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七連」固守陣地戰至7人,僅憑一把軍號,嚇退了英軍一個營

2020-12-18 漫步史書

1951年1月,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打響,由於前兩次戰役以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被打到了三八線以南,因此打著「先停火,後談判」的原則,積極謀求捲土重來,為了打破敵人的陰謀,志願軍考慮到,如果在戰場上打不贏,那麼無論談判桌上怎麼談,結果都是一樣的,於是決心在這一戰中,依託於三八線固有陣地,再一次發起進攻作戰。

志願軍六個軍配合朝鮮人民軍一到,共同發起這次戰役,具體的部署是以志願軍第38、第39、第40、第50軍並加強炮兵6個團組成志願軍右縱隊,以志願軍第42、第66軍並加強炮兵1個團組成志願軍左縱隊,為了實現戰役的勝利,各個參戰部隊在開戰之前,就從180公裡以外迅速趕往戰場,並將戰役計劃時間定在了12月31日晚上.

39軍事作為志願軍右縱隊,負責進攻東豆川。韓城方向,39軍116師在僅用了14個小時就突破了臨津江,為整個戰役打開了關鍵,戰鬥僅3年,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三八線的防禦全線崩潰,各部隨即轉入追擊戰中,各部隨即展開猛烈的穿插,積極進行包圍殲滅作戰。當時左翼的聯合國軍緊急撤往漢城,而釜谷裡就是必經之路。

39軍116師347團7連被緊急調往釜谷裡南山,擋住聯合國軍撤退的道路,7連經過急行軍後,火速趕到,並擊退了英軍在當時駐守的29旅來復槍團,陣地構築防禦工事,在剛剛修好以後,就遭到了以英軍為首的飛機猛烈轟炸,由於部隊事先尚未完全隱蔽,因此傷亡慘重,7連連長身負重傷,後來被通訊員強行背下了戰場

事實上英軍趁志願軍立足未穩之際,曾發起多次衝鋒,由於火力十分猛烈,7連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吃了很大的虧,除了連長犧牲外,當時7連班排以上的幹部傷亡非常大,指導員也壯烈犧牲,連長在下山之際,將司號員鄭起叫過來,並將部隊鄭重其事地交給了他,並讓他代理七連連長,負責擊退強敵。

鄭起雖然閃過一絲猶豫的念頭,但在連長的鼓勵下,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任務,當時7連整體傷亡已經過半,連他在內全連僅剩17個人,在戰士們的支持和鼓勵之下,鄭起扛起了這個重擔,並按照實際情況,安排好了剩餘戰士們駐紮的陣地。

英軍後來又出動了兩個連發動猛攻,在這17名戰士中,後來又陸續的犧牲了幾個,戰至最後,不僅彈藥全部打光,就連戰士也僅剩下了6人。鄭起手裡拿著爆破筒,將所有的戰士們聚攏到一起,開始吹衝鋒號,這嘹亮的號聲不僅將敵人吹蒙了,就連當時347團指揮部也都驚呆了,對面的英軍不知道虛實,還以為志願軍援兵已經趕到,嚇得倉皇逃竄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鄭起吹響了衝鋒號,不僅他們七個人幸運地活了下來,還完成了上級交代的任務,而這次作戰中,英軍29旅來復槍團兩個連被全殲。值得一提的是7連這個番號後來一直保存下來,並在80年代對越反擊戰中再立新功勞,被授予了「邊防鋼七連」的榮譽稱號。

