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1980年至今-年度票房前十)1986年篇

2020-12-14 血澀路西法

1986年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香港如期舉辦,最佳影片頒給成龍的《警察故事》,作為一部刻畫了有血有肉的"人"的熱血警察形象的影片,對於熱衷拍攝警匪片的香港電影確實是劃時代的。最佳導演被張婉婷奪得,她執導的《非法移民》講述沒有合法身份的中國青年在美國唐人街的生活故事,主演基本都是非職業演員,充滿真實感。影帝由鄭則仕憑藉《何必有我》中飾演智障弟弟的精彩表現獲得,這一形象至今香港仍無人能及。成龍獲得兩個影帝提名仍敗北,只能說是命不逢時。影后桂冠頒給了王小鳳,她在《錯點鴛鴦》中飾演了一位敢愛敢恨,為了自己愛情不顧世俗偏見勇往直前的新時代女性角色,表現相當精彩,本片編劇同時獲得最佳編劇獎。

孟海獲得最佳男配角,在《皇家師姐》中為楊紫瓊和楊麗菁做綠葉表現得相當出色,但對他最深刻的影響還是《新蜀山劍俠傳》中的徒弟一真。最佳女配角由葉德嫻獲得,在《花街時代》飾演一位黑道老大姐王英,形象上由很大的突破,表演也相當出彩。陳婉麗獲得最佳新人獎,飾演女主在內地失散多年的大嫂,突獲準來港,居於楊家,更不擇手段地向上爬,心機女形象逼真。

回到年度票房盤點,前十中有幾部後來評價相當高的經典電影。

註:數據來自百度百科

1. 英雄本色 (導演: 吳宇森 主演: 周潤發 / 狄龍 / 張國榮 / 朱寶意 / 李子雄)

吳宇森在86年加入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後,受其邀請拍攝了此片。本片翻拍自1967年龍剛執導同名電影《英雄本色》,於前作的寫實風格不同,吳宇森在本片中加入個人英雄主義的浪漫色彩以及獨有的暴力美學風格,使得與前作截然不同。

吳宇森雖然在83年就被徐克邀請加入了新藝城,但幾年間都是拍些他不喜歡的喜劇片,心中一直有個英雄夢沒有實現;狄龍在此前已失意數年,被邵氏節約、無戲可拍;周潤發雖然片約不斷,也憑藉《等待黎明》獲得過金馬獎影帝,但影片只叫好不叫座,甚至背上了"票房毒藥"的頭銜;張國榮在86年時雖已貴為歌壇的天皇巨星了,但在電影方面始終沒受到肯定,出演的影片都表現一般,甚至在和陳百強共同參演的影片中的表現也落入下方。

吳宇森當時遲遲找不到投資,就找到了張國榮,一心想在影壇證明自己的他毫不猶豫就答應了,片上看到有張國榮這個當紅明星做主演也都願意來投資了。

發哥本來只是客串的戲份,但吳宇森拍著拍著發現小馬哥這個人物身上有更多可以挖掘的東西,再加上發哥表現得很出色,所以戲份就越加越多,最終加成主角。影片主基調也從狄、張的警匪真兄弟情變成了狄、周的患難義兄弟情,張國榮人很好,雖然戲份被減,但他很欣賞狄龍和周潤發的演技,還表示理解吳宇森。

最終影片上映後,香港票房達到3645萬,一舉打破香港票房紀錄,也成為當年票房冠軍。從此片後又有片商找狄龍拍戲了;張國榮的表現也得到了觀眾的肯定,從此歌影雙棲發展,最終成為歌影壇雙傳奇;周潤發的小馬哥形象風靡亞洲,從此片約不斷,口碑票房雙豐收,也摘下毒藥的帽子變成了"票房靈藥",最終成了和成龍、周星馳合稱"雙周一成",成了香港影壇的票房保障。吳宇森在開創了香港英雄片先河後,也正式確立了自己的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之後又跟周潤發合作了《喋血雙雄》《縱橫四海》《辣手神探》等英雄片,最終被好萊塢邀請去拍攝電影,成為了國際知名導演。

2. 富貴列車(導演: 洪金寶 主演: 洪金寶 / 鍾鎮濤 / 關之琳 / 元彪 / 鄭文雅 )

要說香港電影史上參與明星最多的電影,本片是必須提的一部。作為洪金寶群星動作喜劇片的代表作,本片由大大小小30多名明星參與,正反應出80年代香港電影產業的繁榮。影片劇情上雖然喜鬧,但製作精良、笑料不斷,包括大場面及動作打鬥更是一流水準。

