到很好的漢語水平。」阿馬爾學習漢語可以說是爭分奪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
  • 土耳其中國文化年在安卡拉閉幕
    由中國文化部、土耳其文化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聯合主辦,中國文聯演藝中心承辦的「古道歡歌」土耳其中國文化年閉幕式晚會12月4日在安卡拉大劇院舉行,為2012土耳其中國文化年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俄羅斯小夥愛上中國農村生活
    大家好,我叫德米日,來自俄羅斯,在中國已經七年了,大部分都在上海。來到中國上大學,之前在同濟大學讀碩士,現在在東華大學讀博士,馬上畢業了。我有比較豐富國際經驗,去過北歐芬蘭學習,10年前我在日本留學。當時我第一次遇到亞洲文化,後來我發現了日本文化大部分從中國來的。所以我確定去中國深度研究,我很喜歡研究歷史文化,中國文化特別豐富,所以我留下來了。
  • 中國與土耳其文化關係研討會:豐富雙邊文化交往內涵
    原標題:中國與土耳其文化關係研討會:豐富雙邊文化交往內涵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 (白芷)為配合日前開幕的土耳其視覺藝術展,中國與土耳其文化關係研討會25日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報告廳舉行。   本次「中國與土耳其文化關係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的2位學者和土耳其米瑪爾·錫南美術大學的4位教授共同參與,雙方圍繞中土兩國文化交流的歷史和現狀發表了學術觀點和研究報告,並就兩國文化關係的未來前景和發展方向闡述了各自的主張和建議。
  • 娶土耳其姑娘不要求彩禮,但是要滿足這個條件,中國小夥:我不行
    土耳其是一個風景很優美的國家,這個國家比較特殊,橫跨亞洲和歐洲兩個國家。土耳其人的生活也是比較不錯的,因為有著獨特的文化氛圍,所以這個國家的人們有著很強的向心力。之前也有一些中國遊客會選擇到土耳其旅行,土耳其人對中國人也是比較好的。
  • 中國·土耳其伊斯蘭文化展演在伊斯坦堡開幕
    >   中新社伊斯坦堡8月31日電(記者 沈晨)「2012中國·土耳其伊斯蘭文化展演」8月31日在伊斯坦堡阿里·埃米爾文化中心開幕,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土耳其政府副總理白吉爾·博茲達等中土兩國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出席開幕式。
  • 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簡介
    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於1986年7月3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直接指導和支持下從事民間文化交流的非營利性全國社會團體,其宗旨是通過開展同各國之間的民間文化交流與合作,繁榮人類的文化事業,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友誼。
  • 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簡介
    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於1986年7月3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直接指導和支持下從事民間文化交流的非營利性全國社會團體,其宗旨是通過開展同各國之間的民間文化交流與合作,繁榮人類的文化事業,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友誼。
  • 土耳其文化年意義深遠
    今年3月,中國土耳其文化年正式啟動。中土互辦文化年是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並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耳其共和國關於建立和發展戰略合作關係的聯合聲明》,確定2012年在土耳其舉辦中國文化年,2013年在中國舉辦土耳其文化年。
  • 中國文化中心落戶土耳其伊茲密爾經濟大學
    中國駐土耳其伊茲密爾領事館總領事劉增先在揭幕儀式上致辭。12月11日,伊茲密爾經濟大學中國文化中心揭幕儀式在土耳其伊茲密爾市舉行。中國駐伊茲密爾總領事劉增先出席揭幕儀式並代表中國駐伊茲密爾領事館捐贈800多冊漢語圖書和電教設備。開幕式上劉增先總領事說:「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漢語學習熱潮在世界各地掀起,中土兩國近年來經貿快速發展、人員交流快速增長,希望學習漢語的土耳其人越來越多了」。土耳其地處歐亞兩大洲交匯地帶,歷史文華悠久。
  • 土耳其冰淇淋小哥阿布杜拉 想把店鋪打造成文化交流站
