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小巧、
有一身美麗羽毛的
斑嘴環企鵝,
是上海動物園裡受遊客歡迎的寵兒。
這種來自南非的企鵝,
被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易危物種。
這個季節,
斑嘴環企鵝夫婦們陸續開始繁殖,
可愛的寶寶們接二連三誕生。
你知道企鵝是如何生兒育女的嗎?
你知道飼養員又是怎樣
幫助難產的寶寶破殼而出的嗎?
↓↓↓
企鵝蛋
還沒有完全出殼的小斑嘴環企鵝
剛出生的小企鵝寶寶
三月齡的斑嘴環企鵝雛鳥
人工繁殖企鵝是各大動物園的技術難題,上海動物園已將人工繁殖企鵝的成活率提高到了80%以上。
在上海動物園,經飼養員親手取蛋、「助產」、餵養長大的企鵝越來越多,第一批落戶的斑嘴環企鵝如今已當上了「爺爺奶奶」。
根據野外資料顯示:斑嘴環企鵝全年都可以繁殖,時間並不固定,跟著食物、氣候等因素調節。但在動物園裡,園方需要兼顧斑嘴環企鵝的展出和繁殖,將它們分成兩個種群進行圈養。
每年的7月到10月底及9月到次年的2月是這兩個種群的繁殖時間。
雖然繁殖時間不固定,但是生活在一個群體內的企鵝的繁殖時間相對集中,會更有利於後代的成活,共同抵禦外敵,減少被捕食的風險,這也是它們在進化中對複雜環境的適應。
斑嘴環企鵝喜歡群居,繁殖的時候也喜歡湊熱鬧,最明顯的行為就是爭巢了。平時溫文爾雅的企鵝們到了孕育後代的關口,全都使出渾身武功爭搶最佳的巢穴,用喙啄、用翅拍,配合特有的驢叫聲,場面驚心動魄,可以說是相當震撼了。
前一段時間,飼養員發現,129號(雄)和72號(雌)夫婦外出溜達了一圈,回來一看107號(雌)佔據了它們的愛巢,於是引發了一場大戰。
企鵝實行的是一夫一妻的婚配製度。繁殖期一過,配偶間的親密互助不復存在,各玩各的。如果沒有配偶死亡或調離此種群等「憂傷」的事情發生,這隻企鵝來年還找同一個配偶結對繁殖。
而待到來年,成熟的年輕雄性開始找尋配偶。上海動物園圈養歷史上最早的繁殖記錄是129號企鵝,它在近2歲時即開始繁殖。
每年產卵前,企鵝通常都有一個換羽過程——因也很好理解,打扮得美美的,才能得到配偶的喜愛呀。這個時間段,企鵝們都會想盡辦法迅速完成換羽,通過用嘴啄,或者站成一座雕塑讓風把毛吹走等等。不過換毛時期的企鵝,羽毛沒有防水能力,因此只能熬過這段時間才能下水暢快遊泳。
換羽中的企鵝
斑嘴環企鵝通常產卵2枚,2枚卵的間隔時間通常為3天左右。經過約40天左右的孵化,雛鳥破殼而出。
它們在野外孵卵時是有繁殖策略的,當第一枚卵產下時,孵化就開始了。因此,如果兩枚卵都是受精卵,出雛後的同一窩的兩羽雛鳥會表現出大小不一。老大往往更有優勢,總是能吃到更多的食物,生長發育更快。若是老大意外死亡,老二作為「備胎」上位,將獲得親鳥提供的全部食物,隨後快速增重,就像是吹氣球似的快速完成生長發育。
和野外相比,上海動物園的企鵝卵得到了更為完善的保護。它們所產下的每一窩卵均不用擔心相互競爭的問題,會送到專門的孵化機器中進行人工孵化,最大化保證後代的成活。
記者曾在動物園的鳥類「育嬰室」裡看過斑嘴環企鵝寶寶的孵化過程。
孵化箱裡,一隻企鵝蛋晃動了幾下、裡面發出「嘰嘰嘰」的鳴叫聲。不一會兒,蛋殼表面裂開一道細縫,整個蛋旋轉起來。有經驗的飼養員對這一幕很熟悉,他們據此判斷,企鵝寶寶可能再過24小時就會破殼而出。
秋冬時節繁殖場裡特別熱鬧。每隔幾天都有斑嘴環企鵝陸續在此降生,到了開春時節,企鵝家族就會添丁不少。
為什麼要採取人工孵化的方式而不讓企鵝寶寶們自然孵化出來呢?據介紹,企鵝夫妻會在孵蛋的一個多月時間裡「絕食」,直到寶寶出生。雖然性格溫順的企鵝夫婦是動物界出名的模範父母,但它們普遍經驗不足,加上上海氣候條件不太適應孵化雛鳥,企鵝父母很難順利孵化並養活小寶寶,因此園方會將企鵝蛋送到繁殖場進行人工孵化。
記者看到,8隻和雞蛋差不多大小的企鵝蛋已被並排放在電控孵化箱裡,內置式風扇從一側打出暖風。原來,這個孵化箱內的溫度和溼度,都模擬成年企鵝的體表環境。雖然成年企鵝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但雛鳥在蛋殼裡和幼年期對溫度和溼度很敏感,因此我們每天都要調溫、調溼。
飼養員為企鵝助產,是一件有趣的事。用手指一點一點用手指敲開蛋殼,幫助小寶寶破殼而出。
聽起來很容易?但這卻是一門技術活。小企鵝在蛋裡發育成熟後,會在裡面邊轉動身體邊啄出一圈整齊的小孔,然後自己頂開蛋殼呼吸氧氣。但有時小企鵝啄不開蛋殼,碰到這種「難產」情況,就需要「助產」了。
「助產」時,飼養員的手指力度很重要。先輕輕在蛋殼上敲開一個小口,讓小企鵝呼吸新鮮空氣、適應外界環境,再慢慢幫助它戳破蛋殼。
就和難產誕生的嬰兒一樣,難產的小企鵝比一般小企鵝更難養,更需要悉心呵護。
企鵝寶寶比嬰兒還嬌貴,一天得吃八餐,它們的食物是一種添加了營養品的黃魚糊。飼養員將親手把魚肉搗碎,還要添加幫助消化的成分,調配出了一種適合小企鵝腸胃又能為它們提供足夠能量的飼料。最後分成每2克一份,用小勺餵到它們嘴裡。
斑嘴環企鵝屬於晚成鳥,剛出生的雛兒全身黑色,被覆絨羽,但眼睛尚未睜開,嗷嗷待哺全靠人工餵養。小傢伙們長一個月,個頭就能趕上成年鴿子,可以用稚嫩的翅膀撐地站立起來。三月齡時,就可以陸續下水,開啟水陸兩棲的生活。而一般來說,它們要在「育嬰室」待滿6個月,才會被送回企鵝館過集體生活。
本文來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相關作者:欒吟之 小動
微信編輯:大白
覺得文章不錯,那就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