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政府高度關注法國巴黎恐怖襲擊事件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澳門特區政府高度關注法國巴黎恐怖襲擊事件

  中新社澳門11月14日電 澳門特區政府關注法國巴黎13日晚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對事件感到震驚和憤怒,並向遇難者家屬表示慰問,祝願傷者早日康復。

  特區政府保安司司長辦公室14日發出新聞稿說,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設有應對特大事故災難機制,並定期透過演習測試和鞏固澳門跨部門協調機制及聯合救援能力。

  新聞稿說,雖然澳門受恐怖襲擊的風險較低,但治安部門一直以中至高度風險來部署執法,同時,澳門與鄰近地區就反恐工作有緊密的情報交流、定期會晤和多邊演練,採取有力措施防範各種暴力恐怖犯罪活動,以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市民及旅客生命財產安全。

  此外,澳門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危機辦)當天也向居民發出法國旅遊安全提示,提醒擬赴法國的澳門居民密切注意當地安全局勢,審慎評估安全風險,謹慎前往法國;在法國的澳門居民加強安全防範措施,保護自身安全,留在住處,避免出門。

  危機辦表示,根據旅遊業界提供的資料,現時沒有收到澳門旅行團受事件影響的報告。(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恐怖襲擊為什麼襲擊法國 巴黎襲擊事件原因分析解讀
    法國首都巴黎13日晚發生系列恐怖襲擊事件,至少已有129人死亡、352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對此負責。法國總統奧朗德14日表示,這是極端組織的戰爭行徑,在國外策劃,在法國有同謀。  11月14日,在法國巴黎共和國廣場,人們點燃蠟燭,寄託哀思,悼念恐怖襲擊遇難者。
  • 巴黎恐怖襲擊有關中國人的消息
    中國公民情況可能有一名中國人在襲擊中受傷這次巴黎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極其慘烈,目前在法國仍有許多來自國內的遊客以及留學生,是否有國人在事件中受傷受到各方關注。澳門特區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14日也發出法國旅遊安全提示,提醒居民慎重赴法旅遊。澳門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表示,至今已經收到一宗相關的查詢,不過根據旅遊業界提供的資料,目前沒有收到澳門旅行團受事件影響的報告。國內往返巴黎航班正常 航空公司允許退改系列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巴黎戴高樂機場仍保持開放,昨天國內往返巴黎的航班運行正常。
  • 為巴黎祈禱,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快訊!法國總理稱將以牙還牙,嫌犯比利時審訊中
    ns_mchannel=social&ns_campaign=bbc_breaking&ns_source=twitter&ns_linkname=news_central19h03Observateur 新聞:有3個巴黎恐襲嫌犯在比利時被抓獲。
  • 巴黎恐怖襲擊原因分析:為何會發生在法國
    現場圖  當地時間11月13日深夜,一場毫無先兆的連環爆炸、槍戰打破了巴黎夜空的寧靜。  據法國BFMTV電視臺報導,巴黎市內當晚至少發生了六起槍擊事件,位於聖丹尼的法蘭西球場則至少發生了3次爆炸。幾乎與此同時,有目擊者見到兩至三名槍手進入巴黎市內的巴塔克蘭音樂廳,隨後朝內開火併綁架人質。
  • 巴黎發生系列恐怖襲擊事件,中國多家旅行社已做好應急響應
    巴黎發生系列恐怖襲擊事件,中國多家旅行社已做好應急響應 澎湃新聞記者 儲靜偉 2015-11-14 11:03 來源:
  • 法國巴黎遭恐怖襲擊原因背景分析:敘伊近千名法國人參戰
    法國巴黎遭恐怖襲擊原因背景分析:敘伊近千名法國人參戰  新華網巴黎1月7日電 位於巴黎的法國諷刺雜誌《沙爾利周刊》總部7日遭到武裝分子襲擊,目前已造成12人死亡,另有多人受傷。這是近些年來法國遭受的最為嚴重的恐怖襲擊。  襲擊案發生不到一個小時,法國總統奧朗德就發表講話,稱「這無疑是一起恐怖襲擊。」
  • 澳門特區政府關注谷歌違規收集無線網絡數據事件
    新華社澳門5月18日電(記者 張家偉)就谷歌(GOOGLE)在澳門和其他地區採集「街景」像片及影像時違規收集Wi-Fi無線網絡數據一事,澳門特區政府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18日表示,特區政府「高度關注」並已致函該公司了解事件。
  • 恐怖分子襲擊巴黎的目的是什麼
    恐怖分子襲擊巴黎的目的是什麼,專家稱通過造成大規模平民傷亡從而給法國政府以致整個和平世界施加壓力,這是他們唯一的目的。  據新華社報導,當地時間13日晚,在位於巴黎北郊的法蘭西體育場附近以及位於巴黎東部的10區、11區,發生多起槍擊爆炸事件,根據巴黎檢察官14日凌晨發布的消息,系列襲擊事件「有可能造成至少120人死亡」,其中至少包括「5名恐怖分子」。而法國媒體14日援引司法機構消息源報導,系列襲擊事件造成至少128人死亡,250人受傷,其中99人傷勢嚴重。