    這個操著一口中外語言混合西安方言叫賣聲的小夥,是來自土耳其卡拉曼馬拉斯城的「冰淇淋小哥」Abdullah Cetinkaya(阿布杜拉·塞廷卡亞),他如今可是回坊上的大紅人。他長得英俊帥氣,賣的冰淇淋還會「飛」。左邊、右邊、上邊、下邊……當顧客剛伸手接住阿布杜拉遞過來的冰淇淋甜筒準備品嘗時,他會突然把盛滿冰淇淋的蛋筒「嗖」地一收,冰淇淋就「飛」走了,顧客手上只留下一支空蛋筒。
  • 重慶小夥讓韓國人愛上中國傳統文化(圖)
    2016年5月的一天,韓國牙山順天鄉大學正在舉辦一場國際文化交流會。熱鬧非凡的人群中,突然傳來一陣悠揚的笛聲,《茉莉花》的樂曲吸引了各國學生,「陳老師又開始吹笛子了,快去拍照。」  不遠處的中國展臺前,身穿淺色唐裝、閉目吹笛者正是陳寶劍。他是牙山順天鄉大學孔子學院的中文老師,來自重慶石柱。
  • 中國和土耳其文化交流論壇在伊斯坦堡舉行
    新華社伊斯坦堡10月18日電(記者易愛軍)以「聚焦亞歐大陸——互利共贏的中土文化交流」為主題的中國和土耳其文化交流論壇18日在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堡舉行。論壇由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中國駐伊斯坦堡總領館、中國外文局、土耳其土庫瓦茲媒體集團聯合主辦。土耳其文化和旅遊部長穆罕默德·埃爾索伊在論壇上說,前來土耳其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這有助於增進兩國民眾間的了解。土中一直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發展戰略合作,尤其是在能源、經濟、文化和交通領域的合作。
  • 中國第一村——中國民俗文化村
    中國民俗文化村坐落在廣東省深圳市風光秀麗的深圳灣畔,毗連世界最大的微縮景區錦繡中華,佔地將近十八萬平方米。是國內第一個薈萃各民族的民間藝術、民族風情和民居建築為一園的大型文化遊覽區,被譽為中國第一村。這個民俗文化村內有二十一個民族的二十四個村寨。是按原景觀的一比一比例來建造的。
  • 文化部舉辦「2013中國土耳其文化年」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現場 2013年3月12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與土耳其駐華使館共同在京舉行了「土耳其就在這裡——2013中國土耳其文化年新聞發布會」。中國文化部外聯局局長侯湘華與土耳其駐華大使穆拉特·薩利姆·埃森利出席了新聞發布會。中土互辦文化年,是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並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耳其共和國關於建立和發展戰略合作關係的聯合聲明》,正式確定2012年在土耳其舉辦中國文化年,2013年在中國舉辦土耳其文化年。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與前土耳其文化旅遊部長居納伊也籤署了兩國互辦文化年的諒解備忘錄。
  • 韓國江原道「中國複合文化村」項目在北京啟動
    12月6日,韓國江原道「中國複合文化村」項目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來自中韓兩國的各界嘉賓及媒體記者等150餘人出席,共同見證「中國複合文化村」項目的起航。江原道道知事崔文洵表示,中國複合文化村所在的「美麗人生綜合旅遊區」在地理位置、觀光資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旅遊區的修建不僅帶動春川旅遊產業的發展,還助力當地及周邊地區發展、創造就業崗位,相信中國複合文化村的落地將為韓中文化交流合作、地區經濟繁榮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中國民俗文化村
    中國民俗文化村  2015-03-19 20:31:10|  分類: 旅遊掠影 |  標籤: 字號大        中國民俗文化村位於深圳市錦繡中華的西側,佔地 20 多萬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個薈萃各民族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和民居建築於一園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內含 22 個民族的 25 個村寨
  • 土耳其文化旅遊部長:希望今年中國赴土耳其遊客數翻倍
    土耳其文化和旅遊部部長努曼•庫爾圖爾穆什中國網4月18日訊(記者 孫婉露)日前,土耳其文化和旅遊部部長努曼•庫爾圖爾穆什一行來到北京,出席「2018土耳其旅遊年」開幕式等活動。努曼認為,中土兩國在家庭關係、社會文化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中國遊客在土耳其能有很好的體驗,希望更多中國遊客能到土耳其親自領略那裡的自然和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