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 1948年的今天,朱自清先生逝世,重溫《背影》,懷念先生

2020-12-15 動靜貴州

他的《背影》、《悼亡婦》,

被稱「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

他的《荷塘月色》和《春》,

伴隨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樂。

他選「自清」做名,

勉勵自己困境中不喪志,

保持清白。

1948年的今天,

朱自清逝世。

重溫經典

緬懷先生

↓↓↓

重溫經典

《背影》

作者:朱自清

朗讀者:蘇東方

鋼琴:周永剛

素描:龍媛

燈光:金明 姚慧琪

背 影

朱自清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澹,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閒。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裡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只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編輯:張雨馨 馬亮 梓倉 石垚

相關焦點

  • 一起學語文:1948年的今天,朱自清先生逝世,重溫《背影》
    他的《背影》《悼亡婦》,被稱「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他的《荷塘月色》和《春》,伴隨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樂。他選「自清」做名,勉勵自己困境中不喪志,保持清白。1948年的今天,朱自清逝世。重溫經典,緬懷先生。
  • 《朱自清散文集》遨遊朱自清先生的文學作品,領略經典的魅力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1948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朱自清不僅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鬥士。朱自清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便是他所擅長的散文,這些散文作品在新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 追尋朱自清先生的那片荷塘……
    因為今年的觀荷節與朱自清先生的忌日僅相差一天。朱自清先生於1948年8月12日與世長辭。朱自清先生與荷花,在人們的印象中是難以分割的。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膾炙人口,先生的荷塘也令無數人心馳神往。跟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觀賞清華園的荷花,自有一番特別的意義。
  • 追尋朱自清先生的那片荷塘……
    因為今年的觀荷節與朱自清先生的忌日僅相差一天。朱自清先生朱自清先生於1948年8月12日與世長辭。朱自清先生與荷花,在人們的印象中是難以分割的。1948年8月,在朱自清先生逝世後,清華中文部師生為表緬懷,於強齋后土坡上建一草亭(大致位於今近春園東北隅),馮友蘭先生為草亭親題「荷塘月色」,以紀念朱自清先生乍現的生花妙筆。隨著校園改造,簡陋的草亭已無處尋覓。
  • 懷念朱自清:匆匆而去,背影長留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8月12日,是朱自清先生逝世72周年紀念日。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他以散文著名,情感真摯;他致力國學研究,恪守治學傳統;他堅守氣節和情操,憂國憂民。
  • 讀朱自清自編文集,緬懷大師遠去的背影
    120周年暨逝世70周年!(1898—1948)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改名自清,字佩弦。在他生前,曾親自編選、出版文集十二種,經精心校訂、重新出版,成就《朱自清自編文集》叢書,力求還原朱自清作品原貌,以紀念文壇巨擘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暨逝世70周年。
  • 誦讀聲中憶先生 匆匆「背影」成永恆
    有的人走了,但他還活著,比如朱自清先生。他的背影雖然已經匆匆離去,但是他寫下的文章,遺下的風骨,還在一代代中國人的朗讀聲中,被提及、被鐫刻。他在荷塘邊留下的聲音,他在秦淮河上划動的槳聲,都由文字的形式,穿越時空,來到當下。
  • 最難忘那蹣跚的《背影》,今天我們緬懷他……
    七十年前的今天1948年8月12日 這位現代著名作家、詩人在北平逝世終年僅50歲>朱自清先生一直受人敬仰不僅是因為他的文學成就更是因為他的品格人,應該怎麼樣度過這一生?他胸中藏有英雄豪氣寧死「不受嗟來之食」1948年6月,為了抗議美國的扶日政策,他在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名,隨後還將麵粉配購證和麵粉票退了回去。
  • 朱自清經典作品推薦,《背影:朱自清經典散文集》最受讀者歡迎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 朱自清,一篇《背影》流百世,一身傲骨芳萬年
    ——朱自清「傲然凌厲如松柏,清正廉潔如白蓮」。堪比伯夷和叔齊,餓si首陽,不食周粟。朱自清一生傲骨零立,生命結束在紛擾的北平,定格在1948年那個多事之秋,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人生沒有輪迴,往事不堪回眸。車如流水馬如龍,沿著古揚繁華的長街,我急切地尋找先生的蹤跡。
