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的疫情都在不斷蔓延,截至目前,全球感染人數已有248萬人。
為了控制境外輸入,從世界各地到中國的航班不斷減少。
於是這個時候就有一些不法分子在社交媒體上散布一些廣告,假借私人包機的名義來詐騙留學生的錢財。
主要現在他們的詐騙方式各種各樣,真的是沒有騙子做不到的,只有我們想不到的。
鑑別套路
讓騙子無可乘之機
1、利用朋友圈發布消息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詐騙途徑。
通常詐騙者會採用發布朋友圈消息聲稱有包機的消息,以此獲取留學生和家長信任的方式來詐騙。
這種遍地撒網的方式雖然上當的人並不多,但是這些詐騙者就是抱著宰到一個是一個,宰到兩個是一雙的想法。
2、微信群渾水摸魚
還有一個常見的方法就是在留學生群裡發布包機回國的消息。
為了方便留學生日常交流,就產生了很多的留學生群,但是群裡不只有留學生,還有一些為了盈利的票販子混了進來。
他們通常會在各個留學生的群裡,直接發布一些消息說可以組團包機回國,再發布一個比較合理的價位。
雖然也有人會在群裡提出質疑。
但上圖這位騙子「kiko姐」對於這種質疑,似乎是司空見慣了,很快就做出了解釋。
她的理由是:我自己也想回家,是用旅行團的名義成團的。
但隨著質問的人越來越多,「kiko姐」索性不回答了,直接說有需要的可以加她詳談。
隨後群裡有人認出她說她之前就有過騙人記錄,這時候「kiko姐」便氣急敗壞的罵起來人來。
防範tips:
其實像「kiko姐」這樣的騙子還是很好辨認的,由於經常在一處地方作案很容易被發現。
同學們如果遇到一定不要先著急給錢,購買回國機票時,不要相信除官方渠道外一切私人發的廣告,而是去航司官網或類似於去哪兒網、攜程、馬蜂窩等OTA(在線旅行社)的平臺購買。
此外,如若有航班取消的信息,也要給官網打電話確認,以免被騙。
3、私人渠道代購機票
與私人包機騙局「並駕齊驅」的另一個騙局,就是私人渠道機票代購。
與「包機騙局」相似的是,騙子同樣利用的是留學生及其親友急需回國的焦慮心理,謊稱自己有內部購買渠道,可幫忙代購,需要先付款,再給票。
若留學生將錢轉給這位「代購」,騙子就會直接將留學生拉黑,收錢走人。
3月23日,在南京的王女士為了讓在英國留學的女兒早點回國,便找到了所謂的「機票代購」。
當她前後轉了2萬人民幣給代購後,卻遲遲沒有收到代購那邊關於機票信息的回覆。
等王女士發消息要求對方退款時,卻發現自己已經被對方拉黑了。
防範tips:
在訂購海外機票時,一定要向持有航空公司頒發執照的票務代理購票,或直接從航空公司購買,不要輕易相信任何非正規私人渠道。
4、冒充航空公司退票改籤
與此同時,成功購買了回國機票的留學生,也很有可能被騙子盯上。
騙子會通過不法渠道獲得機票購買人的個人與航班信息,隨後冒充航空公司的客服人員,謊稱該留學生所乘坐的航班因為疫情被取消,需要進行退票和改籤,藉此理由向購票學生發送釣魚連結和詐騙簡訊。
如果被騙點進釣魚連結,便有可能被騙子騙取相關錢財。
防範tips:
1、手機收到航班取消簡訊,一定要看清發送簡訊的電話號碼,如果非航空公司電話號碼或者需要網絡轉帳匯款的,一般是詐騙簡訊。
2、在收到類似航班取消、航班變動、客票退改籤等內容的簡訊時,應通過航空公司官網等正規渠道進行核實確認,不要盲目輕信來路不明的信息,謹防上當受騙。
5、冒充官方聲稱撤僑
冒充官方撤僑也是騙子行騙的方式之一。
疫情期間,中國大使館不僅給海外留學生派發安心包,還安排包機送留學生回家。因此,一提到大使館的名頭,大多留學生都會對其充滿信任。
此時若有「中國大使館」的相關人員打來電話告知留學生,有航班供大家回國,難保留學生不會相信騙子的謊言。
此外,還有騙子冒充「中國疾控中心」打來的電話稱,國航包機已經安排好,只需要3000刀就能回國。
更有留學生接到來自「大使館」的電話,稱該學生涉嫌參與「散播肺炎疫情謠言案件」,甚至放言可撥打大使館電話驗證這個消息。
「工作人員」還表示,他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過需要該留學生留下個人信息,以便「報案處理」。
同時,也有留學生稱自己會接到不顯示撥打方的電話,和收到聲稱要上報自身與COVID-19相關信息的簡訊,但騙子的最終目的其實是想竊取留學生的銀行信息。
不得不說,為了行騙,這些騙子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防範tips:
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大家可以進行錄音,並撥打大使館的服務求助熱線12308來驗證和破解騙子的騙局。
6、冒充海關查驗違禁物品進行詐騙
冒充完了中國大使館和中國疫情控制中心,騙子又冒充起了中國海關。
那麼,變身成為海關的騙子又是怎麼騙到錢的呢?