相關焦點

  • 我軍一名戰士用軍號嚇退敵軍一個營,倖存者稱這是中國式葬禮
    可見這衝鋒號給聯合國軍留下了多麼大的心理陰影,而在當年的戰鬥中,甚至出現了一名戰士用一把軍號就嚇退英軍一個營的傳奇。本寧堡陸軍博物館中的軍號,註解中寫著that chilling sound(令人恐懼的聲音)那是在第三次戰役中,志願軍第42軍125師374團奉命直插釜谷裡,去切斷聯合國軍的退路。
  • 七名志願軍堅守陣地一天一夜,司號員吹響衝鋒號,嚇退英軍一個團
    三四七團派出了一個連立即對對面的敵人發起了猛攻,誓要在短時間內拿下戰鬥。誰料想,兩軍一接觸,卻發現敵人的火力竟是十分的強大,自己的一個連瞬間傷亡慘重。必須要頂住英軍的反衝擊,這是團長李剛下意識想到的,於是,立即命令七連迅速佔據制高點,居高臨下阻擊敵人。七連連長厲鳳堂和指導員張鼎先率領著全連官兵悄悄地接近了制高點,一通手榴彈投上去,借著爆炸聲迅速佔領了制高點。
  • 他是鋼七連原型,將英國王牌部隊消滅在朝鮮山谷,僅倖存7名戰士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英國人便憑藉著船堅炮利,敲開近代中國的大門,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裝備精良的紅衣英軍,在面對將帥無能,裝備簡陋,士氣低迷,落後腐敗的清軍時,總是以最小的損失取得了完勝。今天小布要講的便是志願軍消滅英國皇家阿爾斯特來復槍團(又名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第1營的故事。皇家阿爾斯特來復槍團是英軍的愛爾蘭步兵團,前身可以追溯到英王喬治三世時期,在1857年參與鎮壓過印度民族大起義。在一戰的時候參加了索姆河戰役,1921年更名為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
  • 志願軍特等功臣鄭起:衝鋒號響懾敵膽 「鋼少氣多」退敵軍
    然而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發生過一個關於軍號的戰術奇蹟:司號員鄭起用一把軍號,活活嚇退了一個營的英軍。     1951年1月3日,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釜谷裡戰鬥中,鄭起所在的志願軍三四七團七連奉命奪取和守衛釜谷裡南山陣地。戰至下午4時許,七連班以上幹部全部犧牲,全連僅剩7人。
  • 他吹衝鋒號嚇退英國王牌部隊,被毛主席請到家裡吃飯,四菜一湯
    釜谷裡是距漢城不到40公裡的一個小鎮,雖沒什麼名氣,卻是敵我雙方拼死必爭的"咽喉要道"。1月2日晚,向漢城方向開進的我志願軍347團,在釜谷裡遭到"聯合國軍"的阻擊。一個連打得僅剩下7人當時,我偵察排潛入敵方陣地抓回一名哨兵。經審問得知這裡全是英軍,有一個聯隊的兵力。
  • 抗美援朝老兵記憶|鄭起:吹響衝鋒號,嚇退敵軍一個營
    志願軍老兵鄭起鄭起,1932年出生於黑龍江海倫縣,1946年7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10月,鄭起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16師347團7連司號員入朝作戰。在釜谷裡戰鬥中,他英勇無畏、沉著應戰,吹響軍號嚇退敵軍,堅守住了陣地,被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稱號,榮記特等功一次。
  • 志願軍鋼7連全殲英國皇家王牌部隊,一血鴉片戰爭之恥
    很多人一直有一個印象,就是抗美援朝是中國打美國,但是實際上當時中國的對手是由美國領頭的聯合國軍。包含了28國的軍隊,連菲律賓這樣的小國都派出了軍隊。正是在此戰中,中國軍隊遭遇了英國當時的王牌部隊。志願軍39軍某部七連的戰士大約83人,執行穿插任務到此地。七連的任務是迅速佔領,道路旁邊的一處無名高地。
  • 英軍團長叫囂能打中國一個軍,老牌滇軍用一個團教他學會做人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得意滿的英軍王牌團團長曾叫囂能打中國一個軍,中國老牌滇軍一個團僅用1天時間就將其打垮,全殲了這個狂妄之團的重坦克營,大大彰顯了我軍聲威。1950年12月底到1951年初,百萬志願軍揮軍南下,一舉突破聯軍重兵防守的「三八線」。經過7晝夜的浴血奮戰,聯軍被殲滅19800餘人,志願軍推進110公裡,佔領了聯軍堅守的重鎮漢城。
  • 釜谷裡血戰中,一把軍號竟然嚇退美軍,誰是現代版的「趙子龍」?
    在北京軍事博物館一個陳列室裡,靜靜地放著一把軍號,它的存在既代表著那一段令人難忘的抗美援朝戰爭歲月,又代表著一個人類戰爭歷史中曾經發生過的奇蹟。1950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了第三次戰役。347團團長李剛命令通訊員將347團戰鬥力最強的鋼7連連長厲鳳堂叫了過來,他為鋼7連布置了一個艱巨的任務。李剛為鋼7連布置的任務是佔領釜谷裡的一所所學校,並且佔領學校周圍的制高點,防止英軍坐著汽車逃跑。