  • 朱自清《背影》教學賞析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帶有很強抒情性的寫人記事散文。文筆樸素而不失典雅,感情細膩真摯而不矯揉造作。此文不論欣賞閱讀亦或教學分析都價值極高,因此被認為現代經典散文,也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以下從寫作背景、整體把握和細節分析、作者對父親感情變化三個方面入手對此文進行賞析。
  • 初三語文閱讀一得:朱自清《背影》
    朱自清先生,字佩弦,是位詩人。但他的詩,讀過的人不多,流傳的更少。中學生可能只是在《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讀到「佩弦的詩道,『笑將不復在我們唇上』」。這是1925年,葉聖陶先生給我們傳遞的信息:朱先生是一位愛國的、有激情的詩人。是的,朱先生是位性情中人,他愛國、愛家、愛學生,具有純樸、敦厚、熱忱的天性,他的詩由此可見一斑了。
  • 浙東有座山城,古老而靜謐,是朱自清先生「永遠不能忘記」的地方
    ◆ ◆ ◆ ◆ ◆不久前,中央電視臺CCTV十套《清明》特別欄目攝製組來到臨海,拍攝朱自清曾在文章中描寫過的台州古城,以及他在省立第六師範教學和生活的足跡。圖/葛小娟台州,是朱自清先生待過時間比較長的南方,也是他最眷戀的地方。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許多人都讀過。這是他在臨海寫下的名篇。臨海,是他匆匆的一生中,匆匆走過的一站。
  • 五月二十五日,懷念楊絳先生
    楊絳——永遠的女先生016年5月25日,是楊絳先生離開我們三年了的日子。楊絳先生錢先生的書我讀過幾部,說實話,沒讀過那麼難讀的書,而楊先生的書像一個老人在向你傾吐心事,酣暢淋漓的同時又令人深思。她的《走在人生邊上》曾讓我廢寢忘食,《我們仨》也曾讓我幾天高興不起來,時至今日,再想想她說的「現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真是足使人沉默良久。
  • 遼寧著名書法家徐熾先生逝世
    著名書法家、教育家、魯迅美術學院特聘教授、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書法學專業創建與奠基人之一、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書法家協會顧問、瀋陽市書法家協會終身名譽主席,徐熾先生於2020年4月24日4時19分在瀋陽逝世,享年86歲。
  • 明史學家商傳先生辭世 明史學界深情懷念
    明史學家商傳先生辭世 明史學界深情懷念 2017年12月27日 13:5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張春海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張春海)12月 26日,明史學家
  • 清華大學紀念朱自清誕辰120周年: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
    朱自清先生是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教育家。他的《春》《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作品膾炙人口,廣為傳誦。他的散文具有古典詩詞意境,已經成為現代文學中的經典。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他在揚州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中學畢業朱先生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就讀,本科畢業先後在杭州第一師範等學校任教。
  • 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有感
    讀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的時候,我被這大自然的「綠」,深深地陶醉了,在這「綠」的仙境中,讓人似乎真的感受到,有明亮、深密、醉人的「綠」!文中的梅雨潭是浙江的一處名勝。通過「梅雨潭」的綠綠地潭水,抒發了先生對祖國山水的褒獎之詞;在文章的一開頭,就直接寫出了「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這是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著;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溼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地響了。」「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
  • 赤子之心——重溫浪波先生的詩
    編者按:2018年2月11日,著名詩人浪波病逝於石家莊。文學界的同輩好友,被他提攜扶掖的後輩作家無一不深切緬懷他。一年忌日將近,本報今日推出浪波逝世一周年紀念專版。讓讀者通過他人的筆,感受浪波為人為文的雄渾質樸。
  • 著名科學家、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於美文先生逝世,享年97歲
    ,於2020年3月3日21:32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於美文,女,中共黨員,1922年5月出生,山東省安丘人,1948年10月畢業於西北大學後參加工作,任甘肅科學教育館幹事,1950年9月進入華北大學工學院(後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工作,1953年參與軍用儀器專業創建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生,1983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聘為全國第二批軍用光學(現光學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