大家都知道,口罩是疫情期間全球流通最廣的一件貨物。
今年2月,國內的疫情開始大爆發,身在海外的留學生以及華人開始相繼給國內的親人寄口罩。
於是,一些詐騙犯想到了可以利用口罩去詐騙的手段。
3月11日,一位身在美國的留學生接到了自稱是中國海關警察的電話,「警察」告知他由美國寄回的包裹裡有違禁品,需要繳納罰款。
由於自己不在國內,該留學生相信了這位海關警察的話,認為自己給家人寄的口罩違反了相關海關法。
最後,這名留學生足足被騙了17000元人民幣。
了解這類騙術的小夥伴們會知道,冒充海關罰款其實是老騙術了,但大家還是要牢記防範小貼士。
防範tips:
1、12360海關熱線,只會在接到外界諮詢且不能當即答覆解決的情況下,才會回電給諮詢人,並不會主動聯繫外界。
2、郵包物品若需要辦理海關手續,海關也不會致電收件人,而是會由郵政寄送《國際郵件領取通知單》等單證通知收件人。
因此,海關工作人員若主動來電,並電話通知需要交罰款,便一定是騙術。
7、新冠病毒檢測詐騙
接下來的這個騙術,恐怕會叫你寒從腳起。
在美國的肯塔基州,有一群「醫生」將停車場設置為新冠病毒檢測點。
帳篷下的他們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身上裝備看起來與普通的醫生無異,他們聲稱自己在加州有實驗室和醫生。
更誘惑的是,僅需200美元檢測費用,普通大眾就能在24小時內拿到自己的肺炎檢測結果。
然而,這些全副武裝的人根本就不是什麼醫生,也並不是來自醫院,而來自於兩家醫療營銷私人公司的騙子。
這兩家醫療營銷私人公司,正是利用民眾對於測試的急切需求,在光天化日之下引誘普通民眾前來繳費檢測。
一位名叫香農·威爾遜(Shannon Wilson)的美國女子,已經有了新冠肺炎的所有症狀,卻無法得到檢測。在這種情況下,香農·威爾遜便成為了騙子網裡的魚。
為了做測試,她先後向這群「醫生」繳納了240美元。然而,做完測試後,她並沒有拿到檢測結果。
更令她驚訝的是,這群「醫生」不僅騙了她的錢,還趁機拿到了她的全套個人隱私信息,尤其是她的醫保和社保卡信息,這也是騙子們的最終目的。
在關乎人命的情況下,竟然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以此行騙賺錢,實在讓人不寒而慄。
防範tips:
美國規定,民眾若想測試新冠肺炎,必須要在出現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症狀,且獲得醫生批准後,才能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因此,大家千萬不要相信街頭的臨時檢測點,既會洩露個人信息,還有可能被交叉感染。
話說回來,疫情期間騙子的騙術真是叫人防不勝防。
不過,鑑別詐騙還是有跡可循的,遠離詐騙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看對方是否提及金錢等字眼。
只要涉及到錢,大家一定要第一時間保持頭腦清醒,提高警惕,識破騙子的騙局。
最後,希望同學們在海外一定要小心行事,時刻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和錢財,讓騙子無計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