  • 巴黎恐怖襲擊震驚世界 盤點全球重大恐襲事件
    中國網11月14日訊據外媒報導,法國首都巴黎13日晚發生多起嚴重恐怖襲擊事件,目前恐怖襲擊事件死亡人數已上升到至少120人,另有200多人受傷,其中80多人傷情嚴重。事發地包括市區巴塔克蘭劇院、至少兩家餐館以及法蘭西體育場等地。據法國總檢察長稱,至少5名恐怖分子發動了這次襲擊,他們已經全部死亡。
  • 巴黎恐怖襲擊原因分析:為何會發生在法國
    現場圖  當地時間11月13日深夜,一場毫無先兆的連環爆炸、槍戰打破了巴黎夜空的寧靜。  據法國BFMTV電視臺報導,巴黎市內當晚至少發生了六起槍擊事件,位於聖丹尼的法蘭西球場則至少發生了3次爆炸。幾乎與此同時,有目擊者見到兩至三名槍手進入巴黎市內的巴塔克蘭音樂廳,隨後朝內開火併綁架人質。
  • 林書友:為什麼我們沒有給巴黎恐怖襲擊加上引號
    昨天下午,以政治諷刺漫畫而著稱的法國巴黎《查理周刊》雜誌社遭遇恐怖襲擊,12人遇難。這也是40年來法國遭遇的最慘重的恐怖襲擊,血腥屠殺震驚世界。 筆者注意到,中國媒體堅持一貫樸實的報導方式,並沒有因為意識形態不同就給發生在異國的恐怖襲擊打上引號。
  • 為什麼人們都在關注巴黎而黎巴嫩的恐怖襲擊卻無人問津?
    圖片來源:CFP在上周五(13日)的巴黎恐怖襲擊之後,除了「伊斯蘭國」(ISIS)的暴行,被網友們攻擊最多的還有一個對象——西方媒體或者說是全球媒體關注點的不公平。在巴黎襲擊事件發生後,「臉書」(Facebook)立馬上線了「平安信使」。這個功能可以讓巴黎地區的Facebook用戶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報平安,讓他們知道你現在的情況。
  • 法國恐怖襲擊事件的背後
    事件的具體情況想必你已經從各種媒介上了解到了不少,但你估計無法體會到巴黎人現在那種不可名狀的恐懼感。摘自一名在法國留學的中國女生的朋友圈:「已經一天不敢出門,連走出臥室到衛生間的這幾米的距離都不敢。一個人呆在家裡,刷著twitter和facebook,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恐懼感。大腦裡是一片『震耳欲聾的寂靜』。
  • 直擊:法國國慶日尼斯遭恐怖襲擊事件最新消息動態匯總
    直擊:法國國慶日尼斯遭恐怖襲擊事件最新消息動態匯總相關:法國尼斯襲擊事件最新傷亡人數統計匯總 恐襲現場圖片/現場視頻法國尼斯遭襲最新消息:巴黎降半旗表哀悼法國國慶日尼斯遇襲  歐巴馬總統發布的譴責聲明則將事件描述為「似乎為一起可怕的恐怖襲擊事件」。(澎湃新聞記者 吳挺)  事發前兩周法國當局宣布加強安全措施  08:22  據《衛報》報導,此前,法國政府曾於事發兩周前宣布,在國慶日假期期間,當局通過在海灘部署武裝巡邏經常來加強安全措施。
  • 剛剛,法國又遭重大恐怖襲擊!暴露出法國的5大治國軟肋
    以至於當時法國總統奧朗德以顫抖的聲音,宣布法國進入60年來最緊急狀態。針對無辜平民的恐怖襲擊,必須被嚴厲譴責和強力打擊。但歐洲頻繁遭遇恐怖襲擊,尤其是法國,儼然成了歐洲恐怖襲擊的重災區,更需要深刻反省。在去年的文章中,牛彈琴(微信:bullpiano))引述了一位客居法國的朋友的觀察,現在讀來依然感慨。
  • 法國遭受恐怖襲擊 近期旅遊影響有多大
    13日晚,法國巴黎市區經歷了慘無人道的恐怖襲擊,已經有132人不幸遇難。經過多方報導,我們得知這次恐怖襲擊並沒有中國人或者中國遊客遇難,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現在,法國巴黎的戴高樂機場並沒有因為恐怖襲擊而受到影響,航班可以正常起降,但是筆者還是勸誡大家近期如果想要去法國旅遊,還是謹慎思考之後再決定。
  • 法國巴黎發生持刀襲擊案 政府啟動涉恐調查
    《查理周刊》舊址附近的尼古拉·阿佩爾路發生持刀襲擊事件,造成兩人重傷。根據巴黎警察局的說法,在襲擊現場附近發現可疑包裹,但中央實驗室進行檢查,沒發現任何爆炸裝置。事發後,該地區被封鎖,巴黎十一區以及附近三區、四區從幼兒園到高中共125所學校被關閉,區政府呼籲家長不要前往,學生們都被安全地留在校內。巴黎大眾運輸公司宣布,由於安全原因,1號線、5號線、8號線、9號線的六個地鐵站關停。
  • 巴黎遭史無前例恐怖襲擊 「伊斯蘭國」 稱派8人
    13日晚,在位於巴黎北郊的法蘭西體育場附近以及位於巴黎東部的十區、十一區,發生多起槍擊爆炸事件,根據巴黎檢察官14日凌晨發布的消息,一系列襲擊事件「有可能造成至少120人死亡」,其中至少包括「5名恐怖分子」。
  • 巴黎恐怖襲擊後紐約嚴戒備 華人怯遊法國(圖)
    巴黎恐怖襲擊後紐約嚴戒備 華人怯遊法國(圖) 2015-11-16 09:46: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 西班牙爆炸恐怖波及法國 巴黎火車站5000人搜身
    東方網3月18日消息:馬德裡爆炸事件之後,歐洲各國的高級情報和安全官員都擔心恐怖主義可能把目標瞄準仍很開放和脆弱的歐洲鐵路系統。本報駐巴黎記者日前走訪了巴黎地鐵和火車站,親身感受籠罩在恐怖陰影下的歐陸之旅。   15日星期一,法國紅色警戒時期的第一個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期地鐵車廂如沙丁魚罐頭般擁擠,如織人潮中,佩槍巡邏的警察明顯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