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讀書」欄目隆重推薦《春歸庫布其》

2020-12-13 騰訊網

2020年7月10日14點20分,央視《讀書》欄目向觀眾推薦了2019年度中國好書《春歸庫布其》。

節目先從兩張照片說起。第一章是昔日的庫布其,著名的死亡之海,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位於河套平原黃河的「幾」字灣裡。黃河的沙子多半都是出自它的「貢獻」。過去,它大約每年向黃河岸推進10米,流入泥沙最多時高達1.6億噸,甚至曾經導致黃河出現斷流,直接威脅著塞外糧倉河套平原和黃河安瀾。沙區百姓的生存和生命安全常受其擾。再來看一段視頻,這就是今天的庫布其,沙漠裡的一大片綠洲。這種巨變就發生在近30年。

接著,主持人與讀者一起分享了和谷、楊春風著,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春對庫布其》,給大家講述了王文彪和沙漠綠洲的故事。

1988年,剛剛接手杭錦旗鹽廠的王文彪,在廠會上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決定——治沙。一個鹽廠廠長為什麼要跟沙子較勁呢?原來這個杭錦旗鹽廠位於沙漠深處,當時負債500萬。鹽湖被黃沙覆蓋,生產難以為繼。要保住鹽廠,就必須治沙。庫布其沙漠到處都是沙,這個想法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大伙兒等著瞧這個年輕的廠長有什麼妙招。只見王文彪非常堅決地說:「我想好了,挑一些責任心強、素質相對較高的職工,啥也別幹,就種樹。」大家都覺得他是不務正業,人們搞金融或者是做實業,賺錢很多,都不知道治沙究竟要幹什麼。他執拗地說:「我是這個廠長的一把手,我說了算。」說幹就幹,買苗挖坑種苗挑水澆水,王文彪領著林工隊,風裡來沙裡去,在烤得炙熱的沙子中不停耕耘,他和員工們此前也沒有經驗,柳樹死了他們就種楊樹,在背風坡種不活大家就換迎風坡種,沒有人能告訴他們怎樣才能提高樹苗存活率。一次偶然,竟讓他想到了一個新的種樹方法,是什麼呢?書中說:一天,一名員工從沙漠裡回來給王文彪送來一瓶不知名的插花,「鮮花正開,芬芳馥鬱,王文彪忍不住俯下身子湊近那朵鮮花。突然,他停下來,兩眼直勾勾地盯著插花的玻璃瓶」。王文彪找來一堆廢酒瓶,灌滿水,把楊樹苗插進瓶中,種到沙漠裡,風一吹,有些瓶子從沙漠裡露出來了,但是沒有被吹出來的瓶子幾天後竟然發芽了(水瓶種樹法)。沙層以下長滿了根須,一絲新綠,給了這些種樹人天大的驚喜,就用這種辦法種樹。王文彪大手一揮,不經意間,一個改變沙漠種植的發明就誕生了。這之後,王文彪和林工隊還發明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植樹方法,比如氣流植樹法,用這種方法8至10秒鐘就能摘一棵沙柳,成活率能達到85%以上。就這樣,樹活了,草綠了,鹽廠保住了。初嘗勝利喜悅的王文彪說:「不制服沙漠,沙漠就會吃掉我們!」然而鹽廠雖然保住了,產品產量也翻了十倍,但是因為沙漠沒有路,產品運輸困難,鹽廠不得不面臨停產。王文彪決定,他要修一條穿沙公路!但是,然而這次的決心更加強烈,因為此前他曾經深入沙漠腹地做過一次調查,所見所聞讓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您一定想不到,生活在沙漠腹地的人,曾經過著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主持人繼續和觀眾分享書中的描寫。書中說,生活在沙漠裡的牧民常年吃不到新鮮的蔬菜和鮮活的產品,即使是去最近的鎮上也要全副武裝地徒步,或者騎駱駝跋涉很遠的路,一去一回至少得花費兩三天的時間。假如遇到疾病、婦女生小孩等難產的情況,若走不出去只能活活等死。沒有路,要想上學,孩子就得找寄宿學校,很小就要遠離家鄉和父母,讀不了書在沙漠裡是普遍現象。如果穿越庫布其沙漠的柏油路建成通車,則一通百通。在王文彪的說服和動員下,修路工程不久後便浩浩蕩蕩地展開了。然而在沙漠裡修路遠比想像中的艱難。起初打路基的階段常常是白天修好,一夜之間就被沙子掩埋。施工隊推了埋,埋了推,幾個月沒有進展。為了保住這條救命的公路,王文彪帶領施工隊迅速調整重心,開始在路基兩側進行綠化防沙。起初樹苗剛種下,沙暴狂風一過,就全都沒了影蹤,只能重新種。後來他們發明了一個方法叫做「打方格」,就是用柳條插成網格形狀,把沙子固定住。用了這種方法,路基終於逐漸擺脫了被黃沙掩埋的命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難題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他們在沙漠裡流血流汗,與沙漠為伴,與風暴共舞。路在他們的腳下一步步向前延伸。1999年10月8日,浩瀚大漠庫布其終於闢沙成途。王文彪在通車慶典儀式上語聲哽咽。他說:「65公裡的路,修了將近3年哪!在沙漠裡修路,我們修成了!」現場許多參加修路的幹部職工和群眾都忍不住落下激動的淚水。王文彪他們憑著愚公移山的意志,讓不可能又一次實現了!就這樣,王文彪帶著與生俱來的倔強和堅韌,帶著億利集團的員工們徵戰沙海30年,公益投入30多億元,產業投入300多億元,實施了6000多平方公裡的沙漠生態建設和保護工程,一點一滴地在蒼涼荒漠裡放飛綠色夢想,最終實現了綠富同興,政企共贏、普惠全民的可喜成果。2017年12月5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辦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向王文彪頒發了「地球衛士終身成就獎」。中國庫布其的治沙模式,也成為了全球治理荒漠化的典範。

