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1-2月水海產品進口額增長9.2倍,更多進口海鮮「爬」上市民餐桌

2020-12-18 華聲在線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0日訊(記者 卜嵐)「以前只能趁旅遊吃帝王蟹,現在在長沙就可嘗鮮。」周先生是一名海鮮忠粉,每到周末就會為朋友做一頓海鮮大餐,這次他選了越南巴沙魚、智利三文魚等4樣海鮮,花了不到五百元。「在家吃更有氣氛,檔次也可以更高。」

澳洲龍蝦、英國麵包蟹、俄羅斯帝王蟹……這些千裡迢迢來到中國的活海鮮,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湖南的生鮮超市。據長沙海關統計,今年1-2月,湖南省水海產品進口額達2.3億元,增長9.2倍;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千克68.7元,上漲3倍。

現象:水海產品進口3277.6噸,同比增加1.6倍

3月20日下午6點,記者來到位於嘉雨路的馬王堆海鮮水產市場。正逢晚餐時分,市場內數百個停車位早已「名花有主」,就連其出入口前的唯一一塊空地也停著數十輛車。「停車只能到百米開外的農科家園或停路邊了,4點多就沒位了。」停車場保安攤開手無奈地說。

「進口海鮮更便宜了,姑娘你來不來點?」篩選、打包、充氧……市場內新興利海鮮超市的李大姐正在熟練地幫客戶處理越南青龍,她告訴記者春節期間,光青龍一天可賣出40多個,一隻重約7-8兩。帝王蟹一天最多可賣出60個,一個約5-6斤。

越南青龍288元/斤,美國麵包蟹108元一斤,波士頓龍蝦148元一斤,美國火龍388元/斤,阿拉斯加蟹288元一斤……「即便春節過後,大部分海鮮價格也很堅挺。珍珠斑降幅較大,之前賣65元/斤,現在降了10元。」日漸走高的銷量讓李大姐樂開了花,她指著玻璃魚缸內的青龍說,「現在就2個了,估計半小時內就會搶購一空。」

長沙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2月,湖南省水海產品進口呈整體上升趨勢,湖南省水海產品進口3277.6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6倍。其中,自越南進口量最大,自加拿大進口額最大。從區域來看,進口主要集中在長沙,其水海產品佔湖南省進口總量的87.1%。從產品來看,主要進口的種類為鰲龍蝦、凍鯰魚、其他活魚。

探因:航線的開通,帶動進口消費增長

經過17個小時的飛行,3月20日凌晨2點,搭乘南航的專機,一批來自加拿大的深海帝王蟹、大龍蝦等生猛海鮮空運到達長沙。

自去年7月21日,長沙-北美定期洲際全貨機航線開通以來,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發生。隨著貨運航線開通以來,無論是從國內還是國外運來的海鮮水產,都可在24小時內運抵長沙。

作為一個內陸省份,為何湖南酷愛海鮮?「湖南人好吃,特別喜歡將海鮮做成湘式口味。而且海鮮量大且渠道更透明,到貨新鮮、價格便宜。」馬王堆海鮮水產市場的一位老闆王先生透露,「以前運海鮮,即便是廣東過來,也要20多個小時才能到。現在一隻龍蝦從澳洲起飛,早上抵達機場後,中午就能端上餐桌。特別是長沙-胡志明、長沙-達卡等多條航線的開通,減少了中間環節,大大縮短運輸時間,還可以降低企業10%至20%的成本。」

「湖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使得消費結構向高端市場傾斜,需求總量擴大。」 長沙海關相關負責人分析,1-2月臨近年關消費的高峰時節,居民對進口水海產品購買慾望增強。此外,蝦類、金槍魚、帶魚、帝王蟹等多數海鮮稅率都降低了一半以上,以及多條航線的開通,政策的利好也讓進口水產品銷售水漲船高。

連結:如何選購更優質的進口海鮮?

第一,觀察產品外觀形態。生鮮產品對冷鏈要求高,且保質期較短,經過長途運輸,商品外觀難免會有一定程度的損耗,因此,消費者要尤其注意因包裝洩露、溫控不嚴引發商品變質等食品安全情況。

第二,查看產品外包裝標籤。仔細查看標籤上的產品商品名與學名、規格、生產日期、保存條件、保質期、生產方式、生產地區捕撈區域、最後養殖國家及生產加工企業名稱、生產企業註冊號、目的地等中英文對照信息。

第三,核對產品證書信息。正規渠道進口的產品應有海關頒發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消費者可核對證明中產品的品名、生產日期、進口數量、原產國等信息是否與實際產品相符。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葉竹]