片中由許多橋段很是經典,但有些橋段在片中分散劇情,但依舊讓人記憶深刻、捧腹大笑。比如石堅父子對黃飛鴻父子(可惜不是關德興)就是致敬下香港老片;吳耀漢、樓南光火車上各自偷情帶出來的"長江一、二、三、四號"等等。

影片雜糅了國恨、西部、喜劇、無釐頭、黑色、群戲、功夫等諸多元素,洪金寶野心很大,像表現的東西很多,但無奈攤子鋪的太大,許多細節都是經不起推敲。倒是小鎮上中國人、日本人、西洋人多方混戰搶奪地圖打鬥大場面拍的極其精彩,這是洪金寶最擅長的,也是做的最用心的。

上映當年票房2812萬,作為一部主打喜劇動作的群星電影,本片算的上是極其成功了。也為洪金寶增添了信心,之後又拍攝或參演了數部群星影片,為香港影壇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3. 最佳拍檔千裡救差婆(導演: 林嶺東 主演: 許冠傑 / 麥嘉 / 張艾嘉 / 葉倩文 / 王嘉明 /)

《最佳拍檔》的第四部,也是"終結作",雖然多年後還拍攝了一部,但屬於續貂之作,純屬賣情懷的作品(雖然有哥哥參演)。導演由徐克換成了林嶺東,本片在動作戲上加強了許多,但劇情及笑料上乏善可陳,演員表演上也已盡顯疲態,光頭仔也也已經長大了些,沒有之前那麼可愛搞笑。

影片大部分場景都是在紐西蘭拍攝,景色很漂亮,投資挺大製作也算嚴謹。葉倩文的加入讓人眼前一亮,飾演科學家的傻白甜女兒,角色限制沒什麼大的發揮,算是花瓶角色,遠沒有在徐克的《刀馬旦》中表現出彩。光頭被改造後跟入魔一般,要靠親情友情才能清醒,也是漫畫拍攝手法,在林嶺東的片中出現有些不倫不類。

當年上映後票房2701萬,是挺不錯的,但《最佳拍檔》系列也算走到盡頭,新藝城最著名最賺錢的大IP也到此終結,也標誌著新藝城輝煌時代到達頂峰後開始走向沒落。

4. 最佳福星(主演: 洪金寶 / 麥嘉 / 譚詠麟 / 鄭則仕 / 陳友 / 劉德華 / 樓南光 / 張艾嘉 等)

作為最初嘉禾為了對抗新藝城《最佳拍檔》而拍攝的群星喜劇電影,誰知影片一經推出非常受歡迎,隨後也是一部部接著拍,票房也是一部比一部高。本片是系列第4部,但跟同年的《最佳拍檔》一樣,也是到了暮年狀態,是《五福星》系列最後一部入圍年度票房前十的。

本片與系列前作不同,五福星人物全換,除了洪金寶還做主演聯動之外,新招五人組成"新五福星",分別是:狗王倫(譚詠麟 飾)、肥豹(鄭則士 飾)、Rambo(劉德華 飾)、Band友(陳友 飾)和力保健(樓南光 飾)。劇情橋段倒還是原來的套路,這幾個人搞笑表演和聯動比起舊五福星也不遑多讓,依舊有眾人調戲美女的經典橋段,而且鬧出更多的笑話,美女也換成了混血美女,特別養眼。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還有麥嘉和張艾嘉這對"夫妻檔"的加入,當年不了解香港影壇糾葛時沒注意,作為嘉禾最大競爭對手新藝城的創始人之一的麥嘉,怎麼會為對頭嘉禾拍攝與《最佳拍檔》同臺打擂的影片呢?其實此時新藝城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作為新藝城核心的"新藝城七怪"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和創作理念衝突,已經開始慢慢解散。曾志偉最先出走,先後和洪金寶、成龍合作,最後和陳可辛嘴賤UFO電影公司,出過不少好的影片;徐克和施南生夫婦後來自組電影工作室,雖然還屬於新藝城之下,不過卻可以直接越過三巨頭對話後臺大老闆金公主。而洪金寶是麥嘉好友,所以麥嘉幫拍攝本片也成為了壓死新藝城的最後一根稻草,從此三巨頭各自為戰,新藝城也逐漸沒落。

本片年度票房2310萬,是《五福星》系列最後的輝煌,之後續集再沒進過年度票房前十。

5. 神探朱古力(導演: 陳欣健 主演: 許冠文 / 許冠英 / 梅豔芳 / 胡慧中 / 喬宏)