相關焦點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詮釋—報告文學《春歸庫布其》讀後感
    此後斷斷續續從張總或和谷的微信中得知《春歸庫布其》一書寫作出版順利。兩個多月前,收到張總託其同事寄來的《春歸庫布其》一書,繁忙的公務家務之餘,從春末到盛夏,斷斷續續閱讀完,感覺就像一縷春風或陣陣夏風吹過,令人愉悅爽快。說實話,在讀此書之前,我對庫布其沙漠及其治理一無所知。
  • 央視《讀書》欄目 李潘:電視讀書節目怎樣活下去
    "1995年我參與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欄目創辦時,那大概是中國電視屏幕上的第一家讀書節目。"中央電視臺《讀書》欄目製片人兼主持人李潘回憶道。18年間,央視讀書欄目的命運可以說起起伏伏。先是2000年,《讀書時間》因收視率、節目老化等原因停播,後創辦《子午書簡》欄目,現改為《讀書》欄目。李潘說,央視讀書欄目也曾有它輝煌的過去。"從1995年到2000年,那是我們黃金五年,當時在全國文學界、文史界還是很有影響力,採訪過包括王元化在內的許多文化大家以及100多位知名作家。"
  • ...今年廣東省中小學暑期推薦目錄裡,這兩本央視《讀書》欄目也播過!
    隨通知發布的還有推薦書刊目錄,其中有兩本值得教師和家長們注意,因為它們都是上過中央電視臺CCTV10《讀書》欄目推薦的精品好書。教師組推薦 《父親長長的一生》作者:葉至善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世紀回望:一個中國文化人的心路歷程和道德風貌,一個真實勇敢、追求光明正義的葉聖陶。
  • 央視欄目組探班《經山海》
    央視欄目組探班《經山海》 2020-12-14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央視《鄉土》欄目推出大型紀錄片《手藝中國》
    從2019年3月25日起,央視七套《鄉土》欄目隆重推出了十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手藝中國》,節目剛推出就受到業內盛讚:匠心出品,手工藝界的力作,節目在中國手工藝人陣營引起了巨大反響。  這次央視《鄉土》欄目的《手藝中國》攝製組歷時十個月,跨越中國的千山萬水,尋訪專注於手藝的匠人,為大家呈現出技藝中的鬼斧神工、傳承中的推陳出新。
  • 辣子千紅火鍋店獲江西電視臺都市頻道《地寶當家》欄目隆重推薦!
    摘要:辣子千紅將正宗成都火鍋風味帶到江西,憑藉「徐十三」秘方火鍋底料的獨特風味,成功捕獲大眾消費口味,受到江西電視臺都市頻道《地寶當家》欄目強烈推薦! 作為美食之國的中國,自古以來就對美食有很深的研究,那些家喻戶曉的美食是承載著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
  • 古言甜寵文推薦——《媚心》《春歸》《美人難撩》
    哈嘍,大家好,鹿鹿姐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幾本好看的小說,喜歡的話大家可以收藏起來,也可以分享給喜歡看小說的朋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今天的古言甜寵文推薦——《媚心》《春歸》《美人難撩》1:《媚心》——求之不得小說文案:
  • 暖秋楓林晚 紅葉「五成熟」——本溪楓葉再上央視欄目
    暖秋楓林晚 紅葉「五成熟」——本溪楓葉再上央視欄目 2020-10-06 16: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央視《尋寶》欄目走進遂寧
    3月18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聯合召開了央視《尋寶》走進遂寧新聞發布會,正式啟動《尋寶》走進遂寧活動。3月19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何大海組織召開了《尋寶》走進遂寧協調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對該活動進行了具體部署。
  • 央視許多名牌欄目將公開招聘娛樂主持人