相關焦點

  • 1至2月湖南水海產品進口3277.6噸 長沙佔近九成
    1至2月湖南水海產品進口3277.6噸,進口額2.3億元,增長9.2倍,其中長沙佔近九成 長沙人愛上「洋海鮮」 昨日記者從長沙海關獲悉,2019年1至2月湖南水海產品進口3277.6噸,同比增長1.6倍;進口額2.3億元,增長9.2倍。其中長沙市進口水海產品佔全省進口總量的87.1%。 87.1%進口集中在長沙 在不少消費者心目中,海鮮的價格一直比較高,尤其是進口海鮮,更是高不可攀。
  • 墨西哥龍蝦「打飛的」來廈門 廈門機場進口鮮活水海產品居全國空港...
    昨天下午,記者在海滄阿羅海城市廣場超級物種店裡看到,不少市民在採購進口海鮮。住在附近的市民林女士正在購買進口龍蝦,她說:「最近進口龍蝦品種比較多,價格也可以接受。重量在1000克左右的波士頓龍蝦,一隻售價在438元,850克左右一隻售價約358元,而個頭小一些的南非龍蝦250克左右約149元。」  從購買進口海鮮的情況來看,中高端的海鮮越來越受市民的歡迎。
  • 打造「海鮮版奧萊」!馬王堆海鮮水產批發市場外遷時間表出爐
    繼成為全國最大蔬菜流通樞紐中心後,長沙海吉星這一次計劃打造全國最大的海鮮水產集散中心。2020年底項目第一階段具備開業條件,馬王堆海鮮市場將整體搬遷至此。屆時,長沙裡手們 「上馬王堆海鮮市場現點現吃」的消費習慣也將隨之改變。
  • 2019年俄羅斯化妝品和香水進口額達25億美元增長4.2%
    2019年俄羅斯化妝品和香水進口額達25億美元增長4.2% 時間:2020-06-02 09:00:18  來源:東北網 俄羅斯出口商網站5月29日報導,2019年俄羅斯進口化妝品和香水25.72萬噸,與2018年相比下降1.3%,
  • 做好做活水海產品深加工文章 擦亮「中國海鮮美食之都」品牌
    、大有可為,湛江要發揮優勢做好做活水海產品深加工文章,進一步擦亮「中國海鮮美食之都」品牌。    展會中,700多家國內外參展企業在中國水博會平臺上同場獻藝、聯袂共舞,形形色色的水產品和技術設備展示了現代水海產品先進的養殖、加工、環保技術,牢牢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邊走邊看邊詢問,鄭人豪、姜建軍與來自國內外的參展商親切交談,詳細了解參展情況,希望大家通過水博會擴大市場、互利共贏,同時勉勵來湛投資參展的水產企業紮根湛江、做大做強。
  • 上半年海南出口水海產品7.5萬噸 同比增長12.2%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23日消息(記者黨朝峰 通訊員王婷 王昱棋)7月23日,一批重24.5噸的凍羅非魚片經海口海關所屬海口港海關檢疫合格,通過「即到即檢、快檢快放」通道實現快速通關。「在海關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們的產品質量穩定,出口通關高效,幫助我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通威(海南)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史貽鴻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海口海關多舉措扶持海南本地漁業發展,積極幫助外向型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數據顯示,我省水海產品已出口至55個國家(地區)。
  • 乳品進口持續快速增長!十年來進口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6.5%
    大家好,我是雲進通,關注我,有更多進口資訊及時推送給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乳業專業委員會發布《中國乳製品進口情況報告》,報告指出,隨著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變化,中國乳品進口持續快速增長。《中國乳製品進口情況報告》指出,中國是一個農牧業生產大國,也是乳品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2019年,中國乳品進口數量307.7萬噸,同比增長11.9%,金額116.4億美元,同比增長10.2%。2010年至2019年間,乳品進口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6.5%。
  • 上半年長沙市民最愛吃什麼進口水果?答案你想不到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24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捷萍 通訊員 張佳成)泰國榴槤、越南火龍果、加拿大櫻桃……長沙市民的「水果籃子」裡洋水果越來越多。今日,記者從長沙海關獲悉,2019年上半年,湖南進口鮮、幹水果及堅果2.6萬噸,同比增加1.1倍;進口額3.5億元,增長83.4%。
  • 盤點| 2017年中國部分口岸海鮮進口概況
    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口岸進口青蟹達1萬噸,螯蝦、珍寶蟹、龍蝦和鱔魚的進口量均超過5000噸,不但滿足上海市場供應,還輻射到周邊省市。而且,活龍蝦、珍寶蟹、其中帝王蟹等以深海、健康、新奇為賣點的海鮮產品,雖然價格昂貴,但依然吸引力十足,成為市場上的明星。2017年,上海空港口岸進口帝王蟹重量達35噸左右,較往年增長十餘倍。