許冠文編劇、監製及主演的喜劇片,由陳欣健執導,之前的《雙龍出海》就是其執導的,本年連續執導數部電影,而且還都反響很好。

許冠文拉來弟弟許冠英一起出演,兩人依舊在片中磕磕絆絆、插科打諢,許氏電影中的經典角色定位依舊在本片中延續。許冠文有意在本片中培養弟弟的演技,片中有許冠英一段接近3分鐘的獨角戲,很顯表演功力。而他自己則主要負責笑料包袱抖出和串引全場,邊吃漢堡邊解剖、女扮女裝矮婆娘等橋段讓人鬨笑不斷。梅豔芳和胡慧中在片中表現也相當出彩,梅初次在電影中展現自己的喜劇天分,拋開以往英姿颯爽直女形象,飾演選美的柔弱女子形象;胡慧中也是拋開之前已入人心的"霸王花"打女形象,改打戲演文戲,飾演林太太,兩人改變固有形象後都獲得不錯的表現。

本片上映後獲得票房2248萬,年度票房第5位,在嘉禾與新藝城兩大喜劇IP佔據香港影壇的情況下還能取得這樣的票房,證明"冷面笑匠"的號召力仍在,喜劇表演仍能獲得觀眾肯定。

6. 南北少林(導演: 劉家良 主演: 李連杰 / 黃秋燕 / 胡堅強)

李連杰的少林系列,雖然劇情上跟《少林寺》沒直接聯繫,但依舊借著其餘威取得非常不錯的票房。劉家良硬橋硬馬的武打風格在本片體現的淋漓盡致,李連杰在本片拍攝期間本部嚴重拉傷,第五腰椎裂開,黃秋燕在醫院一直盡心照顧,兩人感情也不斷升溫,遂於第二年成婚。

李連杰之後接受採訪時說本不想拍攝第三部少林電影,但由於種種原因,必須要拍攝。但本片與前兩部不同的是大部分演員是香港演員,大陸演員(包括李連杰)只有3元每天,而香港演員跑龍套的、甚至一個鏡頭都沒的群演都50元每天,特技及幕後甚至能掙到超過李連杰幾十甚至上百倍。由於在拍攝期間存在的階級歧視,李連杰和導演劉家良鬧了很大意見,兩人從此一直沒有合作。即使後來李連杰打入香港電影圈,成為名震華人圈的功夫皇帝,兩人間也再沒合作過,李連杰在很多採訪裡也極少談及這部電影。

本片上映後票房1810萬,票房是不錯,但影片整體質量一般,還是借著之前《少林寺》的名頭,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7. 刀馬旦(導演: 徐克 主演: 鍾楚紅 / 林青霞 / 葉倩文 / 鄭浩南 / 午馬 等)

徐克的經典作品之一,在波瀾壯闊的時代風雲下,通過身份、階級、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三個女性的視覺,以小見大展現民國時期的風風雨雨,折射出大中國觀念的重心,更以文藝的情懷,書寫了一幕幕悲愴的歷史悲歌。這種以女人作為影片主角宣揚女性主義的新浪潮影片,在當時的香港也是首創。

本片是8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香港電影之一,被稱為"徐克藝術與娛樂相結合頗為出色的一部作品"。聚焦在動蕩的民國,在那傳統的影象下面是一個強有力的故事,探究著國家,家庭,友誼和犧牲。鍾楚紅、林青霞和葉倩文雖然飾演的是不同階層、背景的人,但她們走到一起後都扮演著亂世英雄兒女的角色,而且這條路一旦踏上就沒有回頭路,奔著心中理想誓死向前。

三位女演員都表現出色,葉倩文也憑藉此片獲得第6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雖然最終敗給張艾嘉而沒有得獎,但也是對其在本片中的精彩表現的肯定。值得一提的是鄭浩南在本片中飾演愛國青年寧北海,雖然也表現出色,但因為本片始終聚焦在三位女性角色身上,反而沒有讓他獲得太多關注。而他是推掉吳宇森在《英雄本色》中專門為其定製的mark哥的角色來出演此片的(鄭浩南英文名就叫mark),不知道看到發哥最後憑藉mark 哥這個角色獲得金像獎影帝,心中是否後悔過。

