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澀
東航西北公司在外的基地主要是上海和銀川。由於從去年非典後,民航客運市場出現「井噴」,公司的空乘人員根本不夠用,比如空客A320機型的空乘標準配置為6個人,但現在只能達到最低要求,即4個人,因此大部分人不得不「連軸轉」。空姐們輪流到這兩個地方打工,一般每月要在20天左右,最高的達到了27天。與此同時,她們每天早上五六點開始航前準備,半夜收工,遇到航班延誤,第二天凌晨才能回到住所,一天飛上五六段也成了家常便飯。
「出門在外時間長,每天工作強度大,回到住處只想睡覺,其他啥都不想幹!」剛下飛機就接受採訪的施小玲滿臉疲憊。
女孩們愛逛街購物,但現在根本沒空兒去商場;一個月有20多天在外飛,與老公見面的時間很少,一些愛人是飛行員的「雙飛」家庭,更是聚散兩匆匆,有時一個剛下飛機,另一個卻要上飛機;沒結婚的空姐可以做到「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而有孩子的空嫂就難了,孩子的吃飯穿衣全靠老人照顧,假如有個頭疼腦熱,儘管揪心,卻是鞭長莫及;今年民航市場火爆,飛行任務格外繁重,西北公司的空姐缺編嚴重,連部門領導都要經常跟班飛,大家現在已經顧不上家了。
在隨後的採訪中,記者深切地感受到,為了工作,東航西北公司的空姐作出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無私奉獻。
周曉燕的女兒兩歲多,已經懂事了,因為媽媽回家少,母女缺乏感情交流,每次女兒總是讓周曉燕走,不願親近她。曉燕為此挺傷感的:孩子有病可以不管,因為有老人,但老人病了,誰去管?曉燕的父親前一陣子做手術,自己的老公忙著幹自己的事,而她又不得不飛,只能找人照顧,「忠孝不能兩全」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郭菁茹在飛航班前,突然感到肚子疼,經航醫檢查,原來是宮外孕導致大出血,被連夜送往醫院才得以搶救過來。同事都說,她的命是撿回來,因為要是上了飛機,那後果真的難以想像……
雖然空姐的個人經歷各不相同,但感受卻近似。遺憾
參加工作22年、身為主任乘務長的高煊傾訴著自己的遺憾。
西北公司在上海除
了飛國內航線,還要飛日本、韓國等國際航班,由於國內國際「連軸轉」,空乘們很多時候不但要飛夜班,同時還要面臨倒時差這個難題。時差倒不過來,休息無法保證,加上高強度卻又單調的服務工作,使得不少女同志出現所謂的心理失調現象。倘若遇到航班延誤、旅客糾紛等煩心事,難免臉色會難看。這也就是我回到家中,有時跟瘋子似的原因。
有一次,早上下班回到家中,我媽殷切地問我,吃飯沒?我冷冷的回答,不吃。她又接著問,想吃點啥?我的音調馬上提高了幾分,不吃!老人在屋內轉了一圈,再次問道,我這就給你做。我難以抑制地脫口而出,你煩不煩!老人剎那間驚呆了,她想像不出我怎麼能這樣對待自己的親娘。我真的很後悔,那是老人的關心和疼愛啊!我現在每次離家時都感到內疚,回家時拼命給孩子買東西,給老人錢,想方設法彌補對家裡的虧欠。
我每個月的電話費高達1000多元,多半是給孩子打的,再就是談戀愛給男朋友打的,我離過婚。像我這樣還算能「左右逢源」,公司剛來的新乘務員可真是連談戀愛的工夫都沒有!