    6月2日,央視高層再次聚首,研究央視改版的事宜,綜藝頻道改版的幅度最大,改版初步定為九月完成,《綜藝大觀》這個欄目已經開始被開刀了,主持人由以前的林依輪和沈星換成董卿和楊柳。央視對增加綜藝新欄目非常慎重,主打娛樂的欄目就要強調純粹的娛樂性,進一步明確觀眾的定位,儘量減少老少皆宜的節目。娛樂節目面對的主要就是青年人,這樣的節目力求做得前衛、時尚,借鑑地方臺中做得比較好的娛樂節目,還要符合廣電總局「淨化螢屏」的標準。
  • 央視新聞頻道《面對面》欄目專訪「最美教師」劉秀祥
    央視新聞頻道《面對面》欄目專訪「最美教師」劉秀祥 2020-10-1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觀眾代表做客央視 點評欄目建言主持
    >張繼林 北京空軍指揮學院 退休軍人徐振漢 重慶市黔江區正陽鎮政府黨政辦 公務員米博華 人民日報社 副總編輯 趙立凡 中央電視臺 原副總編輯    [關於體育類欄目    [關於央視臺標]    央視的臺標位於電視畫面的左上方,這對於其他頻道來說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對於體育頻道來說就不一樣了。因為有些體育比賽的比分、比賽進行的時間,往往這些信息都會出現於此,它們不可避免的被央視的臺標遮擋,給收看節目帶來不便。
  • 央視4套《城市1對1》欄目 泉州對話科倫坡(圖)
    央視4套《城市1對1》欄目 泉州對話科倫坡  一個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泉州,一個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中轉站斯裡蘭卡科倫坡,昨日下午5時15分,央視4套《城市1對1》欄目走進兩座海港城市,就兩城間的文化、民俗、美食等方面,進行交流、溝通
  • 建湖:再登央視!《大美中國》欄目帶您領略九龍口秋景
    建湖:再登央視!《大美中國》欄目帶您領略九龍口秋景 2020-10-18 1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玉門柳湖「流星瓜」登上央視《天下財經》欄目
    玉門柳湖「流星瓜」登上央視《天下財經》欄目 這不,咱們的這個流星瓜 香味都飄到央視《天下財經》欄目了。
  • 央視尋寶欄目走進泰山
    管委會副主任劉慧表示,本屆廟會的最大亮點,是由管委會與央視尋寶欄目共同舉辦的《尋寶——走進泰山》活動。這是泰山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東嶽廟會的重頭戲。
  • 庫布其沙漠綠生金
    作者: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馮瑛冰 任會斌↑庫布其沙漠七星湖 連振攝/本刊◇從遼寧盤錦、江蘇蘇州引種的螃蟹在庫布其沙漠溼地安了家,並因為水質純淨品質好受到市場歡迎◇生態產業化,沙漠資源化,既帶動沙漠增綠、經濟發展,又讓庫布其人認識到生態的價值,真正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央視欄目組探班日照兩城鎮《經山海》劇組
    兩個央視精品欄目的攝製組一起抵達日照,輾轉漁港和鄉村等地,一待就是三天。這次吸引他們的,是正在日照進行拍攝的電視劇《經山海》。12月10日,記者來到位於兩城鎮的拍攝現場,看到除了忙碌的攝製組外,場外央視欄目組的採訪也正在火熱進行。
  • 央視《地理中國》欄目組來平天湖風景區拍攝紀錄片
    安徽網池州消息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地理中國》欄目組來平天湖風景區拍攝紀錄片。央視《地理中國》來池州拍攝紀錄片活動是主題為「迎客長三角康養在池州」長三角康養旅遊嘉年華暨池州養生「硒」遊季系列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
  • 央視《生活圈》欄目來石島「尋寶」
    日前,央視《生活圈》欄目來石島採風「尋寶」。據了解,此次節目攝製組以「誰不說俺家鄉好」為主題,在全國城鄉各地篩選一批最具典型性的地點,探尋最引人關注的獨特「寶貝」,從黃金周期間「吃喝遊樂」入手,推介當地在文化、歷史、生態、娛樂、美食、農產等 領域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和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