作為一部藝術與娛樂完美結合的影片,獲得1755萬的票房只能算是差強人意,但徐克憑藉此片從此開啟了其多方面題材影片的拍攝,也是裡程碑式的作品。

8. 殭屍家族(導演: 劉觀偉 主演: 元彪 / 李賽鳳 / 林正英 / 樓南光 / 鍾發 / )

本片又名《殭屍先生2:殭屍家族》,是因為上一年《殭屍先生》大火了之後,推出打著其名號的"續集",但其實是個現代殭屍題材影片,劇情背景、人物設置跟《殭屍先生》毫無關係,只是靈魂人物林正英還在,所以借著名號宣傳這部電影。

本片與同時代的殭屍片不同點在於殭屍有了類似於人的感情,殭屍夫婦對小殭屍的關心以及怕其受到傷害而被制約完全是人類親情的體現,小殭屍也能與人類兒童產生友誼,並且分別時還會哭泣,都是當時首創。

表面看是恐怖殭屍片,其實恐怖氣氛很弱,除了幾個殭屍吸血的鏡頭。受限於當時的觀念、技術及化妝水平有限,殭屍都具有同質化的特點:白臉面、黑眼圈、兩獠牙以及清朝官服,這也反映了香港商業片的"殭屍模版",它讓觀眾一想到殭屍就是電影中創造出來的那樣。倒是其中搞笑橋段讓人記憶猶新,比如中了"行動遲緩劑"與殭屍糾纏的過程,著實是腦洞大開的劇情。

本片上映後年度票房1707萬,在殭屍喜劇片裡是高票房的存在,也是英叔以現代人身份除殭屍的開山之作。

9. 霹靂大喇叭(導演: 陳欣健 / 劉觀偉 主演: 洪金寶 / 張學友 / 王祖賢 / 姜大衛 / 馮淬帆 /)

本片是洪金寶和張學友首次合作,亦是張學友的電影處女作。作為一部都市愛情喜劇片,在加入鬼魂、警察等元素後,讓人耳目一新。

二人在片中飾演一對警察搭檔,姜大衛飾演的身體在被"千面人"殺害後化身怨鬼纏住二人幫其報仇破案,因不滿洪金寶不作為而破壞洪與其女友王祖賢的各種好事,讓其出糗。最終洪、張二人在姜(鬼魂)的幫助下,將罪犯捉拿歸案,為姜伸張爭議。

洪金寶依舊演技在線、身手靈活,將一個膽小怕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小人物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張歌神雖然是首次出演電影,但表演很是精彩,喜劇天分已經初現,作為影壇新人難能可貴。王祖賢則依舊是美麗動人、清純可愛。

本片上映後票房1682萬,作為一部現代愛情喜劇片,這樣的票房已經難能可貴,這正體現出洪金寶在這一時期的創作、表演都屬於高峰階段。

10. 開心鬼撞鬼(導演: 杜琪峯 主演: 黃百鳴 / 張曼玉 / 袁潔瑩 / 陳加玲 / 徐克 /)

《開心鬼》系列第三部,導演竟然是杜琪峯真沒想到,以前看得時候真麼注意。作為喜歡銀河映像的電影的影迷,完全沒想到杜導早期拍過這樣的喜劇片,其實早在上一年已經拍攝過一部《聖誕奇遇結良緣》,也是喜劇片。

本片依舊延續系列前作的設定,黃百鳴分飾現世康森貴和前世鬼魂朱錦春,但本片給他安排了一個對手就是張曼玉飾演的女鬼徐半香。因為康耽誤了徐投胎而產生矛盾,徐整治康,康沒辦法求助前世朱錦春,可朱與徐鬥法卻打不過很是尷尬。最終康在前世鬼的教導下用愛去感化徐,最終經過各種苦難後雙方和解,最終徐重新投胎。

作為一部高顏值的青春偶像、輕鬆活潑的喜劇風格的電影,張曼玉、袁潔瑩、陳加玲代表的青春美少女形象很是可愛,在開心幽默中講故事喜劇精髓,開心鬼插科打諢、鬥智鬥勇、令人捧腹不已。

影片年度票房1533萬,開心鬼系列的票房依舊出彩,作為主演與主要編劇黃百鳴是大功臣,新藝城三個創始人中最有才的其實就是他,之後香港賀歲檔大賣的《喜事》系列亦是出自其手,足可見其才華。

本系列會不斷更新,喜歡的可以關注小編!