  • 康洪雷蘭曉龍新劇講「鋼七連」的故事
    今天,11月電視劇備案公布,經典劇集《士兵突擊》的班底將再次集結拍攝新劇《冬與獅》,該劇講述了以上世紀韓戰為背景,新兵伍萬裡的成長,以及「鋼七連」的犧牲與重生,看劇情很像是《士兵突擊》的前傳。
  • 戰爭史絕唱:我軍僅剩七個人,司號兵一陣衝鋒號驚潰英國王牌部隊
    鄭起,黑龍江省海倫縣人,1932年出生,1946年7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抗美援朝中為志願軍第39軍第116師第347團第7連司號員。1950年6月韓戰爆發,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首批入朝參戰。
  • 漢城撤退時,美軍向英軍投下汽油彈,英國官兵:又拿我們當替死鬼
    雖然29旅有一部分官兵,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死裡逃生了,但是英國皇家重坦克營和英國阿爾斯特來復槍團1營,卻在這次逃跑中,永遠地留在了朝鮮。來復槍團是於1793年在英法戰爭中組建的,參加過一、二戰,是不折不扣的老資歷了。他們戰前叫囂著:一個團能打得過中國一個師或者一個軍。
  • 釜谷裡戰鬥,我軍僅剩7人,司號員代理連長,殲滅60多名敵人
    ,而我軍進攻釜谷裡的是志願軍39軍347團七連,七連經過一番戰鬥,趁著英軍沒有注意,兵分兩路搶佔了制高點。又被七連打退,但這時候七連的戰士們也都大部分犧牲,連同鄭起在內僅剩7人。,看到的就是鄭起等七人衣衫襤露的樣子,一問之下才知道,居然是司號員在代理連長指揮戰鬥。
  • 英國格洛斯特營覆滅記,150年榮光灰飛煙滅志願軍之手
    他們還不知道,在那個遙遠又神秘的東方,「沉睡的雄獅」正在甦醒,雖然貧窮又落後,但早已今非昔比,只是這些英軍士兵有的最終會,有的人至死也不會明白。格羅斯特郡1營雖然僅有700多人,和美軍志願軍的編制相差無幾,包括4個步兵連,一個戰鬥支援連(由迫擊炮排、機槍排、工兵排和反坦克排組成)和一個營部連組成。
  • 此戰美軍飛機竟聽從志願軍指揮,對英軍狂轟濫炸,全殲英軍一個團
    在一次戰鬥中,美軍飛機竟聽從志願軍的指揮,對英軍陣地狂轟濫炸,幫助我軍全殲英軍一個團。 為了殲滅這股英軍,打開進軍漢城的道路,1951年1月2日,志願軍50軍149師兩個連奉命一夜急行軍跑了近百裡。 天亮前,這兩個連趕到了英軍陣地仙遊裡高地。戰士們顧不得一夜急行軍的疲憊,趁著天還沒亮,發揮自己善於夜戰的優勢,向駐守高地的英軍發起進攻。英軍無心戀戰,只半個多小時,一個營就被打垮了。
  • 三支王牌被滅,英軍又把黑衛團派上了戰場,志願軍:還沒被揍夠?
    當時格羅斯特團第1營下轄5個連,其中4個步兵連(A到D連),每連有130名官兵,還有一個火力支援連,擁有多門迫擊炮和反坦克炮。 因此戰鬥打響後,卡恩竟然命令部隊和志願軍對攻,結果可想而知,僅僅兩個小時,他手下的B連和C連就被消滅了個乾乾淨淨。卡恩這下慌了神,匆忙把剩餘的部隊退到工事和掩體裡固守。560團隨即從四面向敵人發起了猛攻,戰至25日10時左右,基本將該營全殲,斃敵129人,俘敵459人,戰士劉光子1人就抓了63個俘虜。
  • 《士兵突擊》:鋼七連改編後,新的鋼七連什麼樣,原著曾提到過!
    很多人不明白鋼七連最牛,為什麼改編的卻是它?原著裡,團裡剛收到鋼七連改編的命令時,參謀長也曾問為什麼是鋼七連?當時團長王慶瑞說:「因為他們是最好的。「參謀長問:「非得把最好的拆散嗎?」王慶瑞說:「最好的拆不散,別的還怎麼拆?」
  • 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戰爭格洛斯特營上
    面對困難,63軍的辦法是:夜間進入陣地潛伏一個白天,次日黃昏強渡臨津江!1951年4月21日夜間,63軍187師的先頭部隊559團,悄然無息地分散潛伏在了河岸的三處陣地上,正面只放了一個加強連三百多人的兵力吸引當面英軍火力,而團主力則分別潛伏在上、下遊,63軍組織了耐心而細緻的偵查,甚至在河中央插下了標明水深的標杆,而這一切都是在敵軍眼皮底下做到的。
  • 志願軍陣地只剩七人,彈盡時司號員吹號送行,卻沒想到奇蹟發生了
    有一個戰役,志願軍一戰陣地只剩下七個人,彈盡時司號員吹號送戰友們,卻沒想到奇蹟發生了!這次戰役是釜谷裡的阻擊戰。在釜谷裡駐紮的是志願軍347團鋼鐵七連,在進犯時是英軍勁旅來福槍團,它的戰鬥力很強。因為裝備上的差距太大,所以七連的戰士們,只能在泥水裡與英軍的一連串進攻作鬥爭。那時連長厲鳳堂已身負重傷,被通訊兵強行帶離戰場,其他幹部也已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