高煊的坦白令記者為之動容,而作為國際頭等艙乘務員的鹿豔萍,在交談過程中,只是因為記者問及她的家庭情況,就令其淚水盈眶。後來記者才了解到,出生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期的鹿豔萍至今尚未談男朋友。其實,空姐的生活圈子很小,感情選擇的空間很小。
據說,國內航空公司的離婚率特別高,有種解釋是空姐見多識廣,感情容易「劍走偏鋒」,但記者認為其臆測的成分可能要多一些,而真實的原因跟空姐們的工作繁忙不無關係:夫妻見面少,好不容易回到家中又特別想睡覺,沒有時間做家務,也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更沒時間跟老公交流,久而久之感情難免疏遠。
情感的私密性決定了個體行為應該受到尊重。記者無意評說空姐的個人選擇,只是覺得她們為了工作付出了常人難以見到的艱辛,理應受到人們的理解。此外,當空姐離婚率高成為一個普遍現象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予以足夠的關注和關心?和諧
現在,西北公司空乘們見面經常問的一句話是:今天飛哪裡?有人因病或私事休假,往往引起其他人的關注,誰要是幾天沒飛那絕對會成為一條新聞:單位人手不足,只能一個蘿蔔一個坑,缺員就意味著其他同事要「連軸轉」,因為活兒總要有人來幹。
緊張忙碌的工作使空姐們有一種喘不過來氣的感覺,但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常言道:三個女人一臺戲。以前航班少,人閒沒事做,有些空姐們也會像家庭婦女一樣,東家長西家短地議論別人,以致出現口角,甚至傷了和氣。現在,大家一心撲在工作上,一方面沒有閒工夫「諞」;另一方面,同事們更是相互照應,誰家娃有病了或是老人有個事兒,其他人會主動幫忙的。可以說,空姐之間的感情更純潔了,彼此的友誼也更深了,工作起來也更舒暢了。
今年大年二十九,已經工作十幾個小時的童茹剛從飛機下來,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被一輛同樣急著回家的農用車撞倒在地,傷及全身,當時便人事不省。當她甦醒過來之後,面對著不知所措的司機,大度地讓他們走了,爾後自己住進了醫院。10天後,她面部的傷疤還未痊癒,就急急地上班了。有人不解地問她:「為什麼不多休息幾天?是不是想多拿些(飛行)小時費?」她淡然一笑:要是為錢,我就會讓撞我的農民把所有的醫藥費和誤工費全都賠出來。春運黃金周,客艙部的人恨不得一個掰成兩半用,姐妹們誰沒有家,誰不想和家人多呆一會兒!我能在病床上躺得住嗎?
其實,和童茹有類似想法的空姐在西北公司還有很多,在她們眼裡:飛行小時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工作時充實的感覺!
不久前,客艙部專門組織空姐中的寫作愛好者來北京學習,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她們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華,不但用眼,而且要用手記錄自己的工作風採,用筆反映自己的精神風貌,觸摸自己的心靈……
採訪手記
美麗需要勇氣
空姐也要為了生存而在異鄉打工?在常人看來,這實在是個新鮮事:空姐給人的印象一向是工作穩定輕鬆、收入豐厚,而且高高在上,煞是風光。然而,在民航改革重組後的今天,作為現實的選擇,空姐打工有了更深刻的內涵和意義。
東方航空公司重組西北航空公司後,東航迅速對西北公司進行生產經營統一規劃,以便實現業務整合、資源共享,發揮集團規模的優勢效應。為了搶佔上海和西部市場,提高當地市場的佔有率;為了迎接天空的開放,提升東航主業的競爭力,根據東航集團的整體部署,西北公司重點在上海置放了相當數量的飛機,每天有300多人的飛行、空乘和機務人員在上海打工。
與此同時,西北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和變化,及時轉換經營思路,變被動為主動,堅決削減虧損航線航班,優先保證高收益航班,不但使航線布局、運力調配更趨合理,而且在運力同比減少的情況下,飛機利用率和航線收入得到了明顯提高,為提高航班收益最大化奠定了基礎。多年來,西北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的局面,但從去年8月至今,他們連續14個月盈利,1月至9月累計盈利2億多元,並且民航客運市場佔有率逐月遞增,出現了淡季不淡的好勢頭。
應當說,西北公司經營狀況的巨大變化與打工者的辛勤付出分不開的。對此,西北公司的領導非常理解也非常重視解決打工人員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比如給他們安裝了飛行網上準備系統、配置飲水機等。此外,每逢節假日,公司和飛行、客艙等部門的領導都要飛赴上海、北京、銀川等地,看望慰問打工人員。客艙服務部專門成立了「愛心支援小組」、維修基地成立了志願者小組,為駐外打工人員家庭解決實際困難,真正讓她們感到組織的溫暖……
目前,東航西北公司已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期,不但企業盈利前所未有,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員工待遇。「雖然累一些,但公司發展了,每個人掙得也比以前多了,心情好,勁頭也很足」這是記者在採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也真實地反映了西北公司員工的心態。上下齊心,其利斷金。公司賺錢了,個人腰包也鼓了,大家的心氣兒更足了。
>>我要評論這篇新聞<<
0薦聞榜
(《中國民航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