精彩回顧:

追憶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1980年至今-年度票房前十)1985年篇

江山笑 煙雨遙,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相關焦點

  • 追憶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1980年至今-年度票房前十)1989年篇
    1989年,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如期舉辦,本屆金像獎與之前不同的是重要獎項得獎的沒一部是去年票房前十的影片,這種情況實屬罕見。被譽為最會拍女人戲的關錦鵬執導的《胭脂扣》在獲得10項提名的情況下,最終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6個獎項,制霸該屆金像獎。
  • 追憶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1980年至今-年度票房前十)1987年篇
    直到1997年何冠昌去世之後,漸漸沒有人監督成龍,成龍之後也離開了嘉禾,直到2012年拍攝的《警察故事2013》,成龍飾演一個大陸公安,為形象需要長發剪成了短髮才打破了這一禁忌。作為成龍開創的又一系列作品,上映後票房3546萬,成功拿下年度票房冠軍並獲得眾多好評,也為成龍之後拍攝更多此類型影片樹立了信心。2.
  • 盤點1994年香港電影票房前十 《九品芝麻官》居然位列第十
    影片於1994年1月29日年在中國香港上映。這是一部帶有浪漫氣息的驚險奇情動作片。本片中,導演劉鎮偉「笑中帶淚」的風格趨於成熟,一個當代高手和一個有特異功能的女孩之間的愛情故事,發生在武學肅穆之地少林,時正是北國的冬天。電影穿插了不少典型的劉鎮偉式笑話,在寒氣襲人的季節裡,讓人溫暖。
  • 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統計創新高 2019年票房前十電影名單
    12月31日晚來自國家電影局數據,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42.66億元,同比增長5.4%。  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 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佔比64.0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27億。  2019年,全國新增銀幕9708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
  • 周潤發的黃金十年,也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耀眼的十年
    香港電影票房市場,曾經有過一段雙周一成爭霸的時代。1990年,出道10年的周星馳憑藉一部無釐頭喜劇《賭聖》成名,並破紀錄的獲得年度票房冠軍,從此進入雙周一成爭霸的時代,周星馳和周潤發成龍霸佔了那幾個的香港電影票房榜。
  • 他是「一代歌神」,也是實力派演員,曾多次拿下香港電影票房冠軍
    1974年,許冠傑和喬宏合演的武打喜劇片《鬼馬雙星》,打破了香港電影票房的紀錄,取得了625萬港幣的票房成績,在香港電影年度票房排名第二。 榮獲香港電影年度票房第二名 在今後的幾年裡,更是創下了多個香港電影票房第一名,1975年,主演的喜劇《天才與白痴》,在影片裡飾演一個貪小便宜的男護士,該片在香港上映
  • 香港回歸20年了,1997年的電影票房前十你看過幾部?
    劉偉強讓我們在大熒幕上聽到這句臺詞已經是2003年,但「還債」的戲碼他早在六年前拍過。那年1997,古惑仔第四部《戰無不勝》在97回歸前上映,前一年,1996當年連續上映三部《古惑仔》,平均票房兩千萬,照足「香港速度」,第二部的山雞哥在臺灣和澳門的戲份就只拍了4天。
  • 1994年的香港票房冠軍《賭神2》,是周潤發最後一次稱霸香港票房
    1990年,橫空出世的周星馳憑藉一部《賭聖》取得了4132萬港元的香港票房,不僅打破票房紀錄,並且是香港首部突破4000萬大關的票房大片。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香港正式進入了雙周一成的票房格局,由周潤發周星馳成龍三大巨星,連續多年壟斷香港電影票房市場。
  • 盤點:2017年全球電影票房,2017年北美票房榜排名前十電影
    2017年全球電影市場報告出爐!去年全球電影總票房達到了406億美元,比2016年上漲了5%創歷史新高,其中迪士尼+華納就佔了110多億,是名副其實的「票房收割機」。去年北美總票房達110.7億美元,比2016年的113.777億美元歷史最高值跌了2%。
  • 前瞻電影產業全球周報第23期:132億美元票房!2019年全球前十影片...