  • 海南上半年水海產品出口克服疫情影響逆勢增長
    來源:中國新聞網圖集 7月23日,一批重24.5噸的凍羅非魚片經海口海關所屬海口港海關檢疫合格,通過「即到即檢、快檢快放」通道實現快速通關。今年上半年,海南水產企業克服海外疫情對出口訂單的影響,出口水海產品貨值1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1%。
  • 寧波機場海關"便利通關" 凌晨捕撈次日龍蝦就在市民餐桌上
    凌晨還在澳洲海洋裡的龍蝦  次日就能出現在甬城市民餐桌上  「當天凌晨捕撈,中午左右打包裝箱,次日下午就能運抵寧波空港。」寧波某貿易公司賴英豪經理說,當天凌晨還在澳洲海洋裡的龍蝦,次日晚上就能出現在寧波高檔酒店的餐桌上,這背後離不開寧波機場海關高效的通關服務。
  • 海鮮市場成疫情爆發地?中國海鮮行業發展現狀及出路分析
    武漢新冠肺炎爆發地為華南海鮮市場,北京此次本土疫情爆發地新發地也為海鮮市場。北京新發地聚集性感染事件中,「在三文魚砧板上發現了新冠病毒」讓國人惶恐。各商超紛紛下架三文魚,飯店餐桌上也沒有蹤影,甚至還連累了其他水產品。在未查明追查新冠病毒來源前,相關水產品行業受到衝擊。
  • 我國2018年進口額有望突破2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我國2018年進口額有望突破2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消息,記者22日從2018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獲悉,我國2018年進口額有望突破2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下一步商務部還會採取多種措施進一步擴大進口
  • 海鮮市場「復活」,小龍蝦爬上餐桌
    海鮮市場「復活」,小龍蝦爬上餐桌 熟悉的「煙火氣」回歸:馬王堆海鮮市場九成多商戶恢復營業,美食街海鮮加工店人氣漸旺;今年小龍蝦上市更早,品種更多 設在火星街道的馬王堆海鮮水產市場是湖南最大的海鮮水產集散中心,也是長沙芙蓉區美食「夜經濟」的一張名片,「到馬王堆吃海鮮去」是許多長沙市民吃夜宵的不二選項。3月春風送暖,海鮮水產品的種類也日益豐富。目前,馬王堆海鮮市場商戶復工率達95%。與此同時,海鮮美食街的夜宵桌子也擺開了。
  • 長沙機場口岸進口鮮活水產品大增 進口海鮮「飛」入星城百姓家
    昨日,記者走訪多個市場和超市後發現,長沙海鮮水產品價格持續走低,較春節期間下跌了9%。今年的海鮮市場,除了本土海鮮外,更多「洋海鮮」爬上市民餐桌。數據顯示,1-2月長沙機場口岸鮮活水產品進口量同比大漲181%,進口海鮮量升價跌。
  • 中國海鮮市場的黃金口岸——上海
    上海海鮮進口量飆升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4月,上海的海鮮進口量達到34,000噸,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34.7%。據《勞動報》報導,記者從上海水產行業協會處獲悉,進口海鮮數量連續三年保持增長勢頭,尤其是淡水產品。根據SFTA提供的數據顯示,淡水產品的進口量實現大幅度增長。
  • 1月至5月長沙跨境電商申報貨值增長7.5倍 進口商品以母嬰和美妝為主
    海外代購趨冷,跨境電商逆勢井噴 今年1月至5月,長沙跨境電商申報貨值增長7.5倍!進口商品以母嬰和美妝為主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長沙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累計申報跨境電商758萬單,同比增長241.72%,申報貨值8066.48萬美元,同比增長752.74%。業內人士指出,行業或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疫情後需求有望維持高位。
  • 「長沙產」澳洲龍蝦「爬」上市民餐桌 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龍蝦或許不...
    但經過精心試養,漂洋過海而來的澳洲淡水龍蝦逐漸適應了長沙的環境,最近已經「爬」上市民餐桌。本地澳洲龍蝦的上市,填補了冬春龍蝦空白,讓一年四季吃龍蝦成為可能。「身嬌價貴」,本地養殖不容易澳洲淡水龍蝦屬於較名貴的經濟蝦種,因肉質鮮美而頗受市民歡迎。此前,市民食用的澳洲龍蝦基本來自進口。
  • 今年1月至8月,中國葡萄酒進口量和進口額攀升
    今年1月至8月,中國進口葡萄酒4.74億升,總值約17.2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14.64億元),進口量上升了15.76%,進口額增長了8.48%。
  • 2019年1-9月中國與秘魯雙邊貿易概況:進出口額173.9億美元,增長0.1%
    分國別(地區)看,2019年1-9月,秘魯對中國、美國、加拿大和瑞士的出口額分別佔秘出口總額的29.4%、11.6%、5.2%和5.1%,出口額分別為97.6億美元、38.6億美元、17.2億美元和17.0億美元,其中,對加拿大和瑞士出口分別增長159.2%和15.1%,對中國和美國出口分別下降2.6%和33.4%;自中國、美國、巴西和墨西哥的進口額分別佔秘進口總額的