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和唐僧鬧了變扭,被唐僧趕出取經隊伍,六耳獼猴趁虛而入,準備取代孫悟空的位置參加取經團前往西天取經,結果二人打打鬧鬧搞了半天到了如來這裡,如來認出了六耳獼猴,六耳獼猴逃跑未遂,現了原形被孫悟空一棒子打死。照說孫悟空雖然殘暴成性,但是起碼的人情味還是有的。再說了物傷其類,六耳獼猴和他一樣都是猴子,有本事的猴子本來就沒幾隻,六耳獼猴已經顯出原形毫無抵抗力,孫悟空根本沒必要趕盡殺絕。如來不忍,道聲善哉善哉,他還說如來不該慈憫他。他打傷我師父,搶奪我包袱,依律問他個得財傷人,白晝搶奪,也該個斬罪哩。如來根本不想聽他胡扯,你自快去保護唐僧來此求經罷。趕緊滾,別在我眼前晃悠,頭暈。那麼孫悟空為何要殘忍的打死六耳獼猴呢,原來二人曾經是情敵關係。俗話說得好,情敵相見,分外眼紅。
話說孫悟空在花果山搞事的時候結拜了六個兄弟,分別是平天大聖牛魔王,覆海大聖蛟魔王,混天大聖鵬魔王,移山大聖獅駝王,通風大聖獼猴王,驅神大聖禺狨王。從目前分析的結果來看,蛟魔王就是九頭蟲,鵬魔王就是金翅大鵬雕,獅駝王就是獅駝國的老大青獅精,也就是文殊菩薩的坐騎。獼猴王就是六耳獼猴,那麼老六禺狨王是誰呢?禺是傳說中的一種猴,居住在樹上,其狀如猿,白面黑頰,多鬍鬚而毛彩斑斕,尾長過身,末端有分叉,雨天則用分叉塞住鼻孔。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他叫果然,果然是它自呼其名的聲音。人若捕住一隻,則會引起它們成群地啼叫追赴,即使被殺也不離開。果然是取其必然來追之義。《說文》:禺,母猴屬,頭似鬼。似獼猴而大,赤目長尾,亦曰沐猴。《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郭璞註:禺似獼猴而長,赤目長尾。狨為猿猴類,體矮小,形似松鼠,黃色絲狀軟毛,尾長,棲樹上。也就是金絲猴。
就是說禺狨王是一隻母金絲猴。六耳獼猴是一隻公獼猴。孫悟空是一隻公石猴。這三隻猴子朝夕相處,要說不發生點什麼,肯定說不過去。我們還可以從孫悟空的綽號證明這一點。孫悟空叫做美猴王。這個美字值得推敲。七大聖都是以自身的動物性命名的。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都很樸素,只有孫悟空前面加了個美字。正常情況下他應該叫猴魔王,或者為了跟其他兩隻猴區別開來,叫石猴王也行。因此他這個美字是起給誰的呢。毫無疑問就是禺狨王。
於是一條線索出來了。七大聖結義之後,三隻猴子搞起了三角戀,整日搞的不可開交,孫悟空為了在禺狨王面前表現自己,屢次上天把好吃的帶下界給禺狨王吃,卻不給其他五魔吃,四魔一怒之下離開花果山,留下孫悟空三位繼續糾纏不清。很快玉帝龍顏大怒,派出二郎神將孫悟空抓獲,獼猴王趁亂帶著禺狨王跑路了。但是天庭並不想就這麼容易放過他們,繼續派出天兵天將捉拿,獼猴王沒辦法求助師父燃燈古佛,在燃燈古佛的斡旋下,獼猴王以戴罪之身在如來座前效力,而禺狨王投在了觀音菩薩門下,也就是悟空取經途中遇到的烏巢禪師。孫悟空再次遇到禺狨王時,二人相對唏噓,一個出家當了尼姑,一個出家當了和尚,往事如過眼雲煙,因此只能互相假裝不認識,怨懟了幾句。悟空恨她五百年不來五行山看自己一眼,還舉起棍子要打禺狨王,但是禺狨王沒有還手。取經團隊在蠍子精之後出現了重大分歧,眼看要解散,如來派六耳獼猴下去警告孫悟空收斂點,維護團隊穩定,但是六耳獼猴發力過猛,準備一舉取代孫悟空的位置,結果反被孫猴子一棍子打死了。這就叫孽緣吧。
參考書目:《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