    132億美元票房!2019年全球前十影片迪士尼坐擁7部2019年已經過去,這一年產生了不少「爆款」電影。據統計,迪士尼旗下電影2019年全年全球總票房為132億美元,大幅刷新了單家公司年度票房紀錄。其中,《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28.0億)《獅子王》(16.6億)和《冰雪奇緣2》(12.3億)名列年度全球票房榜前三位,聯手為迪士尼貢獻了56.9億美元票房。《神奇女俠》《玩具總動員4》《阿拉丁》三部影片的全球票房也均超過10億美元。
  • 1999年香港電影票房榜前十名,劉德華上榜三部,《暗戰》排名最差
    周星馳和成龍作為香港影壇代表人物,想要打造一個兩人合作的劇本很難,畢竟有著王不見王之說!不過巧合的是,1999年兩人在雙方的電影中進行了客串出演,並取得當年票房榜冠亞軍,這也成為了影壇一段佳話!一起看看1999年香港電影票房榜TOP10。
  • 1971年香港電影票房榜前十名,影壇雙俠狄龍姜大衛是最大贏家
    他傳播功夫最重要的形式就是電影,當年回到香港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兄》就打破各種記錄,收穫300萬票房,令岌岌可危的嘉禾電影公司起死回生。今天一起看看1971年香港電影票房榜前十名。(僅統計香港地區票房)1、《唐山大兄》票房:319萬李小龍回港第一部開山之作,片中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功夫,尤其是腿法,也就是著名的李三腳。
  • 2019年年度票房前十盤點,迪士尼成最大贏家,《小丑》孤軍奮戰
    當然,評判電影的標準絕對不止一項。即使在不同影迷的心中對於同一部電影的評價也完全不同,這也正是電影藝術的魅力所在。除了各大獎項之外,票房往往也是衡量一部電影好壞的指標之一。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19年的年度全球票房前十,一起來看看哪個公司又在偷著樂了。
  • 香港回歸20年:內地和香港電影融合發展,成績如何?
    據文創資訊觀察,2016年內地電影票房華語片前三全被香港導演包攬,周星馳執導的《美人魚》更是成為內地首部票房超過30億元的電影。而香港電影蓬勃發展時期積累下來的剪輯、攝影、武術指導、藝術指導等幕後工作者,也已經成為內地電影工業不可缺少的人才。
  •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
    香港觀眾為什麼不愛看香港電影了?香港電影還有恢復黃金時代的希望嗎?香港電影為何走向衰落?》(5500萬港幣)和2004年《功夫》(6100萬港幣)拿下過年度總冠軍,可見香港電影不再是香港觀眾看電影的首選。
  • 四大天王人盡皆知,但香港電影黃金時代,四大票房導演都是誰?
    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和黎明,作為香港娛樂的四大天王,可以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他們時至今日可以說仍然會成為娛樂圈關注的焦點。但實際上從上個世紀四大天王的出現,也標誌著香港娛樂和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拉開了序幕,而關於香港電影界的四大票房天王級導演,就可能有絕大多數的人並不了解了。
  • 《芳華》超12.7億 挺進華語電影票房前十
    由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芳華》正在熱映,不僅元旦三天斬獲兩億,累計票房更在1月2日超過12.7億,成功挺進華語電影票房前十,並且成為唯一一部跨入票房前十的文藝片。影片不僅深受觀眾喜愛,更是在《2017年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中被專業影片人票選為年度第一佳片。
  • 國產電影海外票房成績單
    時光網特稿在2018年,內地電影票房首次邁過600億大關,這其中,國產電影貢獻379億,不但創歷史新高,也將對進口片的優勢大幅拉大(進口片年度票房約231億)。在2018年,國產電影中出現了3部票房30億級的作品,2部票房20億級的作品,歷史票房榜單亞軍、季軍、第五名全部更新。然而,國產電影的海外票房成績,似乎並沒有多少長進。
  • 港影:兩大票房俱樂部,與香港電影最後的光芒
    1994年。國內電影市場票房最高的一部影片,是2580萬的好萊塢電影《亡命天涯》。有記錄的最高票房華語電影是《重慶談判》,757萬。而此時,香港地區年度十大票房榜最後一名,也超過兩千萬港幣。分別是1967年的《獨臂刀》與1970年的《龍虎鬥》,香港票房首次進入百萬級。緊接著是1971年回到香港的李小龍。
  • 1986年,吳宇森力排眾議讓周潤發當主角,創造了香港影壇豐碑
    1986年8月2日,對於新藝城影業來說是個不平凡的日子,對於人口不足百萬的香港,這一天同樣是轟動的。由新藝城投資拍攝,吳宇森導演,狄龍、周潤發和張國榮主演的《英雄本色》在香港上映。《英雄本色》一經上映便迅速爆發轟動全港,連續上映61天,最終以3465萬的年度票房打破了香港開埠以來的票房紀錄,在80年代末,人口不足600萬的香港,3465萬這個數字證明,在當時至少有80%的香港人走進電影院觀看了這部影片,堪稱香港電影界的一大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